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复习大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 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2、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哪四个时期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3、什么是等韵学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4、音韵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5、什么叫声母 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6、36字母有哪些
7、什么是五音、七音 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如上图)
8、什么是反切 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
9、反切有什么不足 反切的不足如下:1、做不到一声一符,一韵一符。同一声母,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上字,同一韵母,也可以用许多汉字作反切下字。如表示T声母的反切上字,就有都丁多当德得冬等七个。《广韵》一书中反切上字就有四百多个,反切下字有一千多个。2、由于语音的变化,方音的关系,给人们掌握反切带来了困难。
10、什么是清浊 分析发音方法时所使用的术语。清音,反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把声带振动的辅音,音韵学上共分为四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全浊: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可参见三十六字母表)
11、什么是等呼 根据开口度的大小,把韵分为四等。凡介音或主要元音的U的叫合口呼,反之叫开口呼。
12、什么是韵,韵部,韵目,韵类,韵摄
韵: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同韵。
韵部:同韵的字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韵部。
韵目:韵部的代表字。哪一东,二冬。
韵类:类似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
韵摄: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归纳在一起称为韵摄。如〖广韵〗中的二百另六韵,归为十六个韵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
13、什么是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按韵尾进行分类,可以把韵分以上三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A,AO。
阳声韵:以鼻音M,N等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14、什么是平仄、舒促
平:平声。仄:上去入三声。
舒:平上去三声。促:入声。
15、如何研究上古音 研究上古韵的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主要方法是系联法。
A、系联《诗经》入韵字。把诗经各章里互相押韵的韵脚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押韵单位。如果两个押韵单位中有相同的字,那么就把这两个押韵单位合在一起,如此可把整个诗经的入韵字串联成若干个押韵单位,从而得出若干个韵部。
B、系联上古其他韵文中的入韵字。
C、系联谐声系统。谐声字的谐声偏旁是表音的,一般来说,如果谐声偏旁相同,上古韵部就相同。
另外还有谐声字,并参照古籍异文,古籍注音和声训。
A、谐声字。造字时代,谐声字的声符相同,其声母也相同,由此可以推知上古声母的大致情况。如:悲B,绯F;篷P,逢F等,有相同的声符,可以知道它们的声母是相同的。
B、古籍异文,指同一语音,同一概念的字在古籍中的写法不同,如:
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说之。
陈骈贵齐。
田骈就是陈骈,可见上古时代,田与陈同音。
C、古籍注音。如〖说文〗中云:冲读若动,表明两字同音,声母当然也相同。
D、声训
古人用同音字的近音字来注音的一种方法。
冬,终也,物终成也。
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
16、什么是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说:“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古读‘负’,如‘背’古读‘附’如‘部’。”如:
异文:
伏羲庖羲
扶服匍匐
封域邦域
汾水之阳,又作盆水之阳。
谐声字:
非 辈; 方 旁; 奉 棒。
方言:
蚊。负父之命,注作:“负音佩。”方言中多说“负债”为 “背债”。
17、什么是古无舌上音 《十驾斋养新录》有“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认为中古的舌上音“知彻澄”是从上古的端透定中分化出来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如:直读为特,竹读为笃,陈读为田。
18、上古声母有哪些 上古声母的研究起步较晚,它是从清代钱大昕开始的。我们介绍的是王力先生拟的33声母。
全清 | 次清 | 全浊 | 次浊 | 次浊 | 清 | 浊 | ||
喉 | 影 〇 | |||||||
牙 | 见 [k] | 溪 [k’] | 群 [ɡ] | 疑 [ŋ] | 晓 [x] | 匣 [ɤ] | ||
舌 | 舌头 | 端 [t] | 透 [t’] | 定 [d] | 泥 [n] | 来 [l] | ||
舌面 | 章 [ȶ] | 昌 [ȶ’] | 船 [ȡ] | 日 [ȵ] | 余 [ʎ] | 书 [ɕ] | 禅 [ʑ] | |
齿 | 正齿 | 庄 [ʧ] | 初 [ʧ’] | 崇 [ʤ] | 山 [ʃ] | |||
齿头 | 精 [ʦ] | 清 [ʦ’] | 从 [ʣ] | 心 [z] | 邪 [z] | |||
唇 | 帮 [p] | 滂 [p’] | 並 [b] | 明 [m] |
19、上古韵部有哪些 自宋代就有人进行研究,如郑庠分为六部,但不够科学。清代顾炎武正式把古韵分为十部,奠定了古韵分部的基础。后来,江永分为十三部,段玉裁十七部,章炳麟分为二十二部,王力分为三十部。上古韵部(王力拟30部)
阴声 | 入声 | 阳声 | ||
甲类 | 一 | 之 [ə] | 职 [ək] | 蒸 [əŋ] |
二 | 幽 [u] | 觉 [uk] | 冬 [uŋ] | |
三 | 宵 [o] | 药(沃) [ok] | ||
四 | 侯 [ɔ] | 屋 [ɔk] | 东 [ɔŋ] | |
五 | 鱼 [a] | 铎 [ak] | 阳 [aŋ] | |
六 | 支 [e] | 锡 [ek] | 耕 [eŋ] | |
乙类 | 七 | 歌 [ai] | 月 [at] | 元 [an] |
八 | 脂 [ei] | 质 [et] | 真 [en] | |
九 | 微 [əi] | 物 [ət] | 文 [ən] | |
丙类 | 十 | 缉 [əp] | 侵 [əm] | |
十一 | 葉(盍) [ap] | 谈 [am] |
20、上古有哪些声调 上古声调至今还无定论。顾炎武、江永等认为古四声一贯,实际上认为古无声调。黄侃认为上古有平、入两调。段玉裁认为上古有平上入三声,孔广森认为有平上去三声,王念孙认为有平上去入四声。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A,清阴浊阳。
清:帮方松精书阴平。
浊:平崇船如狂阳平。
B,浊上归去。
并奉象善旱去声。
C,去声不变。
D,入派三声。
全浊:渤族集舌阳平。
次浊:密袜纳去声。
全清,次清平上去。
21、什么是韵书 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通过分析韵书的内部分类和反切用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部韵书的语音系统包括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韵、多少个声母、一韵内包含几个韵母、哪些字是同音字。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纂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有不同。
22、《切韵》是怎样写出来的《切韵》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本已佚。英国stein氏在敦煌得唐写本切韵凡三种,皆残缺不全,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切韵是由陆法言所作。《切韵》自序说:“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谐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则平声似去,又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切韵代表了隋唐时期的音系,可以上推古音,下推今音。
23、《切韵》音系在汉语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在汉语音韵学中,《切韵》音系是最受重视的一个音系,它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音系和现代各方言音系的首要参照系统。这是因为,第一,《切韵》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韵书。它编成于隋代,到初唐就被朝廷规定为标准韵书,即所谓官韵;宋王朝把它加以扩充编成了《广韵》,其官韵地位更加强化;元明清三个王朝虽然不再使用《切韵》或《广韵》作为科举中的官韵而用“平水韵”取代了它,但平水韵也是在《广韵》基础上改编而成。可以说,从公元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末,《切韵》音系一直占据着音韵学的制高点。
第二,该音系综合了不同方言的语音内容和一部分较古老的韵书的内容,包容范围广,分类细致严密,汉语方言的音类区别大都能够在这个音系里边找到根据,这样的音系显然最适合作为研究古今音和方音的共同参照系。假如拿一个分类少、音系结构简单的系统作参照,其效果就差多了。
第三,从时间上说,《切韵》音系正处于汉语史的中间环节。可靠的汉语史研究,上源起自公元前十几世纪,下迄于现代,共三千多年;《切韵》音系处于这个漫长发展过程的中间站的位置上,往上能够跟上古汉语联系,往下能够跟近代汉语联系,无论是对于发现历史事实还是解释音变规律来说,这个音系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切韵》成了汉语音韵学的经典,掌握《切韵》音系是了解和研究语音史的基础。
24、广韵有多少韵部多少韵母 广韵共有206韵。有的一韵是一个韵母,有的一韵包含几个韵母,故而清人通过系联,认为广韵的韵母共有311类。
广韵的规定了韵之间的互相通用和独用。如:
东,独用。
支,脂之同用。
到了宋淳佑十二年,平水人刘渊把206韵并成107韵,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后人又减去一韵,为106韵,一般叫平水韵,或诗韵。
25、广韵的声母有哪些 广韵的声母是人们根据反切上字推求出来的,各人各有不同。如:清代陈澧为四十类,黄侃为四十一类,高本汉为四十七类,周祖谟为五十一类。
王力为三十五类:
邦滂并明(唇音)
端透定泥来(舌音)
知彻澄(舌音)
精清从心邪(齿音)
庄初崇山(齿音)
章昌船日书禅(齿音)
见溪群疑(牙音)
影喻晓匣(喉音)
26、广韵的声调有哪些 中古声调有四个,平上去入,实际调值已不可考,前人略有描述: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
27、《中原音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有什么特点
答:元代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公元1324年成书)是近代音的代表作。它的音系是周德清在归纳北曲押韵的基础上再审辨实际口语而建立起来的,记载了当时新兴起的共同语语音系统,即大都话的音系。
28、和三十六字母比较起来,《中原音韵》的声母有几项重大变化
(1)全浊声母消失,原全浊声母字变成了清声母字,变化的结果跟现代北京话基本一致。
(2)舌上音知、彻、澄跟正齿音的照、穿、床(部分)、禅(部分)合流,成为卷舌音声母。
(3)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合一,都变成f。
(4)喻母的全部和疑母的大多数字并入影母,即变成了零声母。
29、《中原音韵》有多少个韵部
答:《中原音韵》共分19个韵部。
30、《中原音韵》韵母系统跟《切韵》之间的重大差别是什么?
(1)入声韵母全部变成了阴声韵母。
(2)很多阴声韵部和阳声韵部发生合并,有的原来一个韵摄就成为一个韵部;有的是一个韵摄内部分韵合并成一个韵部;有的是两个韵摄内的部分韵合并在一个韵部。
(3)有的阴声韵部发生分化,产生了以前没有的韵母。新产生的韵母构成的韵部有两个。一个是支思韵,一个是车遮韵。
31、《中原音韵》韵母跟现代普通话韵母之间明显的差别大致有几点?
(1)《中原音韵》的韵部比现代普通话要多。
(2)《中原音韵》有一个iai韵母,跟ai、uai同属于皆来韵,现代北京话就没有这个韵母。
(3)《中原音韵》有一个io韵母,这个韵母跟车遮韵的一部分字同音了。
(4) 现代北京话里的卷舌元音r韵母是《中原音韵》所没有的。
(5)现代北京话有的韵母是《中原音韵》所没有的。
(6)《中原音韵》鱼模韵的细音韵母是iu ,其他韵部合口细音的介音也是iu,这个二合音后来变成了一个y,既单独充当韵腹,也作介音,即现代汉语的撮口呼韵母。
(7)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变化,只是一部分字的读音从一种韵母变成另一个原有的韵母,没有导致韵母的增加或减少。
32、《中原音韵》的调类系统有什么特点
《中原音韵》的调类系统已经和现代普通话一致了,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传统四声比较,《中原音韵》的特点也基本上与现代音相同: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分化条件是中古声母的清浊,全清、次清声母的平声字读成了阴平,全浊、次浊声母的字读成了阳平。中古上声里的全浊声母字变成了去声。次浊声母并没有发生相同的改变,仍然读上声。中古的入声调消失了,原来的入声字分别变成了阳平、上声、去声字。分派的条件是:原全浊声母字变为阳平,次浊声母字和影母字变为去声,清声母字变为上声。其中,全浊变阳平、次浊变去声和现代的北京话是一致的;只有清声母入声字一律变上声,和现代北京话不吻合。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编辑:杨忠霞
审核:马玉倩
来源:“古文字强刊”公众号
语言之妙 妙不可言
既可意会 也要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