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能做的事儿,这三件值得尝试(墙裂推荐)

GPA+ 2023-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白诗诗 Author 白诗诗

点上方蓝字GPA+ , 在右上方 ··· 设为星标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加微信gpaella进读者

一年法定节假日115天,春节是其中最长的一个假期,上班族放7天是基本保证,但也有更长时间的,而大学生的春节时间,网上查了一下......比较薛定谔,各个高校不同,从二十多天到五十多天不等,诺长时间,值得拿来好好谋划,也足以让你做成些事了。


挑了下面三样,接地气的,也有些仪式感的事情,欢迎大家对号入座、按需取之;这三件事,挑一两件就够忙活了,因为它们都需要花费一些努力,但是做了呢,价值都极大。



1、深度整理过去一年的痕迹


相信大家平时都多少有收藏文章的习惯,也应该被不少公众号盖上“把信息当作知识、把收藏当作学习、把阅读当作思考、把储存当作掌握”的帽子,那么,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之余,当你闲下无事,就可以把这个帽子给“摘”了,可以做一次深层处理。


我这里举例知乎收藏夹,当然还有微信收藏等等。


对于知乎收藏夹,你看看曾经收藏的那些文章,现在去回顾,哪些还有再读价值?我这阵子也在做这件事,过去的几年,我以各种名目,以公开的、隐藏的方式,建立了多达八十个收藏夹,收录了上千篇文章;


我回顾这些文章,发现其中70%都是我不想再打开的,看后发现,原来这些文章几乎没有什么“长尾效应”,主要是关于当时热点的讨论。


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一圈人围起来,我自是那种不会瞎凑热闹的人,不会走入围观行列,但在网络这个世界,我却不自觉屡次掉入了“围观”的陷阱。


现实中,你对爱围观热闹之人,兴许还会吐槽他们,但是在网上,你对看热闹这种事情却津津乐道,甘当吃瓜群众,每天热点不断,于是你一锅吃完吃下一锅...这多少有些讽刺。


看看那些曾经收藏的,而如今已不愿意再打开、毫不犹豫一键删除的,可以发现自己过去的时间模式存在巨大的问题,这种对过去这些收藏痕迹的处理,能让我得到某种程度的反省:也许我们不应该对那些没有“积累性”的信息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热情。


都说注意力才是最个人最应该珍惜的东西,平时恍惚不以为然,但是现在回过头看到,发现自己曾把时间花在那么多没有价值的东西上,自惭形秽。


去处理那些你曾经书写过的文字作品,比如读书笔记,比如摘抄,比如你在手机笔记本里写的短文,如果你平时是一个喜欢写点东西的人,你真去把这些文字资料汇总集中,应该还是能够发现有不少的。


比如我,回顾之中,就发现有许多没有写完的稿子,现在突然就能写下去了,还有一些写完的忘了发的,稍润色就可以发表,我所获之欣喜好比在旧书里翻到几百人民币。


我有两个印象笔记账号,过去几年,已经存下了近2500条或长或短的文字,每年年末,就是一个深度处理的过程…乐趣无穷!


你过去写的笔记,你的反思,你写的文字,如果真没用处,那就删了;如果是那些曾经被你寄予“某一天还要再看一遍”这本期望的,年末这时节不回顾的,还待哪番?


文字量可以度量自己的输出,你把这些文字集中起来,算一算,你过去一年输出了多少文字,有多少是原创的?这些文字输出量是你满意的吗,是否可以从文字输出量的角度给予新的一年做计划?


如果要更新一个公众号一整年,每周两更,每篇文章两千字,一整年输出100篇,也就是20万字左右,你是否能去挑战?



2、继往开来,打牢你的基础知识


如果你的工作是围绕信息和服务行业,那这个选项就是给你的。


信息工作者或者说叫知识工作者,需要依赖其强大的认知技能,比如从事金融和会计的,就需要基础数学能力,从事工程行业的,就需要基础科学能力……如果你同学工科毕业,并且毕业之后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直接相关,那么放假期间,就是一个集中复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好时机。


这个过程,意味着你得拿出那些曾经学过的专业书籍,或者图册,温习你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


肯定会有你遗忘的知识,我也敢肯定,在工作一年之后去回顾,你会发现对于这些知识,你会有更多的心得体会,理解起来会更容易,记忆也会更牢固,学习也将会更有目的性。


当然,你也可以集中假期里在网上下载一些新的学习资料,用于对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


很多公众号都会推荐在假期阅读,不过我要说的是,这“阅读”里,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基础知识,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有其经典,我们先得重温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把你的饭碗打牢,再去做那些广泛阅读。


比如很多博主,写的东西跟心理学相关,每年都应该集中那么几个时间,复习经典书籍或研究,重新记忆重要的概念,既然自己的输出是依赖于知识,那么知识基础就应该不断夯实,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会手到擒来。


除了知识工作者,我们号也会有高中生读者以及他们的父母,所以补充一些这方面的内容,他们也是一批需要在假期中补充“基础知识”的人,并且还不止于此:


如果你是高中生,假期除了写作业,建议你去做这几件事,其一,为过去你上过的每一门学科,以概念的形式,做思维导图,看看哪些地方薄弱,进行针对性弥补;其二,预习新教科书,每本书至少通览两遍,并以概念为节点,为每本书制作整本书的思维导图;其三,如果你的成绩不太好,假期就不要太懒,直接去网上搜索新学期课程,然后提前听一遍或两遍,学会使用倍速播放。


当然,预习不需要学得太仔细,但要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有余力,则可以提前学习重难点。


有一点要记住,那就是这种假期里大规模的全面性质预习,千万不要头重脚轻,什么意思?就是一开始认真对待,于是一本书开头的内容预习的挺认真、甚至预习过细,导致后面的内容兼顾不到...不要这样,"千万不要反复背abandon"。


有人说教科书平时学一本就要一个学期,一个假期怎么搞得过来,还有两遍…又不是让你做卷子,只是让你预习。


平时我们看闲书,十多万字看下来三四个小时的事,教科书里的字更少,以正常看书速度,第一遍两三个小时能看完,第二遍有重点的看,时间更少。


思维导图写下之后,顶好能默写出来,这样整本书的脉络就都在你头脑之中。若你把以上三步都做了,相信你这个假期会过得很有收获,过完春节去上学时会更胸有成竹。



3、深度构建你的方法论


这是一条对所有人都有用的建议,希望对你有价值,我要说就是通过深度复盘的方式来构建每个人的方法论:回顾过去的经历,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论、学习方法论,并通过网络搜索、集中阅读等方式,修缮自己的方法论,我认为这会是你假期里能做到最有价值的事----如果你真的去做了的话。


平时有些学生嗷嗷,花费着大好的正式学习时光上知乎搜,或者买书去找学习方法,对于这种做法,我不是说不可以,而是,其一,你的时间本来紧张、有限,如果你搜不到合适的方法,你会感到焦虑,学习方法没找到,反而寻找学习方法这个行为反过来影响了你的学习,得不偿失;


其二,如果找到了,尝到一点甜头,相信我,还是会有很多掉入“还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的坑里。


比如有个读者找到我的“背个X啊”,感觉这个方法用在精确记忆上很牛逼,于是上知乎疯狂搜寻,熬夜把我所有的文章看完...


我都惊呆了,宝贝,整个知乎,掰着手指能够数的过来,分享方法的人里,最后有机会把一个方法变成一个硬件工具的,我都不知道还有几个…连我自己,也就只弄出一个,你以为好的方法都是批量生产吗?


找到一个实用的好方法,会真切尝到“捷径”的味道,但是,这种“捷径”真的不常有,遇到是好事是缘分,遇不到也不要强求,我不建议学生在正式的学习时间里抽出那么多,甚至夸张到熬夜来找寻学习方法。


不过,假期,却是一个找方法的好时间。


我这里不仅仅说的是学习方法,也说的是工作方法,平时上班忙,有心无力,那么假期这个时间段,真可以做这件能带来持久效益的事情。


单单在网上寻找方法,那太单纯了,我建议大家可以做出更有水平的事情:先总结自己的方法论、再使用集中搜索主题阅读的方式全方位完善自己的方法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只是完善与不完善、效率高低的区别,每个个体都会有其闪光点,都会有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这些做得好的地方,就是方法论深埋的地方。


现在就开始反思:在哪些地方你可以花比别人少的努力却可以表现得比别人好?这其中是否涉及到某些导致你表现优异的因素?这些曾经发挥过作用的因素,是否有得到复用?


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这些就是你个人方法论,我们得认清自己身上的优势是什么。


每个人都值得去把自己的学习方法论总结出来,哪一科你学得好,你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如果你身边的同学都在做这件事,你们之间可以进行这种方法论上的相互交流。


每个人都值得把自己的工作方法论总结出来,你曾经使用过什么方式跟人相处,然后取得不错的进展?你曾以什么方式做汇报,然后获得上司的肯定?你能清楚把你的工作流程列出来吗,有哪些地方是可以简化的?工作中要做什么改变吗?



工作中,有太多的方面可以总结。


如果你平时有写成长复盘的习惯,那这一项工作应该会很好做,而且会十分接地气,因为现在一般人回顾过去,他们缺乏反思资料,就只能做大概回顾,但如果平时写成长复盘的话,情况就不一样,处处有据可依。


然后,大部分人的方法都有值得完善的地方,那些你所使用的方法,可能只是因为你刚好会用了那个方法而已,并不代表是最好的。


就好像你到新教室里坐的位子,第二次去了还是坐那个地方,不是因为那个位置视野最好,只是因为你第一次坐那里,熟悉而已,路径依赖罢了。


你所使用的方法,可能并不是产能最好、效率最高的,你需要看到别人的工作模式,此时我们要汲取他人智慧:主题搜索、系统补充。


所谓主题搜索,比如你想知道下班之后怎么进行自我提高,你可以以这个主题在网上进行主题搜索,知乎、微信、豆瓣等等,系统的搜集十几二十篇相关的文章,放在一处集中阅读,然后文章里说到的方法整合一处,从中挑出适合你工作规律的方法,并嵌入你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中去。


所谓系统补充,就是你所在意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主题式搜索。


除了网上文章,还可以进行主题阅读。比如学生,平时不是喜欢搜学习方法嘛,索性来个干脆,把市面上的关于学习方法的书下载一通,精读其中两三本通览十几本,把好的方法整合到自己的方法论体系中去。


做完这一通工作之后,告诉自己:我想要的方法论都在这了,请以后安心学习,我再也不能把学得不好归咎到方法上去了;如果还需要做这种大规模行动,那就放到下个长假期好了(当然,对于上班族而言,这一条不做要求,而是相反,建议他们平时也多看书)。


最后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把你认真做出来的方法论,做成未来随时可以参考的条目;很多人做完总结,他们会把这些方法论放在一边,就像平时写过的任何一个东西一样,写完就好像完事。


我觉得这样不好,你把它们都打印出来,往后随身携带,时常参考,随时补充;你的方法论总结完,你的行动才刚刚开始。


延伸阅读:新年第一天该怎么过?


近日好文:



为了方便读者相互交流

请添加Ella微信进

GPA+读者群 


记得备注“读者群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白诗诗(ID:baishishi100),作者白诗诗。 知乎学习类话题👍比同类答主高一个量级,只分享实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微博@白诗诗和夜溟。


GPA+交流微信gpaella,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unsplash,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新的一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

你也“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