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比拼”是重庆的一项考核机制,现在成了一个流行语。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以来,全市各地认真落实“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机制”,树立参照系、明确新标杆,在各领域掀起赛马比拼热潮,快马加鞭推动新重庆建设。但面对赛马比拼,部分基层干部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面对压力跟不上节奏,犹豫迷茫找不准工作重点,急功近利导致作风不实等。那么,赛马比拼应该怎么看怎么办:
“赛马”时该如何实现“人”“事”共进?面对“赛马”任务,该如何抓重点任务与关键环节?压力面前又该如何压实作风,让“赛马”真正惠民有感?
赛马比拼赛的是事,拼的是人,要以人推动事、以事考核人,实现“人”与“事”的共进。
“赛马比拼有压力,怕完不成任务丢人现眼。”“赛出成绩有难度,跟跑容易领跑难。”“赛的一些地方还是有疑惑,需要加强学习。”面对新重庆建设的各条“硬杠杠”,基层一些干部在运用赛马比拼方法时,认识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要实现“在追赶中发展、在跨越中领先”,就要“事”与“人”共同推进,以人推动事、以事考核人,在发展中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正如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邹东升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重庆也不是简简单单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面对“GDP4万亿元”和“人均收入12万元”两个大关,新重庆建设就要借助赛马比拼机制,通过激发干部队伍潜力,实现各项工作的跃升。诚然,基层工作复杂且充满难度,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但若一味被困难吓住,从而不敢迈开步子、承受压力,那么新重庆建设就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仅在横向对比上被甩开,也不会收获群众的满意度。
▲璧山区一季度重大专项工作赛马比拼颁奖现场。璧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重庆日报赛马比拼也要抓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要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推动良性发展,形成滚雪球效应。
面对赛马比拼,目前一些地方还在犹豫彷徨,找不准重点任务、抓不住关键环节,以至于在全面出击中分散了火力、错失了良机。
新重庆建设自然需要面面达标,但这也不妨碍抓重点、抓关键。这就好比一台手机,外壳虽然美,但芯片才是根本。没有芯片,外壳再美手机也不能使用;而若芯片齐全,即使外壳糙一点、丑一点,也能正常通话。
这就要求干部,“赛马”既有兼顾,更应有重点、有关键。每个区县、每个镇街、每个村社,都应对照“七张报表”和“八张问题清单”,在党建、经济、平安、改革、创新、生态、民生中找准重点任务,在巡视、督查、审计、环保、网络舆情、安全生产、信访、社会平安稳定中抓关键环节,以奋发有为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企业经营要解决卡脖子技术,新重庆建设也要解决关键性制约因素,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通过合理分配与组合,赛出“头马”、比出“快马”,在发挥优势中形成胜势,最终形成比学赶超的滚雪球效应。
▲云阳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初赛现场。 谭优平 摄 /重庆日报赛马比拼不能墨守成规,而应鼓励先行探索,注重典型示范和引领,并形成最佳实践案例推而广之。
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面对秤小象大,难以直接称出大象的体重,众人虽然提出了许多办法,但都不是最优解。对此,曹冲不墨守成规,借助船与浮力知识,找到了最佳办法,创造性地称出了大象重量。新重庆建设也同样如此。在一些赛道,我们需要像孺子牛一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苦干;但面对“无人区”与“新蓝海”,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定式,勇于先行先试。先行探索带来的创造性成果,应及时总结经验,快速形成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市范围推而广之,共享智慧成果。同时,鼓励先行探索的机制保障也要跟上,给予第一个勇敢“吃螃蟹”的人“容错纠错”机会,让他们吃下“定心丸”、穿上“护身符”,能更好地轻装上阵。▲垫江县2023年党建引领“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乡镇(街道)擂台赛决赛现场 。 魏瑞 摄 /华龙网
赛马比拼应压实工作作风,戒急戒躁,不搞形式主义,真正达到惠民有感的民生期盼。
赛马比拼机制实施以来,全市各地交出了许多“高分报表”。但取得成绩的同时,干部队伍也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在追求速度中迷失,进而导致形式主义不断滋生。因此,“赛马”时要戒急戒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数据繁荣。这就要求“考生”们端正态度,从源头上力戒形式主义;也要求各级“考官”抹开人情面子,用“火眼金睛”发现问题、挤掉水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真正让赛马比拼惠民有感。
“赛马”固然会带来压力,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面对压力,领导干部要善于在承压抗压中释放张力、激发活力,让“裁判”——全市人民打出高分。赛马比拼是推动新重庆建设的一项重要机制。但运用这一机制时,怎么赛、如何拼,领导干部一定要心中有数,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发展,真正赛出质量,拼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