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发明”了一种笑着完成的考试

一出学社传媒公司 一出学社 2021-07-30
本文作者:丹
提到考试,我们能想到什么? 

作为一个从小在最传统的教育体制长大的90后,我对考试最鲜活的记忆还在小学3年级——带着“只有85分”的考卷回到家,厨房里昏暗的灯光映着妈妈铁青的脸,那是快30年人生中吃过最难下咽的一顿饭了。

越恐惧考试的人,似乎越难摆脱考试。我竟然上了大学,还要一直月考,有时候比高中还要难熬。这种时候,总是忍不住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考试?这些考试除了给我一个分数,还能给我什么?

这些考试,好像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最多的只是碎片的记忆和感觉:考前的焦虑、考试时寂静无声的教室、对答案的忐忑、考得好或不好时患得患失......

直到在一出,我看到了“考试”的另一种可能——除了焦虑、紧张、忐忑,“考试”还可以是欢声笑语的、引人深思的、吃喝玩乐的(不是)。

❖“新起点”

这是我们这周的答辩现场。一出的答辩,每学期有两场,分别在各学季的最后一周,可以对标的是传统学校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与传统考试不同的是,我们鲜少有答卷,更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及可视化的呈现,来到导师小组的面前,陈述自己一个季度以来的收获、成长。

❖欢乐结束的答辩

同时,我们也有另外的“考试”,比如季末展示。取决于课程内容,展示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区别,但总体来讲都是学生向观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收集反馈。

❖季末展示现场——答案小书

从内容、形式、带来的情绪和体验,一出的考试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另一种画风。

这并不是我们盲目地追求特立独行。在背后支撑着这种“考试”的,是我们对学生的了解,也是我们对“教育教什么?成长怎么定义和衡量?”的思考。

一出的学生对考试虽然说不上深恶痛绝,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考试怀着排斥、恐惧的情绪。他们有的曾一次次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差别对待;有的常常陷入被考试成绩定义、绑架的恐惧当中,因为考试而患得患失。而更多时候,无论背景如何,无论他们和考试的故事如何,他们都在思考,甚至质疑:为什么要考试?

对啊,为什么要考试?

传统的考试,可以帮助我们检验知识的掌握,学没学到位,分数能告诉我们。但各种应试技巧的出现,加之考完就忘的亲身体验,好像都在反驳着传统考试存在的意义。

在一出,我们相信,只要有学习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成长和人生收获是更难能可贵的;我们也坚持,对于很多我们教授的内容,实践比答卷更能反馈学习效果。基于此,我们就更需要新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

❖季末展示现场——一出厨房

答辩帮助我们直接听到和看到学生对自己生活和成长的思考,而学生也可以在准备的过程中沉淀,在和老师、同学来回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季末展示,也给了学生更直接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考试。在需要筛选和选拔的过程中,传统考试的形式确实能省时省力,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传统考试好像也越来越没那么传统了,新高考也在往知识应用的方向变革,考核的模式也变得更多种多样。

一出也并非完全拒绝传统考试。对于需要参加标化考试(尤其是中高考)的学生,答卷型考试也是他们学习经历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是,到了这个阶段的他们,更清楚考试的意义,没那么多内心的纠结,也不容易被成绩所绑架。

❖“考试周”在分享喜悦中结束

说了那么多,我们来听听学生对答辩的看法吧:

✍安安

社龄2.5个月,第一次答辩

“刚开始觉得这件事很可怕,很紧张,因为就看到三个老师坐在面前。后来就觉得还好,跟平时聊天比较像,比较轻松。除去摸鱼的时间,我花了5个小时做PPT,有一些想法没完全写进去。对我来讲,做PPT的过程很像以前完成信息课作业,这个部分好像和传统考试没太大区别,但这种思考、反思的过程,还是很有帮助的。”

✍Mr. ghost

社龄2.5个月,第一次答辩

“答辩给了我把平时的思考写下来的机会。答辩和传统考试的区别更多在考前,传统考试前自己会更紧张,答辩之前就没那么紧张,不会有太大心理负担。传统考试对知识检测的严谨性更高,答辩口述就可能会有误差,但答辩可以有对自己的总结,可以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

✍映竹

社龄1年6个月,第六次答辩

“第一想说的是,答辩真的很有必要。即使自己以为自己天天在混,但在老师的提问之下,也会思考,会发现自己的成长,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能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下学季就能有更多成长。答辩和考试都是查漏补缺,考试是对知识的回忆和查漏补缺,答辩是对生活的查漏补缺。但答辩更有意思,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考试考不出什么风格。”

和一的所有设计一样,我们的“考试”也是在不断的迭代和完善的过程当中。自2019年6月,学生的第一次答辩以来,我们有了更完善的答辩框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我们增加了围观机制,开放围观的答辩,让大家更了解彼此,也让正向激励不断产生;我们老师也主动申请参与答辩,接受学生的灵魂叩问,真正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路很长,但我们一直在前进。

最后,跟大家分享这次答辩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安安:

我成长了吗?这个问题尚且迷茫的我无法给出答案。但我同样也无法准确说出我如今的成长和能力源于何处。我在向前走,那我就是有在成长。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