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刘晓南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增订本)出版

语言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增订本)

刘晓南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书号:978-7-5720-2083-4

定价:108.00元

识别小程序码即可购买


内 容 简 介

      

 这是一部适用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学科的研究生教材,共分三编:音韵与音韵学,切韵音系和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具体涉及音韵学的起源、发展、基础理论、术语体系、切韵的声母系统、声调系统、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近代音研究、古近音变趋势等。与一般知识性介绍的本科教材相比,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二是内在结构逻辑的严密性,三是学科研究的前沿性。该教材侧重于“研究”,以期读者学习本课程,掌握音韵学的基础理论、术语体系,了解学科研究概况及其前沿状态,通过系统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能够自主地运用音韵学知识开展音韵学或其他相关学科(如方言学)的科学研究。

目 录



第一编 音韵与音韵学


第一章 音韵学的起源及发展


第一节 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与目的 


第二节 汉语音节的分析


第三节 韵部与反切


第四节 音韵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 音韵学的基础理论与术语体系


第一节 韵的分析 


第二节 声的分析 


第三节 调的分析


第二编《切韵》音系


第一章 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


第一节《切韵》音系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音类的研究:系联法及其他 


第三节 音值的研究:历史比较与梵汉对音 


第二章《切韵》的声母系统


第一节 音类研究


第二节 音值研究 


第三章《切韵》的韵母与声调系统


第一节 音类研究(上):韵母的确立 


第二节 音类研究(下):韵母在韵图上的特殊表现 


第三节 音值研究(上):据韵图音理推测 


第四节 音值研究(下):分摄构拟 


第五节《切韵》的声调 


第六节 音韵地位 


第三编 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


第一章 语音史的萌生、发展与转型 


第一节 语音发展观和语音史


第二节 转型:时空结合的语音史 


第二章 上古音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上古韵部系统 


第三节 上古声母系统 


第四节 上古声调系统


第五节 古音构拟 


第三章 中古音


第一节 中古音代表音系


第二节 中古通语的其他研究 


第四章 近代音 


第一节 近代通语音系 


第二节 近代语音的其他研究 


第五章 古今音变大势 


第一节 从上古到中古音变大势


第二节 从中古到近代音变大势


第三节 从近代到现代的音变大势


第六章 历史方音研究概述


第一节 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上古方音研究 


第三节 中古方音研究 


第四节 近代方音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后 记



本教程是在2007年版《汉语音韵研究教程》的基础之上增订而成的。我从1997年初开始教授大学中文系本科及研究生音韵学课程,至今已二十多年。执教伊始,就感到有编一部中文学科研究生音韵学教材的必要,虽然在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体系中,音韵学历来就是古代汉语的一门必修课,但各种教材几乎都是为本科阶段学习而设定的,大致都是介绍音韵学的基础知识,简述中古音系及诗韵,以指导古诗文阅读,简介上古音知识以明古音通假等等,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合进行音韵学研究的需要。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招生人数的扩大,感觉教材的需求愈益迫切。所以,我边教学边思考,边思考边着手编写工作,终于在2007年编成《汉语音韵研究教程》,这已是我执教本课程的第十个年头了。书名中特地加入了“研究”二字,就是意图用作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以与一般知识性介绍的本科教材相区别。


 我理解的“研究”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本课程,做到掌握音韵学的基础理论、术语体系,了解学科研究概况及其前沿状态,通过系统而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能够自主地运用音韵学知识开展音韵学或其他相关学科(如方言学)的科学研究。我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新的教程需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二是内在结构逻辑的严密性,三是学科研究的前沿性。


       为了达到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性,全书设置基础理论及术语体系、《切韵》音系和语音史研究三大部分,从韵学初萌到学理成熟,从音节分析到音系归纳,从通语音到方音,从中古音到整个语音史,循序渐进地展示整个音韵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显然,全书的三大部分中,最难写的就是语音史研究这一部分。语音史研究的对象,理论上说就是整个华夏民族语音的发展历史,体量无比宏大,通常说的“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恐怕还不足以概括其所涉及的时空域,信息量之巨大、之复杂,音韵学各个分支学科无过其右。要写好这个部分,必须做到有效地展示本学科研究的全部历史和学术前沿,这需要对整个语音史的研究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准确的把握和评价,能精准地展示诸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和创新动态,揭示存在的问题等。况且自改革开放以来,音韵学研究大多聚焦于语音史,从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到各个时代的历史方音,其研究人员之多,研究范围之大,涉及问题之复杂,产生成果之丰富,都是前所未见,就我这种“初入职场”的新手来说,以一人之力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要将资料收集完备就已觉力有不支,何况还要消化领会,作出准确的评述,以显示研究的最新动态,给研究者以有益启示!原计划的语音史部分从时、空两块展开,在介绍汉语语音历时发展的同时,介绍各时代的历史方音研究,以全方位地展示语音发展的进程

及其研究动态。但终因受制于时间和精力不济,前期准备不足,初编本不得不临时舍弃了“历史方音”这一部分,致使语音史留下了一大空白。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然亦无时无刻不在思量如何补足完成之。


      初编本刊行后,我即用作研究生音韵学课程的教材,在课堂上使用,亦闻有兄弟院校或用为教材,或用为参考。具体到我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一是逐渐发现了书中一些错讹和问题;二是教学实践中不时有新的发现,有新的领悟,历史方音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酝酿渐见成熟;三是有了比较充足的时间搜集资料,历史方音研究的资料积累日益丰富,这无疑使我逐渐具备了撰作“历史方音研究”的条件。加之近年来工作所在地上海市大力支持高校科研,设立高峰学科建设项目,支持专著、教材等出版,在经费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才成就了本教程的增订。


        本次增订工作主要有二。一是补足“历史方音”部分,实际补写了两章,即第三编的第一章、第六章。增补的主要内容是第三编第六章“历史方音研究概述”,与之相应,语音史的研究框架也得调整。原语音史单线发展的研究框架必须调整为历时、共时相结合的以通语语音史为主、历史方音为辅的两个层次组合的语音史研究框架,此即第三编第一章“语音史的萌生、发展与转型”的内容。补入的两章,第一章讨论语音史的研究框架由单线制转型为双层结构框架,是对研究范式或框架的探讨。第六章则具体阐述历史方音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概况,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动态,把握学科前沿,以便发掘新的论题,更新学科研究。这两章都是教程初编暂时舍弃的部分,终于得以补足,不敢说补得很好,难说没有缺失与不足,但毕竟理想中的语音史终成完璧,难道只是为了圆梦而已,更希望能推动学科的发展。


       二是勘谬补缺、订讹正误。原编急就之时,遗留了诸多错讹及不足,自己在教学中核查检出了一些,然纵是目光如炬,终不如众目睽睽之明,使用中时有读者不吝赐教,获知良多。就这样边用边查,许多一时不易发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得以揭出,这才有了勘谬补缺、订讹正误的基础。这次增订,对历年使用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改订与增删,其数目究竟有多少,已难遽数。有一些增补,如近代语音史增加《蒙古字韵》研究一段,切韵音系章增加韵母表一段,都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刊误,纠正各种问题、讹误、错别字等,散见各章节,改正不下数十处。然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落,如果又有新的错讹缺失,敬请读者诸君随时指教。


      感谢鲁国尧先生,他几乎是全程关注修订过程,时赐电邮表达关怀,予以鼓励。定稿之时,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读大部分稿件,特别是增补的两章,先生仔细推敲,指出其中的缺失与不足,提供新的资料与信息,帮助改进,不但避免了一些可能的错误,更是极大地提升了新编的质量。应编者之请,乔全生、杨建忠两位学长赐阅了增编中的相关章节,并提供信息,给本编增色添彩。李军、田范芬、王曦、余颂辉、朱蕾、余柯君诸位音韵学领域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新编相关工作,读文稿,查文献,提供资料,可谓是有求必应,给增订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还要感谢诸位友生:顾旖琳、但锐、李莹娜、田森、刘家佑、李维君、郭春霞、陈衍宏、陈楷森。他们分别帮助校阅文稿,查误补漏,为新编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最后,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给予我增订旧编的机会,责编周典富先生更是为新编的高质量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下,本编才得以顺利面世。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相关资讯及学术生活相关内容。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推荐阅读


“70后学人风采”首期入选名单正式产生


刊讯丨CSSCI 来源集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3期


南京大学语言学青年学者系列论坛(第一期)


新刊丨《汉语学习》2023年第4期目录


传承与创新: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刊丨《文史》2023年第2辑(总第143辑)目录和摘要


CSSCI期刊《北京社会科学》投稿经验


大学里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图鉴(请对号入座)


END

编辑:刘玉婷

审核:邱淑梅

来源:“上教语言学”公众号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 | 刘晓南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增订本)出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