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通知|“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专题

JEIT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2-07-02
电子与信息学报
星期四2021-06-24NO.126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关键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6G将出现宏蜂窝、微蜂窝、D2D、WIFI、车联网、无人机、卫星通信等多种类型网络共存的情景,面对复杂场景的多样化业务需求,需要具备网络规模的自生长能力和区域自治能力,网络的按需生长不会对整个网络带来过高的负载压力,网络将具备超强的弹性扩展能力,允许所有终端轻松、自由地进出网络。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为6G多种网络的融合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目前的异构融合网络对用户业务在时空范围动态分布的自适应能力不足,多种网络之间的耦合效应较弱,若干关键技术难点仍需突破。

为及时发表科研工作者在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前沿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关键技术的发展,2022年,电子与信息学报拟推出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专题,现发布征文通知。

2021.06—2022.04

图片来源于网络授权素材

专题主编


李春国   教授(东南大学)

专题副主编

李旭杰   副教授(河海大学)

廖   勇   副研究员(重庆大学)

康嘉文   博士后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


征文范围


征文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基础理论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资源分配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接入控制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干扰抑制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组播传输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任务分发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移动性管理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终端接入认证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的区域协同

  •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资源共享激励机制

  • 区块链、人工智能与6G异构网络融合等相关方向

    投稿要求

    稿件类型要求:论文为中文稿件,篇幅不作严格限制。

    投稿方式:登录《电子与信息学报》网站注册投稿。投稿时请在作者留言一栏中注明“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关键技术”专题

    稿件格式:参照《电子与信息学报》论文模板。

    截稿时间:2022年3月31日。

    稿件拟录用时间:2022年5月31日(录用后网络版即可在线出版)。

    纸刊拟出版时间:2022年7月。


    网站:http://jeit.ie.ac.cn/

    模板:http://jeit.ie.ac.cn/news/zuozhefuwuzhongxin/00d07e7b-add3-41a1-89f3-5403ead75a10.htm





    专题主编介绍 

    李春国教授(东南大学)

    《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东南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仲英青年学者,IET FellowIEEE CIS南京学会主席,2005年山东大学学士,2010年东南大学博士(硕博连续),2010年至今任教东南大学,其中2012年晋升副教授、2016年成为博导、2017年晋升教授。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博士后(一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副教授(一年)、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两年)。长期研究移动通信、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分析与算法设计,发表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百余篇,他引两千余次,发明专利授权近三十项,最佳论文奖六项,教育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六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长期担任国际若干SCI期刊的副主编/客座主编、国际知名学术年会的分会主席/组织者。(Email: chunguoli@seu.edu.cn)

    李旭杰副教授(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主任,《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IEEE Access副编辑,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异构网络、水利信息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项目课题、江苏水利科技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2017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2017年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类,2015年入选江苏省科协首席工程师。获201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5/13)2017年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2/12),2018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4/5)。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18件,转化1件。(Email: lixujie@hhu.edu.cn)

    廖 勇副研究员(重庆大学)

    博士,重庆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大学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为6G无线通信技术、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录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0余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议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电子与信息学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青年编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特邀评刊员,国内外多个期刊/会议的审稿专家。(Email: liaoy@cqu.edu.cn)

    康嘉文博士后研究员(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区块链、物联网、无线通信、信息安全等。入选2020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近年来在IEEE期刊和会议共发表论文近60篇、专著(章节)1项,含5ESI高被引论文及3ESI热点论文,先后获得6项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 IEEE车载技术学会年度最佳论文奖(新加坡分会)、全球50大区块链最具影响力论文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担任电子与信息学报、计算机工程青年编委,IEEE TNSEIEEE Systems JournalIET Communications7SCI期刊编委、客座编委、IEEE WCNCGlobecom等国际会议研讨会共同主席。(Email: kavinkang@ntu.edu.sg)


    美 编:马秀强

    校 对:余 蓉、刘艳玲

    审 核:陈 倩

    声 明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评论、转载和分享本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电子与信息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往期回顾

    6G?物联网?别急,如何以较低成本保证带限非平稳环境下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可能更亟需解决

    佳文 | 基于时频检测与极化匹配的雷达无人机检测方法

    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第一轮)

    “深度学习与智慧医疗”专题征文通知

    “面向6G服务的智能超表面通信”专题征文通知

    “面向6G的无人机通信”专题征文通知

    “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专题征文通知

    “超宽带雷达及其应用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智能制造算法与系统”专题征文通知






    JEIT学术论坛微信群

    为促进学术交流,拉进编辑团队和作者、读者、专家之间的距离,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年开通4个微信学术讨论群:

    电路与系统

    技术

    通信与信号

    信息处理


    自动化与模

    式识别

    网络与信息

    安全

    订阅号输入关键词“微信群”,可加编辑部微信邀请入群,选择您的意向群,进群后请更改“真实姓名+单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