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艺术家们都有同一个神,那就是皮神!
3月24日,动画《宝可梦:目标是宝可梦大师》收官。小智和皮卡丘拿到了宝可梦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回到故乡真新镇,真正理解了宝可梦大师的含义。自1997年4月开始,历经26年的宝可梦训练师之旅终于画下句号。网友辣评:不老少年终于退休。
最终话片尾不是“TO BE CONTINUED”,而是“NEXT TIME…A NEW BEGINNING!”
对于小智和皮卡丘冒险故事的完结,人们有不理解、有不舍、有遗憾。陪伴全球大部分80、90后的童年,永远10岁的小智在大家心中留下一份不变的赤忱,可爱的皮卡丘更是如同永远不会离开的伙伴。
“Pika~Pi~”——光是看文字脑海里就有声音自动播放。回忆和情怀因关键词的触发产生感官联动,自然而然地在心中膨胀起来。
如今,宝可梦是全球人气最高、商业价值最大的IP之一。除了掌机游戏和各种衍生周边的售卖,手游《Pokémon GO》、电影《大侦探皮卡丘》也曾轰动一时。而在最初,它只是一个差点没能做成的游戏。
1996年2月,在任天堂的帮助下,终于诞生了基于GameBoy平台的初代宝可梦游戏《宝可梦红·绿》。同年10月,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随之推出。当时,编号25的皮卡丘是玩家可以选择的151种宝可梦之一。
为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也为了让宝可梦在续作游戏发布前保持热度,任天堂找来了动画制作人久保雅一制作宝可梦动画(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神奇宝贝》)。
又因为从御三家(游戏初始供玩家选择的水、火、草属性的三只宝可梦)中选哪只做动画的主角都会被说偏心,于是久保和宝可梦团队的元老们挑中皮卡丘,成为动画的“双男主”之一。而小智作为玩家的化身,取名自宝可梦的原案企划者(创始人)田尻智。相比游戏,宝可梦动画降低了宝可梦系列的认知门槛,使其开始被全球观众所了解。
宝可梦创始人田尻智
《菊花与宝可梦:全球化的日本文化》的作者,人类学家Anne Allison(安妮·艾莉森)认为:日本通过输出卡哇伊文化而获利。皮卡丘是一个体现卡哇伊成功的角色。皮卡丘的魅力在于其角色设计,而支撑它的则是通过动画和电影系列培养出来的皮卡丘触动人心的情感表达。
宝可梦爱好者们都称呼皮卡丘为“皮神”,不止因为他在动画故事里深藏功与名的战斗力,也因为它有别于其他宝可梦的独特设定。皮卡丘即存在于游戏中,也存在于动画故事中。“小智的皮卡丘”,不愿意进化、不愿意进到宝贝球中,与众不同存在区别于其他无数的皮卡丘,在独特的偏爱下,也成为“大家的皮卡丘”。
对于没有接触过宝可梦系列的大众人群来说,皮卡丘依旧为人所知。比起动画里的人类角色小智,皮卡丘是宝可梦系列中ICON般的存在。成功的“符号化”让皮卡丘担起了代表宝可梦品牌的重任,就像米奇之于迪士尼。对大部分人来说,皮卡丘的形象,它的颜色搭配、它的轮廓形状,可以被立即识别,毫不犹豫地说出它的名字,这只黄色的小老鼠家喻户晓。
艺术家们当仁不让
一声“皮神”,何不也是对宝可梦世界的爱与认可。热爱之下,全球爱好者们尽情地对这些类动物形象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官方也鼓励人们参与构造宝可梦世界,比如自2019年起,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官方连续三年开展了“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插画大赛”。参赛者从指定的宝可梦中选择一种进行插画创作,最终获奖者可得到一定数额的奖金以及由自己的作品制作而成的宝可梦卡牌,还有机会成为官方签约插画师。
第三回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插画大赛-综合最优秀作品赏:
得奖作品及制成的卡牌效果图
由官方牵头的赛事,是以丰富品牌文化、拓宽影响力、展现友好和亲和力为目的,属于爱好者圈子里的活动。
而艺术家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以皮卡丘为例,这个标志性形象的存在,意味着它可以承受任意形式的重新塑造、适应任何风格的转变,且不丢失大众对它的基本认知。
皮卡丘领衔一众宝可梦们成为当代流行的文化符号,它们同时也是当下消费主力人群的共同回忆。所以理所当然地,也为一贯喜欢制造强有力消费符号的潮流艺术家们所吸收和改造。
皮卡丘首先成为艺术家们跃跃欲试的创作命题。其他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宝可梦(如妙蛙种子、杰尼龟、小火龙、伊布家族等)紧随其后。本文便来盘点一下近年来风靡的宝可梦艺术,看看艺术家们如何用各自的风格展现他们的喜爱,其中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内涵。
博物馆里的皮卡丘
今年3月,位于日本金泽的国立工艺馆举办了「宝可梦×工艺 发现美和手工艺」展,展出20位艺术家,约72件与宝可梦相关的作品。作品采用不同工艺材料和技术表达,包括陶艺、漆器、金属工艺、织物、纸张等领域。
《皮卡丘之森》将皮卡丘及各种植物的形象纳入针线蕾丝工艺。900条蕾丝带将空间染成鲜艳的皮卡丘黄,层层叠叠的光影下仿佛能听见皮卡丘畅跑在森林里的欢笑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与宝可梦的联系不仅仅是外表。原材料、制造工艺以及制造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这些要素都与宝可梦水、火、电等元素属性相呼应。自然元素、手工艺与幻想题材三者的奇妙融合,迸发出美与生命力。
将流行文化带进工艺美术,兼具功能性与美感的魅力、精湛的表现力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到传统手工艺。从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中,也特别能感受到艺术家们对宝可梦真情实感的喜爱。
国立工芸館「ポケモン ✕ 工芸展 ― 美とわざの大発見 ―」展览现场视频
接下来,Pokémon Company与Japan House Los Angeles合作,将展览带到美国洛杉矶。「宝可梦x工艺」展将于2023年7月25日至2024年1月7日在洛杉矶Japan House展厅举办。
艺术展览中的皮卡丘
色域绘画
Katherine Bernhardt
今年5月,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为艺术家Katherine Bernhardt(凯瑟琳·伯恩哈特)在香港举办了首场个展。艺术家在展览中首次亮相对宝可梦文化的痴迷下的全新绘画,呈现宝可梦宇宙中的各种形象。
伯恩哈特的风格,初看会让人心生不解:如此狂野、原始、粗糙的用笔和用色,何以为国际蓝筹画廊所重视?
Katherine Bernhardt与他的儿子在展览现场
Ig@kbernhardt2014
“灵感来自儿子收集的宝可梦卡牌。这些作品为宝可梦的收藏家与玩家而画,也包括任何对这款游戏感兴趣的人”,伯恩哈特说,每件作品从“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中选取构图,展现与众不同的宝可梦形象。
伯恩哈特延续她一贯独特的视觉语汇,图画质感轻薄、水润、艳丽,形象元素以一种松弛且童趣地方式被摆放在画布上。
评论家Roberta Smith(罗伯塔·史密斯)将伯恩哈特的风格联系到安迪·沃霍尔的创作:“现代波普艺术家强调创作过程,以强烈、浸透的色彩和快速、不容出错的技巧来追求色域绘画。”
由沃霍尔起始的艺术“去精英化”在伯恩哈特这儿也得到了继承。她平等地将事物摆放在画布上,创作过程像是围绕图像的视觉游戏。
虚拟考古
Daniel Arsham
提到宝可梦艺术,绕不开Daniel Arsham(丹尼尔·阿尔轩)。丹尼尔与宝可梦合作,以自己有感情的宝可梦为基础创作雕塑,呈现前所未见的艺术作品。
“日常生活之外的奇幻世界很迷人,我觉得它是我们文化和世界的一部分。”几年前对宝可梦在艺术领域的可能性感兴趣的丹尼尔,诞生了一个新项目“Daniel Arsham x Pokémon”。
项目的最初,是丹尼尔制作了一个皮卡丘的雕塑放在日本的合作画廊中展出。Pokémon团队看中丹尼尔独特的水晶侵蚀风格,主动联系他开展长期合作。丹尼尔不仅成为首位获得Pokémon素材库支持的艺术家,还获得Pokémon专门为其展览制作的特别动画。丹尼尔也出现在动画中,梦幻联动让艺术家本人直呼满足。
宝可梦xDanielArsham动画“时间的涟漪”预告片
“1000年后宝可梦被发现会怎样?” ——丹尼尔的“虚拟考古”理念以特殊的角度审视当今存在的一切,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历。宝可梦在全球的影响力使其无可厚非地在当今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足够让艺术家有理由将其加入他的“审视”当中。
不止在日本和欧美地区,Daniel Arsham的宝可梦艺术也被引进到中国。2022年跨年之际,COEXIST携手上海K11联合呈现「Artifacts of Indigo Plateau 石英高原的遗迹」艺术展,这也是“Daniel Arsham x Pokémon”项目在中国的首次展出。
概念皮卡丘
更多艺术家们使用电脑作画,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他们的宝可梦作品,以概念艺术的方式呈现风格各异,极富特色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波~
写实风
Joshua Dunlop
暗黑风
David Szilagyi
在文化的迭代中反复流行
宝可梦激发艺术家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是IP的成功,更是反映了人们在平凡生活中对超现实伴侣的情感寄托。
小智和皮卡丘与观众告别了,但宝可梦的世界仍在继续。全世界热爱宝可梦的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美好共处的愿景也会继续。
潮流艺术的本质是以艺术为载体的流行文化,而“流行”至今未从宝可梦身上消失。艺术源于生活,也源于星星点点的希望。在艺术的加持下,只要人们的愿景还在,宝可梦就能在文化的迭代中反复流行,以各种形式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
- 往期内容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