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汉语词汇史研究向纵深发展——第四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召开

陆航 杨非非 语言学 2022-12-2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推动汉语词汇史研究向纵横发展
——第四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10月29日,第四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过线上举行。来自15个省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汉语词汇史研究领域学者近50人,聚焦 “汉字与汉语词汇史研究” “方言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论坛主题开展深入学术交流探讨,推动汉语词汇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据悉,“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由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发起,前三届先后由浙江大学、闽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承办。该论坛是国内汉语史、汉语词汇史研究方面的专门会议,论坛定位小而精、高水平、前沿性,旨在加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汉语史专业青年学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进一步推动汉语词汇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词汇作为开放系统的性质使得词汇史研究呈现复杂、繁难、挑战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使得汉语词汇史研究呈现相对薄弱的现状,亟需更多青年学者的参与和深耕。论坛开幕式上,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韩伟、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美兰分别致辞,对于本次论坛的意义予以积极评价,并向青年学者表达了为汉语词汇史研究贡献力量的期待与希望。


  古代汉语如何表达“放牧”这个概念?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汪维辉在《“放牛”考》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放牛”是古代“放牧”的主要意象,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一个基本概念。“放牛”一词最早开始追溯至北周时期,先唐佛经中的“放牛”则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别样的画面,呈现出频次多、多有异文的特点,并从中可以略窥从“牧牛”到“放牛”的更替过程。通过文本考察可以发现,唐代以前的“放牧”是状中结构而非并列结构,“放”表示“牧”的方式,唐代以后则出现了“V放牧/放养+N牲畜”的发展。汪维辉指出,考察一个概念的用词在历史上的演变和方言中的分布并阐明两者的关系,是汉语词汇史学科的一项基本任务,该项任务可以在个案增加、研究精细化两方面进行深耕。


  悬泉汉简中有明确纪年的简牍2100多枚,最早纪年简是汉武帝元鼎六年(-111年),最晚是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悬泉汉简主要反映这218年间的有关史实。悬泉汉简是书写内容和载体一致的“同时文献”,是当时实用语言的鲜活记录,对研究上古汉语晚期的语言有重要价值。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洪帅指出,悬泉汉简对大型语文辞书编纂具有增添词条、修正辞义、提前书证、补充例证等重要作用。


  甘肃契约文书文本框架较为固定,属于典型的应用性文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地方性文献之一,具有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民俗学等多学科重要研究价值。有学者指出,以甘肃契约文书为主要研究材料,对其中词汇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不仅能够丰富汉语词汇系统,还有助于深化汉语词汇学理论的讨论,同时有益于大型辞书编撰与修订,有助于契约文书归户整理。


  此次会议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承办,会期一天半,共设6组、44场小组报告。以上为上午开幕式之后论坛部分代表精彩报告的内容。本次论坛本届论坛议题多样、内容丰富,除两项论坛主题外还涉及出土文献与新出文献词语研究、俗语词考源、复音词构词模式与语义结构、语义演变研究、历史上的汉外语言接触与汉语词汇史研究、虚词语法化等。




推荐阅读

第四届汉语词汇史青年学者论坛议程预告


议程丨10月29-30 学术研讨会二则:古文献学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古史系统与古史重建”学术研讨会 附:参与方式


10.29-11.5 重点讲座10场!出土文献与数字史学;《悬泉汉简(壹)》研读;《说文》引《诗》《书》的若干问题


议程丨第七届中国教育语言学高端论坛召开,陆俭明、祖晓梅、李宇明、方梅、赵杨等参会!附:参会方式


议程丨10.29-30 第九届全国语义功能语法学术研讨会议程 沈家煊、马庆株、邢向东、洪波 等参会,附 参会方式


朱庆之、杨琳、雷汉卿、魏德胜、敏春芳丨西北师大杰出校友论坛暨“简读西北”工作坊


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杰出校友论坛·语言学专场暨“简读西北”工作坊活动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END

编辑:兰娅妮

审核:巴婧懿

审阅:洪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语言学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