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锁七夕的打开方式(文末有福利)

周美馨 程正龙 重庆瞭望 2023-10-17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今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良辰已至。


此刻,你是在盛装打扮,准备奔赴约会?还是正在上班途中,手机里编辑着一条“七夕快乐”的信息?或者是在铺天盖地的七夕广告轰炸中,细品着“一个人的浪漫”?


岁岁七夕,今又与“七”相遇。当空气里的甜蜜指数噌噌上升,该怎样正确打开七夕这个“中国情人节”?时至今日,为什么还要过七夕,又该如何为传统节日赋能?


七夕期间,玫瑰销量激增。记者 张楠 摄/新华社

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七夕过法,各有各的滋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过法的背后,藏着千年来情意流转的一次次文化回响。


如果你听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那么,有情人天各一方、遥遥远望的画面,一定在你脑海中不停地盘旋;


你的周围也许没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但你一定懂得杜牧笔下“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孤寂幽怨,回肠百转;


或许你从未受困于爱情,不能共情于“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的爱而不得、别恨绵绵,但“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的离愁与洒脱,你一定能感同身受。


……


读懂了文人墨客的动情之语,七夕也从悠远的历史深处款款而来。


2000多年前,勤于耕种的古人们,开始通过观察织女星,“断季节、应农候”。


西汉的长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七夕乞巧,蔚然成风。


时间来到北宋,《东京梦华录》绘就的七夕画卷徐徐展开:“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热闹的节日氛围下,祈求心灵手巧,也是古代女子勤劳智慧的写照。


此外,读书人则在这天拜魁星,求考运,七夕也因此被称作“魁星节”。


可见,七夕包罗万象。其中既有绵绵的儿女情长,也有积极进取、祈愿平安的丰富内涵。


星移斗转,七夕依旧是中国人心中的独特存在,述说着无尽的浪漫、期盼、自如和遗憾。


▲荣昌第八届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现场。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七夕为何能穿越时空,成为大家念兹在兹的“心头好”?


背靠千年的文化传承。七夕,有故事有历史,有雅音有俗言。七夕外在的形式不断变化,根植其中的文化基因也在成长。


比如,自然与人文的深厚联结。七夕里有古人对于星宿文化的信仰,有农耕文明时代人们质朴的期许和想象力。从仰望星空、遥想星辰,到神舟飞船、空间站,甚至是宇航员漫游太空,今天,古老飞天梦与现代航天梦交相辉映。


又如,托物寄情的文学传统。《乐记》有言:“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初秋,长夜清冷,星汉西流,此情此景激发出“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的种种慨叹。现在,我们鲜少作诗写词,仍能够通过七夕文案、产品包装、晚会节目,将情感寄托在鹊桥、牛郎织女等意象上,聆听七夕的文化回响。


链接古今的情感共鸣。“人间总恨离别泪。”或许正因如此,七夕这一以“分离”与“团聚”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才显得弥足珍贵。过去,牛郎织女鹊桥相见,人们“欲寄彩笺兼尺素”,皆是为了团圆。而今,飞机、高铁畅通无阻,视频、3D全息投影让云端相聚成为现实。古人与今人为重逢作出的努力不尽相同,“奔赴”的目的却始终一致。


以七夕为媒,今人仍能与古人“相遇”。今天,我们依然怀恋、赞美七夕,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七夕引发的共情横跨古今。


七夕的深刻意涵,就像来自过去的“子弹”,穿梭时空,总能击中千年后的人们。比如,情投意合时,我们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顿生同感;在相爱却难相守时,我们重温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添一分释怀。


因“时”制宜的意义延伸。七夕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始终与时俱进。从“乞巧节”“魁星节”到“七夕节”,再到国人心中“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名字的变化,映照着农耕文明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生活变迁。


正如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所说:“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随着中华文化扩散传播,七夕也从中国走向世界。日本有“七夕祭”、纸笺许愿,韩国拜织女,越南则供奉“禾秧”和“七姐盘”……七夕的民俗与理念,遍布于世界各地,融入不同民族的精神血脉与文化信仰之中。


▲情侣们在水上乐园享受七夕节日氛围。/重庆日报客户端

传统节日的生生不息,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那么,我们该如何为七夕赋能?


国潮风起。顺应国潮新风向,七夕在坚守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在内容演绎上应更加灵活多样。


比如,江津四面山打造乞巧节新国潮灯会市集,荣昌举行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年轻人以“媒体官宣”的形式,登报分享结婚证书与爱情宣言……七夕的国潮味,既保留了河灯、乞巧、信物等传统元素,又打上趣味、互动、新式等时代烙印。


浪漫消费。烛光晚餐、鲜花、电影、礼物……七夕营造了浪漫的消费场景。要抓住七夕这一时机,打造“浪漫经济”。品牌可通过联名礼盒、节日限定款等形式,将真挚的爱情观和品牌文化结合起来,获取更多消费者的认同。


在不少“00后”眼中,七夕并非东西方浪漫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也不只有“爱情”这一种解读,而是兼收并蓄,美美与共。比如,运用喜鹊、芍药、星空银河等七夕元素,衍生出妆奁礼盒、同心锁等一系列复刻传统工艺的彩妆产品,被网友评为“东方人独有的浪漫”,销量不俗。


科技融合。科技日新月异,七夕要学会向技术“借力”,在覆盖人群的广度和内容传播的深度上更进一步,不断强化七夕这个大IP的影响力。


比如,河南卫视的《七夕奇妙游》,通过运用VR等技术,用好的立意、潮的形式,探索东方文化的新表达和无限可能性,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很难想象,没有七夕的中华文化会少几许色彩;很难想象,没有文化传承的接力,多少巧思意趣将隐藏在历史尘烟中。透过七夕,我们得以一窥古代的万千风情;也因为有七夕,我们更加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何其幸哉。


今天,我们以种种方式“重返”七夕。对待七夕,绝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寄情鹊桥也好,赠送玫瑰也罢,无论是何种形式,只要七夕的文化内核不变,七夕就能一直存续下去。


▲第十六届七夕东方爱情节音乐会在江津四面山举行。/重庆日报客户端


PS:读重庆瞭望,品艺术精酿。重庆瞭望特别为粉丝准备了惊喜福利:艺术精酿20提(每提3瓶,价值99元)。自今日起至本周五(8月22日—8月25日),每日抽选5名(同一账号重复获奖无效)送出礼品


今日参与方式:在本文留言区互动留言,单条留言点赞量排名前5名(刷票无效,统计时间截至8月22日22时)的读者朋友,将获得艺术精酿1提。更多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重庆瞭望粉丝福利群了解(获奖名单将在微信群公布)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杜铠兵 王祥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刘海涛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无言石窟何来千钧之力?

● 谁在制造容貌焦虑?

● 今天该怎样向世界传播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