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嘉尔自曝患抑郁症!长期精神内耗的人,该怎么放过自己?

Kyle 志愿云之家
2024-11-11
点击上方蓝色字

关注志愿云官方公众号


前言(与正文无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志愿云建立读者群啦!群内福利多多,欢迎大家长按文末二维码加入群聊,我们一起阅读、思考、成长~


近日,知名歌手王嘉尔在接受采访时称,去年休息是因为“患有抑郁症”。


王嘉尔用粤语表示,“我一直跑紧的时候,是不会让自己停下来的。

但是呢,现在差不多休息了一年,是被迫休息的,因为我的状态真的不是好好,

例如有抑郁症,有少少的depression(抑郁)。”


一同接受采访的好友也称,去年是王嘉尔最不开心的时候:“给了自己太多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

而在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也高达9500万。

明星患上抑郁症尚且不容易治愈,普通人陷入情绪问题则更是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
坐标武汉,25岁,文科女,研究生。
刚进体制内,感觉和周围格格不入。
性格内向,不会和领导打交道,不爱逛街和聊八卦。
单位里的条条框框也很多,现在入职3个月了还是不习惯,每天上班都好煎熬。
母胎单身,不想恋爱,不想结婚,没钱买房,不想啃老,下班回家只想窝在家里撸猫。
上了那么多年学,本以为自己是人才,结果发现只是人口。
我 emo 了。
点开评论区,无数人共鸣——
有学生说,自己现在高三,成绩一直在前10,但最近一到考前就睡不着,又不敢告诉任何人;
有程序员吐槽,29岁了,爸妈每个周末都帮他安排相亲,可他内心不想结婚,又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每次都硬着头皮去,工作996,放假了也没有得到放松,身心俱疲;
有二胎妈妈倾诉,辞职在家全职带娃,有了二宝后精力明显跟不上,最近打算找工作,但发现和社会已有些脱节,压力大的时候会忍不住冲老公发火;
……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无声的。
这样的状态,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精神内耗。
而精神内耗,正是抑郁症的前兆。

人为什么会陷入精神内耗?

归纳下来,大致有4大类原因:

可能是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自卑感从婴儿期就存在。”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自信心越来越强,而有的人却仍然深藏着内心深处的自卑。

内耗也可能是由于过于在意他人。

特别在意他人的人,往往共情力强,懂得换位思考。

然而,也正如著名的女性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所说:“好人的内核是一个疲倦的灵魂。”

这样的人,连发个朋友圈都是负担:和男朋友约会完想发合照,结果想到有闺蜜刚分手,算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过度解读与人相处的小细节,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条微信,而让自己左右为难,情绪低落。

第三种可能,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习惯拿自己跟更优秀的人作比较,比如身边的同事、同学、朋友等,渐渐地陷入内心的自责。

还有一种可能,是过于看重结果。

每次做一件事情,一边力求做到最好的成效,一边害怕最坏的结果,如履薄冰,畏首畏尾,压力倍增。

长期陷入精神内耗,有多可怕?

A. 选择困难、拖延症

陷入内耗的人往往想得太多、做的太少,最后卡在那里迟迟做不了决定,白白浪费时间,空耗精力。严重的还可能患上拖延症。

太多人,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B. 自我PUA

每年年底,都会听到有朋友抱怨:今年FLAG又立了很多,又是啪啪打脸的一年。

不停地关注未完成,而看不到自己的已达成,其实是一种自我PUA。

C. 频繁换工作

对工作的要求也会很高,频繁换工作、换赛道。

想做短视频,刚更新了三五次,点击量没那么好,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吃不了这碗饭;

想跳槽去更好的平台,又没勇气裸辞,偷偷请假去面试,结果准备不充分、没通过,现在的工作也没做好,领导颇有微词,啥也没搞好。

D. 难以维系长期的人际关系

比如频繁分手。

热恋中的人情绪波动往往很大,歌词里唱,“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听上去很甜。

但放在现实中却很心累:仅仅因为男朋友没有秒回微信就如坐针毡,直到收到了回复才有所好转,心情像天气一样骤变,妥妥的恋爱脑,空耗自己。

又比如渐渐疏远亲人和朋友。

一直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阴影,长大后拉黑了父母;害怕混得不好而在同学会上被嘲笑,就疏远了同龄人。

长期精神内耗的人,大多难以维系长期的人际关系。离群索居,最终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

E. 会变丑

研究发现,长期「emo」的人会更容易变丑,因为情绪失控会影响体内的激素,从而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皮肤越来越差。

F. 会生病

不利于心理健康,诱发心理疾病,比如抑郁或躁郁。

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要么情绪起伏巨大,要么长时间心情低落。

会抑郁,严重的甚至可能会自杀。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近一半患有抑郁症。

知名男艺人乔任梁生前就饱受抑郁症困扰,还有民国时的女演员阮玲玉,留下一句“人言可畏”,就草草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我们要如何走出精神内耗呢?

真正的高手,都是“反内耗”体质。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一步步进化成高手呢?

1、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纽约时报》作家詹姆斯·克利尔曾提出过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

关注圈,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日常关心的事物,比如天气、健康、吃什么、收入、物价、人际关系、明星八卦、国际风云等等;

影响圈,是我们真正能影响到的部分。

我们关注却不能影响到的部分,则被称作无效信息。

绝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关注一部分的无效信息,这些无效的内容占据了我们的头脑,消耗了我们的精力。

前不久的热播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会》上,就有一个关于无效消耗的桥段,曾引发无数年轻人共鸣:

一个上班族晚上加班赶deadline,他自知工作量其实不大,便满口答应上司,一定能在12点前搞定。

然而一坐到电脑前就开始开小差,微信里闲聊、抢红包、给别人朋友圈点赞,微博上吃吃明星的大瓜,最后再欣赏欣赏短视频里的颜值主播……

回头一看时间,眼看着已经11点50,他才建了个文档。

整整一个晚上,玩也没玩好,活儿也没做完。

他不禁懊悔:时间都去哪儿了?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这样的无效消耗。

而一个人想要走出内耗、做有用的事,就要尝试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

所以,从今天起,试着删除一些不怎么用的APP,少关注一些无营养的信息,关掉明星八卦推送提醒,屏蔽那些朋友圈的微商广告、负能量。

多去接触一些对自身有帮助的人、事、物。

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正在一点点变强。

2、把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分开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越是内心敏感的人,越要学会把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分开——

把父母的期望和你自己的职业规划分开;

把优秀的同龄人和平凡的自己分开;

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

他人的事,课题分离;

学会拒绝,学会屏蔽。

3、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写下当天发生的3件好事

这个方法不是我说的,而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他的畅销书里提到的,还曾登上豆瓣热门话题 TOP 2,被浏览了2000多万次。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么做不适合我,要是一天下来都攒不够3件好事,我会更崩溃的。”

其实不然。

每天记录3件好事,目的不在于记录本身,而在于改变自己对“好事”的定义。

什么是“好事”?

升职加薪、中大奖、考了第一名,这些无疑是好事。

但这些都没有发生,也不是坏事。

现在很多行业动荡,而你还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不是挺好?若还能从中收获满足感,不更是好事一桩吗?

没有中彩票大奖也很正常,这个几率本身就是非常低的。而你只花了两块钱,就瓜分了一份500万的快乐,不也是一种普通人的小确幸吗?

就算没有考第一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你走出学校、在职场工作多年后,你早已不再向人提起自己考过的第一名,但学生时代养成的求知欲,却会让你终生受益。

4、曲别针策略:可视化打卡,更容易坚持

有一个新加入公司的菜鸟销售员,在办公桌上放了两个罐子,其中一个装满了120个曲别针,另一个是空的。

每天一到办公室,他就开始打推销电话。每打一个电话,他就从装满曲别针的罐子里拿一个,放到空罐子里。直到把全部曲别针转移到另一个罐子里,这一天就结束了。

1年后,这个菜鸟销售员就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

这就是曲别针策略——可视化你的习惯,例如,朋友圈打卡、撕日历本、给日历打勾、理财记账等。

量化行为,看到自己每一天的变化和进步,更容易坚持哦。

5、运动

决定我们快乐与否的,主要是两种物质:

多巴胺和内啡肽。

多巴胺的产生靠刺激和奖赏,是外界驱动;

而内啡肽的产生靠的是心血和汗水,是内在驱动。

研究表明,当我们运动30分钟以上,就会刺激内啡肽的分泌。

最容易入门的运动,比如,跑步。

它没有门槛,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一双运动鞋,随时就能出发。

作家村上春树从33岁那年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坚持了30多年,他说:“当受到别人责难,抑或觉得委屈时,我总是比平时跑得更远一点。”

他还从跑步中获取了创作灵感,写下一本名叫《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

所以,如果你感到不快乐,就去跑步吧。

跑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跑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跑完十公里,内心全是坦荡和善良。

6、多出去走走,多看看书

多出去走走,去看看世界,晒晒太阳,拍照记录一下周遭的世界。

另外也可以看看书。

以下是几本众多心理学家都推荐的好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被讨厌的勇气》
《自卑与超越》
《爱的艺术》

你的问题在于书读的太少,而想得太多。

以上这些,或许并不能直接解决你生活中的困境,但相信假以时日,一切总会慢慢好起来。

最后的最后,引用知名作家茨威格的一句话:
“绝大多数我们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绝大多数好事发生了,我们却视而不见。”
无论你怎么度过今天,明天都会来。

区别在于,向内消耗 or 向外行动,你会怎么选择呢?

点亮【在看】,分享出去,让改变来得更快一点。

——END——
作者简介: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即可阅读):全网疯传“985男大学生擦边视频”:畸形的价值观,正在恶心中国年轻人金华女老师出轨校草,丈夫反倒成了被告:师生恋,处处是陷阱……王宝强“塌房”后续:狗不能喂它太饱,人不能对他太好河南76岁老人住养老院15年后,突然要回家,儿女吓坏:母亲已去世28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愿云之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