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困”于学校

ECHO 回响之外 2022-11-16



 ©


ECHO

洞见 X 教育建筑



当我们谈起建筑时,似乎很少去关注那些存在于身边的学校。在我们单一且刻板的印象中,学校大多是模块化的空间,犹如一个又一个封闭式的“盒子”,承载了我们由幼年至成人的关键人生阶段。然而,这些容易被人们忽视掉的教育建筑,往往是在动用大量社会资源的基础之上被建设出来的。一间学校,它不仅是孩童们的成长之地,更是一个社会“计之深远”的浓厚缩影。



深圳福田新沙小学,2021年,一十一建筑   ©ACF





教育,可能始于一棵树,和一群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追溯“教育”和“学校”的源起时,我们会在诸多史料中看到一种近似于“孔子树下讲学”、“菩提悟道”的描述。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将其概括为:“一个人坐在一棵树下,他与一群人共同学习、讨论着他的知识,这便是学校的雏形。”


“学校”一词在诞生之初,便涵盖了学生、老师、以及他们所共同生活的空间环境,这三者之间复杂且微妙的关系。从简单的“一树一群人”,到由多类别建筑体组成的复合型公共空间,在教育建筑形式不断演变的背后,往往凝聚了一个社会教育思想和时代精神的历史更迭。



《孔子杏坛讲学图》,明代,吴彬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的稷下学宫,以巍峨的学宫建筑,将“数百千”来自诸子百家的弟子们聚集到临淄城下。


由此,教育开始摆脱“学在官府”的封闭环境。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宏大的校舍,高门宽大的学堂。无论出身,学生均可自由来学宫寻师求学,老师也可以在学宫招生讲学,更开阔自由的空间环境,以及配套严密的治学律令,让教育打破了阶层的界限,从而走向更具有社会性的公共教育。



稷下学宫(资料)  ©名人雅阁



而在西方,创立于公元前5~前4世纪的柏拉图学园尽管在治学理念上与倡导“经世致用”的稷下学宫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其流通开放的治学环境,对各种人才的兼容并包,以及强烈的政治属性,都与稷下学宫一样象征着教育思想的时代跃进。自此,两者都影响了东西方千年以来的社会思想。



《雅典学院》,拉斐尔,描绘了柏拉图所创办的学园   ©灵感家



教育向社会、政治层面的意义延伸,让学校不再单单是一个遮蔽物,而是随着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成一个越来越具功能性的综合场所。



 柏拉图学院   © INS@magical_greece_travel





到近现代时,一个标准化的学校已然包含了文化、居住、餐饮、体育、环境等各种建筑类型。从中小学到大学,学生生活中的大半时间都发生在校园之内。除了常规意义上教育学习,各种多元化的活动和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交流等,都让学校像足了一个微型社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这一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现代教育口号。



包豪斯校舍,1926年 by Walter Gropius and Adolf Meyer  



但我们会发现,这些强调实用主义的传统校园建筑大多是从管理者视角出发而建造。一个又一个的封闭式长方形空间构成的教学楼为主体,配套的餐厅、体育、图书馆等建筑功能性也极为单一,各个功能空间之间彼此割裂,一切似乎都想要将学生“困在教室中”接受教育。规整而体量化的空间设计虽然会带来管理上的高效和安全,却也在潜移默化中固化了老师和学生的思维。



50年代苏联课堂   ©看得见的历史/搜狐

80年代教室上课的孩子们和老师  ©魅力老照片/凤凰新闻



哈佛大学建筑教育学院教授兼建筑师弗兰克·洛克(Frank locker)就曾多次猛烈抨击过这种僵化刻板的现代学校设计。在他看来,如今的教育建筑正是通过不断复制“监狱”的模式,而使得自20世纪以来的现代教育陷入一种垄断性衰败,深陷其中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思维、兴趣和能力等多方面也因此被限制。


同时,21世纪以来的信息技术浪潮,也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自由,学生可以不再拘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愿意就能通过多种渠道收获海量知识。当老师和学校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时,全球传统教育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与危机。


而如何突破这种模式和思维上的僵化,恰恰是频繁强调”素质教育“的当下所汲取面临的核心问题。



© INS@Valery_architecture





一个好的学校不应该只有向内的单调秩序,而应当建立起内部空间与外部世界的多重联系。以此实现孩子从学习经验的积累,到自我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养成。这种对学生“精神性”的呼吁,则是“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202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在自己多次的学校建筑实践中思考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思维下学校形态。



甘多小学,2004年获得了阿迦汗建筑奖   ©Francis Kéré



尽管他的家乡布基纳法索甘多属于贫困的第三世界,但凯雷将“人文性”和“本土性”代入到学校设计中。从甘多小学到Lycée Schorge中学,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营造出开放且安全的灵活性空间,都让孩子和学生们能暂时摆脱第三世界的不安感。宜人的空间尺度和当地文脉的融入,反而重新建立起孩子们对乡土的情感和精神连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Lycée Schorge中学,2017年   ©Francis Kéré



在许多建筑师看来,教育建筑最理想的状态是随着时间和环境而“自然生长”出来的,犹如一棵树上蔓延出的枝干,各建筑、空间都能与原生场域产生紧密的联系。这便使得学校也具有了如城市生活一般的开放属性。



瑞典Tiunda 学校,2018年,C.F. Møller Architects

©Mark Hadden、©Anton Alvarez



以瑞典Tiunda 学校为代表,除了主体教学建筑外,更广阔的公共空间由广场、主楼梯体育馆、课外俱乐部和几个共享的学习场所构成,灵活而开放的设计,在为孩子们塑造出更舒适、多元的学习环境之时,也着重激发了孩子们的社交兴趣,从而以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和自豪感。这种对学校“社区性”的强调,不仅创造性地营造出通透度、互动性和空间尺度等方面高度多元化的学习场所,还带动了当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瑞典Tiunda 学校,2018年,C.F. Møller Architects

©Mark Hadden、©Jenny Nolstam





与其他国家地区有所不同,如今我国较多城镇的教育建筑在重视“人文性”和“社交性”的同时还面临着高密度人口与有限建筑用地间矛盾的特殊情况。伴随着始于20世纪末的中国都市化浪潮,中国城市不断面临着巨大的新增人口与就学压力。据预估,截至2050年我国的中小学生人数或将高达6亿。高密度的人口压力,以及2021年中小学“双减”政策的出台都在迫使校园需要营造出一种更合理、灵活的教育环境。


2018年,深圳市推动了“新校园行动计划”。相较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最小的土地面积以及急速增长的人口带来的巨大学位缺口,让深圳急需建造多所“高密度”中小学。参与项目的建筑设计们,打破了传统校园空间的僵化格局,转而以线型建筑为主,更注重各个空间的“联接”和“流动”。当线型建筑串联起各个公共建筑体时,学生们能充分利用起每一处校园空间。同时,灵活的空间功能也让城市有限的土地被最大程度利用。



深圳福田新沙小学,2021年,一十一建筑   ©张超、©ACF



为了化解高密度带来的重复和压迫感,像是深圳坪山锦龙学校等许多新校园在设计时往往会通过立体花园、多层通廊和趣味色彩等方式,让面积有限的校园空间富有更多活力,进而激发孩子们随时随地学习的自主和创造性。



深圳坪山锦龙小学,2020年,Crossboundaries   ©吴清山



当整个学校处处可以学习时,孩子们更愿意通过融入社区去自我学习和成长。一如义乌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对“社区性”和“多元化”的反复强调,整个校园环境从空间结构、人文自然等角度出发,将建筑、室内和景观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浸润式”的教学空间体验,进而在空间中感知自我,逐渐实现一种具有公众意义的自我养成。这种对个体潜能的激发,正是现代教育建筑的关键意义。



义乌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8年,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吴清山



除此之外,新的时代诉求也让教育建筑需要具有“可持续性”视野。无论是像深圳市坪山区东部湾实验学校于钢筋森林中所构建的“更可达,更友好的田园体系”,还是上星学校“城市共享意识”下对整个城市区域性发展的高质量推动,学校正承担着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具人文内核的责任。



将城市景观引入学校

深圳市坪山区东部湾实验学校

2021年,申都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白羽

高密度城市生活下的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上星学校

2016~2020年,深圳市第伍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张超



 ©编辑部的话


当学校设计回归“以学生为导向”时,教育建筑的意义便不再仅限于单一的教学任务,而是伴随着网络化和社区化等多元发展趋势,赋予空间育人的概念。丘吉尔(Churchill)曾强这样调过建筑之于人的教育意义:“我们塑造建筑,建筑塑造我们。”


 ©



撰文 | 张羽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申强

监制 | JAY

图片来源 | gooood、网络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深度直播丨世界等待重启,第60届米兰国际家具展盛大回归!


回响文字坊丨文字建筑心灵


不要再用防疫伤害老人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