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新片,并不是什么“爆款”

陀螺凡达可 陀螺电影 2021-02-19



 FIRST青年电影展

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XINING 2020 

 陀螺 X FIRST 特别报道 






撰文/ Mr.Infamous

编辑/ 冷狗

©️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棒!少年》,本届FIRST青年电影展呼声最高的电影,堪称“爆款”。


但我并不想去说它的口碑多么“炸”,多么是一匹黑马


这些都不重要。


我想告诉才阅读到开头的你们,这不只是某一部影展的“爆款新作”,在这样的标签背后,更重要的,是这个鲜活的故事,是这群可爱的,也有缺点的,真实的,需要我们关注的孩子。


仿佛球棒挥出一股疾风,观众再远再高的情绪点,都在观影过程中被它追上,击中,然后散碎,大肆挥发那些难辨酸甜的感动。


导演许慧晶这记绝杀,拿捏自如。




 1  剑走偏锋的纪录片


能在豆瓣拿下9.2高分的《棒!少年》,其实是一部纪录片。



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很多时候在仰赖所展现的题材,和所观察的对象。


对味的人与事在悠悠天地间一杵,险阻与困惑就能把真实的压迫或对照,泵进观众心里。


可《棒!少年》的题材是棒球,一个国内相对陌生的体育项目,而对象是少年,一群无人知晓也无人问津的孩子。


就这样一副毫不讨巧的模样摆在面前,却杀得大家情绪高涨。



其实这纪录片,有着一部剧情片的形态。


它讲的是一群遭遇困境的孩子凑到北京市郊,在70多岁的老教练张锦新带队下,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棒球,继而在不久的将来,这支棒球队将要代表亚太区远赴美国,参加世界级少年棒球比赛。


这样的故事,怎么看都是励志的。而只要励志的兴头一到,“燃”就似乎必须要成为故事的走向。


很庆幸,《棒!少年》划出了自己的偏锋。



这群孩子不是因为赴美参赛才开始被导演关注,在一切基础还都坑坑洼洼的时候,导演就早早介入了这个故事。


没有人知道这些曾被放弃的孩童们,终将能够走到哪一步,因为即便是那几个教练与帮工,都不知道自己能够撑多久。


纪录片的主创团队与观照对象全被未来蒙在鼓里,于是这故事但凡有一点点温暖与光明,都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褫夺。



现实的锋利,自带杀伤力。


在这种压迫下行走,《棒!少年》励志的点,并不会落到一场大赛的逆转或胜利上。


它展现训练,却没有死盯竞技运动类故事千篇一律的汗水与伤痕,它展现比赛,醉翁之意还是在于事件对人本身的影响。



它更感兴趣的,是共度时光的彼此,会被什么改变、冲散与重聚。而这些,都是如此珍贵的情感体验,赋予了纪录片比剧情片还抓人、还“燃”的共情能耐。


不得不说,仅仅贴上“励志”这一标签,怕是只会埋没这部电影本身的力量。




 2  早知愁滋味的少年


《棒!少年》最关注的,就是人与情。


导演许慧晶记得第一次调研时,眼看穿着棒球服的少年,会有一种“闪光的感觉”。


不知道出身背景的情况下,大概谁都会以为他们是生活在幸福家庭里的城市孩子,何曾想过,每个人的童年,都写满了难以承受的悲伤。



他说,有一个小朋友训练完了就坐在沙发上,玩一个小恐龙,玩的时候,眼神非常忧郁。这眼神把他吸引住了。


后来才知道,这个小朋友就是梁正双。



小双是个颇具天赋的孩子,打球很稳,很有技巧。电影开篇,镜头就是关于他的。


伯父带他去给父母上坟,念起能在市里打球的喜悦,叫荒凉的土丘都要开出几朵花来。这个村落太贫穷了,长辈都巴不得让年轻人不再回来,可小小年纪的孤儿,却始终笼罩在失根的沮丧下。


在棒球队里,他往往是安静待在角落的那个,不争不抢,不吵不闹。


这样一个总想把自己藏起来的人,打球不敢主动,几乎到了没有信心的地步,可就像是不忍辜负别人似的,一到关键时刻,他就能扛起主将的重担。



对这样懂事的孩子,再克制的镜头,多多少少也有了些悲悯在。


跟他截然相反的另一个主角,则是最爱撩事斗非的马虎。


才登场的马虎,不是在球场外气鼓鼓地看着同伴训练,就是在教室里疯闹着吃粉笔。



动静是一定要制造出来的,不管博得哄堂大笑,还是集体围攻。就怕没人跟着起哄,或者胡闹,反正吵嘴、打架,马虎都没在怕的,毕竟打小在乡下,就是抡棍拿砖的人物。


古惑仔似的,乱学了一通狠话,逢人就放,咋咋呼呼的镜头配上铿锵配乐喜感就炸出来了。



马虎像小霸王一样狠,却害怕一个人睡,但惹恼了一室人,马虎又落得个形单影只的结局,只好绑上皮带,抱着毛公仔,瑟瑟缩缩地躺下。


他也最常落泪。事端太多,马虎动辄就被教训,教训了又不服,犟起来就自顾自地委屈气恼。


有一回又被罚站,听着张教练对其他孩子说,“应该把你们都训练成一匹狼”,他羞恼地对着镜头说:“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个流浪狗。“



种种反差一出来,内心的孤独与自卑又惹人记起,他终归还是个有过太多创伤的孩子。


小双和马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少年,是这部电影的主心骨。


其他孩子都像是在这两个极端限定的范畴里,上演着大同小异而又各有悲欢的戏本,而在这个以家为念的团队里、运动中,有血有肉的他们成了牵动观众神经的灵魂。



出人头地、收取功名是悬在他们头上的残酷法则,但基于慈善而凝聚的棒球队,又赐予了每个孩子因材施教的谆谆善诱。


渐渐地,加诸他们身上的人生剧本,温煦的教化被大写了,这些镜头内外的人文关怀,实在是千金难买。


电影很细腻地记录下孩子们各自的成长与转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动人交情。可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很多事情都在无可奈何地发生改变——


有人掉队了,有人离开了,当一度欢声笑语成为回忆,他们即便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漫漫人生路依旧充斥着难以消化的离愁别绪。






 3  照进苦难的一束光


说到底,充斥欢闹的《棒!少年》其实是部极其伤情的电影。


当中每个人,都有化不开的苦难。



小双有个双胞胎哥哥,出生时个头正常,不像他,豆丁一样小。


家里养不起,就把他送去河北保定,人家一看这样子,非要退掉,结果就换了哥哥过去。可即便侥幸养在家里,也是个孤儿命罢了。


小双说这些事的时候,嘻嘻哈哈的,天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消化如此残酷的事实,而转个头,他只是想长大了去找哥哥,父母带来的失落,还是扎得很深。



马虎也苦。


还小的时候,妈妈跟爸爸大吵一架,跑了。自小爸爸也不亲,蒙上的不过是一重又一重的阴影。有一晚马虎唱起汤潮的《妈妈妈妈我想你》:“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你走后的天空一直下着雨……”声声断肠。



这样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的。悲恸很广袤,全都埋在泥尘里。


当镜头扫过来时,却总在努力捕捉那些闪闪发光的奋进与激昂。这感染力一放大,嵌在笑纹里的泪,也被姑且短暂遗忘了。


但只消停下片刻,人生苦难还会陆续弹跳出来。



绝大多数孩子的悲惨过去,都因为在很多经济落后的乡下,有着一整套人命让位给天命的伦理。


揭不开锅的年头,孩子被卖掉的,被扔掉的,不在少数。剩下了一些,家庭关爱与教育资源的匮乏,也让他们难以摆脱父辈的宿命。


即便走出来了,因为政策、资金等外部原因,他们在棒球爱心基地也要不断迁徙,流离失所的恐慌难以消减。去到国外比赛,各方条件一对比,那都是赤裸裸的伤害。



就像是,好不容易辟开一条出路,依旧抵达不了安心的彼岸。前途茫茫,这些曾经被抛下的孩子们,还是会面临被再次抛下的可能。


关注社会问题多年的导演许慧晶,在这部试图意气风发的纪录片里藏了太多难以尽述的困局,谁都没有答案,谁也不敢妄下结论,我们也只不过尾随他们走完这截短短的人生路而已。


但直面之后,能够激得起深思与回响,这样的道义至少可以把更多的关注,分到他们头上。


看着一盏盏孤星被擦亮,照出一角暖晴夜空,大概很难不为之动容。





-END-





·往期回顾·


·2020,电影节·


许鞍华《第一炉香》为什么进不了威尼斯主竞赛?


软饭男与女演员の恋爱物语


做电影很难,幸好有人帮我


乘 风 破 浪 的 戛 纳


这个顶级影展再次贡献了年度最佳电影混剪


深度详解:戛纳电影节官方入选片单




· 感谢关注 ·


陀螺电影


豆瓣 | 陀螺凡达可、陀螺电影

微博 | @torovandarko

微信公众号 | 陀螺电影

B站 | 陀螺电影

知乎 | 陀螺电影

今日头条 | 陀螺电影

西瓜视频 | 陀螺电影

网易新闻 | 陀螺电影




喜欢这篇文章,就给陀螺打赏鼓励作者吧~陀螺会转给每篇文章的作者/译者,谢谢所有作者的出色撰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