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休学到复学,孩子的心里话
我们是一家针对12-18岁青少年的全日制学社,目前就读的学生中,有过半数的同学曾因抑郁、焦虑、不适应学校等各种原因从原来的学校休学,又在一出学社实现复学。
他们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对家长们有什么建议?我们采访了3位有休学经历的同学(HT-休学两年,YZ-休学一年,CZ-休学不到一学期),从孩子的角度聊聊“复学”这个话题。
本文内容包括:
休学期间你都做了什么、想了什么?
你何时有了复学的愿望?
复学应当做哪些准备?
给家长和其他同龄人的建议。
HT:
我每天做的几乎就是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内,与外面隔绝。工作日内我父母经常早上打开卧室的门就会看到门前的地上有一张写着“我睡得晚/肚子疼/反胃,今天去不了学校了,你们帮忙给学校请个假吧。”的字条;而我和父亲的关系用一句话形容就是-万万不可让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和母亲之间的联系也是若有若无。
我那一段时间为何整日将自己锁在屋里的原因,我简单地做一下梳理:
1.外界给我带来的压力很大。学校、外面的世界。这使我不敢迈出自己的家。
2.父母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反而会消耗我的能量。这使我不敢迈出自己的房间(虽然我能够理解他们)
3.没有自信。我怀疑自己,质疑自己是个不合格的人。这使我更加地排斥面对他人。
4.感觉自己没有价值。觉得自己不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自己也不配被别人看到。这使我每天只愿意躺在床上,玩游戏。
❖导师课上,学生和老师相互分享那些困扰自己的小秘密,我们叫它们“气球”
CZ:
休学之后我一直逼迫我去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足够有趣,足够让我心甘情愿驻足,足够让我流连于人世。我在创造理由,一个让我现在不去寻死的理由。衷心希望有天我会骗过自己。
总结—休学不是荒废,而是思考和充电孩子休学在家,看似整日无所事事,或者“沉迷”网络游戏,甚至把家长也完全排斥在生活之外,特别容易引起家长的焦虑:别家孩子在学校学习,我家孩子却在虚度光阴?ta会不会永远走不出来?
但从孩子的角度,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从两位同学的分享来看,他们这段时间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在试图理解自己。休学是孩子与自己内心、与外界环境无法再和谐相处的结果,他们在休学期间,可以从外界压力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整理自己的思绪,探寻内心的力量。即使是玩游戏,也是在寻求安慰、或寻求社交。这都是他们感到真实需要、能带给自己帮助的。
❖学社学生在惊喜课上参观北京规划展览馆,
在模型上寻找学社位置
休学对很多家庭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这也给父母和孩子一个新的机会去审视彼此的关系,重新建立亲子间的亲密。像HT同学说的:我漫无目的地待在家,不是因为我是个“坏孩子”,也不是因为我就想这样,而是因为我没有能量。当家庭不再消耗我的能量,我便有多余的能量向上前进。
2、你何时有了复学的愿望?◤HT:
自从我母亲开始学习心理学,慢慢地,我觉得我和母亲聊得来了,内心深处也更加理解父亲了-这个家安全了。于是我和母亲说:“你知道吗?我其实不想这样生活,我想要轰轰烈烈地过完这一生。”
通过很多次小的尝试,我渐渐能出门了、能和母亲去“游学”了……我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因为我认为如果没有心理学,我们家庭还会是原来那个样子。于是,我产生了一个目标:我要学习心理专业,去帮助更多的人。
但是我也知道,如果我想要得到系统化的学习,就必须过掉高中这道堑,也考上了一个不错的高中。不过中招之前,我从妈妈那里了解到了一出学社这种创新教育机构,这种教育机构的体制和我内心中理想的学校如出一辙。其实当时我就下定了来这里上学的决心,认为我需要这种自由发展的环境。
YZ:
最初休学在家是妈妈全天陪伴,后来因为妈妈要上班,换成了亲戚,我发现我还是很渴望和同龄人的社交。先去过一家恢复机构,但那边很多人的目标还是集训冲刺考试,没有班集体的气氛。后来了解到一出,教室很温馨让人自在,我第一次听说还有“躺尸区”(学生们可以躺在上面休息、聊天、打游戏的区域)。我感觉一出是像巴学园那样的创新学校。
❖学社学生在开学周参与团队融炼游戏
(白T男生来到一出后,放下对考试的恐惧,将参加明年的高考)
总结—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希望走出来的在自我沉淀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慢慢觉察到自己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尝试新事物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也可能萌生重新融入学习环境的念头。但要跨出这一步,他们心里也可能有很多的不确定、恐惧、自我怀疑。
这时家长需要扮演什么角色呢?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等待”、“不过多介入”、“提供各种信息”。我们的同学说:“如果有谁说自己内心深处不需要价值感,那就是骗鬼的。”孩子尤为需要家长看到,他看似休学而无所事事,但他是渴望价值感、渴望有力量走出这种状态的。
家长们普遍的困惑是,我已经反复表达,你开心就好,父母别无所求,孩子却还是放不下压力,还是觉得家长在催促我!有的父母很委屈,这孩子和别人能交流,为什么偏偏对父母就跟仇人似的,父母随便一句话就能点燃情绪。
其实,这正是因为孩子最看重父母的意见。孩子刚刚开始考虑复学时,内心对自己是非常不确定的,对迈出复学这一步充满恐惧,而父母最轻微的表达,都可能让他们内心的纠结爆发出来。如果他还没做好准备,家长却过于积极的干预,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催促、不信任,从而退回去,适得其反。而当孩子主动发出请求,家长又能恰当响应的时候,就踏出了成功复学的第一步。
❖学社同学在无意义大赛上做志愿者,收获成就感
(左侧后排男生来到一出后,找到前进的动力,将参加今年高考)
3、复学应当做哪些准备?◤
学生有话说
CZ:
复学前可以先有个预设,事情好或者不好会怎么样,出现不好的情况要怎么办,给自己一个合适的预期。积极去做,我认为你足够了解你自己的情况,自信点,我相信你,但也请温柔的对待你自己,记住,不要再把自己弄崩溃了。
还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学社的好处是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耐心等着你把有些事情想明白了,重新思考,认清现实。比如你想清楚你的家长也就是普通人,就能比较平静地和他们相处。学社的课表很灵活,有比较多的空间去安心地想想自己。同时你在学社家长也会比较安心。相当于稳住了家长,双方情绪稳定,会更好沟通。
❖学社师生在“多元意识”主题的导师课上变装出行
YZ:
我当时厌学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接受自己出错,对自己要求高,这和我从小在的传统学校的环境也有关系。现在我还是觉得传统的学校是禁锢自己的笼子,每天学一堆应付考试的东西,这些考试技巧并没有什么用。理科人文的通识知识知道是有用的,但是我很反对刷题式的学习。
但是我觉得我很有好奇心,也愿意尝试和扑腾,所以找到了一个更适合我的环境。在一出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学习,不想学就可以不学很灵活。我当时告诉自己,可以先试试看,不行就离开。
❖YZ上学季的总结
(YZ来到一出后获得内心力量,逐渐接纳自己)
总结—复学不是一劳永逸,尝试的心态很关键
休学一段时间的孩子对回到学习环境可以说又渴望、又恐惧。做好心理建设尤为关键,对于可能触发自己的因素事先进行盘点、做出一些预案,都可能减轻复学的冲击。
两位同学都提到了“尝试”,这也是非常关键的心态。家长们首先要放下“这次复学必须成功”的执念,“万一复学不行”的焦虑,把尝试本身就当做一种成功。这样孩子也不会有过多的焦虑,能够比较放松地体验学习的环境。即使发现不合适,但至少也能探索、尝试、总结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
❖运动使我快乐课上,体育老师带领大家尝试1分钟平板支撑挑战
复学不等于万事大吉,即使复学了,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意义,也仍然会陷入痛苦,陷入“我不行”的泥潭。有的家长就说过:孩子休学调整了一年,复学一周又不愿意去了,我们又回到了原点。
复学以后,也会面临很多的困难,比如:
“上一秒一起说好要学习的决定,过一会儿就变了,变脸比变天还快”;
“孩子有想法无行动,立下很多目标都不能迈出第一步”……
这些情境其实都非常常见,即使在从没有休学的孩子身上,我们不也经常看到吗?孩子出现这些反复,就表明他心中对学习有纠结,还在思考,到底为何而学,怎么学。支持孩子探索学习的真谛,寻找学习的动力,尝试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都是家长更重要的任务。而能够对这些想法积极回应、而不是横加指责的环境,才能让孩子真正复学成功。
4、给其他家长和同龄人的建议◤
学生有话说
YZ:
对家长:
家长对孩子很暴躁或者要求很高,都是因为家长自己内心比较焦虑,孩子生病后将孩子当做全部,缺少了其他支点。孩子也会被传染家长焦虑的情绪,比如我妈曾经为了我要放弃自己骄傲的工作,但这样不对,人要平衡。
孩子生病不要太当回事,放松,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不一定完全理解,但在他生气的时候可以去接纳他的情绪,去关心背后的需求,表达支持关怀;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多点耐心,慢慢来。
❖导师课上,大家热烈讨论自己关心的话题
对同龄人:
学习不是只有在原来学校那一种样子,我自己在家看各种资源也是一种学习。只要有好奇心,有折腾的愿望,就有复学的可能。
推荐一本八月长安的小说《你好,旧时光》,我特别有共鸣。像这个作者说的,我希望自己有一个不被框定的未来。书中主人公始终记得自己最初的梦想,这个特别打动人,也正是最近一年我才慢慢找回来。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来一出先玩玩试试,是一个玩耍天地,万一很好呢。将老师当做你的哥哥姐姐,甚至会成为你的灵魂导师,这里没有那么多限制。
❖学社同学在手绘“照片墙”,上面展示师生们的自选头像
CZ:
对家长:
父母对孩子更好的帮助总是让孩子感到有自主权的那些事情,家长有什么建议可以整理好资料给孩子看,等他自己决定,而不是突然通知他明天要见一个心理医生,什么时候必须起床等等……家长可以多等待一会,孩子有的时候不是不想回应而是没有想好怎么回应。
孩子拒绝交流可能是想要思考梳理一下,整理好了自然就会出来了,家长不要认为自己的行动会立刻有很大的帮助,准备一个安全的环境,慢慢来会更好。我们总会厌倦独处这个状态,孩子准备好了就会回应了。
对同龄人:
你不是无用的,我们在凝望同一轮月亮,摆钟不因为你的低迷而停止摆动,每一步都当成第一步来走,保持敏锐,不要因为他已习以为常,便忘记他带来的悲喜,认真研习你自己,和备考一样有趣。
如果你希望能有个地方好好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开始觉察,愿意尝试,不怕有所损失,那学社就是适合你的。
HT:
对家长:
我来做一个梳理-我是因为哪些因素,才有了今天的模样。送给其他家长借鉴。
父母不再介入我的生活,而是关心起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点。这使我放下了对他们的戒备心。
我有我的生活和事情,他们不应该,也无法(这里“无法”是指介入的话对谁都没有好处)过多介入。有时候父母看到我整日在家,心里着急。但事实上这是他们的着急,不是我的。“又不是你们考试,为什么你们比我都急?”
他们感受到了我一直以来被内心束缚在家的痛苦。我妈妈说过“我听到儿子‘我也想轰轰烈烈地过一生’这句话的时候非常心疼。”这句话,使我感到我一直以来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终于被看到了,被发自内心地看到了。这直接刷新了我对父母的印象。
当我不再需要在家庭中消耗能量,那么我自动地把我的能量放在自己的需要上。这不需要任何人的推动。
父母成为我的能量源泉,和强大的后盾。这是一个温暖的家该有的样子。当我的能量在外界受挫,父母能够看到我的内心是受伤的,并能够重新辅助我充满能量。简单地说,他们是我的充电宝。
❖学社同学在职业探索课上参访谷歌中国北京办公室
总结—接纳自己,接纳多元虽说孩子休学了,看似最需要关注的是孩子,但家长们也要看到自己内心的需要,照顾好自己,不要为孩子把自己原有的生活按下停止键。家长能够接纳自己生活的状态,觉察自己的需要,对孩子也是强大的示范和榜样。“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负责”,当家长能够真正做到时,整个家庭的幸福感也会流动起来。
同时,放下一些执念,比如“一定要去学校才是学习”,“一定要考试才能有好的未来”,能让家长和孩子能看到更多元的选择,也放下许多的焦虑。
5、关于一出学社◤ ❖在学生组织的双旦派对上,大家放礼炮迎接新年
❖在学生组织的双旦派对上,大家放礼炮迎接新年
一出学社是一个温暖有爱的成(wan)长(shua)中(tian)心(di),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为你提供肆意生长的阳光雨露。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无限潜力股”,都能在这里破土而出,成长为能终身学习、创造价值的人。
我们是一支既覆盖海内外名校背景,也涵盖教育界多元领域的团队,建立一年多以来,已经接触了几百个家庭,支持了几十个来自全国的家庭。
一出学社目前位于北京,面向全国招收12-18岁的学生,开展长期教育项目。如果你认为一出学社可以帮助到你的家庭或者亲朋好友,欢迎转发或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咨询群。
欢迎扫码入群,了解详细信息
长按识别二维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