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平土之职,图掌舆地。)》及轶事
一:叫卖欧赋
宋代科举考试分为三个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发解试、礼部试和殿试。殿试第一名是为状元。在科举时代,状元是广大举子钦慕的榜样与学习的对象,状元赋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科场范文,很受一般举子的欢迎。不必说状元赋了,礼部试的第一名为省元,省元赋亦颇有吸引力。《湘山野录》卷下记载了欧阳修的一则趣事,欧阳修在仁宗天圣八年(1030)的省试中独占鳌头,他初夺省元时,“庸人竟摹新赋,叫于通衢,复更名呼云:两文来买欧阳省元赋”。欧阳修的省试赋为《司空掌舆地图赋》,那些小商人为了射利,竟将《司空掌舆地图赋》摹印,在大街上叫卖,并着重强调这是“欧阳省元赋”,由此可见,科场中第一名的应试之赋是多么有市场。
二、隔帘解题
当欧阳修参加礼部贡举考试时,他拿到题目一看,赋题是“司空掌舆地图赋”。他发现这一题目暗含深意,试题的内容涉及《礼记》关于职官的设置及其职能,汉代的司空其权限仅仅在于掌管地图,而周代的司空只存在很短时间,其掌管地图的职能是属于司徒职能的一部分。欧阳修便去请示考官,本届主考官是晏殊。按照考场规定,考生与主考官不能见面,需隔帘答话,二人隔帘有了一段简短有趣的对话。晏殊对于前面考生上请的问题都不满意,认为他们都没问到点子上。最后上来的是一位眼神迷糊、瘦弱的少年举子,晏殊透过幕帘见到这个举子的身影,心中一动似曾相识。 举子来到帘前请示道:“据此赋题出自周礼司空,汉代郑康成注云:‘如今之司空掌舆地图也,但周司空不止掌舆地之图而已。’如果按照郑康成之说,司空掌舆地之图应是指汉司空。不知今日之题是做周司空或是汉司空啊?”
欧阳修问的是,赋题出自周礼一书,自然应该按照周朝的官制职能进行答题。但是西汉的郑玄是大学问家,他在注解周礼一书时在这条下有个注,他说:汉代有司空一职,专门执掌舆地之图,而西周的司空一职不仅掌舆地之图这一件事,它的职能范围要广得多。那么我们是按周司空还是汉司空来答题呢?
主考官晏殊听了极为惊喜,因为晏殊也是头天晚上才拿到这个题目,他思索一晚才觉得这个题目不是那么简单,要想作好这篇赋,首先要立意阐明赋题,之后再展开。这篇赋题正可以考查士子学识积累是否深厚,审题是否精细,因此他小声地对帘外的举子道:“今日考场之上只有贤俊你一个人看懂题目,正所谓是汉司空啊。”
这一篇赋被他写得洋洋洒洒,纵横恣睢,四百余字,一蹴而就。
三、本赋欣赏
省试司空掌舆地图赋
率土虽广,披图可明。命乃司空之职,掌夫舆地之名。奉水土以勤修,慎司无旷;览山川而尽载,按谍惟精。所以专一官而克谨,辨九区(即九州、九域)而厎平者也。伊昔令王,尊临下土。以谓绵宇非一,不可以周览;衆职异守,俾从于各主。故我因地理之察,宜建冬官而法古(据周礼,周代设六官,司空称冬官)。将使如指诸掌,括乎地以无遗;皆聚此书,著之图而可覩。险固咸在,方隅异宜,分形胜以昭若,庶指陈而辨之。度地居民,旣脩官而有旧;辨方正位,俾披文而可知。其或作屏建亲,命侯封国,小大有民社(州县等地方)之制;逺迩异封圻(封畿)之式。非图无以辨乎数,非官无以奉其职。主于空土,旣险阻之尽明;别尔分疆,志广轮(广袤)而可识。诚由据函夏(全国)之至要,替大君之永图(长久之计)。上以体国而经野(体国经野:语出《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泛指治理国家),下以建邦而设都。参古号于周官,各司其局;辨群方于禹迹(传说大禹治水,足迹遍布九州,后以此指代中国之疆域),无得而踰。是何标区域以并分,限华夷而靡爽,域中所以张乎大,天下无以逾其广。亦犹五土(王肃: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异物,必辨于司徒之官;九州有宜,乃命乎职方之掌。用能三壤咸则(古时根据土壤肥瘠确定缴纳贡赋的多少,故而需要将全国的土地分级),四民奠居,穷人迹于遐域,包坤载(大地能负载万物)于方舆。且异夫充国(充国,赵充国,汉代大将,与羌人作战,屯田西北,促使当地农业发展)论兵,但模方略之状;鄼侯创业,惟收图籍之馀(萧何,汉初大臣,随从高祖创业。刘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关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生疾苦,全倚仗萧何得到了秦朝的图籍)。彼夏贡纪乎州名,汉史标乎地志。虽前䇿之并载,在设官而未备,曷若我谨三公于汉仪,专掌图于舆地。
(网友“但为君故”注)
欧阳修的这篇赋立意准确、论述周详、文采斐然,如果不是对浩繁的史料驾轻就熟,四书五经须得烂熟于胸,便无从下笔。仅从这一篇赋便可看出他日后成为一代文坛领袖、文坛霸主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