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一杯奶茶,今年戛纳评委主席,就他了!
戛纳国际电影节
5.12
-
5.23
陀螺
X
戛纳
2020年戛纳评委主席,
大概率就是他了
作者 | 陀螺凡达可
编辑 | 车小爷
去年二月底,陀螺电影就“偷跑”过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担任戛纳主竞赛评委主席的消息→今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主席竟然是他!今年难道再次偷跑?
虽然官方尚未宣布,但目前根据内部消息,已经有很大概率可以确认,今年第7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主席是美国导演斯派克·李。
▲ 斯派克·李和他的奥斯卡小金人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斯派克·李将成为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史上第一个黑人主席,这是极具历史意义和噱头的选择。
在这里强调,这个偷跑消息的可靠程度是90%+,也就是说不出意外,斯派克·李就会是本届戛纳评委会主席了。
但这是一个100%的非官方消息,戛纳官方目前还没有发布确定的评委会主席。
斯派克·李在1986年凭借处女长片作品《稳操胜券》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角逐金摄像机最佳处女作大奖,但最终惜败给克莱尔·德弗的《黑与白》;
▲ 《稳操胜券》
1989年斯派克·李凭借《为所应为》首次入选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后来也为斯派克·李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
▲ 《为所应为》
紧接着两年后,在1991年斯派克·李凭借《丛林热》再度入选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丛林热》
1996年斯派克李的《六号女郎》入选了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
▲ 《6号女郎》
2002年他又参与了大师云集的拼盘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影片在当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举行了全球首映。
▲ 《十分钟年华老去》
一直等到2018年,斯派克·李才终于“强势回归”,凭借辛辣的讽刺喜剧《黑色党徒》入选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黑色党徒》
2018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是公认为近年来最强的一届,那年主竞赛有《盛夏》《小偷家族》《幸福的拉扎罗》《江湖儿女》《夜以继日》《开战》《燃烧》《冷战》《影像之书》《何以为家》《银湖之底》《野梨树》等等,但最终斯派克·李《黑色党徒》杀出重围,夺得“二等奖”评委会大奖,后来还在奥斯卡获得六项提名,最终夺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 《黑色党徒》在戛纳
其实去年这个时候就很多影迷朋友都猜测,戛纳电影节会邀请斯派克·李担任主竞赛主席,有资历有噱头,更何况“戛纳血统”纯正的好莱坞导演本来就没几个。
斯派克·李目前正在跟网飞Netflix合作新作《五滴血》,计划于今年上线。但由于网飞和戛纳之间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以影片注定无法入选今年的戛纳主竞赛。
再次强调,目前官方尚未正式宣布。
影迷猜测的其他主席可能性包括凯瑟琳·毕格罗、宫崎骏以及哈内克等等。
但目前为止,斯派克·李看起来是最可能,消息是最可靠的。
过去15年来,斯派克·李同时还在纽约大学担任教授,在那之前,他还曾在哈佛任教。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他都会给自己的学生开出一份电影清单,这份清单包含了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电影。
那么在他大概率会成为今年戛纳评委会主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来提前看一看imdb记录的这份斯派克·李的独家电影清单,看看这位准主席的电影品位有何偏好。
👇
阿贝尔·费拉拉《坏中尉》(1992)
黑泽明《罗生门》(1950》
黑泽明《用心棒》(1961)
黑泽明《乱》(1985)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后窗》(1954)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迷魂记》(1958)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西北偏北》(1959)
阿瑟·佩恩《雌雄大盗》(1967)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同流者》(1970)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
比利·怀德《倒扣的王牌》(1951)
比利·怀德《热情如火》(1959)
查尔斯·伯内特《杀羊人》(1978)
查尔斯·劳顿《猎人之夜》(1955)
科恩兄弟《抚养亚利桑纳》(1987)
大卫·里恩《桂河大桥》(1957)
大卫·里恩《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
伊利亚·卡赞《码头风云》(1954)
伊利亚·卡赞《登龙一梦》(1957)
费德里科·费里尼《大路》(1954)
费德里科·费里尼《甜蜜的生活》(1960)
费德里科·费里尼《八部半》(1963)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卡迪亚·兰德《上帝之城》(2002)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1972)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教父2》(1974)
弗朗索瓦·特吕弗《四百击》(1959)
弗朗索瓦·特吕弗《日以作夜》(1973)
富兰克林·沙夫纳《巴顿将军》(1970)
乔治·米勒 《疯狂的麦克斯》(1979)
乔治·米勒 《疯狂的麦克斯2》(1981)
吉洛·彭泰科沃 《阿尔及尔之战》(1966)
哈尔·阿什贝《特殊任务》(1973)
让-吕克·戈达尔《精疲力尽》(1960)
杰罗姆·罗宾斯、罗伯特·怀斯《西区故事》(1961)
吉姆·贾木许《天堂陌影》(1984)
阿瑟·佩恩 、约翰·弗兰克海默 《战斗列车》(1964)
约翰·休斯顿《马耳他之鹰》(1941)
约翰·休斯顿《碧血金沙》(1948)
约翰·休斯顿《富城》(1972)
约翰·施莱辛格《午夜牛郎》(1969)
约翰·施莱辛格《霹雳钻》(1976)
约翰·辛格顿《街区男孩》(1991)
路易斯·布努埃尔《被遗忘的人们》(1950)
马塞尔·加缪《黑人奥菲尔》(1959)
艾文·温克勒《星条旗永不落》(2006)
马丁·斯科塞斯《穷街陋巷》(1973)
马丁·斯科塞斯《愤怒的公牛》(1980)
梅尔·吉布森 《启示》(2006)
迈克尔·柯蒂兹《北非谍影》(1942)
迈克尔·曼《大盗独行》(1981)
迈克尔·鲍威尔、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红菱艳》(1948)
迈克尔·舒尔茨 《龙虎少年队》(1975)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我是古巴》(1964)
米洛斯·福尔曼《飞越疯人院》(1975)
尼尔·布洛姆坎普《第九区》(2009)
诺曼·杰威森 《炎热的夜晚》(1967)
奥逊·威尔斯《历劫佳人》(1958)
保罗·施拉德《蓝领阶级》(1978)
拉乌尔·沃尔什《歼匪喋血战》(1949)
雷内·克莱芒《巴黎战火》(1966)
罗伯特·奥特曼《陆军野战医院》(1970)
罗伯特·马利根《杀死一只知更鸟》(1962)
罗伯托·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罗伯托·罗西里尼《战火》(1946)
罗曼·波兰斯基《唐人街》(1974)
雷德利·斯科特 《黑雨》(1989)
西德尼·吕美特《热天午后》(1975)
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 《雨中曲》(1952)
斯坦利·库布里克《光荣之路》(1957)
斯坦利·库布里克《斯巴达克斯》(1960)
斯坦利·库布里克《奇爱博士》(1964)
周星驰《功夫》(2004)
斯蒂芬·弗雷斯《美丽坏东西》(2002)
斯蒂夫·詹姆斯《篮球梦》(1994)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第三类接触》(1977)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太阳帝国》(1987)
斯图尔特·罗森博格《铁窗喋血》(1967)
泰伦斯·马力克《穷山恶水》(1973)
泰伦斯·马力克《天堂之日》(1978)
维克多·弗莱明《绿野仙踪》(1939)
文森特·明奈利《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
文森特·明奈利《梵高传》(1956)
维托里奥·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48)
维托里奥·德西卡《米兰奇迹》(1951)
威廉·惠勒《死角》(1937)
伍迪·艾伦《西力传》(1983)
-END-
往期回顾·2020展望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