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传媒2022年报分析(一)----行业竞争的威胁
把昨天发的文章错别字和排版优化了一下,已看过的朋友请忽略。
分众过去2年,电梯电视媒体,在一、二线城市维持缓慢增长(2年多增长5%),三线城市逐步清理低效资源(2年多减少13.3%);电梯海报媒体,在一线城市维持缓慢增长(2年多增长2.2%),二、三线城市逐步清理低效资源(2年多,二线减少3.7%,三线减少13.3%),比电视媒体清理的力度还大点,二线城市都在减少。
分众在2018年开始主动下沉三线城市和社区梯媒,提出要用500万终端覆盖500城5亿中产,最近2-3年又在慢慢退出三线城市低效资源,按常识来说,即使三四线城市的梯媒资源利润率低一点,只要还能赚钱,没必要放弃,一是多赚一点是一点,蚊子肉也是肉,就像茅台的系列酒,利润率没有茅台高,也要发展啊,可以做大公司的总利润;二是,放弃后,相当于给新潮传媒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这一点上,我最近1-2年始终有点疑惑。
最近2年,新潮传媒在不断扩张,我在武汉,住的小区电梯里,8年前开始,一直是分众占据,有电视媒体和海报媒体2种方式,2021年分众把电视媒体撤走了,只留下电梯海报,2022年初新潮的电视媒体(智能屏)加到了电梯里,目前电梯里是分众3块海报+新潮1块智能屏。
查了下,新潮传媒在全国110个城市,已经拥有70万个屏, 2022年营收达20亿,由于未上市,很多数据未公开,净利润情况不明。据说,2020年3季度新潮传媒实现了盈利。
我一直在思考,我所在的小区,分众2021为什么把LCD屏撤走了,它播放广告的效率不是更高吗?为什么在分众撤了LCD屏后,新潮要挤进来?
分众在先占有资源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一定是发现“不划算”,只留电梯海报,一定是它更能满足业务需求。新潮捡分众“不要的”,是饥不择食的捡“资源”,还是有目标、有计划的蚕食分众的市场?
研究企业,一定要把心中的疑问一个一个搞清楚、想明白,否则,在未来前进的路上,任何一个“怀疑的种子”,在外部利空的刺激下,都有可能慢慢长大为压垮自己长期持有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面是几点思考:
1、分众这2-3年,思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018年扩张的三线城市资源,又慢慢退出?分众对梯媒资源圈占的逻辑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能来找分众打广告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品牌企业,都是想通过打广告让自己的品牌被消费者知晓、接受、选择。
而品牌的主要消费者,还是中产阶级,也就是一二线城市的商务楼宇工作、进出的那些人,当然还包括有三、四线等城市部分写字楼里人群,这些优势资源,已基本被分众利用先发优势大部分圈占。
对于剩下的社区梯媒资源和三、四线城市人员密集度不够的商务楼宇,分众可以说是主动放弃。
因为它们对提高品牌的消费作用不大。
一是这部分人消费能力偏低,在社区里,除了工作的部分人群(这些人在上班期间已被“商务楼宇里分众广告”覆盖),剩下的老人、小孩消费能力很弱,而且即使有消费,对于品牌的选择也不能起“决策”作用,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上班”的有消费能力的那群人。
二是,对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人,要不就是达不到“某些品牌”的消费能力,即使具有这方面消费能力的部分人,最终也由于“品牌势能”效应,影响力是从一、二线城市引领下游城市,也能对他们产生品牌消费影响。
更直白点说,品牌产品的消费 ,主要还是由具备消费能力、在家庭里“说了算”的4亿中产人群决定的,他们在大众消费的过程中,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抓住他们,就相当于抓住了70-80%人(部分富人除外)。
注:以上分析,并无对三四五六线城市人们的不良看法,仅为客观角度的分析,我自己也是来自六线城市。
这是我理解分众主动放弃三线及以下城市、社区低效资源的逻辑:它们资源分散、创效价值低,尤其是在已“圈占”的情况下,在经过“事实验证”后再放弃,说明它们不能创利,不能起到“茅台系列酒”的作用,不能做大公司利润,甚至对目前“分众传媒”自己的这个品牌定位和知名度都有一定的拖累作用,所以放弃,竞争对手想要就让他拿去。
举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在县、乡镇的马路上路过时,经常能看到马路旁边房子的墙上刷了很多企业的广告,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当地小公司、乡镇企业,产品受众主要是农村、乡镇、县的消费者,分众是否有必要去把它们也给占领了呢?
2、新潮传媒近几年发展的怎么样了?对分众未来是否构成威胁?
新潮传媒没有上市,经营方面数据没有公开,公司对营收、净利润等守口如瓶,尤其是最近几年。
前几年还能在新潮大股东顾家家居、欧普照明等年报上侧面了解其营收、利润情况,今年也看不到了。
经多方了解,2022年新潮传媒的营收20多亿左右,到达分众的20+%,不经意之间体量已快接近分众的1/3,这几年新潮营收增长挺快,它在做正确的事吗?未来对分众有威胁吗?
没有更多官方财务数据和信息,对于新潮传媒的情况,只能通过其公司的管理层在公开场合的讲话,来分析,虽然信息量不多,也能“一叶知秋”。
(1)张继学2020年:
新潮传媒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了全面盈利。用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的话说:“创业第七年,新潮终于开始走向良性发展。感谢这次疫情,让我们知道困难时期开源节流有多重要,极致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思考:分众、新潮的梯媒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是大规模圈占的优质梯媒资源,覆盖几亿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级,利用电梯独特的环境,改变人们对广告排斥心理,达到良好品牌信息传递效果。
只要抓住了这点,除了受国家经济是否景气大环境影响外,日常的经营方面,成本控制等细节,并非影响营收和净利润的主要因素。
所以,上述张继学提到2020年第三季度新潮的盈利,极有可能是通过成本控制实现的,而梯媒的成本,项目简单,除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就是电梯租赁费用,判断新潮通过缩减电梯租赁、人工成本等方式,勉强实现盈利,而非主营业务增长或者净利润率提高,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盈利”,是“为了纸面上盈利而盈利”,是“饮鸩止渴”。管理者这个时候还认为“成本控制”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说“人狠起来连自己都骗”!
看了下新潮传媒的融资历史(小额的未计):
2017年A轮庞东升领投10亿;
2018年4月成都高新区产业引导基金20亿;
2018年11月百度领投21亿;
2019年8月京东领投10亿;
2021年9月京东领投4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股东(占比18.47%);
新潮从2017年开始,5年融资80亿左右,之前还在奇怪,2022年分众在削减三线城市的低效资源,新潮传媒还在扩张,原来2021年又到手了20多亿人民币,又有大把的钱可以花。
(2)2023年初张继学新年家书(节选部分):
2022年新潮的业绩做得不够好,在此,我代表高管向各位家人们致歉。都说2022年很难,有很多客观原因,但业绩做得不够好就是不优秀。说明新潮还不是一支使命必达的团队,我们要反思,要复盘。2022年我们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广告卖的不是价格,本质卖的是客户痛点的解决能力。如果我们的专业能力不够,不能发现客户的痛点,不能提供合理的策略,不能帮助客户实现营销目标,客户就不会长期买单。客户关系只是敲门砖,专业能力才是金刚钻。
讲了那么多不好,是不是新潮2022年就一无是处呢?肯定不是!今年电视广告下降30%以上,户外广告下降30%以上,友商也下降30%以上,但新潮只下降了15%,我们的大客户收入反而增加了7%。最近还有一个好消息,通过大家的努力,新潮获得了“中国户外广告第二名”的荣誉。
2023年,就是新潮创业的第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也该是新潮收获的季节了。我们在全国110个城市,已经拥有70万个屏,每天覆盖了1.8亿家庭人群,每年得到上万个客户的认同,我们正走在成功的路上。
新潮的价值主张是:社区场景,规模第一、成本领先、数字化效果、顾问式服务。把这几点做好,新潮就有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就会给我们钱,新潮就能长期活下去。
企业的竞争,本质就是管理的竞争。一个企业要么被历史淘汰,要么在历史中成为佼佼者。IBM、微软、华为为什么会成为业界巨头?其原因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管理上。推动公司前进的最主要因素是机制和流程。
新潮与竞争对手比什么?比机制、比流程、比成本、比效率,看谁能多活一口气。没有优良的管理,就难以做到高效率和低成本,难以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最终客户就会抛弃新潮。
一个企业最终的淘汰是被客户淘汰;一个企业最终的胜利是价值观的胜利!新潮要在稻盛哲学的指导下,用互联网科技为客户节约一半的梯媒传播成本,助力100个国潮品牌市值或收入过百亿。感恩兄弟姐妹们,简单相信,傻傻坚持。2023年,加油!
思考:张继学提到了2022年新潮营收只下降了15%,而分众营收下降了30%以上,但是没有提2021年底20亿融资到位后2022年扩张了多少点位带来多少营收增量;把分众营收下降30%以上拿出来对比,分众净利润下降54%却不拿出来比,只有一种可能,新潮的净利润下降幅度比分众还厉害,甚至是继续亏损,所以不好意思摆上桌面了。营收下降15%,净利润下降比54%还多,这说明什么?20多亿还能烧多久?
在“价值主张”上,最后一句话“新潮就有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就会给我们钱,新潮就能长期活下去”,不经意之间把底都漏了,原来新潮在内心深处,最担心的是能不能“长期活下去”。
张继学提到,“用互联网科技为客户节约一半的梯媒传播成本”,是默认新潮和分众的梯媒传播有一样的传播效率和效果,通过低价的方式来赢得客户。但他忘了,或者是选择性避开了客户做广告的目的:做广告提高知名度,是为了增加公司产品销售,不是为了省钱。如果目标是“节省”,不打广告最省,一分钱不花。
(3)2023.4新潮传媒副总裁曾健
“在智能屏市场,目前是没有利润的,因为友商在阻击我们,跟我们正在打价格战。”曾健解释,“当然这两年,友商打我们的智能屏,我们也在打它的框(即电梯海报),因为这就是一个替代,智能屏和框的替代作用是最明显的。”
思考:新潮一直对外宣传引以为傲的智能屏,数量超过分众,原来处境是很艰难的。
智能屏这玩意,新潮一直大力宣传,其实真没什么技术含量,分众传媒的银行账户上躺着40多亿存款,都不去大量增投,主要是电梯海报传播效果在某些局限条件下更好,没必要浪费钱。
比如我所在小区,电梯里是3张分众电梯海报+1个新潮智能屏,每次我坐电梯时间10几秒(总共18楼,我住10楼),3张电梯海报因为画面大,我进电梯后,一般扫一眼后会对感兴趣的那张仔细看一下,时间就到了。
而新潮智能屏因为视频循环播放,经常是只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广告,而且长期下来发现,在1-2个月时间内每次碰到的其实就那2-3个广告的多次重放(实际循环播放的有8-10几个不等),有印象的就是大卫拖把、小儿葵花止咳,效果并不比海报广告好。
3、对分众传媒未来面临的行业竞争的思考
分众传媒,在外界看来,一年营收100亿左右,净利润30-60亿,净利润率在15-50%,业务简单,无需大量资本开支,又没有什么“技术门槛”,运营管理难度低,简直是“大肥肉”一块。
在外界看来,只要往里砸钱,把梯媒的规模做上去,也可以像分众一样,大把大把的赚钱。
毕竟,现实中很多营收几千亿的公司,一年也赚不了60亿,
比如新潮传媒的股东,京东10462亿营收净利润只有97亿(2022),百度1200亿的营收净利润为75亿,顾家家居180亿的营收净利润为18亿,欧普照明80亿的营收净利润为9亿左右。
为什么京东2019年第一次领投10亿入新潮传媒后,2年后又领投4亿美元成为新潮传媒的第一大股东?
看看上面的数据就清楚了。京东几十万的员工(分众5000多员工),一年万亿营收,净利润比分众多不了多少。
这就是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当一个行业(或公司)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时,外部资金就会进入,争夺高利润(谁不想多赚点),加剧竞争,直到这个行业(或公司)的净利润回到其它行业平均水平。除非它有“垄断租值”(也叫“护城河”),才能阻挡外来竞争者或者行业内竞争者,避免均值回归。
分众有护城河吗?
分众在梯媒上有先发优势,占领了大规模的一二线城市商务楼宇梯媒资源,这是它的“护城河”。光靠砸钱,就能获得同样的优质梯媒资源吗?
不能,所以新潮传媒只能在社区电梯开辟新战场。
因为分众传媒的良好示范效用,未来新潮传媒会继续憧憬着做“第二个分众”,不断的往梯媒行业内砸钱,但其实梯媒行业是个典型的“佛龛市场”,它容不下2个及以上的规模较大公司长期发展。
尤其是在优质资源被创始者分众圈占后,剩下的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未来,包括新潮在内,还会有很多行业内、行业外的竞争者,因为对高回报的憧憬,在这上面前仆后继。
这或许就是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