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人快讯 | 地阔海溟,田野相逢 ——社会与人口学院师生赴大陈岛开展“田野课堂”教学实践纪实

社会与人口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2023-01-05

2021年7月28日,东海一年一度的开渔在即,浙江台州东部,大陈岛上的渔民也持戈试马。大陈岛是“垦荒精神”的诞生之地,是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传承本学科扎根基层、注重实践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专业36名师生登上海岛,开展本年度的“田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点击视频观看  

2021年大陈岛调研宣传纪录短片《立地》


7月29日至8月5日,同学们分为三组,在王篪、朱斌、张巍卓三位老师的指导下,从基层治理、企业发展和家庭生活史三个方面入手对大陈镇和椒江区进行实地考察。自7月29日坐船登陆大陈岛,炎热与蚊虫就一直伴随着调研团队,海岛的阳光虽然晒黑了同学们的皮肤,同学们的热情却比酷暑的高温更加热烈。

本次调研分为两个部分。7月29日至8月2日,三组同学在大陈岛上进行走访调研和实地考察。在大陈岛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考察后,调研团队回到椒江区,对大陈岛发展所依托的“陆上指挥中心”进行接续调研。


第一组同学在张巍卓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大陈岛社会变迁中的“垦荒精神”这一核心议题,对大陈岛居民开展了口述史访谈,尝试通过个体生命来挖掘“垦荒精神”意涵的历时流变。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大陈岛上的三代人身上表征着垦荒精神的演变,这三代个体分别与身份、职业和产业等社会转型的命题交织在一起,折射出大陈岛作为一个历史连续体的整体图景。


行行重行行,调研团队足迹遍布大陈岛。他们的访谈对象涵纳了第一代的第一批移民、垦荒队员以及水库移民,第二代的医院院长、牧师、军人等,以及第三代的餐饮从业者、梦想者等。大陈岛是一个世界的梦,居民的生命肌理深深烙刻在这颗曾经的“东海明珠”之上,正如一位垦荒老人珍藏的回忆——日出前大家三两成群出海捕鱼,他在渔船上摇橹,这时,太阳从水面上静静跃了出来。


第二组同学在朱斌老师的带领下,紧扣“产业发展”的主题,对大陈岛与椒江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及企业管理者进行了访谈,并实地走访了各行业的工作场所。

大陈岛主要依托两大产业——旅游业和养鱼业的发展,因此小组成员主要对两大产业的企业经营者与行业协会的领导者进行了访谈。小组成员兵分三路对大陈岛旅游业的主体——餐饮企业经营者、民宿经营者和各类摊贩进行了入户访谈,从资金来源、从业人员构成、经营风险和相关政策等方面深度认识了各商业主体的经营现状。小组成员参观了多家水产养殖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受邀观看了被称为“金名片”的大陈黄鱼夜晚起网捕捞过程。


在对两大产业的企业主体进行了基本了解后,小组成员与大陈镇主管领导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大陈岛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未来规划及政商关系;与旅游集团、码头负责人座谈,对大陈岛的旅游业开发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座谈中同学们积极提问,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并且都获得了回应。为了更全面把握大陈岛产业发展的影响,小组成员深入居民小区,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旅游业与养鱼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组在王篪老师的带领下,以基层治理为主题开展调研。根据基层治理内容的多样性,组内又分为三个小组分头调研。镇政府、派出所、港航管理局、旅游管理公司、岛礁协会、黄鱼养殖场、民宿……,大陈岛的各个地方都留下了同学们的身影。


同学们还在田野的偶遇中访谈了当地的渔民、百货商店的小老板、海事文化中心的老管家、颐养中心的老奶奶等大陈岛常住居民。在调研的过程中,同学们与当地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结。同时,王篪老师组织同学们坚持进行每日复盘,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分享、总结访谈发现,并为同学们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老师不仅在调研中为同学们提供了学术指导,也在田野中时刻关心着每位学生的动态。


回到椒江区之后,调研组又到大陈岛管委会、公安局、农水局、社发集团等机构,渔业牧业等相关企业,以及渔业互保协会、乡贤协会等民间协会进行了调研,从与大陈岛发展相关的多个主体的角度,深入挖掘大陈岛这个小社会的不同侧面。在这里,同学们从工程规划、政策设计和企业发展理念等更全局的角度重审了之前的田野收获,对大陈岛上的企业发展、旅游开发、渔业管理和基层治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这9天的调研过程中,田野与课堂交织在一起,正如冯仕政院长所说——“相聚学堂小社会、共研社会大学堂”。“田野课堂”教学正是一个将学堂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课堂小社会走向社会这一大课堂,直面真实社会中的人,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田野研究让学生们从社会中见人,又从这些人身上窥见社会,以社会为课堂,以所见者为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收获。


中国社会学的根基建立在扎实的田野上,中国社会学的先辈们始终坚持脚踏实地,从实求知。在今天,我们不仅需要理论上的不断求索,也需要深入基层的求知求真,“田野课堂”正是对他们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听、亲身体会,同学们在大陈镇和椒江区有了丰富的调研收获。


8月5日,东海休渔已经部分解禁,大陈岛的渔民驶向大海。当渔船再次靠岸时,船舱内满载着鲜活的渔获,而当我们的调研团队离开台州时,不仅带上了阳光赐予的“大陈岛”肤色,也满载着收获与成长。在此,我们也特别感谢台州大陈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镇政府为本次调研提供的帮助!感谢6位语言向导一周来的辛勤付出!感谢每一位热情的受访者!人大与台州,跨越山海,田野相逢,在这场田野的碰撞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同学们丰硕的调研成果!



文:社会与人口学院 毛雯 李伟玉 张丹妮 林湛钰 刘湛君 陈宇舟

图:大陈岛田野调查团队

编辑:媒体总社新媒体部 郑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