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不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

车小爷 陀螺电影 2020-02-21



#I'll never stop loving him, 

even though it doesn't make sense anymore

#我永远都不会停止爱他

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写在前面


最近在影迷群里看到几个朋友讨论本届奥斯卡的大热候选《婚姻故事》。有个朋友说,这个片很像皮克斯电影。我一想,咦,还真是。


这个像不仅仅是配乐,负责《婚姻故事》配乐的南笛·纽曼也负责过《玩具总动员》系列以及《怪兽公司》《汽车总动员》。除此之外,比如两个律师角色的设计,以及饰演律师的两个演员的表演方式,都特别卡通化,夸张且幽默。


最皮克斯的莫过于结尾了。为什么曾经皮克斯在神坛之上,因为作为好莱坞动画,它终于不仅仅给我们圆满结局,更是带有遗憾的圆满结局。


皮克斯的这层遗憾,是成年人视角的回望和审视。《玩具总动员3》最后安迪离开玩具们时和伍迪的告别,投射到《头脑特工队》中成长就意味情绪的复杂化也意味着遗忘。而在《婚姻故事》中,最后的抒情高潮也是带着这层遗憾。


尽管生活终于向前了,但回望时还是会怀念,我们错过了什么。


还看到有些豆瓣友邻说《婚姻故事》特别不“鲍姆巴赫”。我反而觉得特别鲍姆巴赫呢。尤其是如果要从《弗兰西丝·哈》来看,主体只是从一个人的内部心理,变成了两个人之间的外部关系。


跟车小爷邀的这篇稿,其实有刻意避免从完全学术或者影评的角度去讲解这部电影,但读了下来发现车小爷也有些许提到,鲍姆巴赫的剧作和执导方向,比如那场著名吵架戏的调度方式。


所以本文可能不会更多提到影评相关的,或者两个主演的表演有多棒,关于这些我从威尼斯电影节以来已经说累了(本届奥斯卡站定司机队和寡姐队)。


本文更多还是想要讲清楚,《婚姻故事》究竟在说什么,婚姻吗?离婚诉讼吗?女性主义吗?影片展现和探讨的爱情和爱,到底是什么样的?


影片已经上线网飞,国内也能通过熟肉汁源看到。听说国内可能明年初会上映,期待一下。




-陀螺






文 | 车小爷


“成熟的爱,其原理是:敏锐地觉察到每个人的优点和缺陷。成熟的爱充满自我节制,不会将事物理想化,能够摆脱嫉妒、受虐狂或痴迷的困扰。


成熟的爱是一种有性关系的友谊,相处和睦,令人愉悦,彼此回应(也许这能够解释为何许多了解欲望的人不给这无痛的情感以爱的称号)。


而不成熟的爱(尽管与年龄大小没有太多关系)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感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不成熟的(因为绝对化了的)爱,其逻辑终点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成熟的爱,其高潮就是共筑爱巢和努力避免日常生活的龃龉(星期日的报纸、逼对方换条裤子、遥控器)导致的爱情破裂。


不成熟的爱不接受妥协,而一旦我们拒绝妥协,就踏上了迈向终点的不归路。对于一个已经体验过不成熟激情的顶峰的人来说,决定结婚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代价——真还不如驾车冲下悬崖,结束一切。”


——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



并不想再去赘述鲍姆巴赫新片《婚姻故事》在烂番茄、Metacritic等各大权威网站的高分,以及在包括金球奖和奥斯卡在内的奖项上,它如何是一个前途光明的种子选手,这无需我来说。


同为2019年全球范围内的大热电影,《小丑》和《寄生虫》刺激了人们庸碌不甘生活中埋藏已久的痛楚和委屈,然而在这感受释出的过程中,理性又一次占据上风,于是我们看到的评论和争执依然是冷静的、审慎的、充满政治和社会指涉的。


▲ 《小丑》

▲ 《寄生虫》


而《婚姻故事》的评论,则比《小丑》和《寄生虫》难得多。它并不那么“深刻”,却给了许多人更加干脆直接的一记重击。


只要人类尚未灭绝,对亲密关系的讨论就没有尽头,伟大如斯,诞生了塔可夫斯基和爱因斯坦的这个物种,即使登上过月球,依然对亲密关系无解——“这寻找答案的规模,如同共产主义为国际资本主义的不公正提出解决办法一样宏伟浩大”。


约稿时陀螺说,知道很多人因为感同身受而为《婚姻故事》掉了眼泪,希望找一个作者帮大家把心里话说出来。看完我感到冷静且无力,因为《婚姻故事》说的是一段成熟的爱如何尴尬无奈地走向终结。


翻出少时看的《爱情笔记》,依然不明白,成熟的爱到底是什么?注意,这里说的是“爱”(love),而不是“爱情”(romance),更不是“私情/恋情”(affair)。而比起“爱”,我们对“欲望”更熟悉。



人们经历(至少是自己所认为的)“爱”,一般从分泌苯基乙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一见钟情、激情四射的“热恋期”,到达分泌内啡肽的稳定关系期,而作为内啡肽缺乏的人类,我显然不是会对《婚姻故事》共情的群体成员。


但一个没有经历过”成熟的爱“的人,对《婚姻故事》会是什么感受?这可能是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而最后我也发现,《婚姻故事》是一部不论观者经历如何,都能够打动人的电影。


“对于一个已经体验过不成熟激情的顶峰的人来说,决定结婚是一个无法承受的代价。同处于婚姻,或是一段长期的、固定的、一夫一妻制(monogamy)关系里的人们,其中一部分必定是经历过这种“不成熟激情”的,对“不成熟激情”的迷恋和怀念,也是诸多感情破裂的原因之一。



但分离这一对夫妻的,是对“不成熟激情”的向往吗?明显不是。查理(亚当·德赖弗 Adam Driver饰)有过一段与女同事的露水情缘,查理和妮可(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饰)在离婚前有过一年多的无性婚姻,这些细节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杀死婚姻的元凶,甚至都不是压死婚姻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杀死了这段”成熟的爱“?


当然,当我问“是什么东西杀死了这段‘成熟的爱’?”时,我并不是在问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明面上的原因。当妮可选择为了丈夫的导演事业牺牲自己的演员事业时,矛盾的种子就埋下了。妮可告诉律师:“他真的看不见我。他不把我当作独立于他存在的个体。我让他背出我的电话号码,他不知道。”



对一段成熟的爱来说,妥协是一把双刃剑。人们为爱而妥协,但爱却不是任何人的保障。


随着妥协和牺牲而来的,是爱情里的权力斗争,人们热爱扮演受害者,这让他们重夺权力。争吵中,查理控诉妮可是在“扮演”受害者(而非真正的受害者),也是在试图夺回原本由自己掌握(妮可为他放弃对演员事业的专注,帮助他在纽约的戏剧事业),又被妮可抓在手上(查理甚至不愿接下能让他们在洛杉矶待上一年的工作,等等这些事实,妮可以牺牲奠定了自己受害者的地位)的权力。权力关系这一部分,很多影评都提到了,在此就不再展开。



像《婚姻故事》台词说的那样,两位离婚律师的设定,就是为了让妮可和查理看到,也让观众看到,离婚双方最糟糕的一面(bring out the worst in them)。


《婚姻故事》最感染人的几场戏,妮可和查理在查理临时公寓里的争吵,以及片头片尾读信的片段里,我们看到,曾经查理说“她不爱整洁,但她为了我努力去做”,而争吵时他却以妮可的邋遢攻击她。全片充斥着这样的对比。



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里总是充满这样的对比。


在那封为婚姻调解而写的信里,妮可写道:“见到他两秒钟后,我就爱上了他。”作为导演的查理说“她(妮可)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她最喜欢的就是绞尽脑汁把我疯狂的想法演绎出来”,


这是一个导演能够说出的最深情告白。而如此充满王家卫风格的一见钟情,如此相知相惜的一段稳定关系,却也走到了法庭上兵戎相见的局面。



查理能够忍受妮可的邋遢,她总是不关上柜门,不爱洗碗,袜子从来都是乱丢,脱完鞋自然也从来不放进柜子里,但查理说“她不喜欢做这些事,但她为了我努力去做”;


妮可可以轻易打开查理费尽全力都打不开的酸黄瓜罐子,而查理因为她“有力的手臂”而觉得她很性感;


查理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查理经常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查理争强好胜,查理的衣品很好,妮可爱他的这一切。



查理的井井有条给妮可的生活带来了秩序,妮可的有趣和风情消解了一家三口生活中本可能存在的僵硬和严肃。在“两秒钟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人”的激情过后,他们的感情并没有走下坡,


甚至在本应气氛紧张的双方离婚律师会议上,妮可依然能和查理对同一件事情心领神会地相视一笑,依然在他不知道自己该吃什么午餐时,熟练地记得他不吃希腊沙拉里的希腊沙拉酱;甚至在激烈的争吵中,妮可依然不受控制地习惯性称查理为“宝贝( honey )”。



《婚姻故事》将大部分篇幅放在讲述离婚过程上,但这种对比依然强烈。妮可住处的大门因为停电而无法关上,查理接到电话赶来,两人在合力推门时的一个对视,让人恍惚是否他们还可以破镜重圆。


视觉上,两个曾经相爱,现在依旧相爱的人,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不论是主角还是观众,当进入这样令人迷惑的瞬间,又瞬间抽离回到真实,却冰冷的现实,谁能不为之心碎呢?



同样地,在影片高潮处的那一场长达10分钟的争吵戏调度中,我们一度看到,查理在争吵中从沙发上站起,然后走向开放式厨房,再走向相对封闭的房间,而我们从妮可的视角只能从门缝中看到一部分的查理。



争吵到了后半段,不断切换的正反打大特写将两个人彻底分割,矛盾放大到极致。直到查理失控说出“每天我醒来时,都希望你去死!”,妮可听后却并不愤怒——这是两人长期相爱和生活的默契,


她知道这只是他一时情绪失控的失言,而他也知道她知道。正如同她情到激动时指控查理“精神控制”(Gaslighting)其实也只是一时气话。


(Gaslighting,“慢性心理中毒的状态下认知被摧毁的过程”,操控者通过长期将虚假、片面或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从而使受害者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后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出自电影《煤气灯下》(Gaslight),已经是相对严重的指控)



所以她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试图安慰他,两人拥抱,终于再次一同入镜——但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们依然要分开。又一个令人心碎的对比。


向来被单身人士列为“情人节必备片单”的《蓝色情人节》《革命之路》《消失的爱人》等中无一不充满这样的对比。我们在《蓝色情人节》中看到高司令饰演的男主角和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演的女主角甜蜜而充满激情的相恋过程和急转直下的分离,


▲ 《蓝色情人节》


在《革命之路》中看到迪卡普里奥饰演的男主角和温斯莱特饰演的女主角共同为自私和中年危机付出代价,


▲ 《革命之路》


但某种程度上,《蓝色情人节》和《革命之路》故事里的爱,是更“激情”,更“肾上腺素”式的,也是更有隐患的。在“爱在”三部曲前两部的铺垫之后,《爱在午夜降临前》里,杰西和赛琳也面临了感情的瓶颈——然而他们最后似乎相对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 《爱在午夜降临前》



《婚姻故事》让人们看到,即使是双方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妥协和牺牲,也会对感情造成伤害,甚至成为关系破裂的源头。即使是一段相对完整、成熟的爱,也会走向尽头。


即使结婚多年后,她依然费尽心思买来令他惊喜的礼物



即使他是一个那样少见的,可以告诉别人牙齿上沾了东西,却不让对方感到尴尬的好人



在这样的离婚里,即使分开,查理和妮可都永远不会像具惠善一样说出“TA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的悲凉之语。


在这样的离婚里,虽然“女方放弃事业迁就男方“的老掉牙桥段,会让人们下意识地联想到女性主义的表达,但看完《婚姻故事》之后,人们更倾向于不去把分手归咎于“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但这同时也是《婚姻故事》最令人遗憾的地方。


它不是一部“婚姻劝退指南”,我们从《婚姻故事》里看到的,不是伯格曼《婚姻生活》里的冰冷哲思,不是《安妮·霍尔》里知识分子式的调侃,不是《鱿鱼与鲸》的犬儒式离婚,不是《蓝色情人节》激情的迅速升温和破碎。


而是一种,“我们一见钟情,我们互相尊重,我们了解彼此,我们如此合适,我们将永远相爱,但我们不能再继续在一起了”的,温暖又冰冷的真实和无奈。



豆瓣评分8.9的日剧《最完美的离婚》中,妻子结夏给丈夫光生写了一封信。读到这里的,不妨找这封信来看看,不论有没有看过这部剧,相信都能感受到它与《婚姻故事》的隔空互文。


▲ 《最完美的离婚》


信中写道:


“我曾说过你是个怪人,或许最奇怪的人是我,我没办法协调好很多事,跟喜欢的人在生活上步调不一致,合拍的人却又喜欢不起来。我从来都无法赞同你的言行举动,却还是喜欢你啊。爱情与生活经常发生碰撞,该怎么说呢,这或许是在我有生之年都无法治愈的顽疾。”


“虽然是我自己决定要分开,但也觉得有点寂寞,但是,如果我又想偷偷看看你,或者想跟你说说话的时候,总会再见的。


查理和妮可,也是如此。影片结尾,查理终于搬到了洛杉矶生活,这是他和妮可在一起时,妮可梦寐以求的事,离婚之后,她才得到这错置的如愿以偿。


听到这个消息时妮可脸上的表情,一定也曾经在某个时刻出现在观众的脸上。



他们将永远相爱,即使这爱再无意义。






-END-




往期回顾






·感谢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