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快递丨张美兰:《汉语历史句法概要》出版!附绪论

语言学 语言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语言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组建了若干微信群,每年开放1次,每人只能进一个群,若已进入我们的微信群系列,请不要再加。资源有限,望理解!


下列四个群还有部分名额,限时开放:

1.语言学3群;

2.简牍学2群;

3.文学艺术群;

4.哲学教育群


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加群”,获取进群信息~(不要发私信)












《汉语历史句法概要》
































作者简介







张美兰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近代汉语研究,研究涉及禅宗文献语言、近代汉语文献整理与研究、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近代汉语词汇语法、明清语言研究、早期北京官话、世界汉语教育史等,出版《禅宗语言概论》《近代汉语语言研究》《明清域外汉语官话文献与语言研究》《文献文本异文与明清汉语研究》等14部专著,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关研究论文160余篇。











目录








































绪论







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历史和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但语法的发展最能反映语言发展的本质特点。汉语作为一种非屈折(inflective)语言,其语法特点主要是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范畴、造句规则和句型变化。在殷商时代汉语的这种特点就基本奠定了。例如:主语用于谓语之前;修饰语用于被修饰的中心语之前。三千多年来,汉语语法基本具有一种稳固性。汉语是一个很有规则结构的语言,在这个结构系统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语言成分,这些不同的成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系列规则的支配而互相层层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关系。但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语言这种稳固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汉语又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进程中,汉语句式也随着不同时期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
整个汉语的历史又分成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四个时期。上古汉语以先秦、秦汉的书面语为代表;中古期(3-9世纪)东汉魏晋六朝至隋唐初,其中以自东汉到隋末约四五百年间含有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的语言为代表,西汉可以说是以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演变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则可以看做是从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演变的过渡阶段。(见王云路、方一新1992《中古汉语词语例释·前言》)近代期(9、10—19世纪)晚唐五代至元明清。在国内已召开的十九届近代汉语研讨会,近代汉语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现代期(20世纪至今)鸦片战争、五四时期至今。
早在先秦时期已有对汉语句法研究的记录。如《墨经》中的“命谓、举谓、加谓”表现了三种句法结构;《公羊传》、《谷梁传》解说“春秋书法”时已开始解释词序,分析某些句法结构。汉、魏、南北朝的注解体文献中随文有句法结构成分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的相关分析。(参见孙良明2002《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之第一章、第二章)早在1940年代,王力先生发表了“判断句的产生”的论文,吕叔湘先生发表了“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1940)、“相字偏指释例”(1942)、“见字之指代作用”(1943)、“论底、地之辨兼及底字的由来”(1943)等一组汉语史句法研究的论文(详见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可以说已经揭开了汉语历史句法研究的序幕。汉语的句式历史承上启下,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呈现出崭新而鲜明的发展趋势。
关于汉语句法历时变化的研究,长期以来,汉语语法史研究一直比较偏重词类史而忽视句法史,不仅造成了整体研究局面的失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语法史研究的深化。句法研究的面虽已铺开,但还不全面。近些年疑问句、被动句、处置句、判断句、动补结构引起学界广泛深入地研究,关于单一句式的历时演变研究扩展到存在句、比较句、双宾语句、祈使句、使役句、受事主语句、重动句、句内小句等句式。如王建军(2003)《汉语存在句的历时研究》、李炎、孟繁杰(2010)《汉语平比句的语法化研究》、张延俊(2010)《汉语被动式历史研究》、张美兰(2014)《汉语双宾语结构句法及其语义的历时研究》、袁健惠(2015)《汉语受事话题句历史演变研究》等。这些都将汉语各种句式的历时发展面貌呈现出来了,推动了汉语历史句法研究的深入。
句式在句法分析中具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从句式这个角度来讨论汉语的句法系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汉语句法研究的重要性已得到学者的关注。回顾汉语句式研究史,王力(1958/1980)《汉语史稿》中涉及到汉语历史句法中的判断句、动补结构句式、处置式、被动句、兼语句以及上古到中古句式变化的专题研究。具体为:第四十一节《系词的产生及其发展》页345~354、第四十二节《词序的发展》页355~372、第四十六节《使成式的产生及其发展》页401~407、第四十七节《处置式的产生及其发展》页408~416、第四十八节《被动句的发展》页417~434、第四十九节《递系式的发展》页435~442。向熹(1993)《简明汉语史》下编有部分章节专门介绍了汉语不同时期历史句法发展,具体为:第一章第六节《上古汉语句法的发展》(一)页123~142、第七节《上古汉语句法的发展》(二)页143~166、第二章第七节《中古汉语句法的发展》页326~355、第三章第六节《近代汉语句法的发展》页478~513。该书2010年再版,基本框架没变化,涉及到处置句、动补结构句、被动句三种句式上。李讷、石毓智(2001)《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专门论及动补结构等几种汉语句法的发展概貌。蒋绍愚、曹广顺(2005)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概述》中有四章详细对四种句式的产生、历史发展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特点及研究状况进行全面总结评述。具体为:第十章《述补结构》、第十一章《处置式》、第十二章《被动句》、第十三章《比较句》。这本书的内容反映了1990年代至2002年前后学界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个比较系统的总结。冯胜利(2016)《汉语历时句法学论稿》则从“轻动词”结构和韵律形态的角度讨论了汉语“把”字句、致使结构、被动结构、双及物结构、述补结构的演变特点。石毓智(2016)在《汉语语法演化史》中对几种常见句式结构的产生发展的演化历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动词“叫”“让”“拿”“给”等虚化为句式标记演化途径,并对语法演化的动因和机制进行了解释。
断代句法史,柳士镇(1992)《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一书《下编·魏晋南北朝句法的发展》有“判断句”“疑问句”“述补式”“被动式”。这是对中古汉语断代句法的研究。曹广顺、遇笑容(2006)《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中对“动+将”结构、中古译经处置式、中古汉语中的“VP不”式疑问句、汉语结果补语产生过程再研究。这是重点对中古汉语句式研究的汇集。蒋绍愚(1994)《近代汉语研究概况》中第四章第三节“动补结构”,第四节“处置式”,第五节“被动式”三种句式。李崇兴、祖生利、丁勇(2009)《元代汉语语法研究》也谈论了几种句式的元代特点。吴福祥(2015)主编《近代汉语语法》也涉及到近代汉语“被动式”“处置式”“述补结构”“疑问句”四个句式。这是近代汉语断代句法的研究。
专书语法研究方面,也涉及专书句法研究。何乐士(2001)统计了专书语法的研究成果,句式的研究只占18.2%,各种句法的研究共占30%,提出了加强句法研究的迫切性。近20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包括一批汉语专书句法方面的学位论文,为历史句法的研究增添了研究成果。
毋庸讳言,目前国内学界还需要有一本教材系统专题来探讨汉语各种句式的历史概况。王力《汉语史稿》、向熹《简明汉语史》等汉语史教材多比较集中在“处置句、动补结构句、被动句”三个句式上,这也与汉语句式的发展概貌不相协调,不利于对现代汉语以及现代方言相同句式研究的深入开展。因此,本书结合多年来教学和研究成果,设计编撰了《汉语历史句法概要》。
《汉语历史句法概要》属于“历时句法学”的范畴。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将汉语史中常用的十种句式结构作为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按汉语史的历时分期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对每一个句式进行断代的介绍。有些句子可能还会细分唐宋与元明清不同阶段进行断代介绍。力图通过汉语各种句法结构的历时探讨,一一解释它们各自的时代特色,勾勒出汉语历史句法的面貌。
每一个句式都是形式和语义、结构和功能多方面的相互关联,句法形式隐含着深层的语义,而深层的语义又是通过外在的句法形式加以呈现。形式与语义两者表里相依,密不可分。对此,本书尽量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描写和解释,来揭示这些句式发展演变的机制、动因。每一个句式各有个性特点,本书对不同句式的详略介绍也会有所侧重,为了体例的协调,在内容上也会有一些调整。对一些研究基本定性的句子,介绍则略,对一些新的视角或新的特点的句子,介绍得会详尽一些。希望能把全新的面貌和最新的研究视野在介绍中揭示出来。
本书特别强调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去看待汉语句式的发展脉络。从历时角度比较考察句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总结出不同阶段的句法差异点和共同点;从共时的角度比较考察某个句子在不同地域的共时分布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把同义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指出各类同义异构句式的特点和价值。如:被动句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来源的标记句式,综合比较能帮助我们认清繁杂背后的真相。本书也强调利用静态动态综合分析的方法去看待汉语句式的演变特征。汉语句式中有常用式,还会出现有特点的变式。如处置式“把”字句有与“将”字句的竞争,“把”字句相对固定和有规律且高频使用的常规句式,它还有“S把O”句式、“把个OV”句式、“把O给V”句式等多种变式,这些变式相对灵活,或句子成分不完整,或使用频率较低,或语序特殊,是地域特性的因素还是语言接触所致?这些都需要加以动态的分析。
本书期待通过汉语句式历时演变的介绍,增强对汉语句式之间的相互关联的认识,增加对句式变化规律的思考。真正理解汉语句式表达的多样性与精密化的规约特点,汉语句式类型从早期是综合型到东汉以后分析型的变化,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化对句式发展的直接影响,句式范畴从无界到有界的发展,汉语句法发展过程中的语法化规律、汉语句式间范畴转换,历时汉语句式的发展及其共时分布的特点等。
本书写作风格采用的办法一部分是述而不作,有些章节在评述的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观点。因每一章所论述的句式都是相对独立的句式,各自特点不尽相同,因而,章节多少不一,多则多矣,少则少矣。每章开头会标示该章介绍的重点内容,或概述的内容。因而每章论述风格不一,有些章节以研究史角度为主,述而不作,另外有些章节会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带有自己的学术思考。
从谋篇布局上,对句式的历史发展按照“上古-中古-近代”大致时间主轴来呈现,对句式历时演变的特点按照主要显性特点加以关注。学界在“处置式”“动补结构式”、“被动句”“选择问句”等句式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本书以句式史为核心加以体现,相关的研究以参考书目为线索,让读者可以依循线索信息自学。
在学术方法上,通过介绍句式特点,加以渗透。如汉语句式发展与汉语方言、汉语句式语义在语义地图方面的呈现、语言接触与句式发展、汉语句式的语言类型学参考价值、文献的文本同义异文与句式的同义异构表达、句式类型与官话的南北分布、句式的历时演变及其在空间上的地域分布、句式的杂糅与汉语句式表达特点、句式的小句化与句式标记等等。
本书引述汉语句式的历史演变过程时主要根据学界和我本人的研究成果,相关的语料出处及相关论著都列入参考文献。详见各章的参考文献。关于引例的引文出处,有些文献因引用的文本不一,如敦煌变文,有引用《敦煌变文集》,也有引用《敦煌变文集新书》,则分别加以标示。《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的曲目分别以《元刊杂剧三十种·篇名》《元曲选·篇名》分别标示。标引例句的出处,体例不尽相同。有的直接标示大类,如《论衡》的赵策,而不涉及到赵策的具体篇名。有的直接标示传记篇名,如《史记》《淮南子》。如有的直接标示卷数,如《祖堂集》《五灯会元》等,汉译佛经文献有的有卷数,有的没有卷数,以文献为准。有的直接标示回数,如章回小说。随文献的性质而定
本书可作汉语句法史教材之用,考虑到由于授课时间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教材中很多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每章均分别设有参考文献,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我们期待学生通过这部教材对汉语句式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以及汉语句式发展内部规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62种!《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3版(语言文字)


202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由你提名!


刊讯丨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11期


赵晓斌 | 荆州枣纸简《齐桓公自莒返于齐》与《国语•齐语》《管子•小匡》


有些人知道挺多,但是没脑子













温馨阅读: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语言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语言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语言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语言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END

编辑:刘海龙(实习)

审核:燕黎宁


-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快递丨张美兰:《汉语历史句法概要》出版!附绪论

语言学 语言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