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媒玉制新书坊 •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丛书





感谢一路走来

有你有她

辛勤的付出


产权、会计

人类文明的使者

我们永恒的使命


入行喜为人师

收得弟子三千

问汝平生功业

产权财权民权

——伍中信




亲历与见证——谨以此歌献给改革开放40年!

——樊清玉






产权中国进程中的会计变革


(链接在图片里)


以产权保护为逻辑主线,《产权中国进程中的会计变革》一书重点考察了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若即若离;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彻底背离;在混合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适度耦合;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论战的焦点表面上是会计的“技术性”问题,实质上是会计的“社会性”问题,即公允价值充当了一个产权博弈的筹码。同时,本书考察了计量模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包括非条件稳健性和条件稳健性,前者适用于实体产权,与公允价值计量相背离;后者适用于实体产权和部分虚拟产权,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契合。就计量基础而言,历史成本与会计稳健性相契合,公允价值与非条件稳健性相背离但与条件稳健性相契合。


运用产权保护理论,本书反思了以“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是否提高”为标准度量会计改革成效的合理性,认为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检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是否提高来评判会计改革成效是不完整的。通过考察会计学收益、综合收益和经济学收益的内涵及其关系,坚持“结果理性”与“程序理性”的融合,本书论证了适合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会计改革成效测度标准是“会计收益回归综合收益和经济收益”,并给出了具体的度量方法和判断标准。会计在界定和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及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和有效运转中的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产权保护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改革与之步调一致。产权、公允价值与会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追求价值计量是会计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内在诉求;价值计量实现了公允价值与产权会计的对接,是会计发挥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功能的坚实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价值计量基础的最佳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





产权中国进程中的财务使命


产权理论提供了剖析财务理论的新视角,财务理论推动产权理论在企业层面不断发展。《产权中国进程中的财务使命》一书的主要研究目标在于,突破正统财务学的理性研究范式,以产权中国进程为宏观背景,以产权理论和价值理论为基石,将产权制度视为财务行为的内生变量,构建以“财权”为基础的产权财务研究新范式。


财务的产生或萌芽是与私有产权的萌芽相伴随的,是私产制度的结晶。财权与产权是两个相近的经济学范畴,在两者交叉的领域里,财权构成了产权中最核心的权能。随着企业产权主体地位的确立,企业也相应取得了自己独立的财权。“财权”是一种“财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权力”的结合,即财权=财力+(相应的)权力。这里的“财力”表现为一种价值,是企业的财务资金或本金,而相应的权力便是支配这一“财力”所具有的权能。在财权归于产权的内容中,主管价值形态的权能,并构成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内容。独立财权的确立是现代财务区别于传统财务的根本标志,是企业是否真正开展财务活动的标志。“财权流”作为现代财务的本质表述,贯穿于财务基本理论的始末,在现代财务的理论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和统驭地位。因此,“财权流”是现代财务本质的恰当表述。


财权流表现为“财流”和“权流”两个方面,即财权流=财力流+(相应的)权力流。财权可以分为基于企业公平的通用财权范畴和基于企业效率的剩余财权范畴,即财权=通用财权+剩余财权。通用财权配置应坚持公平价值取向,而剩余财权配置则应坚持效率价值取向。任何一项财权配置本质上是一个二元价值体系,即基于企业公平的通用财权配置和基于企业效率的剩余财权配置;在实践上表现为某项具体财权配置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法律制度在公司财务治理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指引、保障与渗透作用,是激发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基石,但其作用也是有边界的。财务治理的法律外制度是指除法律之外的影响财务治理绩效的外部制度束,它在改进财务治理和催生财务治理效率方面扮演着替代性或补充性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法律制度与法律外制度对财务治理效率的“双轮驱动”构想。





居民财产性收入:产权改革与增长保障研究


《居民财产性收入》一书解释和描述了我国居民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在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财产方面是我国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居民类别,将它们进行区别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分析。从收入视角来看,城镇居民应当是在城镇有着较长的工作经历,与城镇主流人群具有类似的收入结构,具有比较稳定的居所,并有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愿望的群体。除此之外的,就应当属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财产构成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之类的金融资产,住宅资产收入,直接用于生产活动的生产性资产,以及具有收藏投资价值的各种其他投资产品。农村居民的财产主要表现为银行存款的金融资产收入,住宅和凭借土地获取的土地资产收入,包括各种各样的农业生产机械、耕牛、运输设备、建筑设备等等在内的生产性资产收入,以及一般比较缺少的其他投资品收入。


城镇居民财产主要来源于金融资产、无形非生产资产、有形非生产资产及有形生产资产。前三类资产使用权的让渡所获得的财产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一种体现,因此理应有权按照各自贡献的大小取得相应的分配份额。其中,房租收入是房产资产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从财产形成条件讲,拥有稳定的财产是城镇居民拥有或者创造财产的前提条件,合理和合法界定财产所有权是获得财产的法律基础,市场体系的完善是城镇居民获得财产的重要保障。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书针对我国城镇居民财产结构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城镇居民财产绝对数和增长比率持续增长,且构成有较大变化。为此,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增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如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等。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而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此,本书首先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进行了经验描述:农村居民财产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且增长稳定,增幅呈倒“U”形;但与城镇居民比较,绝对数小,人均财产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增长速度缓慢;与农民各项收入比较,农村居民财产占总收入比例小,但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财产内部差异化,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地征用补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和金融资产及其他之间。本书用以上经验描述为基础,进一步对农村居民财产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30个省(市、自治区)11年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财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村土地流转、财产积累、公共基础投资、城镇化水平、人力资本、金融市场建设和农村制度性因素等,其中财产积累对农村居民财产的影响最大,农村土地流转次之。最后,针对如何增加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明晰土地产权,同时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并建立和健全农村各项制度,保障农村居民生活和权益,加大公共基础投资、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及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等。


最后的附件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1至附件3均为相关新闻报道,作者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长期呼吁提高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凤凰财经网、和讯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均进行了报道。




往期内容链接:

龙媒玉制新书坊 • 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系列丛书

龙媒玉制新书坊 • 当银行来敲门

龙媒玉制新书坊 • 寻梦之旅

龙媒玉制新书坊 • 理论实践新力作(财税管理类)

龙媒玉制新书坊 • 中崇信系列丛书

龙媒玉制新书坊 • 理论实践新力作(管理会计类)

龙媒玉制新书坊 • 中国税务律师系列丛书

龙媒玉制新书坊 • 教材纷呈任您选

龙媒玉制新书坊 • 财务云丛书




从2017年开始,新的会计分社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如教材、专著、实务、培训类等市场图书。敬请关注!


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会计分社已出版丛书:

《财务云丛书》

《当代税收名家丛书》

《中国税务律师系列丛书》

《现代管理实务丛书》

《中青年经济与管理学者文库》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丛书》

《西南大学系列丛书》(三个系列)

《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系列丛书》

《中崇信系列丛书》

《会计人员转型与继续教育丛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 • 财务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精细化培养系列教材》

《高等院校会计学本科系列教材》

财务管理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成果系列丛书》

《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

以上丛书天猫、当当、京东等各大电商及实体书店有售,另有品种丰富的单本图书供读者选择!多种丛书和单本图书详情后续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