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丽江古城不再只是丽江人居住生活的场所,而是丽江人的精神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是丽江今后赖以发展的宝贵资源”成为丽江人的共识。25年对丽江古城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修复、利用,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25年,丽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走到了中国旅游舞台的最前沿。这25年,是历史上丽江发展的最好时期,是这座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宝库最值得铭记的25年。如何守护好这座有故事的古城,让丽江古城厚重的文化遗产符号更加彰显?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者努力接好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接力棒,实践的脚步,一直在路上。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商人眼里的市埠繁华,是当下游人眼里的钟灵毓秀,是文艺青年笔下的“小资 ”天堂,是民谣歌手口中的风物清嘉。如同丽江历史文化的魂和根,承载着一代代丽江古城人温软隽永的家园记忆。25年来,丽江历届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要求,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认真履行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作出的郑重承诺,在不断创新保护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合理利用、实现科学发展上下功夫。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古城、发展古城、繁荣古城、保护古城,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体系,正探索着一条保护与利用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25年来,累计投入60亿元资金,实施了以改善古城卫生、通信、供电、供水、交通、旅游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丽江古城恢复性修建及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古城户内外电气线路改造、电力电信电视“三线”和供排水“两管”入地、文化广场修建、黑龙潭扩容、消防管网铺设和设施完善、道路修复、供配电网络配置、灯光亮化、增加绿化用地、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深入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全面实施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建设。25年来,本着对人类文明瑰宝高度负责、精心呵护的态度,紧紧围绕丽江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充分发挥规范、引导、管理的各项职能,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旅游协调发展,创立了科学实用,可供世界遗产地借鉴、共享的遗产保护管理经验,为丽江旅游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兴业态导入、文旅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5届年会上,丽江古城“以世界遗产保护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成功实践和经验,被确定为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从而形成了在亚太遗产地加以推广的决议。25年来,丽江借助“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这块金字招牌,在保护中发展旅游业,促进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实现双赢。通过品牌的驱动和引领,游客人数及收入逐年快速增长。1997年全市游客总数为17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9.5亿元,2019年接待游客5402.4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078.3亿元,就连新冠肺炎暴发的2020年,接待游客仍达2625.1万人次。过去25年,游客人数持续增高的丽江古城,也面临着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提升与丽江古城文化旅游产品老化不相匹配的情况,游客向往从观光、休闲产品向深度体验的转化。丽江古城在这期间重新审视自身优劣势,深挖古城民族文化和历史资源优势,规划自身发展新线路,经历了凤凰浴火般的蜕变。渐进循序、真心诚意、慢工细活……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者以急不得、也慢不得的积极审慎态度,谋划和推进古城保护,在历史街区保护、文化院落打造、古城民生改善等方面进行新探索新实践。如今,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各项事业稳中有进、进中有新、新中向好。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家园记忆的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 供图)
丽江古城之所以仍能保持其历史风貌和魅力,首先得益于各种法规、制度的设立让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丽江古城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法律逐步完善、管理逐步规范的过程,做到了“护古维新、科学规划、建章立制、依法保护”。25年来,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的理念,促进古城保护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丽江古城的保护可以浓缩为8个字:修旧如旧、维持原貌。自2005年起,每年的12月4日确立为“丽江世界遗产日”,以保护世界遗产为主题,积极开展世界遗产日活动。通过立法,丽江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世界遗产日活动的城市之一。目前,与丽江古城保护相关的行政法有两部,即《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和《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对于一个单项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以一个省的地方法规来体现,丽江古城是第一个。此举在全国范围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技术立法层面上,丽江古城做得更为细致和全面。《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管理规划》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专项规划》于2008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对现有古城保护管理的程序、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技术规范。2016年4月,《丽江古城经营项目目录清单》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开始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经营项目准入证》标识制度。丽江以“准入证”为抓手,定标准、强调控、严进退、重奖惩,逐步实现业态的优化、标准化管理,实现遗产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相结合。并从2016年起,丽江古城着手对古城内的所有经营户进行“丽江古城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评选,并向社会公布对“丽江古城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进行重点跟踪检查的结果。一次次破冰之举、一次次试水之措,最终取得了一次次质的飞跃。如今,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者们正探索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和管理转型升级工作,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着丽江古城的内涵。丽江古城先后获得CCTV中国魅力城市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十强、海内外游客最向往的景区、首批国家旅游名片、中国百强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单位、美丽中国文旅影响力品牌、云南省特色小镇等近百项荣誉。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的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 供图)
文化积淀正是丽江古城折服世人的灵魂所在。“不与人家比先进,而是比特色、比文化。”丽江对古城的成功保护,源自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思路。文化是丽江古城的血脉、根基、灵魂,特有的“活态文化”是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体现。古城承载文化,文化成就古城。丽江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古城因浓郁的文化气息而闻名于世,更因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而独具魅力。文化性是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丽江古城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核心是延续历史文脉,既注重“形”的保护,更突出“神”的传承。注重挖掘弘扬传统文化: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资金,用于古城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展示等,实施了古城民居修缮补助、文化名人回归古城、名人故居修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项目。先后打造方国瑜故居、王丕震纪念馆、恒裕公民居博物馆、滇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等27个丽江古城文化院落和展示点。持续打造文化“新名片”:围绕美术、文学、民谣三张“新名片”,与中央美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丽江古城名家讲坛,“鲁奖作家写丽江”“爱在丽江·中国七夕情诗会”等高品质文学活动,挂牌了“百花作家丽江古城创作基地”,举办丽江古城国风盛典、丽江古城民谣音乐广场等文化品牌活动。坚持“文化注入科技元素、创造全新体验、优化文化供给”的理念,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各种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古城的歌舞音乐、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挖掘、研究、传承。一座有世界遗产文化美誉的城市,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景致,还应有文脉的赓续。为不断促进原住居民和新居民的融合,让大家形成“古城主人”意识,丽江古城运用社会化力量多渠道参与的方式,培育古城“传承人”与“新遗产人”,对新老居民不断加强丽江历史、民族文化、道德信仰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人翁意识。大力开展喜迎新春、欢乐元宵、浓情端午、情系中秋等“和美古城”系列民俗节庆主题活动,增进了游客、商户、居民的互动交流,原住居民文化自信持续增强,与旅游经营人员关系更趋融洽,从而引导商户认同古城文化。这种独具匠心的文化古城智慧管理,意味着丽江古城民族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的走深走实。正是得益于文化传承与古城保护的深度融合,既留住了古城历史文脉,更让文化成为推动古城保护的动力源泉。今天,我们在享受古城带来无穷魅力的同时,更感受到保护古城、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这种责任,需要丽江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更进一步、更大力度的把脉问诊,需要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更大支持。让我们怀着对古城的敬畏之情,对后代的传承之责,不倦朝夕,殚精竭虑,倾心付出,为全面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努力奋斗!●哪些症状需要到医院就诊?什么情况下可以拨打120……市医院专家教你科学应对
●祝贺!丽江这些个人获省级表彰
●阳了如何让自己舒服点?这些健康小知识你可能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