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伟:《股东代表诉讼:世界与中国》 | 新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制度反思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之功能与缺陷
一、股东代表诉讼之功能
二、股东代表诉讼之缺陷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之内在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
二、股东何以能代表公司?
三、谁能决定代表诉讼?
四、结语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之可能限制:无反射性损失原则
一、无反射性损失原则的缘由
二、无反射性损失原则的根据
三、无反射性损失原则的限制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之可能替代机制
一、不公平损害救济的历史演变
二、英国《2006年公司法》的最新规定
三、不公平损害制度评析
四、不公平损害救济与股东代表诉讼之间关系
五、不公平损害制度是否可为中国所借鉴?
第五章 德国股东代表诉讼:时应之变,竿头百尺
一、德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演变
二、德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现行制度
三、对德国股东代表诉讼现行制度的评析
四、结语
第六章 法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起源百年,桎梏至今
一、法国股东代表诉讼之初窥
二、法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解析
三、法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评析
四、结语
第七章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一个美丽的误会?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日本代表诉讼历程及其可能原因
三、对传统解释理论的批判
四、代表诉讼何以可能:一种行为经济学分析
五、结语
第八章 韩国股东代表诉讼:一波方动,万波随起
一、财阀控制的韩国企业
二、束之高阁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三、金融危机过后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吐故纳新
四、韩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评析
五、独揽大任的PSPD
六、代表案例介绍——小股东诉三星电子董事案
七、总结
第九章 越南股东代表诉讼:缘何冷漠,缘何一新?
一、越南股东代表诉讼:从《公司法》到《企业法》的历史沿革
二、羽翼渐丰的股东代表诉讼
三、越南股东代表诉讼可行性评析
四、脱离越南股东代表诉讼举步维艰之困境
五、结语
第十章 中国台湾地区股东代表诉讼:源自“衡平”,何以平衡?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台湾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演变
三、台湾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现行制度
四、台湾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的利与弊
五、台湾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的发展趋势
六、结语
第十一章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公司效率与股东保护之间
一、美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演变
二、美国股东代表诉讼的现代特点
三、美国股东代表诉讼的评价
四、美国股东代表诉讼的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英国股东代表诉讼:普通法的回归
一普通法上的股东代表诉讼
二、股东代表诉讼的现代化改造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实施情况及发展趋势
四、结语
第十三章 澳大利亚股东代表诉讼:他山之石,不可攻其玉?
一、澳大利亚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演进
二、澳大利亚股东代表诉讼的现行制度
三、对成文法股东代表诉讼的评价
四、结论
第十四章 南非股东代表诉讼:意外而生,顺势而盛
一、南非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发展
二、现行南非公司法中的股东代表诉讼
三、现行南非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
四、对南非《2008年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的评析
五、结论
第十五章 印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山重水复疑无路?
引言
一、印度的公司法律结构
二、印度股东代表诉讼的现行制度
三、现行印度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评析
四、结语
第十六章 尼日利亚股东代表诉讼:初离桎梏,难寻前路?
引言
一、股东代表诉讼在尼日利亚的发展
二、股东代表诉讼进步之处
三、股东代表诉讼的可能缺陷
四、改进之建议
五、结语
第十七章 肯尼亚股东代表诉讼:侧面惊鸿似故人
一、肯尼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历史渊源
二、肯尼亚股东代表诉讼在实践中的发展
三、肯尼亚现行法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肯尼亚现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不足
五、肯尼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未来的完善方向
六、结语
第十八章 马来西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不破不立,以立促破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历史流变
二、制定法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具体规定
三、马来西亚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评析
四、举步维艰——实践中股东代表诉讼面临的困境
五、结语
第十九章 样本数据分析
一、研究概况与数据样本说明
二、数据样本的量化分析
第二十章 司法裁判逻辑
一、对前置程序豁免适用情况的实证分析
二、诉讼成本与收益的考量
第二十一章 超越制度困境
一、可能制度缺陷
二、对上述改进措施的批判:制度困境
三、中国股东代表诉讼何以可能:超越制度困境
第二十二章 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
一、问题之缘起
二、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基本问题
三、我国建立双重股东代表诉讼之必要性
四、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国际展开
五、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理论基础
六、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本土化进路
七、结语
第二十三章 紧久必松,松久必紧
一、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可能区别
二、对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误读的澄清
三、股东代表诉讼路向何方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坦率的说,我对写后记有所抗拒。一是工作五年来,出版了六本专(译)著,平均每年一本的节奏,意味着每年都要写一篇后记,一般后记所涉及的个人学术经历、“奋斗”过程、辛酸往事、个人答谢等,于我而言,几已写完,再继续重复似乎有点矫情。二(也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后记呈现出花里胡哨的趋势,据我有限的视野,有用文言文写的后记,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词藻堆砌,更有表白式的后记。不是说这种表达方式不适宜,而是在绝大多数学术著作平淡无奇的无奈现实下,仿佛真正值得一看的,只有最后一两页的后记,想起就痛心。
当然,再怎么抗拒,也得遵循显规则。
关于本书的由来,实际上源于我在英国求学时的学位论文。我硕士和博士论文均以股东代表诉讼为题。故此,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这一制度,我尽可能全面搜集既有文献,并认真拜读。博士毕业一年,我将英文博士论文修改后在国外出版。后来有朋友建议我可以把英文博士论文翻译成中文后再出版,此前国内有不少海归博士也这么操作过。我有所心动,因为这不仅省心省事,也能多一本凑数的专著,离我“著作等身”的目标也可再进一步。但后来我还是放弃这一念头,原因无他:当年写博士论文时,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语法错误,一个完整的句子我要冥思苦想多遍才敢下笔。后经过数次校对提交后,我曾经有数周时间不想再看论文。博士毕业后,为了出版,又再一次强忍“恶心”逐字逐句的校对和修改,可谓已达极限。如果要翻译成中文出版,就意味着还要重新走一遍“来时的路”。于我而言,实无兴致。
然而,好歹在过去数年中,我搜集了大量文献,如果能将这些资料整合消化后形成一本书,也算是不浪费多年的“努力”。故此,我专门参考了国内已出版的几本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专著(基本上是博士论文)。为了以示区别,本书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尽可能介绍更多国家或地区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目前我国关于股东代表诉讼的域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介绍相对罕见。故此,我尽可能搜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呈现出股东代表诉讼的“全球视野”,也算是为国内研究填补可能的“空白”。二是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股东代表诉讼的各个构成要素(或程序要求)进行一一分析,试图避免纸上谈兵式的“空谈误国”。当然,这些尝试难免也有弊端,比如有些国家的相关文献太少,导致无法全面剖析;有些则因是小语种国家,只能通过阅读二手资料了解相关制度,精准度无疑大打折扣。但不管如何,这本书的出版也算是了结了我一个心愿。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李文彬老师和王京图老师,没有他们两位的的精心校对和编辑,本书不会如此顺利的出版。此外,也要感谢我17级和18级的研究生,谢谢他们为本书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文责自负,本文一切的谬误,当由我个人承担。
林少伟
2019年8月11日
于新加坡国立大学
编辑:杨亚威
校对:王艺璇
审核:钟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