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Node创始人周炜:创业企业出海,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丨YGT TALK #20 回顾

YGT YGT青年环保创新计划
2024-09-08



企业出海近年来一直是热门话题,然而对绿色创新企业来说,仍处于出海早期萌芽阶段。


什么样的绿色创新企业才适合出海?如何出海才能成功?出海后该如何融入当地市场?


8月5日,我们邀请到了XNode创极无限创始人周炜先生,与我们畅聊“创业企业如何出海才能更成功”,以下为直播对话的精华回顾。



周  炜
XNode创极无限创始人


-XNode创极无限是中国领先的大企业&初创企业创新加速器

-赋能中国科创企业通过新加坡链接东南亚及全球资源

-为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在上海&深圳的独家合作伙伴

-成功帮助30多家中国科技企业走出国门



Q

A

欧阳斌

YGT创始人

周炜

XNode创极无限创始人




欧阳斌:近年来,随着资本和人才涌入,新加坡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市场。你认为对创业者来说,新加坡是一个好的出海选择吗?


周炜:对于创业者来说,新加坡不该是一家企业最终,或唯一的市场。它更像一个枢纽,为企业打入东南亚甚至全球市场做一个缓冲或是跳板。

 

首先,从地缘政治方面来说,新加坡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承担中西对话的枢纽。随着中美的对立,新加坡做为一个华人占比超过七成的国家,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科技公司,包括腾讯、阿里等行业巨头。而紧跟它们,国内许多中小型公司以及头部VC也开始朝新加坡出海,因此形成了一个对中国企业友好的生态圈

 

其次,新加坡政府在过去的七到八年时间里搭建了一个全球创新的网络,利用其高效的政府和雄厚的工业实力,吸引了全球的投资机构、孵化器、科研机构,由此连接起了各大国际都市的创新科技网络,包括上海、北京、深圳、新德里、硅谷、波士顿、东京、首尔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便得以在新加坡接触到来自全球的资本与人才。


欧阳斌:中国企业出海其实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从2015、2016年开始,许多互联网企业,如共享单车、快手、电商等,纷纷选择进军欧美或东南亚市场。那么对于绿色科创公司来说,你认为这个行业的出海处于哪个阶段呢?


周炜:我认为仍然处于一个初期探索阶段。2015年开始确实有一波企业出海的热潮,然而大多数公司都铩羽而归,少数得以在海外留下落地并扩张的,大多都是国企、央企。而之后的疫情三年更是让企业出海一度停滞,直到最近重新打开国门。


所以从整体趋势来看,绿色科技企业的出海仍在萌芽期。好消息是,上海、深圳等地政府都明确表明希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企业,并鼓励它们去海外占领市场。在大环境支持的条件下,企业出海将会顺利很多。


欧阳斌:虽说国内政策对企业出海利好,然而当下美元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尤为谨慎。在更难拿到美元资金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出海的难度是否加大了?


周炜:在现有基金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外管局等机构的审批,将资金打到海外。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在考虑如何让这一过程更加快速、高效。


而在本身资金并不充裕,需要融资的情况下,海外机构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确实更加谨慎。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正在操作的案例:


第一,我们正在和新加坡某个重要的政府部门商议,为愿意向东南亚、新加坡出海的中国硬科技企业提供扶持,提供系统的服务支持包,其中便包括风险投资基金的潜在支持。


第二,我们也正在和中东某个国家的政府谈判,他们极度渴望中国的优秀企业去中东发展。借着这股东风,如果中国的企业愿意去那里出海,他们也愿意提供一场及时雨。虽然这两个例子都是来自于公共服务领域,但国外的公共服务领域也有配套的产业基金和扶持基金来做这个事。


欧阳斌:当一个企业成功出海后,你会建议企业更加融入当地文化,还是强调自己中国企业的特质?


周炜:遗憾的是,我们需要面对地缘政治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在媒体的宣传下对中国有负面的刻板印象。为了适应这一现实,我们中国的产品在进入海外市场时需要做全新的Branding,甚至更改自己的名称以及Title,以一个全新的公司的名义进入当地市场。这并不意味着忘记自己是一家中国公司,只是以一种更灵活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


欧阳斌: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越南、印尼等,其语言、文化、市场环境以及政策都各不相同。对于如此复杂困难的局面,你有什么建议吗?


周炜: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最近自己也在读一本书,叫做东南亚史。其实仅仅印尼或马来,当地就有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然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东南亚市场有着独特的优势。不管是泰国、马来,还是印尼、菲律宾;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一般都掌握在华人家族的财团手中。这些企业能很好地帮助中国企业打入当地市场。


欧阳斌:你见过这么多出海的早期企业,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些例子,一个成功的出海企业有哪些独特的,有代表性的特质?


周炜:第一,一个企业的产品必须是拿得出手,且被当地市场所需要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当地市场先做一个prototype的尝试,以最小的代价和成本先验证自己的服务或产品在当地的价值。


第二,企业在中国的本地市场需要有良好的基础,包括一定的收入和资金来源,以应对不时之需。


第三,企业必须要有全球化的愿景,而非抱着机会主义的态度去选择出海。企业需要投入精力、资源和时间,将出海当做未来的长期战略,才会更容易成功。


最后,摒弃外来者的心态。中国的市场较为特殊,在运营方法、语言体系、价值观等各方面与海外都有一定的差异。出海之后,水土不服的程度往往比日韩企业都更大。所以中国企业务必要以一个谦卑的态度去学习、融入当地市场,利用当地资源。如果具备我以上讲的这些点的话,不说这个企业一定会成功,至少出海的第一步不会走得太艰难。

小结

SUMMARY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并非逃避国内的内卷,而是为了寻找更大、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很多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领先,如强大的供应链、制造业等。企业应当利用这些优势,一面将中国市场作为核心母体,一面在海外探索、开拓新的机会,耐心等待它的发展和落地。




文案:kellyhu

排版:kellyhu

编审:ElaineXu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YGT青年环保创新计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