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安藤忠雄到原研哉,中国人如何看日本设计

ECHO 回响之外 2022-11-17



 ©



ECHO

洞见X日本设计



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深泽植人这样评价原研哉:


以将一块石头放在白纸上举例,原研哉总能找到石头在白纸上唯一和谐的位置,原研哉的能力让他从未失手,令人惊叹。


原研哉是一个以阐释事物能力见长的设计师,但是遇到一群不以逻辑分析事物,上来就是一顿嘲讽的网友,大师也得从神坛下来。


“小米花200万请原研哉设计新LOGO”这事,在国内网络上被演绎出各种段子。就连一众设计行业从业者都在调侃,可见很多人从来没有尊重专业这个传统。








原研哉为小米所作的品牌视觉升级,在社交媒体引起极大争议,争议的核心点在于:大师的名气,与品牌视觉的变化较少形成矛盾。对大师的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


相比于见仁见智的美或不美,平庸或惊艳,我们更想讨论,原研哉借助这个logo表达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有耐心的网友,建议看完5分钟的原研哉解读视频。





在此基础上,原研哉提出“Alive”的设计理念,它不针对某一形状,而针对内在精神。


生命在环境中不断变化,它的状态介于一种平衡和个性之间,既要保持个体的独特,又要呈现出和谐的样子,这是应对自然选择的生命本能。


我们可以看到,原研哉的美学体系,一以贯之地在这次小米的品牌视觉升级中进行了渗透和传播。





在正圆与正方间,原研哉用他的逻辑和直觉,找到了最合适的图形。在橙色之外增加黑与银作为辅助色,以回应科技企业的属性。同时,设计动态标识,以一种非静止的浮游感来传递生命永恒运动的概念。





借助这次logo的设计,在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中注入更有温情的生命活力,助其找到品牌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原研哉可以发挥的最大的价值。而小米能否完成品牌涅槃,就不是原研哉或任何一个设计师能负责的事了。






近期安藤忠雄大展在上海开幕,加之原研哉的小米风波,我们更想要聊一聊,从安藤到原研哉,为什么中国人认日本设计。


“日式简单”是日本设计的特点,追求简朴之美和优雅,在简单中凸显独特,也就是原研哉说的平衡中的个性。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始终坚持“不依赖于物质而享有生活的丰饶”,以质朴的材料、应用单纯的几何学建立架构,在生活中大胆引入自然,打造一种清心寡欲的空间。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象征着一种个人意志,与经济高速发展、不断扩张的都市对抗,他在自传中不断强调自己是“对抗都市的游击队”。


安藤忠雄改建后重生的小筱邸 © CITIC

安藤忠雄的大谷地下剧场计划,模型 © CITIC



通过最简单的材料和线条,让建筑在时间和都市的流动中,呈现出“时间累积的富饶”,让过去、现在与未来完美交织在一体。通过创造一种空间,让人去体验朴素的、自然的、不完美的美。


不论是原研哉还是安藤忠雄,“日式简单”都是他们设计的核心,这种简单除了深受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也根植于日本审美哲学。简单不代表思想的贫瘠,设计价值观的输出在于一整套认知系统的建构。


中国设计想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无疑可以从“日式简单”中汲取养分。





在当今世界,日本是当之无愧的设计大国。从1987年丹下健三成为日本首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开始,至今,一共8位日本建筑师获得这项国际建筑领域大奖,与美国齐平。


1987年丹下建三

1993年槙文彦

1995年安藤忠雄

2010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2013伊东丰雄

2014年坂茂

2019年矶崎新



除了一众名声响亮的建筑师、设计师,横跨众多行业的的日本品牌,在设计上显示出强烈而明显的内在共通性。人们似乎总能轻易辨识出日式元素,虽然很多人说不出所以然。


日本美学范畴里有个词wabi-sabi,Wabi原意为只身一人居住在自然中,与社会隔离的抑郁不幸。后来被赋予一些正面的含义,意思是物质的匮乏有益于精神世界的富饶。Sabi是个古老的美学词语,意思是冷冽、贫瘠或凋零、寂寥的状态。



京都建仁寺内枯山水

京都源光庵内春色

方圆之内阅尽四季



wabi-sabi逐渐演化为日本美学的精髓,代表着一种不完美、非永恒、非完整事物的美。一种朴素与恭顺的美,非常规事物的美。它与西方古典美中的完美、宏伟和不朽是相对立的。


wabi-sabi被翻译成「侘寂」,这个晦涩难解的词,早已被国内众多设计爱好者和一些品牌大肆推广。这本身就说明了日本审美乃至日本文化的强势地位。面对类似景象,中国设计行业的从业者难免望而生畏。



著名比利时室内设计师Axel Vervoordt的家,位于格拉芬威索城堡内部著名的“wabi room”,挂有白发一雄(Kazuo Shiraga)1989年的作品《Yuboku II》。摄影: Frederik Vercruysse

AXEL和夫人MAY在家宅格拉芬威索城堡内的合影。by Mari Luz Vidal for Openhouse



但是我们要知道,日本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与现代经济,日本人找到自己的设计自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程。原研哉说,从文化角度看,日本现代史可谓伤痕累累……“日本人把自己看成是永远粗陋的乡巴佬,总是处于世界的边缘。”


日本美学恰恰是在东西方强烈对撞的撕裂与痛苦中,从硝烟弥漫的废墟上慢慢站起来,一步步闯出自己的天地的。


安藤忠雄说他并未刻意去表现“日本”的感觉,但总被海外人士评价为有“日本味”。日本传统对他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熏陶,在他游览日本时,传统建筑的美感意识“渗透全身”。


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



原研哉总结,日本的美学依赖三项因素的结合:亚洲边缘的位置、此处滋养的特殊文化感觉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经历带来的一种能平静面对世界的姿态。


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经历过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转型,在反复的对内对外审视之后,终于实现了与自己、与世界的和解。平静下来之后,慢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微笑便是日本美学的魅力所在,努力包容东西方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拥有主体性,而又不固步自封。这是日本美学走过的路,也是中国美学必将要走的路。


 ©编辑部的话


日本设计独树一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世界边缘一步步走到了舞台中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只有当激烈的情绪平静下来,美与秩序才有生长的空间。硝烟散去,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 子溪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子溪

监制 | 西坡

新媒体运营 | 圆圆、LOONG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图片来源 | pexels、wallpaper

新媒体战略合作 | 人间三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