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正猛:公益金融要着力于金融工具的利用
什么是公益金融,或者叫慈善金融?没有标准的定义。我曾作了这样的概括——公益金融,是公益借道金融、借力金融;也是金融加入公益、加持公益。公益金融,是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着眼于金融的“魅力”,利用好金融的力量,为公益慈善开辟新的场域和门路。公益金融,是运用金融工具,走进金融市场,让资本投资行为、资本增值功能、时空转换效应、交易风险定价能力、金融杠杆作用等等,为公益慈善绽放“异彩”,从而突破传统慈善的局限,超越单一的无偿赠与,以更多元地增进解决社会问题的力量。
今天,我要谈的一个观点是,做公益金融要着力于金融工具的利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很重要,特别是创新工具的作用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打个比喻说,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运输工具,神奇般提高了运输粮草的效力——“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工具是人类思维精华的凝聚,金融工具亦是。
金融市场的顺利运作,最终要落实到每一笔具体的交易,而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必须借助某种金融市场工具来完成。金融工具的产生和演进根本上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与某一阶段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但反过来,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往往会推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金融工具是收益性、流动性与安全性的统一。
可见,金融工具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上述美国威廉·戈兹曼的“探索作为一项技术的金融的发展历史”的《千年金融史》说:“过去5000年内不同的人类文明都曾面临过一系列共同的问题,这些文明通过相互借鉴或独自发明出相似的金融工具解决了问题。”有意思的是,该书对“伟大的经济思想家”中国春秋时期管仲的金融思想、实践倾注了浓重的兴趣。“《管子》的作者写到,‘刀币者,沟渎也’,也就是说钱币就像将水引向田地的沟渠,或者像引导血液的血管。……这一精辟的言论非常重要。欧洲的哲学家花了2000年的时间才完全理解了这一点。”“《管子》书里的一个故事讲述了管仲如何处理金融交易。管仲通过向民众收取附加税来为保卫齐国提供资金支持,民众转而向富人借钱获得资金。……战争胜利后,国家用玉牌奖励他们(富人),并要求他们免除贷款。”这便是运用金融工具,作者称之为“‘微妙’设计”,“既能创新,而又奸诈。”这部《千年金融史》试图要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演进需要复杂的工具来管理有关时间和风险的经济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运行离不开金融工具。今天做公益金融,实质上可以说,就是要利用金融的工具,助力公益慈善。
开展公益金融,意图就是借力金融,引入金融的优势,发挥金融的魅力。那么,金融有什么优势和魅力呢?
陈志武教授说:“人与人之间的金融交易是人类活下去的必须。”现代金融,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经济学家认为,在增长时代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增长是靠自然资源,靠土地。这个阶段,就是很有名的“马尔萨斯陷阱”。那时,经济学之所以被认为是一门阴郁的科学,就是因为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为什么进入了一个增长的时代,突然增长加速,就是因为资本这个要素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而资本的配置在经济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是谁来配置资本的呢?靠的就是金融。所以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跟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是绝对有关的,因为只有一个好的金融体系,有一个好的资本市场,才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本资源,而资本资源是一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参见中国商业出版社《金融的力量》)
金融具有很大“魅力”。其一,按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教授的说法,金融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见《金融的逻辑》)。国外经济学家类似的说法是:“金融技术就是一个我们自己建造的时间机器,金融扩展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渠道和复杂程度。”(《千年金融史》)其二,王湘穗教授则认为:“金融在今天之所以如此令人瞩目,是因为在货币摆脱实物的制约之后,金融资本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增值,不但挣脱了借贷资本的紧身衣,也摆脱了产业资本的束缚。”(《币缘论》)
做公益金融,其金融优势的发挥、魅力的展现主要通过金融工具。举一个我们新湖的案例。新湖集团旗下新湖期货在全国最早设计、实施了“保险+期货”保护农产品价格的公益金融项目。谷贱伤农、农产品价贱伤农是千年不破困局。采取政府对农产品直接给予价格补偿,这是财力所难以承受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受规则约束,包括对农产品价格直接补贴的“黄箱政策”受到严格限制。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农业补贴,是间接补贴到农产品保险,这种非直接价格补贴的市场化操作叫“绿箱政策”,不受WTO规则约束。中国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投入巨大,但保险公司的能力只能做属于局部性的农业灾害保险,而农产品价格风险是全局性的,则不堪担负。新湖期货率先探索,在2015年联合保险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展“保险+期货”公益金融试验。其操作模式是:由保险公司与农户或农业企业签订价格保险合同;保险公司在期货经营机构购买场外期权,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的业务操作,最终化解风险,遇价格下跌农民如数得到补贴。“保险+期货”利用期货市场的对冲机制,有效化解价格风险,能够规模化、普惠性、可持续助力农业产业振兴。现在,“保险+期货”助农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复制推广,成为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连续7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慈善法》执法检查专题报告肯定了新湖这一公益慈善创新。2022年1月,新湖期货海南白沙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荣获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第二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这个项目之所以比较成功,就是利用保险和期货两个金融工具,并且加以有效组合。公益金融在公益行业的“份额”还很低,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保险+期货”项目启示是:运用好的金融工具,不断提高金融工具对公益行业的渗透力,无疑是一场值得期待的公益进步。
马克思关于现代企业和现代金融的作用有一段很形象的论述:“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话是否可以理解为金融工具有两大效用,一个是打通,原先做不成的事,靠金融工具打通,结果便捷地做成了;一个是放大,使用金融工具放大了原先常规行事的功效。同样,公益金融把金融工具利用好了,也有这些作用。
打通——用传统慈善的途径,有些事情看似无法完成,使用金融工具以后,便开通了路子。从国内民营企业股权捐赠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金融工具对慈善公益的创新力。
原先,在大陆捐赠股权要费很大周折。牛根生先生选择通过信托的途径,完成了股权向资金的转化。2005年1月,牛根生与其家人宣布将持有的蒙牛乳业股份全部捐赠,并约定在牛根生有生之年,该股份红利所得的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个人支配;待牛根生天年之后,该股份的红利100%归老牛基金会,家人只领取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香港蒙牛公司的股权,牛根生采用公益信托的方式。他于2010年12月28日在香港宣布,以质押股权方式转让给瑞士信贷信托公司下设的Hengxin信托完成捐赠。该信托是一项不可撤销信托,信托的受益方主要是老牛基金会,此外还包括了非慈善受益方,即牛根生本人及其家人,他们将根据牛根生签署的相关捐赠文件的约定得到捐出的蒙牛股份约1/3的股息。此种信托产品称为慈善性剩余信托,受香港法律承认,属于公益信托范围。Hengxin信托以每年向老牛基金会捐赠一部分信托本金及受益的方式完成公益信托使命。(据《中国公益金融创新案例集》)
什么是打通?用温州仙岩景区一首古诗作个比喻:“策杖仙岩路欲穷,白云深锁翠微中。老僧遥指丛林处,转过山坡有路通。”因为,借力金融工具,走出了路子,老牛基金会很好地完成捐赠的接收,很好地规避法律、税务上遇到的问题,以实现慈善捐赠的初心。
放大——从传统慈善发展到现代公益,现代公益又探索公益金融路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放大慈善的社会效用,即慈善成果影响力。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公益金融的“放大”作用已经展现。
这方面案例不少。例如,LGT公益创投基金,这是2007年由LGT集团CEO、列支敦士登王室成员马克斯(Max)亲王殿下倡议成立。基金会以提升弱势群体生活质量为宗旨,通过投资于高成长性的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用商业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2012年,LGT公益创投在中国启动了“飞·悦”计划加速器项目,旨在通过早期投资和商业咨询扶植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社会企业及公益组织。2015年的资料显示,LGT 公益创投在过去8年中通过影响力投资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印度、东南亚和中国支持了53家社会企业和公益组织,提升了超过420万人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投资领域包括农业、教育、健康医疗、能源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其对公益事业的“放大”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做公益金融,要明确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十分关注国家对金融的监管,十分严谨地服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须知,任何一种经济中,金融市场均有某种准入权设置,何者可以发行某种金融工具,往往受制于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法律规定。就是说,公益金融恰到好处地利用了金融工具是创新,但金融工具本身我们不便“创新”。因此,公益金融的创新体现在金融工具的“利用”之上,目前主要的途径有——
一是扩展。现成金融工具扩展了公益的属性。比如影响力投资,与传统的捐赠不同,影响力投资要求财务上的回报,仍是一种商业投资。但影响力投资是在传统商业投资风险和收益两个维度之上,加上影响力的维度,即主动将资本配置给那些能生产对社会或者环境有益的产品、服务。再如公益信托,受《信托法》调节,从本质上讲仍是信托,由信托工具“扩展”为公共利益目的设立而成公益信托。公益信贷也属于这一类。
二是套用。“扩展”反过来,对公益组织来说,就是套用。即借助金融组织,套用现成金融工具,实施公益项目。例如社会效益债券,公益PPP模式的探索。
三是对接。金融工具对接到公益慈善组织上,实施公益慈善项目。比如公益创投,是将风险投资的工具用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目的型组织提供资金和非资金支持,以提高其社会效应的方法。其关键特征是,金融工具对接到公益性组织。上述牛根生先生通过信托的途径,来完成股权向资金的转化,其特点是依托具体的项目设计与基金会实行了对接。
四是组合。为了解决难度大、特殊性强的社会问题,将两个或多个金融工具组合,发挥更多功能,实现社会公益目的。例如,上述“保险+期货”项目,重点是以期货的工具化解农产品价格风险,组合了保险,便捷地实现与千家万户农户的衔接。通过金融组合,实现公益金融创新。
从事公益金融,利用金融工具,要了解有哪些金融工具、各自有什么功效,有什么资质(资格)的组织可以运用金融工具,以期做好公益与金融结合的文章。同时,清醒地认识到,金融是双刃剑,金融是有风险的,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金融本身是信用、杠杆、风险的迭加。公益金融工具的选择,“先知利害,察于祸福。”趋利避害,注意风险防范。
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首个年度研究成果《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2》已面向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发布,如有需要,请点击“阅读原文”登记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