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赋能成长,一出有3个秘密武器

一出学社 一出学社 2021-07-30


文章整理自一出学社在顶思分享会上的分享,本期为整理稿(二)。



之前我们和大家分享了我们眼中的“学困生”和如何用情绪去引导学生。最后提到学社针对学生设计的核心素养,那么到底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支持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在自己的模式上取得突破呢?

一出主要从4个维度去考虑,关系,环境,内容,方式

首先最核心的是关系,所以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中很注重平等尊重,很注重对学生的陪伴以及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我们也很强调师生共同体的概念。

其次就是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安全。最后是从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式上面,我们都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探索。



一、建立赋能型的成长关系和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安全的环境氛围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前提,在一出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让他对我们产生信任,对群体产生归属感。感受到学社对大家的重视,感受到学社传递出来的欢乐,感受到亲密的联系。

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1走入孩子的内心

首先是保持同理心,能够跟学生共情,愿意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和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产生和他们真实的联结并有针对性的支持他们。

在学社有一个学生每次去集体活动的时候,总是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不管老师们怎么强调,他也事先答应说自己能做到,但还是会不断违反集体的规则。比如我们一起去乘地铁,他就会去上卫生间,然后不按时回来,直要别人去找到他;还有他每次参加活动都很兴奋,就会说自己要先走一步,然后就跑了...总之他很难跟着集体的步调一起走。

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或家长,你会怎么处理呢?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个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能力,即使知道也会去破坏。他也不会与别人相处,很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事实上,这个学生在原来的学校已经不被允许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了,比如升国旗他都不能参加,得在教室里自己待着。而且一旦他和别人发生了冲突,不管是不是他发起的,都要求他第一时间道歉。

而这样的处理并没有改善学生的行为,反而让他的情况越来越糟。但如果我们先停下所谓的评判,想要控制的心情,试着去思考并且同理这位学生的情况,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学生如果真的很讨厌规则,很讨厌与人相处,他为什么会每次外出前会那么兴奋和期待?但是在这个活动来临的时候,为什么他又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去逃避?

后来学社的老师就问这位学生,你是不是很害怕和大家一起相处?他就说,是。而我们也发现事实的情况是他理解规则,也知道和大家出去应该怎样,但是他始终觉得和大家在一会受到伤害。因为他从小就遭受过很多的校园霸凌,别人对他有过各种肢体或语言上的攻击,当他一来到群体中就会感到恐惧;但他又没有朋友,很孤独,很渴望与人社交。可他缺乏相应的社交技巧,集体中他人的一句话都会让他产生过度的反应。所以他就时时处在紧张应激的状态,会找各种借口不和大家一起走,防止自己被伤害。

突破既有的评判才能真正能走入孩子的内心,建立起和学生间信任的关系。学社的老师们会通过基于同理心的观察记录来不断练习这种同理。我们有意识地记录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无巨细。但是记录中完全不能添加任何评判,比如一个学生上课迟到,我们就记下他迟到了多久,但不会写自己认为他为什么迟到。记录之后就是求证和询问,去了解种种行为背后的成长故事,他是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他从小经历过什么样的事情?他在家是什么样的表现?基于更全面的理解我们更能去倾听、包容和接纳学生,而不是急着去想解决的办法。

这个过程中对老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能不能先放下心魔,放下无谓的评判纠结,愿意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因为真正的成长变化是非常缓慢的,面对缓慢的成长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不将我们的焦虑强加在孩子身上。

2创建安全的环境

如果说关系是点对点的联结,那么环境就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创造安全的环境,让环境中的个体能自如地表达和建立关系。

在一出这种环境感的建立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一个软件的选择,一个课程的设计到一个大的主题活动和项目的设置,都在坚持为学生创造安全环境。

比如我们的一次线下开学夜,每一个学生会在自己家长的带领之下来到学社,好像走入哈利波特魔法学校。之后他会向前倒下,然后由我们学社的老师接住他,代表了我们会稳稳地接住你接纳你。这既是一个游戏,也是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社是安全的,你可以自由做自己。

疫情期间开学转移到线上,我们就做了一个奇葩口罩大赛。邀请大家自制一个口罩来呼应我们正在面对的疫情。开学当天有的学生带着防毒面具来,有的带着柚子皮来,各式各样的创意都有。在这样充满想象力和亲密互动的气氛之下,我们完成了开学仪式。

❖在线奇葩口罩大赛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设计叫TGIF(Thank God, it's Friday),就是每到周五我们会有一个线上聚会,不谈学习作业,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有一个周五,一位老师和学生同月过生日,我们就聚在一起在线给他们送祝福,还设计了一个惊喜。当我们给学生唱完生日歌,他一回头就收到了他父母送上的生日蛋糕。我们会感受到即使身在五湖四海,大家依旧是被学社重视的,我们是相互支持和信任的。

另外在学社我们有两个小队,一个是一起打篮球,另一个是一起玩剧本杀。别看平时学生们做什么事都不专注,但他们能在一起玩剧本杀三个小时,最后还说太爽了太嗨了。当我们的师生在一起能营造出这种乐此不疲的记忆时,也就是在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为他们的安全感打下基础。在这种环境下,那些对学习特别恐惧,特别无力的孩子也愿意踏出一步去尝试。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上的突破

关系与环境搭建好,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改变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因为学社目前的学生来就读的时间都不长,在基于学生学业水平的学情分析之后,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基础能力上的发展。

1混合式学习的英语课

在英语学习上我们采用混合式学习的模式,采用了一个叫DyEnd的软件,它背后的内容逻辑和承载的数据非常丰富,会记录极为细致的数据帮助老师去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到了什么程度。同时软件的设计也很强调英语学习反复练习的重要性。

使用软件的时候,你会发现每次看到的题目是不一样的,难度会随着正确率的提高逐渐提升。如果经过练习你到了3.0的难度,而且重复练习保持在3.0的水平,就说明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这个软件极大地降低了老师在授课时要在内容设计上所花的时间,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精力去跟学生建立更好的关系,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技巧。

2生活化的数学课

在数学思维课上,我们会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除了课程内容之外,我们还会带学生做心态上面的调整。比如课上我们就会告诉学生,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多犯错,反而会让我们更聪明。关键在于我们要把错误当做一个成长的机会,拥有成长型的心态。课程中我们会不断强化“犯错是一件好的事情,不是证明我们不行,而是会让我们大脑变得更强大”。

我们也会在思维课里增加一些更加生活化的场景。有一次我们老师出的应用题,一个是和打游戏相关,一个是和很多学生特别喜爱的宠物相关。老师自己有一个小猫,他就会用非常真实的案例去做益智题和学生讨论。当时那节课效果非常好,因为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学生觉得有情感的链接,才会有动力去学习

❖生活化的“数学题”

同时我们也会用游戏化学习的方式来设计课程。数学思维课上,老师会带学生去打德州扑克,当然我们没有赌博的成分,只是和学生一起玩这个游戏。借助德扑里的数学思维来进行教学。

很多学生很有艺术天分,很喜欢画画,所以对于一些不容易调动的学生,我们就用画画的方式去调动。比如邀请喜欢画画的学生为课件配图,于是我们就把那一周要讲的预习题和配图的需求一起发给他。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认真读题。通过这种方式,他会提前阅读提前思考,而在配图的需求里,也包含了这个题目的解题思路。

所以学社的老师会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3注重情感联结的语文课

语文课是非常强调思维和沟通的课程,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常缺乏安全感,恐惧不能被接纳,于是就想把自己藏起来,谁也别看到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教呢?那第一步还是要去建立正向的情绪体验。如果学生和课堂没有情感的链接,只能获得负性的情感,那么他一想到语文就会感到万分痛苦。

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件感到兴奋和有收获的事。于是我们先开了一门写作课,把学生们带出去走了很多的地方。第一节课的时候去了雍和宫,在那里带着学生们一起许愿。

第二课我们开始通过写作来进行自我发现。为了帮助孩子们唤醒他们的情感,我们带他们去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做了一场童年运动会,然后请他们坐下来开始写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原本以为童年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发挥的主题,每个人说起自己的童年肯定是很兴奋有很多话可以说。但震惊的是他们都写不出来,说没什么可写的,自己的童年就是在上课一点都不快乐。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在各个补习班里奔波。

那节课上有一个同学写到自己的童年就是在不停上课中度过的,而直到在学社和大家一起来树林里无忧无虑地踢毽子,才发现童年最可贵的就是不去计较那些成绩的一种纯净的心。当时看到这段文字我们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从小这些孩子的情感就没有得到过正视和接纳,没有人去在意他们快不快乐,玩得开不开心,而是说你现在得去上补习班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去批评他们,说你为什么在语文课上什么都写不出来?因为他真的没什么可写。所以给他们建立一个情感链接,让他有能创作的内容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这里大家会说我们的学社没有语文课,就是在旅游。其实我们就是想给学生们一些情感上的积累,让他们真的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然后才会真的想要带着好奇投入进来。

Ending

在学社,我们对关系和环境的塑造会发生在和学生交流,课程设计,教学等各种场景。我们也相信好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一定是能满足学生本身成长和心理需求的。

尽管学生的成长是缓慢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多耐心和努力,但每次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的一些改变,或者能更加了解某个学生,总会激动地忘记之前一切的苦和累。

一出希望能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更多家长、老师一起支持我们的学生成长。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