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总”台湾行,不止于“繁花”

观海 重庆瞭望
2024-09-08

《偷心》一响,“宝总”登场。


去年年底,一部被央视剧评盛赞为“孤品”的电视剧《繁花》惊艳亮相,迅速掀起一股热潮。这股热潮不仅限于大陆,还跨越海峡,点燃了台湾观众的追剧热情。6月14日,《繁花》在台湾地区My Video平台独家播出,为该剧在两岸的火爆又添了一把“火”。


不久前,剧中饰演“宝总”的大陆演员胡歌,时隔6年之后再度访台,并与台湾青年创作者进行对话。其间,胡歌不仅分享了自己在影视界的丰富经验,还为青年导演们注入了坚持与热情的力量。


“宝总到宝岛”,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两岸影视文化交流的深度与热度。纵观大陆与台湾影视文化交流历程,刚好契合胡歌在交流活动中所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分彼此。”


▲演员胡歌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记者 王承昊 摄/新华社‍‍‍‍‍‍

两岸影视文化交流的历程,犹如一部跨越分隔、寻求共鸣的史诗,既精彩纷呈又扣人心弦。


改革开放以后,两岸影视行业虽然仍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但已开始相互了解。


文化的力量总是能突破重重阻隔。自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台湾电视剧《战国风云》播出后,越来越多的台湾影视作品进入大陆。1988年,台湾电视剧《一剪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同名主题曲更是传唱至今。


1987年,台湾著名主持人凌峰冲破重重障碍,拍摄了一部介绍大陆风土民情的电视纪录片《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两岸影视文化交流合作的破冰之旅,凌峰也成为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该片在台湾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也为两岸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彼此的窗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岸影视交流合作全面开花,呈现出多元化、深层次的发展态势


这一时期,两岸影视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影视制作团队开始频繁地接触、互访、合作,共同探讨和创作影视作品,甚至共同参与影视节的策划与举办。同时,两岸合拍剧硕果累累,涌现出《小李飞刀》《风华绝代》《苍天有泪》《唐太宗李世民》《还珠格格》等多部经典剧集。


两岸互相引进影视剧的情况也日益活跃。数据显示,1990年—1995年,台湾向大陆输出电视剧83部,其中,《戏说乾隆》收视率超50%,《新白娘子传奇》首播收视率高达54%。而大陆的热播剧如《水浒传》《雍正王朝》等在台湾同样广受好评,《雍正王朝》曾在16年间回放了17次。


进入21世纪,两岸影视文化交流愈发活跃,影视作品互播、合作制片、共同推广等形式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两岸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


这一阶段,两岸在影视、演艺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大陆方面也不断放宽台湾影视产品“登陆”。一大批台湾影视作品在大陆热播,如《世间路》《再见阿郎》《意难忘》等。2003年,《再见阿郎》在央视八套下午时段播出,收视率一度超越晚间黄金段,创下央视八套“非黄档”的收视奇迹。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陆影视剧在台湾出圈,从《琅琊榜》《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再到近来火出圈的《繁花》《庆余年2》,都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口碑。


不少台湾艺人开始进军大陆影视市场。其中,吴奇隆出演的《步步惊心》备受瞩目,成为当年观众最喜爱的剧集之一。王耀庆、彭于晏、陈乔恩、陈妍希等一大批台湾知名影视演员也纷纷来到大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从《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破冰,到如今《繁花》在台湾的广受追捧,两岸影视文化交流经历了从试探到融合,从陌生到共鸣的华丽蜕变,书写了一段跨越海峡的文化传奇。


▲电视剧《繁花》在台湾地区的开播预告。/剧集《繁花》官方微博

从历史剧到现代都市剧,从武侠世界到现实生活,两岸影视作品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呈现出诸多特点。


风格上各擅胜场。由于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两岸的影视作品在题材、风格、制作技术等方面也展现出不同的“长板”。大陆的影视作品在场景设计、特效制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而台湾影视作品则擅长挖掘细腻的人性和情感。这种互补使得两岸影视作品能够相互借鉴、共同提升。


比方说,琼瑶的言情剧在两岸都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其作品中传递的浪漫爱情观念深受观众喜爱;大陆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如《康熙王朝》《大宅门》《三国演义》等,也以其严谨的历史态度和精良的制作水准,备受赞誉。


文化上同根同源。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共性使得两岸影视作品在题材选择、叙事手法以及价值观念上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岸观众也都能在其中找到共同的文化元素和情感共鸣。

电视剧《繁花》之所以受到两岸观众的热烈追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承载和展现的丰富文化内涵。该剧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了上海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风貌,还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细腻的情感刻画,让两岸观众在剧情中找到共鸣,进而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市场上相互交融。随着两岸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众文化需求的提升,影视市场也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大陆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两岸影视交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台湾在影视制作方面的专业经验和创意能力,也为两岸影视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也让两岸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为两岸影视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两岸影视文化交流,作为华语文化圈内部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对于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与认同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差异和区别。


比如,尽管两岸文化同源,但在文化的表现形态和具体细节上仍有差异。某些在大陆广受欢迎的题材或表达方式,在台湾可能并不被完全接受,甚至还会引发误解和偏见。

▲6月15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福建厦门举行,演员表演舞蹈《千里江山》。记者 魏培全 摄/新华社

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指出,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如何用光影讲好“两岸一家亲”,让两岸人民的心贴得更紧、走得更近、亲情更深,这是当前两岸影视从业人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是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发掘两岸影视的无尽宝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包含了诸如诗词、书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以及深厚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对这些历史积淀、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呈现出独具魅力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


2004年,《沧海百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是大陆第一部以台湾本土历史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透过台湾最富传奇色彩的望族“雾峰林家”跌宕起伏的家庭命运,再现了台湾建省前100年间,大陆移民在台湾的垦荒史、创业史和爱国史。这部剧更是被誉为“台湾版《大宅门》”。


当然,传统文化并非僵化的历史遗留,而是可以与现代社会相契合、相发扬的宝贵财富。影视工作者需要创新表现手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实际。


从文化差异中寻求影视创作的灵感与突破。


影视创作者要不断发现和挖掘两岸不同的生活哲学、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将这些元素融入剧本,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例如,通过对比大陆与台湾在家庭观念、职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创作出既有冲突又有共鸣的故事情节。


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挖掘两岸文化差异,影视创作有可能触及更深层次的人性探讨和社会议题。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与碰撞,有助于拓展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使其不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更能成为反映时代精神、引领社会思考的艺术佳作。


两岸携手,以影视为媒,共述中华故事。


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两岸文化和故事,需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两岸的影视作品,要在剧本、导演、表演等各个环节追求卓越,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准的精品力作。同时,两岸影视界还要积极拓展与国际影视机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制作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两岸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两岸影视工作者基于共通的文化内涵和频繁的交流,曾创造出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2000年上映的电影《卧虎藏龙》便是成功案例。这部影片不仅在华语地区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多个重要奖项,包括奥斯卡金像奖。作品通过深入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使得故事具有普世的情感价值,进而能够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界限,引起国际观众的共鸣。


前不久,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表示,“宝总到宝岛”是两岸同胞喜闻乐见的好事。可以肯定的是,“宝总到台湾”,不是开始,更不会是终点


我们期待,两岸影视文化交流能够超越表面的热闹和喧嚣,真正深入到彼此的文化内核中去,发掘更多共同点和共鸣,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周宝琴 程正龙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今天她27岁了,未来更值得期待……

● 救人优先还是上课优先?

● 印度高温下的多重“烤问”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