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不想再做老师

一出学社传媒公司 一出学社 2023-10-25

本文作者 / 主席

今年,是我成为一名老师和教育创业者的第十年。最初,我们做的是针对中学生的课外项目以及给学校老师的PBL(项目制学习)培训。

随着教师培训越做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我却愈加困惑。PBL是一个热词,很多学校都投入大量金钱邀请我们去做培训。但是,在培训上,我看到的老师大多数带有一种“不得不”坐在那里的神情,甚至有老师举手问:学这些能帮我更快判作业吗?在做培训的同时,我都能判断出:我们的培训在这里不会产生任何变化。

尽管社会上不断产生各种教育热词,学校也不缺乏培训的热情,但是学校里似乎有一堵墙,最终能够渗透进去的改变微乎其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抱着“到墙里面看一看”的心态,我们整个团队加入了一所以创新理念著称的中学,成立了“全人教育中心”,团队中的7个人成为四百多名同学的导师。

现实很骨感,日常工作就像大山一样压来,大到教育方案制定,备课上课,小到发通知,写记录,事无巨细,学生的手机被学科老师没收了也要“导师陪他过来取”,顺便接受一顿教育。除此以外,“到底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一次次冲击我们的灵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会议,讨论如何对待“问题学生”(破坏纪律,不写作业……),学校领导对我们团队发出质疑:你们为什么老说要给他们耐心,个性化对待,而不愿意惩罚,停课,请家长?“到底是谁在纵容这些学生?”(当然是你们这些老师了!)

当我们试图解释,培养学生是慢功夫,校长说:就给你一个月,你能不能解决?

从这个会议出来,还没能喘息,就看到家长群里家长质疑:“任老师,您担任导师几个月了,为什么没让家长们看到更多学生的情况?孩子状态不好您是不是要负一定责任?”

我很想咆哮:因为我每周要上12节课,要约谈学生,和各科老师协同,做心理疏导,组织学习小组,做个性化家校沟通,还要被校领导痛批,“一个月解决问题”,在夹缝中给学生找出一条出路啊!除了是“老师”,我还是一个“人”,还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份工作已经严重挤占了我自己的生活,还要承受这样的痛击,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个老师?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

后来,我们离开了这所学校,建立了一出学社。在这里,我们想要重构新的师生关系,老师之间的关系,也走了一些弯路(详情见众筹文),消耗过,争吵过,抱头痛哭过。

很多孩子来到一出学社,是因为 ta 不快乐。Ta 从小听了太多次“你要学习好爸爸妈妈才爱你”“你要听话老师才喜欢你”,这种有条件的爱把孩子变成了一件物品,要有特定的样子才有价值。我们想让他们体会到,你做你自己就是有价值。

老师们却都暗暗对自己说:你不犯错才是好老师,你没有情绪才是好老师,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才是好老师,你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才是好老师……更要命的是,这些压力都是我们毫无察觉地自己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是我们心甘情愿把自己变成了工具人,不快乐而不自知。

每一个选择当老师的人,都是被这份职业能带给人的感召所激励;但同时,这份职业的“崇高感”,也会让我们陷入沼泽。

回看我的那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不能让创新教育落地?我发现,一路走来,我面对的“墙”,其实是传统教育对老师的僵硬定位。当我们把老师当做教育的工具,而不当做教育中一个完整的人,教育创新就不能落地。当我们只考虑学生的体验,而不把老师的体验也考虑其中,教育创新就不能落地。

在创社初期,我们去拜访成都的先锋学校,问刘校长:您怎么做老师培养?校长回答:怎么对学生就怎么对老师。可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教育创新,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学生上,新的理念、方法、工具层出不穷,而很少把目光投向老师,思考如何帮助老师成为一个身心完整的人,如何支持老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学勇气》是一本对我影响巨大的书,其中写到: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关注老师的身心完整,会带来什么变化?我采访了几位一出的老师,在践行“身心完整”之后的感悟。变化不仅出现在职场上,还带动了个人生活和亲密关系:

向下滑动查看

姣姣:我的成长之一就是对别人say no,对自己say yes。之前团队的目标就是我的目标,就算我心里不愿意,我怎么也会给它做到。现在我选择做的事情可能和别人对我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棘手的学生,以前我就要无条件的接纳,哪怕是让我特别受伤;现在,我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我就用普通人的方式对待ta,带着对我自己的接纳站在ta面前。发生这个变化的区别是团队不再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唯一的首位,现在是双首位,不能用学生的快乐损害教师的幸福感。

贾老:我们确实有局限,但不会是个问题。我们团队就是有问题会一起去解决。这两年放下了一些完美主义的视角,很多人都这样(包括老师、学生)。放下这个视角之后,会有更多有成就感的事情,成长递增速度也更快。在这有很多镜子照到自己,自己会越来越清晰。这里有你想做的事、不想做的事,好的情绪、坏的情绪,但都是镜子,都是你成长的际遇。

小倩:我在加入一出前是在大企业做采购的,我来一出最惊讶的就是团队每个人都可以买东西,组织相信你不会买贵的,即使买贵了也不是故意的,不会责怪你,我们复盘下次如何做的更好就行了。大企业的很多规定,比如设置绩效考核是最简单粗暴也最方便的。做教育也是一样,传统认为就看考试成绩,80分就是比50分好。而取消考试,公平公正评价每个学生的素养是更高更难的要求。

壳姐:办学社以前是盲目自信,觉得自己会是个绝对不焦虑的好妈妈。做了学社看到特别多不幸福的亲子关系,反而变得极度恐惧,害怕自己不能做个好妈妈。现在则是放过自己,可以更安心地接受自己做一个60分妈妈。盲目自信和极度恐惧都是基于自己对“完美妈妈”的想象来判断的。以前觉得离得很近,做着做着发现离得很远,后来就发现自己不需要做完美的妈妈,随缘。

小袁:我有一次终于突破自己心理的障碍,跟我妈妈坦诚地说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最终我俩沟通的结果很不错。这是这个工作给我带来金钱、能力以外比较大的行为习惯上的改变,甚至是价值观上的改变。

梦姐:这份工作对我的影响是让我更清楚在亲密关系中更看重的点是什么。之前用世俗标准来看,父母家人都会说找对象要门当户对、上进,从来没有一个角度是说看这个人是不是完整、内心是不是有能量,来学社之后我发现世俗标准是比较容易看到,内心这些力量很难达到。伴侣心里有力量这个特点会让我很有安全感。这个工作还让我认识到自己很多不足,但自己能坦然接受自己就是这样的。以前没有那么自信,即使有高学历也给不了自己安全感。以前爱报各种班,觉得不学就浪费时间,现在舍弃了很多为了焦虑感但自己不享受的事情。现在做事更踏实,自己的驱动力不再是恐惧,而是真的感兴趣。

看上去过于美好和不现实?其实它也可以在你身边发生。鼓励教师追求身心完整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好教育,本身就是让好教育落地的必由之路。

一出最近发起了众筹,收到了远远超过我们预期的回应。许多人发来鼓励的信息:真的很感同身受,因为你们,我对社会都有了更多信心。我想,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向往这样一种状态:不只是为了某个目标而奋斗,不只是为了某个远景而牺牲当下的快乐,而是能活在当下,享受每一天,拥抱完整的自己。

实现身心完整的道路并不轻松,即使到今天,我们团队每天也不断在张力和争论中刻意练习。当每一件事不能用明确的KPI去定义,不能用既成的方法去“无脑”解决,而要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答案,有时着实是一件很“麻烦”而“费力”的事。这个旅程很值得,有时也很孤单,所以我想邀请你,加入这个旅程。

❖团队日常反思讨论

结伴者,行更远。我将在近期发起一期《教学勇气》共读会,和你一起探索,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身心完整的道路。

为什么是《教学勇气》这本书?因为它非常贴近教师的日常生活,不会过多地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帮助我们在每日的教学中体会、觉察、实践,从每一件小事中实现身心完整。

如果你已经读过这本书,可以在彼此的陪伴中挖掘出更多含义;如果你还没读过这本书,这就是最佳的开始点。

 我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计划在4周的时间里,我们用线上视频会的方式一起研读《教学勇气》。我们将每周向彼此分享本周阅读的感受与收获,分享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和心魔。我们会在思考和对话,看见和被看见中支持彼此往身心完整的方向前进。

 在这4周里,会发生 

 1. 深度阅读:每周1-1.5小时深度阅读,进行自我沉淀和向内探索

 2.  读书笔记:以共创电子文档的方式,分享大家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想法,彼此碰撞启发

 3.  共读时间:每周1.5小时团体共读,在有组织的讨论中相互启发和支持

 4.  自由讨论:社群内不定期的自发话题讨论,共读导师每周2次集中回应

 5.  延展材料:社群内不定期发放相关的延展阅读/观看材料,让讨论能在共读的基础上更加深入

 共读导师 

任竹晞(人称“主席”)

正经版个人简介(a.k.a. 学生不爱看的版本)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主修创造力与认知专业。主席理科生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文艺的心。她热爱文学和思考,加上教育学背景的加持,对学生自我认识、学会学习的过程建立了清晰的认识,定能带领学生领略文艺之美、思考之妙,更能在此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生爱看的个人简介

    兴趣爱好:阅读(目前偏心理、教育、组织管理类),旅游,带娃(研究各种绘本和玩具),游泳,攀岩,摄影

    我不喜欢:说太多话,外出聚会,早起

    性格属性:内向,喜欢把事情看简单点,对别人不抓细节

    我爱吃:杨枝甘露

    最爱偶像:迪士尼

    近期喜爱网站/公众号:没有,我不爱刷网站和公众号

    我的理想:在一个不用说太多话,好事情就自然发生,人人都感到幸福的环境中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一个内心平静,抱有善意的人

 关于《教学勇气》线上共读 

    时间:

3月22日 - 4月18日

每周二20:00 - 21:30线上共读

    名额:

3人及以上成行,仅限20个名额

    价格:

699元/人

    报名方式: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报名,报名成功后工作人员将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你也可添加下方工作人员微信进行咨询。

最后,送给你一段话,这是在众筹中认识的一位朋友发来的。愿你我都成为喷泉,生生不息。



推荐阅读

长空——记全体一出老师 | Heros17

今日份的幸福来自于这里

关于一出的5个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