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年前,娄烨从这里出发;现在,轮到她了

Yuruky 陀螺电影 2020-02-21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IFF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撰文 | Yuruky

编辑 | 车小爷




编者前言


相信关注电影的朋友们,多多少少都听过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IFFR)。我们熟悉的娄烨的《苏州河》在这里拿过最高奖。包括张元、李康生、何建军、陈翠梅等在内的导演们也曾在这里发光。


前天下午鹿特丹电影节发布的2020年片单中,我们又一次在包括主竞赛在内的各个单元中看到了三十余部华语片的身影。这一次鹿特丹非常丰富的华语电影部分,其中有很多大家并不是第一次听说。


包括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角逐金虎的《她房间里的云》,我们在下面的正文里,会详细介绍


入围“光明未来”(Bright Future)单元竞赛的《日光之下》,在平遥初露峥嵘;


“光明未来”单元非竞赛部分的,导演高鸣的长片《回南天》,是当代中国电影“南方新浪潮”在鹿特丹的又一亮相,在项目开发和制作阶段,其剧本曾获FIRST青年影展创投会猫眼影业新力量支持奖、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投会最佳后期项目奖;顾晓刚的长片《春江水暖》,在今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亮相后,又在今年FIRST青年影展拿下两个大奖中片《三尺》则来自很有潜力的新导演瞿尤嘉,我们在今年早些时候采访了他→独家专访FIRST爆款视频的创作者


之前便颇受关注的《美丽》,导演周洲的新作《花这样红》,入围“明日之声”(Voices)单元。


万玛才旦的新片《气球》,从威尼斯到平遥到海南都好评不断,此次也入围了“聚光灯”(Limelight)单元。同样入围此单元的还有大家都熟悉的《南方车站的聚会》。


华语片单部分,其实昨天很多电影类公众号都介绍得很详细,比如友号“DIRECTUBE导筒”,有兴趣可以去看。就不想做太相同的介绍。今天的这篇文章,主要分成三部分,


我们简单介绍了鹿特丹电影节的历史和奖项构成,以及鹿特丹电影节与中国电影特殊深远的渊源。最后,这一次鹿特丹电影节的主竞赛电影,除了《她房间里的云》对关注电影的中国影迷来说还不算陌生,其实大部分电影及其导演,相信大家都不是特别熟悉。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做了相对详尽的介绍。这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主竞赛大部分的影片和导演,非华语,非主流,非大导,可能并没有太多人关心。但其实,曾经,年轻的娄烨、洪常秀、诺兰等等今日大导,都从这里发迹。


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对IFFR,这个对华语电影意义非凡的“小众”电影节,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除了华语电影,今年鹿特丹主竞赛的全貌,更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范围内,那些充满创新、挑战、突破精神,站在电影前线的先锋者们,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IFFR)走到了第49个年头。


▲ 鹿特丹的老虎logo新旧对比,

最初灵感基于米高梅的狮子


没有(可以蹭的)红毯、控制选片数量(总数在500部左右,中长片与短片各占一半)、更聚焦于作品质量的鹿特丹电影节,除了主竞赛金虎奖(要求是导演的第一、二部长片,1995年设立之初是选择三部,2016年改为一部, 4万欧元)和评委会大奖(2016年设立,选择作品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的,1万欧元)、光明未来奖(1万欧元)以及金虎短片奖(3千欧元)等含有奖金的荣誉褒肯,其下还设有CineMart电影市场(1983年形成)、HBF基金(1988年设立,主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影片创作)和Rotterdam Lab工作坊(由全球38家电影机构提名人选参加,为期五天)等项目,为电影创作的方方面面提供着强劲的助力。


▲  2019年鹿特丹电影节的统计数据


IFFR于1972年6月28日举办第一届时开幕夜仅仅只有17人参加,而现在电影节12天期间的观影人次已近33万,影响力可与戛纳、柏林、威尼斯、洛迦诺并肩为欧洲五大电影节。


在老牌电影节日趋主流、讲究嫡系传统的保守之下,相比于覆盖面更广的洛迦诺,鹿特丹电影节更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发掘并力推在电影艺术上具有突破挑战、勇拒主流的创作新人。


而且,鹿特丹电影节自创始以来就非常关注远东及发展中国家,目前其配套完善的电影节模块,对电影业者和观众来说,确是一块能听到并理解另类声音的宝地。


▲ 创始人Hubert Bals


IFFR的任职主席在创办人Hubert Bals(1972-1988)之后,还有Anne Head(1989)、Marco Müller(1980-1981)、Emile Fallaux(1992-1996)、Simon Field(1996-2004)、Sandra den Hamer(2000-2007)、Rutger Wolfson(2008-2015)以及Bero Beyer(2015至今)。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无疑是推广华语电影的功臣、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艺术总监马可·穆勒。彼时,他已开始将中国电影大量地推向全球电影节,赢得世界关注。


华语影人中,最初在IFFR上崭露头角的当属张元(1993年《北京杂种》获最有希望导演奖、1996年《儿子》获金虎奖),随后是何建军(1994年《悬恋》获费比西奖、1995年《邮差》获金虎奖),到了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娄烨了(2000年《苏州河》获金虎奖)。《苏州河》还得到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费比西奖,该片于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娄公子光辉的电影生涯。


▲ 《苏州河》


平常人们只知李康生是蔡明亮导演的御用演员,却忽略了他作为导演的才华。他2003年的首部长片《不见》,不仅获得釜山新浪潮奖,也夺得了金虎奖的肯定。马来西亚导演何宇恒2004年的华语处女作《雾》,得到了特别提及。


▲ 李康生《不见》


往后获得金虎奖的华语电影,还有韩杰的《赖小子》(2006)、马来西亚导演陈翠梅的《爱情征服一切》(2006)、马来西亚导演刘成达的《口袋里的花》(2007)、黄骥的《鸡蛋和石头》(2012)。


上述人名与作品似已显得有些遥远,但就在这两年的鹿特丹电影节上,蔡成杰的剧情片《北方一片苍茫》(2017)和朱声仄的纪录片《完美现在时》(2019)连续摘下金虎奖,令华语电影再获瞩目。展望明年鹿特丹主竞赛,亦有一部华语电影入围角逐,即是由郑陆心源导演的剧情片《她房间里的云》(The Cloud in Her Room)。


▲ 《她房间里的云》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今年鹿特丹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以下出现的入围影片中文译名均为豆瓣暂译)



亚洲



毕业于南加大电影学院MFA的郑陆心源,自幼就有来自父母在美术和艺术上的熏陶,同时也有他们婚姻带来的对感情持决绝看法而后又逐渐缓解的转变。在美国求学多年的她,回国后便着手于这首部长片《她房间里的云》,围绕回到故乡杭州的女孩,讲述她从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与人中学习“爱”的故事。


▲ 《她房间里的云》


片中女孩的父亲有了新的家庭,母亲有了外国新男友,只有她身置于过去与未来交界的不定之境中。黑白影像下,她结合手持纪录风格的素材,以郁惘之眼显影出中国独生一代在这发展环境下要久持亲密关系的难为,及因此而致的孤单感。此前,郑陆心源的短片作品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CIFF中国独立影展等均有亮相。


▲ 《她房间里的云》


这部“具有绝对个人风格”的处女作,取景于导演故乡杭州。主创阵容包括摄影指导Matthias Delvaux(凭《老兽》提名金马奖最佳摄影),声音指导李丹枫(凭《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获金马奖最佳声效),剪辑刘新竹(《春江水暖》《老兽》)、郑陆心源,美术指导盛晨晨音乐曾韵方(凭《醉·生梦死》获金马奖最佳原创配乐)。刘丹特邀主演,金晶、陈轴、叶鸿鸿、董康宁等人联合主演。


影片由王子剑担任制片人,黑鳍(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赤角代理海外发行。而在开发阶段时,这部影片便已颇受关注,《她房间里的云》曾于今年平遥国际影展WIP发展中电影计划展示影片片段,收获无数好评,被称赞为:“中国电影中从未出现的影像”。并终获添翼计划奖。这也是中国的国际电影发行公司赤角本次入选鹿特丹的七部影片中最受关注的一部。除了《她房间里的云》角逐金虎同期,赤角代理的《回南天》《三尺》入选光明未来单元(Bright Future),《登月荒言》入选明日之声单元(Voices),《气球》《热带离魂》入选聚光灯单元(Limelight),《甲米,佛历2562年》入选作者签名单元(Signatures)。




作为中国的国际销售和发行公司,赤角Rediance近年成长迅速。这里可以温习一下之前的vlog网飞又从戛纳主竞赛撤片了?!和文章今年戛纳电影节最强的幕后推手是他们!,了解“国际销售公司”的角色和任务简单来说就是电影制片方和各国发行商之间的销售代理,他们从制片方手中购取国际销售权,然后在各大重要的电影市场上把影片卖给各个国家的发行商。而报送电影节则是他们达到销售目的的方式之一。


鹿特丹主竞赛中,来自亚洲的另外还有两部影片。


一部是韩国导演金容勋的《抓住稻草的野兽》(Beasts Clawing at Straws)


▲ 《抓住稻草的野兽》


他曾参与过张镇导演影片的制作。这次他首拍长片,竟能集结戛纳影后全度妍,以及刚获韩国电影青龙奖影帝的郑雨盛担纲主角,还有一众实力演员的加盟,单看卡司就令人期待。片中以LV包里的一袋子钱作为救命稻草而引发的黑色幽默、犯罪惊悚故事,时而高度愤世的暴力展现和时而激起同情的人物命运,为演员提供了一个紧张刺激的演绎舞台。预告片中伴随着欢乐颂闪现的各个人物场景,已令人心潮澎湃,不知本片会给韩国这一类型带来怎样的新开拓呢?


另一部亚洲影片是印度导演Arun Karthick拍摄的《纳西尔(Nasir)


▲ 《纳西尔》


这位90后导演十七岁时已开始制作执导短片,其在2015年的首部长片《湿婆的奇怪案例》已入围过IFFR的光明未来奖,被视为泰米尔语电影的新声。他的第二部长片《纳西尔》得到了HBF基金的资助,坦率地描绘了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位穆斯林,在生活苦境中的乐观之心。他用情书与诗歌,在精神上封住了民族主义和阶级压迫的大嘴,梦想着做为移工前往阿布达比酋长国,寻求更好的生活。印度喜剧片与犯罪片的发展我们有目共睹,或许他的作品能再掀一番清新之风。



南美洲



南美电影人的崛起,也不容小觑。本届IFFR主竞赛入围的南美影片最多,达到了四部。其中有两部都来自阿根廷:导演Alejandro Telemaco Tarraf的《一块石头》Lonely Rock,首作)和导演Jazmín López的《如果我是冬天本身》If I Were the Winter Itself,第二部),且两位导演都是1984年生人。


▲ Alejandro Telemaco Tarraf 《一块石头》


Alejandro参加过柏林电影节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设的训练营,短片作品入选过IFFR和釜山等电影节。Jazmín的2012年处女作长片《利昂》有HBF基金的支持,且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她的视觉艺术作品,在MoMA、林肯中心蓬皮杜等都有展出过。


▲ Jazmín López《如果我是冬天本身》


《一块石头》受到阿根廷高原人民生活的启发,其中的主要演员都是当地人,几乎是本色出演。风景壮丽、原生有力的高原上,按照当地传统,无峰驼牧民为保牧群需要向美洲狮贡献祭品,在此充满神秘气息的过程中他所面对的并非是野兽,而是自己民族的先祖。这似有几分将故事发生地从雨林移换到高原的彩版《蛇之拥抱》的意味。


相较而言,另一部《如果我是冬天本身》也具有某种神秘氛围,只是更为艺术化和迷影化。四个艺术家友人来到一座荣光不再的古宅,重演半世纪前革命性之作,如戈达尔的《中国姑娘》和哈伦·法罗基的《不灭的火》。片中移动的长镜头在这古宅空间中凝缩着时间,联结起主角的主观与客观现实,深入探索了其对于失落之爱的复杂哀痛。


还有两部南美影片,分别是巴西导演Maria Clara Escobar的《德斯特罗》(Exile)和委内瑞拉导演Jorge Thielen Armand的《堡垒小屋》(La fortaleza),都是他们的第二部长片。


Maria不仅是一位电影人,还是一位诗人,今年刚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于2011年参与编剧的《记忆中的历史》,在圣塞电影节上获得了地平线奖。Jorge参加过威尼斯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的训练营,其2016年的首作《独身上路》首映于威尼斯电影节。


▲ Maria Clara Escobar《德斯特罗》


《德斯特罗》中的妻子面对丈夫出轨,仿佛被这种巨大的危机关系给驱逐而独自离家消失,留下她5岁大的儿子。她一路南下至阿根廷,死于途中。一幕幕的推进让观众呼吸到拉美的时代节奏,但她在这动荡外界中的遭遇又不限于拉美。游转于抓人的情感现实与形式相对抽象的自我认知和投射中,影片所涉及的问题更为普遍:人之为人,尤为女人,在其所在应是如何?


▲ Jorge Thielen Armand《堡垒小屋》


《堡垒小屋》则以一个委内瑞拉男人的角度,令其从城市撤离至热带丛林的小屋中,来对抗中年危机、社会纷乱与内心的恶魔。影片源于导演父亲戒酒的故事以及自身作为委内瑞拉人感到的迷失和寻觅,且由其父亲出演影片主人公,是一部既私人化又具社会性之作。



欧洲



最后三部欧洲本土的入围影片,分别是西班牙导演Luis López Carrasco的《发现的那一年》The Year of the Discovery,第二部)、荷兰导演Vincent Boy Kars的《戏剧化女孩》Drama Girl,第二部)以及希腊导演Janis Rafa的《黑热病》Kala azar,首部)。


导演Luis López Carrasco作为导演的同时,也是一名视觉艺术家。他2013年的首部长片《未来》曾入围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独立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上一部短片《Aliens》在洛迦诺电影节首映。


▲ Luis López Carrasco《发现的那一年》


《发现的那一年》是入围片单中时长最长的作品,达到了200分钟。如此漫长的镜头,对准了西班牙曾经的黄金港口卡塔赫纳的一间酒吧,以举办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塞维利亚世博会的1992年为结点,用分屏的手法将过往的事件与酒吧人群的谈话一片片地拼构起西班牙的社会历史。


《戏剧化女孩》导演Vincent Boy Kars是一位关注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性别问题的90后纪录片导演,其2017年的纪录长片处女作《独立男孩》首映于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 Vincent Boy Kars《戏剧化女孩》


《戏剧化女孩》让一位女生出演自己,搭配其他的演员,来重现出曾经发生在她身上的关键瞬间——虚构与非虚构以此会如何互相影响,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世界?


导演Janis Rafa是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的美术博士,其作品融合了主观性诠释与对风貌和事件的真实性再现,曾在威尼斯电影节、泰特现代美术馆和IFFR上做过展出。


▲ Janis Rafa 《黑热病》


《黑热病》中沉默寡言的夫妇为宠物火葬场工作,镜头常以犬类的视高,观察着人与动物是怎样无言地沟通、怎样伫立于生死一线,也观察着人间之爱的脆弱。



---



纵观IFFR这一届的片单,三大洲的作品选得还算均匀。有些创作者在电影节HBF基金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影片,可说是从中成长起来的。还可看到不少导演都有电影之外其他艺术类型的背景,脱颖于新生代中又各具有趣之处。


最后再看看主竞赛的5位评委:荷兰籍巴勒斯坦裔导演汉尼·阿布-阿萨德(《天堂此时》《奥玛》)、瑞士尼翁真实影展艺术总监Emilie Bujès、韩国导演郭共达(《在哥伦布》)、荷兰导演莎莎·波拉克(《赫默尔》《污秽之神》)以及印尼雅加达国际纪录片和实验电影节艺术总监Hafiz Rancajale


这样的选择也很有意思,让评委组兼有了剧情片/纪录片的评判视野 + 独立/先锋片的嗅觉。不过到底哪部影片会拿奖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电影节官方也表示入围的影片在多样性和开拓性上有着各自的价值。


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将于2020年1月22日-2月2日举办。




-END-





往期回顾





·感谢关注·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