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3期出版

语言学 2024-02-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字文明 Author 汉字文明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3期  



目 录


李守奎论记号字在汉字学中的定位及其理论意义 

王鹏远说“穹窒”

王永昌《三德》《墨子》字词献疑三则

王赫岗:甲骨文超语符功能研究  


李世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考辨

胡海平《山海经》“㻬琈”新诂

陈明洁:“相缪”之“缪”该怎么读?——《赤壁赋》“缪”字音读订误  


仲林林: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先秦汉语的形容词

余娟娟:中古佛典“预言”义动词的替换与扩散

辛睿龙: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疑难字考释举例


刘吉力:台湾“国语”的“不错 V”及其演变

薛桂谭:“(在)…之下”结构的新用法——基于近代汉日语言接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简介


内容提要



论记号字在汉字学中的定位及其理论意义

李守奎

(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提 要 记号字很早就被认识到,但在汉字中的位置以及对于汉字研究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汉字系统中记号字与表意字、表音字、意音字是其基本类型。记号字是贯穿汉字发展始终的文字类型,在汉字发展中不断强化,逐渐居于主流地位。汉字正字呈现出表意字与表音字为主、形声字为主、记号字与形声字为主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汉字研究,既可以是源头追溯,探讨构形理据与所蕴含文化,也可以探讨汉字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演变的过程和结果。大部分记号字和以记号字为主的表意字系统的形成,是汉字应用所产生的结果。记号字排除在“基本类型”之外,一旦离开文字“本来的构造”,变化了的文字就难以分析,尤其是距离“本来构造”很远的现代汉字几乎不能分析,不得不把文字学或汉字学与现代汉字割裂开来,这样一来,文字学或汉字学对于文字应用来说容易成为“无用之学”,现代汉字学也成了“无源之学”。充分认识记号字,摆正其在汉字学中的位置,对于汉字理论建设、汉字阐释、古文字考释、汉字教学都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汉字理论 记号字 汉字基本类型 汉字教学



说“穹窒”

王鹏远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提 要 结合秦简中有关除鼠的记载,我们认为《诗经》中的“穹窒”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表示“窒穴”的活动。《尚书大传》中的“穹窒”、《淮南子》中的“穷窒”、《庄子》中的“穷桎”表示同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后代的“穷塞”可能来源于“穹窒”,由“阻塞不通”引申出道理穷屈不通、人生坎坷等抽象的含义。


关键词 诗经 除鼠 穹窒



《三德》《墨子》字词献疑三则

王永昌

(山西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文章对上博简《三德》《墨子》中的几处文字释读提出了新的意见。第一,根据上博简《周易》及相关传世文献资料,文章认为上博简《三德》简17中的“”当读为“不”,“会”当读为“合”,“合亲”见于《左传》《管子》《说苑》等文献,意即聚合亲族、使亲族和睦。第二,文章认为《墨子·尚同下》“辟百姓之毁”中的“辟”当读为“被”,遭受之意。第三,文章以简帛文字资料为参考,认为《墨子·非攻下》“以争诸侯之毙”中的“争”字当为“爰”字之讹写,“爰”读为“援”,援助之意。


关键词 三德 墨子  会 辟 争



甲骨文超语符功能研究

王赫岗

(郑州大学文学院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提 要 甲骨文的超语符功能,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甲骨文自身构形特点表达对应语符之外的信息。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过改换或增添的构件表达超语符信息;二是利用介于文字与图画过渡状态的形体表达超语符信息;三是通过线条的增损、形体的刮削等手段变异正常字形表达超语符信息。甲骨文表达的超语符信息以语境信息为主,也能表达一些言外信息。甲骨文字词对应关系尚未稳定,因而可以通过临时改换构件或调整字形等方式表现特定信息。有些超语符现象主要集中存在于某一类组当中,应是受刻手用字习惯的影响。此外,特殊刻辞功用的影响和语法表达的限制,也是推动甲骨文超语符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甲骨文 超语符功能 构件 形体 字词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考辨

李世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历代学者对《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不同理解,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其中“罔”应为“欺骗”义,“殆”应为“疑惑”义,整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全文根据文献例证指出:先秦时期没有用例可以支撑郑玄“罔,无知貌”与包咸“罔然无所得”的旧注,但有用例可以支撑“罔”有“欺骗”义,在章句中“罔”可理解为“受骗”;与陈蒲清对于“殆”有“疑”义的质疑进行商榷;从思想史的角度给“思而不学则殆”的“殆”理解为“疑惑”提供一条补证。


关键词 论语 罔 殆 训诂



《山海经》“㻬琈”新诂

胡海平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提 要 《山海经》中“㻬琈”凡十九见,其义旧乏确诂。郝懿行读作“玙璠”,然琈、璠二字音韵颇隔,其说非是。今审二字音韵之最近者,无过于“樗蒲”,故立论以为“㻬琈之玉”,谓可供制作樗蒲之玉也。㻬琈体小,盖可制五木、矢、马诸物。案《山海经》中言玉石虽多以材质命名,然不乏以功用称者,尤“博石”一物径以博戏之石立名,是其显证。又樗蒲之戏或起源于战国之前,此与《山海经》成书时间不忤,亦其证。


关键词 山海经 㻬琈 樗蒲



“相缪”之“缪”该怎么读?

——《赤壁赋》“缪”字音读订误

陈明洁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


提 要 《赤壁赋》中“山川相缪”之“缪”,当代选文大都注释为“缭”的通假字,读音或注为“liáo”,或注为“liǎo”。考察古代诗、词、赋等作品中,“相缪”之“缪”处于韵脚位置时,所押为中古平水韵中的尤韵,“缭”则属萧韵,二韵不能通押。早在先秦文献中,已经有用“缪”来表示“樛”的绞结、盘绕之义,古书注解亦多有说明,且两字在不同的文献中屡见异文。由此可知,“缪”应是“樛”的通假字,中古音反切“居虬切”,今音当读为“jiū”。


关键词 赤壁赋 相缪 音读 订误



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看先秦汉语的形容词

仲林林

(湖州学院人文学院)


提 要 先秦汉语存在独立的形容词类,形容词不是动词的次类,形容词的核心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先秦汉语中,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作为判断形容词的标准。不论是从汉语本身还是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表示属性义不是形容词的专属语义特征,动词也可以表示属性义。“非定形容词”在句法上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能够作谓语,有的带宾语且并非词类活用,其词义也没有发生引申,不论是从汉语本身还是从类型学的角度,都应该归入动词。


关键词 语言类型学 先秦汉语 形容词 动词



中古佛典“预言”义动词的替换与扩散

余娟娟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文章用比较的方法考察了中古译经中表“预言”义的“决”“别”“记”以及相关复音词的源流,并调查了它们在汉语史上的替换与扩散过程。经查考,文章认为:译经中“记”的“预言”义源自原典语,它在东晋佛典中替换“决”成为表达“预言”义的主导词,这一替换主要由译者用语不同引起;中古佛典中“记”含有明显的佛教内涵,因而扩散至本土汉语中的“受记”“悬记”都经历了“汉译佛经——本土宗教类文献——本土汉语”的过程,这一路径是佛经外来词融入本土汉语的典型路径。研究这类词不仅有助于了解佛典语言词汇中国化的特征,还能深入了解译经词汇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中古译经 预言 移植 替换 中国化



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疑难字考释举例

辛睿龙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提 要通过对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经文中那些形体变易难以辨识和书写讹误难以发现的疑难字进行考释与研究,论文认为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卷三“光禄大夫刘向及子仍、歆等”之“仍”当为“伋”之形误,卷一六“自非淬德潜衍”之“淬”当为“沛”之形误,卷一八“吾常以为殊太徑”之“”疑为“鋌”字俗讹,卷三〇“浮光映”之“”当为“寶”之俗訛,卷三〇“腾波漂客”之“”当为“濟”之俗讹。在此基础上,提出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疑难字考释在研究赵城金藏经文用字、整理《广弘明集》文本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赵城金藏 广弘明集 疑难字 佛经音义 考释



台湾“国语”的“不错 V”及其演变

刘吉力

(长沙师范学院文学院)


提 要 “不错V”是台湾“国语”极具特色的表达形式,调查发现该结构以“不错吃/看”为代表,其他相对少见。“不错V”受到台湾闽南语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言文差异大,多见于口语便俗体。在过去30余年里,它经历了产生、流行和趋减的变化过程,其流行性使用与语言规范的缺失存在关联。“不错V”反映出当代台湾“国语”的发展与变异,着眼于海峡两岸民族共同语乃至全球华语,各华语社区却在不断融合发展。


关键词 台湾“国语” 不错V 演变 语言规范 融合



“(在)…之下”结构的新用法

——基于近代汉日语言接触

薛桂谭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提 要 方位词“下”从上古到现代,语义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虚化过程,而“(在)……之下”结构搭配的词语也从具体的方位名词演变到表达抽象概念的近代新词。这一新用法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从近代汉日语言接触的视角,调查了19-20世纪之交的清末报刊及大量的汉译日书,用具体的日汉对译实例论证了汉语“(在)…之下”结构新用法中的日语因素,以期为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语言接触 翻译 欧化 日化 “(在)…之下”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相关资讯及学术生活相关内容。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再见了,被语言学论文折磨的日子


刊讯 |《语言科学》2023年第5期目录


活动预告丨9月22日“简语时令,牍述心声”重磅来袭!


李零丨绝笔春秋:王国维与清华——在清华大学“王国维学术讲座”的演讲


新书速递丨陈斯鹏《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修订本)》


“简读西北”工作坊|第62期: 程邦雄: 出土文献文字释读中的意义要素


211高校青年学者因病去世,评上副高才两月


苹果“辫子”客服引争议!知情人士这样说…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语言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杨忠霞

审核:马玉倩

来源:”汉字文明“公众号

语言学大学之道,语言之美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汉字汉语研究》2023年第3期出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