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语言研究》2023年第3期

语言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语言研究》







2023年第3期




 

《语言研究》(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AMI扩展)2023年第3期共刊发16篇文章。文章涉及历史层次比较法、语言接触、语音演变、处置标记、附加问句、语用解释和变读别义等。欢迎转发扩散!



目  录  


01 对历史层次比较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 孙宜志

09 接触视域下东南汉语方言名量词定指功能的来源及演化 / 吕军伟 俞健

20 赣南客家话中古精庄知章组的今读类型及演变 / 张倩

28 湖北武穴方言的“VP+M”疑问句式 / 姜迎春 甘于恩

37 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 / 吴健

48 清末北京话的“-儿”缀读音 / 孙志波

53 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从惠东客家话处置标记说起 / 朱嫣红 赖雨舒

63 “怎样/怎么样”式附加问句的浮现历程、机制与动因 / 闫亚平

70 “又”的语义背景与否定充分条件的语用解释 / 沈敏

75  草创时期甲骨文著录片考释文献考述 / 刘根辉 王锦绣

87 “我亦隹以我世”与“我亦以免没我世”——兼议文献里的异文问题 / 程邦雄 钱晨

91 后起字“炮”历时替换考 / 秦桦林

99 张家山汉简《盖庐》“出入甚客者”解 / 何义军

101 《群经音辨》辨正举例 / 张小斌 黄仁瑄

107 上古汉语变读别义中去声和浊辅音的标记功能 / 谢维维

116 古汉语“过”在泰语中的演变 / 李阿亮


提  要  

对历史层次比较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孙宜志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历史层次比较法是一种新的分析方言演变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运用中还有若干问题有讨论的必要。文章讨论层次的类型及其区分方法、同源层次的时间年代与异源层次的来源以及汉语通语史在历史层次比较法中的作用。关键词: 历史层次比较法; 同源层次; 异源层次; 语音演变;

接触视域下东南汉语方言名量词定指功能的来源及演化

吕军伟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俞   健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摘  要:东南汉语方言中名量词的定指功能是汉、越(壮侗)语接触过程中语法功能变异的结果,亦是名-分类词和数-分类词两种语法功能在同一量词上的集中体现。古越语名-分类词的复指功能是其向定指功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汉语数-分类词之“数”范畴与有定性的制约关系是其向定指功能发展的接触诱因。CL+N结构接触演变因受到汉语自身N+CL结构的阻碍止步于CL+N结构表定指阶段,而CL+Adj/V/L-N结构则已完成向Adj/V/L-N+CL结构的语序演变,其名量词的定指功能亦随之隐现。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名量词; 定指功能; 来源; 演化;

赣南客家话中古精庄知章组的今读类型及演变

张  倩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摘  要:赣南客家话中古精庄知章组的今读类型主要有三种:精、庄、知二与知三、章两分型,精、庄、知二与知三、章半混型,以及精、庄、知、章合流型。以会昌、兴国为代表的两分型方言颇具特色,其内部的不同表现形式揭示了知三、章组演变的不同层次和微观过程。半混型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占据绝对的主流,精、庄、知二与知三、章相混的不同程度非常直观地展示了精、庄、知二与知三、章由两分到合流的渐变过程。而宁都、兴国、信丰的知三、章组在历史音变的过程中又与见组三四等字的演变交叠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局面。

关键词: 赣南; 客家话; 古精庄知章; 今读类型; 演变;

湖北武穴方言的“VP+M”疑问句式

姜迎春    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甘于恩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摘  要:武穴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其疑问句形式丰富多样,其中“VP+M”疑问句式,即“VP+吧1”、“VP+啊”、“VP+啵”和“VP+呗”,从形式上看类似于普通话的是非问句,但实质是正反问句,其中“VP+吧2”已经演化为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向是非问句的演变有四个阶段,其中“VP+吧”疑问句正好体现了由正反问句向语气词是非问句演变的完整链条,而“VP+啵”和“VP+呗”疑问句式处于演变链条的第三阶段,仍属于正反问句。并且通过黄孝片其他方言点以及周边赣语可以论证“吧”“啵”“呗”都是合音词,但“VP+吧”、“VP+啵”和“VP+呗”却处于“VP+M”疑问句演变的不同阶段。文章通过“VP+M”疑问句式在共时层面的语义差别,来探求其历时发展的轨迹,从中找寻武穴方言的是非型正反问句向语气词是非问句演化的途径和规律。

关键词: 武穴方言; “VP+M”疑问句式; 合音词; 演变; 正反问句; 是非问句;

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

吴   健     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摘 要:多种事实和研究证明,苏浙皖交界地区“河南话”的源方言主要是罗山、光山方言。一百多年来,“河南话”语音主要发生了如下变化:(1)组声母前化或腭化;(2)类韵母向y类韵母发展,个别地方出现类韵母;(3)韵母e、ue向ei、uei发展;(4)儿化韵的卷舌特征弱化;(5)白读音减少;(6)内部语音差异缩小;(7)吸收了接触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成分。造成“河南话”语音演变的主要因素是语言接触,包括“河南话”的内部接触、“河南话”与相关方言的接触、“河南话”受普通话的影响等。

关键词:河南话; 方言岛; 语言接触; 语音演变; 苏浙皖交界地区;

清末北京话的“-儿”缀读音

孙志波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俄汉合璧增补字汇》记录了清末北京话的语音现象,其中“-儿”缀有两种读法。清末以来,北京话“-儿”缀发生了三种变化:ior跟合流;尾韵后的“-儿”缀生成儿化韵;-u尾韵后的“-儿”缀生成儿化韵。在儿化韵生成次序上,-u尾韵快于尾韵。

关键词:《俄汉合璧增补字汇》; 北京话; “-儿”缀; 儿化;

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从惠东客家话处置标记说起

朱嫣红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赖雨舒    汕头大学文学院

摘 要: 惠东客家话中的处置标记是由“拌和”义动词经“伴随>受益>处置”这一路径语法化而来。南方方言中表“拌和”义的在语法化程度上随地理分布自西向东呈自弱到强的趋势;而在客家话以东的闽语中,“和”类虚词的语法化路径正是“伴随>受益>处置”。因此,客家话处置标记的产生应与客家话同闽语的接触有关,其机制是方言接触引起的语法复制。少数内陆客家方言岛中处置标记的产生则受闽语接触及跨语言规律的共同制约。此外,的本字可能是上古汉语“搅拌”义动词“挠”。“伴随(>受益)>处置”这一语法化路径在东南方言中的连续分布,或与方言接触导致的区域扩散有关。

关键词:客家话; 处置标记; 方言接触; 语法化;

“怎样/怎么样”式附加问句的浮现历程、机制与动因

闫亚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充当后附表征询成分并得以形成“怎样/怎么样”式附加问句的“怎样/怎么样”,是由其询问状况用法主观化浮现而来的,过程为:询问状况→询问意见→询问评价与态度→征询应允,句内→句外。在整个浮现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是“怎样/怎么样”前面主语部分的扩展与复杂化,为由焦点疑问重新分析为命题疑问提供了可能;二是“怎样/怎么样”前面小句部分发话人主观“自我”意向性和施为性的增强,使配搭成分突破常规,“怎样/怎么样”也随之发生主观化演变,进而使“怎样/怎么样”式附加问句得以浮现与生成。同时,“怎样/怎么样”式附加问句的浮现,与其自身有着独特的交际效用和其出现的面对面对话语体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怎样/怎么样; 附加问句; 浮现; 重新分析;

“又”的语义背景与否定充分条件的语用解释

沈   敏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摘 要:语气副词“又”的语义背景可识解为隐含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用“又”的否定句可通过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来否定后件,不符合一般的逻辑事理,但可从认识事理和语用事理角度得到解释。其顺应的认识事理是一种“肯定-否定关联推理”;语用事理则是关联、礼貌原则的作用。否定充分条件实际上体现了自然语言游移于“真实与恰当之间”的逻辑张力。

关键词:又; 否定; 充分条件; 语用解释;

草创时期甲骨文著录片考释文献考述

刘根辉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王锦绣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1899-1928为甲骨文研究的草创时期,前辈学者们在材料、信息、理论都十分欠缺的艰巨条件下,搜集、整理、著录、考释甲骨文字,对之后的甲骨文研究有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论文考察这一时期十三种甲骨文著录片考释文献的版本信息,梳理文献的编纂体例,整合文献的考释成果、研究发现,统计著录甲骨的重复与缀合数据,追踪著录甲骨的来源、流传情况。随着甲骨材料与研究成果的增多,学者们提高了对甲骨著录清晰度、完整性的要求,更进了甲骨文著录片考释文献的编著体例,并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方法考释甲骨文字,提高了考释的准确度与价值。这些都推动着甲骨学走向了深入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草创时期; 甲骨文著录片考释文献; 考述;

“我亦隹以我世”与“我亦以免没我世”——兼议文献里的异文问题

邦雄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钱晨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摘 要清华简《祭公之顾命》“我亦隹以我世”与传世《逸周书·祭公》“我亦以免没我世”构成异文关系,字隶定为,读为“没”,隶为“沁”,读为“毕”,均有可能,但从形体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即使释读为“没”,也不能证明《逸周书·祭公》“免没”为同义连用,更不能据此否定王念孙“免”当为“克”误字的观点。正确理解分析文献里的异文,对释读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清华简; 祭公之顾命; 祭公; 没; 免;

后起字“炮”历时替换考

秦桦林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  

摘 要:“砲”“礮”“炮”是一组历史上存在竞争、替换关系的异体字。其中后起字“炮”可靠的始见年代约在元初,原本特指投掷型爆炸火器,而并非指管型火器。“炮”与“砲”“礮”在明代中期以前存在字形与词义方面的明确分工。后起字“炮”原本是一个军事领域的用字,行用范围不广。直到明代中期以后,“炮竹”等词流行开来,“炮”这个字才真正在民间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并开始向指称管型火器的军事用语方面反向渗透。由于该字造字理据更具合理性,在晚清时就已经有了和“砲”字并驾齐驱之势。至20世纪中期时,“炮”字在实际应用中已占据优势地位,并最终取代了“砲”与“礮”这两个异体。

关键词:炮; 异体字; 后起字; 历时替换;

张家山汉简《盖庐》“出入甚客者”解

何义军.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摘 要:张家山汉简《盖庐》“不喜田作,出入甚客者”之“客”,在文中应读为“暇”,为空闲、闲散之义。“不喜田作,出入甚客者”,是指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往来悠闲、闲散之人。

关键词:《盖庐》; 出入甚客; 暇; 闲散;

《群经音辨》辨正举例

张小斌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黄仁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摘 要:北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在历史上首开系统“辨音”的先河,是探究汉语音义匹配关系的专门著作。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存在音义错配、音读误属、释义不确和文字讹脱等问题。辨正这些内容上、文献上的问题,对深化《群经音辨》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群经音辨》; 音义; 疏误; 辨正;

上古汉语变读别义中去声和浊辅音的标记功能

谢维维    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传统研究对变读别义现象的分类既有句法层面的,又有语义层面的。同一种语音形式在标记对立且纷繁的语法意义时往往难以解释。着眼于句法-语义界面,去声的标记功能可归结为:呈现隐含论元、指派新论元、强调原有论元、凸显新论元,以上四者皆在于凸显某一论元,具有高度的内部一致性。与去声不同,浊辅音的标记功能则在于消减论元。上古汉语异读材料中,去声和浊辅音无论是在分布上还是在功能上均呈“不完全互补”之势。

关键词:去声; 浊辅音; 变读别义; 标记功能;

古汉语“过”在泰语中的演变

李阿亮    浙江大学文学院 

摘 要:语言接触往往伴随着语言借用,古代泰语在与古汉语的接触过程中借用了不少的词汇。其中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使用频率较高的古汉语借词之一是,对应到汉语中即“过”字。本文借助古代泰语和古汉语书面文献与现代口语材料,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描写了古汉语“过”字借入泰语之前、之后的情况。究发现,上古汉语时期“过”就可以用“超过”义表“比较”义,但在中古汉语时期被“于”取代。借入泰语后,保留了“过”的基本功能,同时语法功能进一步扩张:一是从表“位移”义重新分析为表示时间先后的连词,一是表“超过”义语法化为介词差比标记并进一步重新分析为概数助词。

关键词:古汉语; 过; 泰语; ; 语法化;



期刊简介   

   

  《语言研究》(季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最重要的语言学学术刊物之一。本刊以中国境内各语言为研究对象,兼采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之长,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以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刊载内容包括:语言学理论方法的探索及新学说的评价;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的描写;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在语言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手段的理论和实践;语言的对比研究;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传统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当前国内外重要语言学著作述评等。近三十年来,本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几乎涉及语言学的所有领域,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一致重视和好评,许多论文一再被引用。论文作者包括内地绝大部分著名语言学家和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国的汉学家。本刊是从事语言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必备的研究资料,也适合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汉语、少数民族语、外语等有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阅读。



END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8.22讲座 | 汪维辉:古诗词里的语言文字知识


日程丨赵元任语言学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


新书 | 刘晓南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增订本)出版


《汉语学报》2023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推进会在沪召开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编辑:李佳遥

审核:马玉倩

来源:《语言研究》

-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刊讯|《语言研究》2023年第3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