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响力慈善沙龙|慈善和金融如何实现双向奔赴?

林伊人 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2023-12-30

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原创

作者|林伊人

4月8日,《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和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共同主办的首场长三角影响力慈善沙龙在杭州举行,主题为“慈善+金融 共创好的社会”。来自长三角慈善公益组织和金融机构、企业的30多位嘉宾跨界交流,热议慈善与金融双向奔赴,助力共同富裕与社会创新。

中国新闻社驻浙机构管委会委员、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副社长严格致辞表示,“慈善+金融”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向而行、相得益彰的良性机制,慈善的“基因”赋予金融向上向善的价值内涵,而金融的“血液”则激发慈善专业专注的运作活力。将慈善和金融这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必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实现更快捷、深入、全面的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动力。“我们共同搭建了这个平台,旨在实现‘慈善+金融’的跨界融合,创新财富升维的机制,形成社会价值共创生态,展现金融群体共同富裕的社会担当。”

严格用鱼和水形容金融和慈善的关系,“上善若水,慈善是水,金融是鱼。正因为有慈善这条大河,河里的鱼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可以越过‘龙门’。水大鱼大,鱼又让水变得更有活力,形成生态,可持续地服务更多人群。”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慈善家》社长吕振亚致辞表示,浙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又是一座充满经济活力与慈善创新的城市,具有经济基础、慈善基础、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在杭州举办“慈善+金融”主题沙龙恰如其分。“杭州具有经济热度,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可以发展很多事业。慈善事业需要温度,需要多方一起来做。”

《中国慈善家》杂志在不断生产优质内容的同时,正在打造慈善公益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和赋能平台,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慈善+”的新传播、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的社会影响力。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主持沙龙,并介绍了影响力慈善研究院的定位与愿景:研究院立足慈善案例研究,通过研究真实的人和事,坚持研究、传播、实践三位一体,倡导“影响力慈善”——即以成果为导向的慈善方法论、实践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创新。

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特聘教授叶正猛,以及浙江庆渔堂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杰,分别从影响力投资、慈善金融工具利用、社会企业创新案例等角度,进行了主题分享。

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指出,全国9000多家基金会,注册资金200万元到1000万元的占76%,这表明微型化是中国基金会的基本态势。目前,慈善组织投资理财收入,未能落实《慈善法》“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规定。从制度上保障慈善资产通过合法、安全、有效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不仅关系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力量(点击阅读演讲全文《徐永光:从影响力慈善到影响力投资》

浙江新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特聘教授叶正猛认为,公益金融,是公益借道金融、借力金融;也是金融加入公益、加持公益。公益金融,是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着眼于金融的“魅力”,利用好金融的力量,为公益慈善开辟新的场域和门路。金融工具可以放大慈善活动的成果影响力。利用金融工具的主要途径包括扩展、套用、对接、组合。点击阅读演讲全文《叶正猛:公益金融要着力于金融工具的利用》

浙江庆渔堂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杰介绍,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庆渔堂的使命是“为天下百姓养好鱼”。通过科技的创新赋能产业链升级,为消费者建立有品质保障的供应链体系,帮助渔民从高风险低收益向低风险稳定收益转型,在节约耕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沈杰认为,在数字经济新时代,慈善和金融可以进一步走向融合,并开创很多新的模式。以乡村振兴为例,一方面,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极大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以“金融+慈善”为纽带,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可分享持续性的收益保障,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另一方面,物联网、区块链、AI等数字科技,可以建立更为广谱,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慈善信用体系,惠及更多社会群体。

《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席专家曾晶主持了讨论环节。

曾晶表示,2012年“互联网+”概念出现,受益最大的行业就是慈善公益,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影响力体现在真正让“人人公益”、“举手公益”成为现实,捐步数、捐款不仅便捷,还培养了人们的捐赠习惯。“‘+’意味着想象力,‘慈善+金融’的影响力和想象力在哪里?会不会成为慈善行业规模化的巨大转折点?”

马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于秀红表示,第三次分配对公益行业是一次历史机遇,非常值得研究。公益机构相较政府和企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欠缺优势,单从捐赠收入和捐赠金额评价不能体现公益慈善的社会价值。“我们是谁?我们的价值是什么?首先要从慈善是什么作为源头思考。”

如何激励企业家捐赠?如何让捐赠资金保值增值,实现永续?这是公益行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于秀红表示,不管是慈善信托还是投资,金融(手段)已经很成熟,最终还是需要基金会敢做、会做。稳健是目前基金会对于投资的基本要求。由于大多数理事会成员并非专业金融人士,且大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履职,因此在作投资决策时会遇到很多挑战和问题——缺乏专业知识不敢决策、慈善资金赔了怎么办?这是使用金融工具决策根源性的问题,基金会投资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做。

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春香介绍,爱德基金会和国际组织合资创办了社会企业——爱德印刷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很重要的薄纸印刷企业,从最初接受捐赠到目前能够对公益事业提供支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凌春香认为,基金会运用金融工具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五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支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公众意识的提升,“慈善+金融”的跨界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误解,媒体在这方面应做更多的倡导;三是金融行业为公益组织提供精准的服务和合适的产品需要培育的过程;四是厘清基金会理事会在慈善资产保值增值上的责权;五是提升公益组织的专业能力,无论是组建专门团队还是委托团队,自身要有识别金融机构和产品的基本能力。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金融向善项目总监欧阳嘉力介绍,基金会希望通过“金融+公益”的双向合作,实现行业破圈,在影响力层面,发布了《金融向善助力共富》报告,围绕“金融向善”议题举办多场慈善沙龙。

欧阳嘉力表示,基金会今年会加大“金融+公益”的全面合作,“作为一家有金融机构基因的基金会,过去获得了很多金融机构的直接捐赠,我们定义为1.0。现在我们想做2.0和3.0。”2.0是希望金融机构的业务也来参与和支持公益,比如发行公益金融产品。3.0则是让金融机构链接的财富资源和人群参与和投入公益。“我们在探索一条ToB—ToC的中国式慈善资源发展路径,通过和离财富最近的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源进入慈善行业,支撑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上海恩派基金会秘书长李雪春介绍,2016年恩派发起了第一支影响力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为社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配套各类网络资源支持。第二支影响力投资基金则是联合高净值人群作为LP一起出资成立,专注于投资支持提供普惠优质社区服务的社会企业,如社区养老、教育、残障康复等有大量社会服务需求的细分赛道。

“通过建立影响力投资基金这种方式搭建一个平台,把更多想要深度参与到公益慈善、关注社会问题解决的高净值人士联结在一起,一方面通过基金支持了社会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将投资人的创业与经营管理智慧分享给社会创业者。助力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捐钱,也让这些志同道合的投资人与社会创业者同行,创新公益金融能更有效地助力解决社会问题。”李雪春说。

爱尔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碧波表示,在消除结核病危害领域,基金会携手张文宏教授和《中国慈善家》杂志,共同发起“消除传染病公益行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项目取得了一些影响力,推动了政策的介入,贵州省已率先将耐药结核病医保报销提至80%。“我们很需要慈善金融的借力,把有效的路径通过贵州省的模式,一个省一个省地复制,快速推进在2030年实现‘大国无核’的目标。希望更多企业家能够关注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慈善。”

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秘书长、浙商银行发展规划部总经理杜权表示,浙商银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的功能性作为第一性,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积极践行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从经营管理向善、服务方式向善、推进企业家向善、推进文化建设向善四个维度出发,推进金融回归初心、正行向善。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很多企业有做慈善的愿望,但是对于自主可控参与慈善的路径尚不清晰。浙商银行高举金融向善旗帜,探索金融向善实施路径,正在积极联合专业机构,为企业家搭建集慈善、金融、法律、财税服务为一体的慈善信托服务平台,定制专门的服务方案,包括配捐、慈善项目定制、慈善资产保值增值、影响力打造等,助力企业家善行。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浙商银行所有服务均不收费,其他合作机构收费降到最低,保证企业家的资金能够全部用于慈善。

稠州商业银行杭州分行公司部总经理助理郭亚飞表示,乡村振兴是稠州银行的亮点业务之一,主要以优惠让利的形式支持乡村慈善事业。稠行设立了助农站模式,拉进银行与农户之间距离,为农户提供综合便捷收益高的金融服务。另外,在生产端为村里农户提供优惠信贷支持,解决农户生产上遇到的资金困难问题。在销售端,我们可以依托农产品供应链场景,实现全线上化服务,直接对接上下游产销大数据,为农户、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快捷便利资金结算和信贷支持。

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孙鲁江表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在中国,金融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目前在其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尤其是商业银行,今天我们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从金融支持慈善事业,支持实体经济。”去年,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在湖州发起设立了第一单慈善信托,用于支持乡村教育。

腾讯SSV社会价值金融探索组专家赵戴华表示,腾讯SSV去年成立社会价值金融探索组,目的就是想探索“慈善+金融”的协作,创新一种新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光伏扶贫项目是创新资助的模式探索,赵戴华介绍,“这里我们设计了两层信托的模式,上层是慈善信托,下层再设一个资金信托,再由资金信托股权投资到企业,在乡村振兴地区实施户用光伏,这两层的设计采用了两部分资金:第一部分就是腾讯公益捐赠的资金,第二部分是正在探索的商业资金预付了未来25年项目产生的绿色权益,通过购买未来20年、25年的绿色权益用于实现企业自身碳中和目标,先付你一笔钱去建设类似项目。这里面有两种资金的融合,公益资金和商业资金。第三在产业端又和建行合作了绿色贷款,覆盖更多农户来放大公益效应,所以共有三部分资金结合。如果未来商业逐步成熟,数字化程度提高,公益资金的比例可降低,商业可以自行运转起来。”

万向信托慈善信托部总经理李元龙认为,金融本质是调配资源、组织资源、融通资源。“慈善+金融”核心是放弃金融作为狭义投资融资逻辑,将其作为真正的融通资源、解决问题的手段,发挥它最本质的功能。

“当我们遇到慈善领域的委托人或者捐赠人,并不用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更不需要太突出金融,而是关注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慈善目标。我们在慈善信托的官方网站上打了非常大的两行字,希望提醒我们自己和委托人:关注你的慈善目标,其余的事情交给我们。委托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帮他出一个解决方案。当把金融化为无形的时候,其实就实现了融合。”李元龙说。

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杨光表示,信托在产生之初就是为了实现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实现破产的隔离和有序的系统性传承分配,这些作用在慈善制度发展过程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慈善信托的整体构架就是慈善为体、金融为用,影响力则是相伴相生。《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对慈善信托给予支持,这是慈善信托发展的重要机遇。

杨光说,“信托作为二十年来最活跃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实业市场和资金市场都有着比较丰富的投资经验,加之回归信托本源的未来导向,可以为基金会慈善资产的投资提供很好的专业服务。

上海禹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唐荣汉示,去年全球影响力投资规模已超万亿美元,然而,根据GIIN的标准来衡量,我国影响力投资的规模可能不足50亿美元,全球前十大PE机构中,有六家机构设有影响力投资部门,并且明确了影响力投资的比例,“某种意义上来说,欧美的影响力投资是被公益资本倒逼出来的。影响力资本由公益基金会倡导、推动,尽管基金会最后出的钱可能还不到1%,但是撬动的商业资本很大,能够解决的社会问题规模会更大。国内的公益基金会对慈善资产的运用,要像南都基金会一样,有破圈的勇气。

唐荣汉强调,“慈善+金融”应该是融合,一方面慈善资本要撬动和推动更多的商业资本关注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进而实现更大范围的商业向善的变革;另一方面通过金融的助力,让慈善资产和慈善事业的规模不断增长。

“我做私募股权投资,其实工作和慈善基金会差不多,主要工作是募资,然后投资,最后退出。”中信建投资本总经理张志斌表示,募资是专业要求很高的工作,慈善基金会的募资可以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加入进来,引导更多想做慈善的人把钱捐进来。“我们遇到的很多企业家都有做慈善的意愿,但找不到一个好的地方。作为投资人,我们可以经常性地跟被投企业、客户讲慈善的概念,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小丹表示,公益慈善领域的政策突破非常重要,基金会建会29年来不动产捐赠、股权捐赠、慈善信托、捐赠人建议基金等都有拓展和尝试,近期也在聚焦遗产捐赠,上海是老龄化城市,有好多的老人来咨询如何捐赠房产。但房产捐赠过户到基金会如再变现,面临复杂程序和高额税负,房产出租收入目前也需要缴税,管理成本也很高,捐赠路径还不畅通。现在民法典对遗嘱管理人制度有一个口径,但各地都没有实践案例。当前遗产捐赠的社会需求很大,“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在大的政策突破上有作为。向上做好政策倡导的同时,还要向下做好公众教育。金融界和慈善界都有彼此的优势,但是缺少桥梁,希望搭建慈善金融领域专门的平台,畅通路径。”

“银行和基金会因为互相信任才会捐赠,信任才会奔赴。”宁波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章东江表示,基金会可以在管理方面、业务方面、品牌方面向金融机构学习。收入方面,可以拓展更多捐赠的渠道,在做好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慈善的意愿。支出方面,需要金融产品、渠道和机构一起探索合作模式,尝试一些好的影响力投资项目。

西湖教育基金会是西湖大学的举办方,西湖大学是一个高起点、小而精的研究型高等院校。西湖教育基金会品牌传播副总监张丹丹认为,现阶段社会公众对于公益组织的影响力投资了解较少,一项好的投资、一个好的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需要舆论支持,希望各界形成合力,让更多人理解影响力投资。

徐永光回应道,民政部早已出台了《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法律法规鼓励基金会安全、有效、合法地做资产管理,但公众不了解、不懂,需要媒体用专业的报道去引导舆论。

青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张炳钩介绍了青山企业以及青山慈善基金会的基本情况,也讲述自己作为南都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计划”的资助对象,成为公益创投的受益人。他呼吁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参与金融向善。

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个年度研究成果《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2》已面向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发布,如有需要,请点击“阅读原文”登记相关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