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2018|迷雾中瞭望,拨云见高光

倪同学 葛二爷 多鲸 2022-06-09

目录

一、瞭望篇

  1. 技术:直播成熟,AI将至

  2. 模式:生态迁移,破旧立新

  3. 品类:百舸争流,编程当首


二、高光篇

  1. 那些喧嚣的时刻

  2. 高光刺眼:资本、庞氏、乱象

  3. 最亮之光

(本文共9085字)


撰文|倪同学 葛二爷

编辑| 倪同学


“教育就是阶层”。


葛二爷悠悠地吐出烟圈,目光坚定,看着窗外雾霾遍布的北京城。谁也不知道,在这皇城根下有多少学子,在全中华大地有多少学子,为着进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孜孜苦读。题目刷了一遍又一遍,书翻了一章又一章,内心的执念便是,我要出人头地。


“是的,阶层。”我说:


“上升通道越关闭的时候,大家越重视教育。比如古代,寒窗苦读,饮冰十年,或许是普通人升至庙堂的唯一途径。在阶层流动性剧烈的时候,比如80-90年代,大家都纷纷下海经商。到了今天,阶层又开始逐渐固化,这时候大家又开始重视教育了。”


“没错,尤其是现在中国的广大新兴中产阶级。我最近一直在想,从移动互联网开始的13-18年,这几年间的教育,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有什么是我们应当捡起来的,什么是应当放下的。每一天我都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从最早在新东方的时候就开始了,后来做真格教育基金的时候也是每天在想。”葛二爷说。目光穿透了雾霾,眼神中闪烁着对教育产业这座金矿的真知灼见。


时间的转盘拨动到了2018,移动互联网的尾巴上。这几年的教育行业,究竟发生了哪些巨变?哪些事件的发生,对这个行业有深远的影响?直播、AI等等技术的演进润物细无声,带来的革命却如破日惊雷。新载体、新模式层出不穷,微信生态、双师、线上线下的界限逐渐模糊。少儿编程、在线陪练等“新物种”迭出,让人眼花缭乱,以为当年自己上了一个假学。更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政策高悬,幼儿园资产政策、预收学费的规定让从业者感到迷茫。


教育的这些年不乏高光闪现,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用我们有限的认知,和坚韧的探索,将迷雾拨开,看见更远方的海岸线。



瞭望篇


1. 技术:直播成熟,AI将至


我们回看13-18年的教育行业的发展,寻找最佳的技术应用,会发现这些年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技术,竟是毫无惊喜的直播技术。(这里我们没有把直播定义为模式创新,是因为直播是综合了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信号传输等一系列的技术组合,具有一定的门槛。)


我们通常提到直播,第一反应便是网红打赏、电竞直播等等。15年成立的映客,短短3年快速崛起,至18年成为港交所“直播第一股”,并由此带来的陌陌等社交软件的第二春、9158等PC时代直播平台的二次红利、乃至于千播大战的高度同质化竞争,这个赛道似乎已经完全关闭了窗口。但直播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却是慢了半拍。在13-15年成立的在线教育公司,如学霸君、小猿搜题等从工具切入,到了今天竟无一例外地最终转向了直播。直播的先行者如14年成立的掌门一对一,一路坚持下来,到今天成为在线一对一的行业第一,吃到了最大的技术红利。


这其中有两个核心原因:


其一,工具类的在线教育应用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墨迹天气、美图秀秀等均需要在自身产品之外寻找盈利模式,如墨迹天气卖空气净化器,美图秀秀卖手机等。哪怕在线拍题工具做到了一亿的用户,产品内还是不会产生规模性付费行为。羊毛出在猪身上、流量变现的模式在这里走不通了。


其二,直播本质上是优化了供给侧。在前直播时代,为了获取教育服务的内容,用户要支付通勤成本,同时跨地域的优质师资难以匹配。直播的出现将交付过程进行了改进,在家即可听课。直播将教育的供给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交互,进行了优化,并因此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本质上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因此直播成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技术手段便不足为奇。


那么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想,直播之后,能够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的是什么?


答案是AI。


今天的AI,很像13年的直播。人人都在谈论,却似乎没有“杀手级应用”的出现。乃至于学霸君创始人的惊人言论:“以大多数老师的勤奋程度之低,根本用不上AI。”这句话放在今天来看确实没错,但如果是明天呢?


AI的前提是大数据。放在教育行业来看,就是在大量产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数据之后,才有AI这一高精尖武器的用武之地。而这些数据,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渗透,正在以指数级别的速度源源不断地产生。海量的数据为AI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AI在供给侧的优化,提现在成本结构的优化上。直播虽然减少了一些成本,但教育交付环节中的一个核心成本,就是老师的成本,只有AI能够优化。我们不是说AI终将替代老师,而是在如助教、备课、作业批改等环节,能够显著优化以人为核心的成本结构,同时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AI在具体的应用,如面部识别能够优化课堂黏度的问题,语音识别能够优化口语教学,OCR图像识别、手写识别能够优化作业批改等。我们知道目前AI最成熟的应用是在面部识别,在安防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但在教育领域只是外围,没有触达到核心,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这些才是核心。移动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相比于其他行业慢了半拍,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依然会稍慢点,将会在2023年左右达到成熟。毕竟在一个以线下为主的产业中的数据,需要时间的积累。


当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会有其他的场景,如AR外教、VR沉浸式教学等等。但这些只是锦上添花。我们看到的今后5年对于教育行业最深刻影响的技术,就只有AI。当AI成为老生常谈,当我们的学生对机器辅助的教学见怪不怪,当AI成为所有线上和线下的教育的标配,那时候我们身处的,便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2. 模式:生态迁移,破旧立新


教育作为一个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的行业,究其本质其实一直只有一种商业模式:付费上课。古代的私塾,我们把学费交给先生。今天的知识付费,我们把智商税交给大V。


不变的是花钱买服务,变化的是人群、行为模式、载体等等。其中每一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我们复盘13-18年,希望能够捕捉到未来教育中那些正在发生的趋势。


还是先说说微信。微信内的流量其实是13-18年的最大红利之一,微信生态的强大虹吸能力,将无论是受众、服务提供者的注意力都牢牢吸引。对于教育公司来说,微信已经渗透到了包括市场、运营、交付等各个环节,公众号、微信群、小程序、朋友圈等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无法分割。如通过裂变式获客能够降低营销成本,通过微信群管理用户能够提高粘性和转化等。在微信生态内也出来一波泛教育的机会,如轻课、薄荷阅读等。


虽然目前如小程序还是有留存和黏性的问题,但由于用户的习惯逐渐形成,下沉市场的增量红利尚未挖掘,微信生态内仍然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除了微信生态之外,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趋势,那就是以头条系产品为代表的新生态,正在抢占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抖音。


(图:新生态的启示)



我们知道,每个生态的形成,都伴随着围绕生态产生的机会。生态和生态之间也会有所区别,如微博这样的生态,由于只是信息流,没有支付闭环,因此没有产生原生应用。对于抖音来说,其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表现形式,天然适合教育内容的分发。再辅以后端服务,将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至于未来究竟会形成什么样的项目,落地到怎样的产品上,我们还需等待1-2年。但趋势已然发生。


(图:抖音中已经存在的内容。从点赞和评论我们隐隐可以看到,用户就在这里,如何配以后端服务是关键)



除了抖音等to C的产品之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就是钉钉生态。


钉钉的创始人无招已经明确将教育作为2019年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钉钉多是在工作中使用的产品,可是在校长、老师、家长这个群体里,我们寻找一个沟通工具的时候,意外地发现钉钉最好用。相比于qq,具有一定的私域属性并“去娱乐化”,相比于微信多了更多重度的功能,将通知、网盘、邮件等进行整合,并穿透到聊天界面,可有效实现Schoolmaster-Teacher-Parent这一群体的高效率沟通,即所谓智慧校园的一部分。


那么在钉钉生态内,是否会有to S(Schoolmaster)、to T(Teacher)、to P(Parent)这样的教育产品机会呢?这里其实是教育信息化2.0的深刻命题。教育信息化1.0的主要特征是做大客户,拿订单的传统模式。这里面诞生了如全通教育、立思辰这样的上市公司。接下来5年的2.0时代,伴随着SaaS的进一步渗透,特征是看日活、黏性,会出现真正产品级的机会,如帮助作业批改的“一起作业”、校园AI安全监控、体育课堂的运动手环等等。


除了钉钉生态之外,其它巨头也在积极布局教育信息化2.0。如腾讯的智慧校园生态、百度的教育大脑、头条投资前Blackboard中国区负责人做的晓羊教育等。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会围绕着这些巨头构建的生态展开,毕竟没有人有实力能和巨头抗衡,构建底层。教育信息化1.0时代是一个割裂的、数据不能统一的时代,2.0时代则是一个产品和内容等“中间页”层出不穷、附着于各个生态的应用齐放展开、数据孤岛相互打通的时代。全国数以十万计的中小学,养活了数以千万计从业者的培训机构,都将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来。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图:学校钉钉微应用的部分界面)



我们站在海边瞭望,海面之上风平浪静,海面之下,却是万物生长。



3. 品类:百舸争流,编程当首


如果说2018年资本市场的教育板块有什么热点,那么少儿编程一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品类。似乎是一夜之间,冒出了一百多家公司,将这个赛道填的满满当当,其中不乏有编程猫、傲梦编程、小码王等公司脱颖而出,斩获数亿融资。少儿编程究竟有什么魔力,使得资本市场一致看好?看起来高大上的编程教育究竟是创造出来的伪需求,还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新物种?

(图:少儿编程赛道部分融资情况,数据来源:烯牛数据)


我们回看13-18年,其间崛起的最大品类,便是素质教育品类。编程教育,其实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细分领域。从需求侧来看,80后的家长大多已有子女,其在教育上的观念已转向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需求被极速拉升。同时政策的层面也是打压文化课,提倡素质教育。从供给侧来看,传统的素质教育交付物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式下家长的需求,一些古老的品类如琴棋书画等,需要进行再次包装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素质”需求,供给明显不足。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的崛起实属必然。


于是,在素质教育这个庞大的命题之下,出现了万帆竞过,百舸争流的场面。课外三点半、课外素质课堂、研学、游学、在线陪练、再包装的美术音乐舞蹈等等新品类层出不穷,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新公司源源不断的出现,以满足家长们的多样化需求。如备受二三线城市宝妈欢迎的“樊登小读者”,通过线下阅读体验空间做“阅读+托管”。如第二课堂“ahaschool”,承担了类似于我们当年“十万个为什么”的角色。如拿了老虎、腾讯等上亿美金的“VIP陪练”,将乐器学习中的“习”通过在线化的形式进行交付。这些都是我们未曾想象的教育品类。我们可以看到,在素质教育领域,传统的交付手段落后于现实需求,交付形态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波浪潮中,亦有为数不多的投资机构在素质教育领域进行了触手相当灵敏的人布局,典型如北塔资本,投资了爱棋道、画啦啦、趣口才、音乐笔记等,对素质教育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了覆盖。


回过头来说,为什么少儿编程会这么火?我们看到的,是它的upside。编程有别于其它的品类,因为它的底层是工具,或者说是一套话语体系。无论是scratch和python,抑或其它编程语言,都是一门新的语种。


这点启示,将我们的视线聚焦到96-98年的少儿英语,对那时的人们来说也是一门新的语言,同今天的编程高度类似。


我们复盘96-98年的少儿英语,第一批赚钱的便是提供底层工具的公司。如外研社,一年10亿的码洋,在全国普及英语的大背景下缺乏教材,于是催生了巨大的市场。这里的顺序是工具-教材-内容-服务,编程创造了工具,一种“强逻辑性的语言”,而其它的任何品类中,都没有底层工具的机会。不可能有人能够硬生生发明一种语言,然后让所有人学习它。(当年确实有人这么尝试过,比如世界语。)这一点,是押注少儿编程的核心原因。创造了工具,输出教材,在公立学校普及编程课程之后,便是极为巨大的市场机会。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少儿编程语言类似于乐高积木的模块,编程的过程便是搭积木的过程,将逻辑性和趣味性融合,训练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这时,我们需要回味斯金纳那句经典的关于教育的论述:


“当你把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当然,不是所有的素质教育品类都值得开发。这里我举个不太恰当例子,比如棒球,这一风靡美日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门槛较高。且从锻炼的各个要素来说,有太多可替代的更好的选择了。此时如果将棒球教育作为新品类着重开发,便难以快速打开市场。


我们再按照人群维度来看,有一个一直被忽视的人群,就是老年人群。老年人群的再教育也蕴含着大量的机会。如知名的给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产品是“糖豆广场舞”,其中也包含了教学部分,来学的人通常是那些老年KOL,广场舞领舞者。18-23年间,60年代出生的人进入老龄化,这批人是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批老年人,和50后的老年人有很大的不同。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享受到了经济增长的红利,有视野,有时间,财务自由,并且活跃在线上。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虚也好,满足年轻时候的遗憾也好,摄影、舞蹈、音乐、绘画、书法、理财等领域的老年教育会爆发。这里也是值得挖掘的巨大的市场机会。


站在2018年的尾巴,瞭望今后的时光,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教育新品类,新物种。可以是跨界融合,可以是旧物改造,但希望用更为精彩纷呈的形式,给予市场充足的供给。



高光篇


高光,最早其实是素描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光打在物体上,最亮的那个部分叫做高光。那么当时间之光,思考之光打在教育上,会出现怎样的物理反应?



1. 那些喧嚣的时刻


我们把时间轴拉至两年,由点及面地细数那些或许被人遗忘的时刻。


以“王者荣耀”、“吃鸡”为代表的手游在小学生中的经年风靡。“游戏”其实是学习的反面,小学生有多爱打游戏,就有多不爱学习。这让我们思考,学习是漫漫人生中的一场游戏,如何让小朋友爱上学习?这或许有违天性,但是否有更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将反馈机制做得足够强,从而同样消耗了大把的时间之后,能够有一些正面的东西沉淀下来。再换个角度来想,小学生打游戏都需要智能手机,这里其实侧面反映出来,智能手机在preK-K5阶段的普及程度。这些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也意味着在线教育的巨大机会。


2017年4月,范语素《我是范语素》爆红网络。 这样的人群,其实是中国“沉默的大多数”,只是鲜有开口说出“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样令人惊艳的话语。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人群需要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一技之长”这个成语很有意思,这里其实是职业教育的机会。


回看13-18年,出现了大量的体系内教育集团的产学共建,并延伸到高职、大学,但目前的渗透率较低。进公立体系的产融合作将会是比较大的机会。而未来延伸出来的市场是新的职业发展的培训。有人会觉得AI未来会取代大量的低端劳动力,这样的低门槛技能职业培训价值有限。但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如AI的出现带来了“数据标注”这一行业,将大量未经训练的数据进行人工标注,从而便于进行计算,是AI时代的刚需。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认为,到2030年,中国将有多至1亿人需要学习新技能并转换岗位。这一点,诸如智能化考试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巨头ATA等,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进行了转型和早早地卡位。适应新经济的技能型职业培训,会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新华网调查统计,54%的95后将网红作为首选职业。这里还是引申出职业教育的问题,传统三大低端职业培训,汽修,厨师,电脑,催生了巨大的市场。拟在港交所上市的“新东方烹饪学校”,2017年收入为28.5亿,净利润达6.4亿,是旧经济的代表。而新的机会在于:美业培训。或者说,广义上的现代服务业,包括如spa,美容,美体等,而不仅仅是理发。生活品质的升级导致了服务业的升级,这里会诞生完全新品类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中比较高端的部分,便是商学院。我们看到13-18年,混沌、黑马等新型商学院迅速崛起,对应的是中欧、长江等传统商学院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高端职业教育的快速迭代,将在未来5年形成更加凶猛的势头。把传统的企业培训如“思八达”的内容迁移到线上,以社群为聚集,以知识付费为核心,换一种形式贩卖所谓的“成功学”,将形成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无意评价鸡汤的味道,因为人们需要它。


2017年6月,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言论火遍大江南北。这是典型的上升通道正在关闭的信号。随着资本利得和劳动利得的差距加速拉开,教育的消费投入也将呈现两级分化。其实在今天中国很多中产家庭中,高考早已是一个不存在的词汇。13-18年我们看到的一个高速增长点便是低龄留学和国际学校。大量的国际学校、地方上的双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我们可以看到,当这类型的学校供给足够时,优质的双语、国际化课程内容输出成为机会。同时由于低龄留学的爆发,留学后的住宿、学业监控、生活管理等将会是新的增长点。


2017年11月,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尤其深远。当利益和稚嫩的儿童产生了冲突,暴露的便是人性的弱点。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件事的主犯就在这两天被判刑一年零六个月。事件的背后,则是幼儿园在资本高速推动下的狂飙突进。幼儿园的集团化也成为这几年间的一个显著现象。直到国家在今年11月出台的政策,防止幼儿园过度资本化,才踩了刹车。而这距离红黄蓝事件过去了整整一年。我们顺便思考,如何给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在幼儿园供给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幼教领域也出现了内容输出的机会。


2017年11月,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还是幼儿园,但有所区别的是,这种其实是企业日托班。随着幼儿园政策趋严,0-3岁的日托从教育部门剥离到了计生部门,日托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在美国也早已有Bright Horizons这样市值65亿美金的上市公司。对于白领群体来说,日托班确实是刚性需求,虽然有携程事件,但这件事的社会意义是存在的,只是中间亟需规范性和企业家的严格自律。上海正在颁发日托班的相应牌照,日托这一巨大市场正在逐渐成型。资本以及其背后的脑袋要起到保护儿童的作用,而不是反之。


2018年初,四部委联合整治K12课外辅导机构,并叫停“杯赛”。这件事情在短期内,看起来似乎是教育行业的利空。但其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对于“乱序”的纠偏。民办教育野蛮生长,狂飙突进了如此多年,早已乱象丛生。比如今年便出现了部分教育机构拿着学费“跑路”的事件,限制了学费预收,便能够限制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在线教育行业中的“潜规则”——刷单,冲数据来忽悠VC的钱,这些本质都是监管缺乏之下的极端逐利行为。对民办教育进行强有力监管,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回归理性,让认真做事情的那些人能够获取市场的丰厚回报。


2018年12月,中青报《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过去5年,地域性的线下机构进行渠道下沉,如精锐等,实现了高速增长。可沉到中国的最底层是什么?越下沉,成本越高,越难管理。这些机构之后的发展,线上化成为唯一路径。典型如新东方在线,作为最早一批线下连锁培训机构新东方布局的在线教育机构,经过逾10年的发展,也即将进行自己的港股上市正名。对于极度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优质的教学师资何其难得,因此如前文所说的直播技术的普及,也是消弭教育不平等的一剂良方。在线教育在中国的广大贫困地区,正在进行时。


2018年末,资本寒冬、互联网寒冬带来的裁员潮。大学扩招10年,营销、IT、设计、财会等每一个品类的人群都已经供给过剩,一旦出现需求下调,那些水平不够硬的人便面临失业风险。因此在经济周期的低谷中,“在职人群的再培训”将会成为增长点职后培训的核心之一是重塑内容,将单个品类用原创的体系进行阐述。这里的典型如“三节课”讲营销,“馒头商学院”讲产品等等。职后培训的每一个品类都有重塑内容的机会,在经济不好的时候给大家提供新的学习素材,一起捱过寒冬。



2. 高光刺眼:资本、庞氏、乱象


资本是永恒逐利的。因为资本的背后是人性,而人性是永恒逐利的。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只是在教育和资本这两者的化学反应中,有些相当成功,有些刺激过度。起起落落便是资本市场的常态。


图:2006-2022,资本起落如潮水。2022年将会是新的起点


资本给予你的,最终会还回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教育公司会回归到15-18倍的正常回报PE,进入理性阶段。这其中,以卓越和精锐为代表的线下培训机构,预计将会在19年开展大量的并购。作为深耕多年的K12培训头部公司,标准化和精细化运营会做得比较好。叠加上市之后的资本压力,导致出现以头部公司为代表的K12线下机构开始了新一轮区域扩张趋势,因此整个K12课后辅导市场集中度会明显提高。(新东方、好未来等的新一轮扩张从17年就开始了。)当一个行业进入成熟期,出于边际成本和效益的考虑,并购事件将会规模性发生。资本的规律始终没变。


我们复盘这几年,最大的感慨就是,所有那些年在线教育的雄心壮志都一一落空,最后全都回归到直播卖课一条路上。不由有种“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的感觉。第一代在线教育创业者,出现在以沪江网为代表的PC时代。第二代在线教育创业者,出现在以学霸君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么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三代在线教育创业者,该携以怎样的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我们拭目以待。


除此之外,有一个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所谓的“教育庞氏”。当教育被过度商品化的时候,便会出现类似于“庞氏骗局”一样的景观。当市场充分竞争,没有人能够挣到超额利润,只剩辛苦钱。一个行业长期热门,超额利润被瓜分殆尽之后,剩下一地鸡毛,这时出现了一波“闲人”,不想挣辛苦钱,这时,只能去靠教新的人来挣钱。这时候,教育几乎是一个黑箱,为庞氏创造了完美的环境。再想深一点,似乎某些人文类学科也是如此,但隐藏得更为隐秘。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将教育彻底商品化,并且辅以强洗脑营销手段的把戏。在这种规则下,教育产品甚至和保健品、理财产品一样,被一些人拿来兜售,教育微商、教育传销、教育P2P等等怪象,正一步步侵蚀着人们的底线。这些人此处不便一一列举,但猖獗一时者,终究不能兴盛一世。时间自会筛除沙砾。


我们应当高度警惕。



3. 最亮之光


我试图找出最亮的高光。或者说,我想找出这些年,对教育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是某一件事,某一个人?是旧事重提往伤口上撒的盐?是无力改变的不能承受之轻?


非常难以具象。思来想去,只好总结为一句:


基础教育回归民生。


只有这件事,是真正对未来5年,乃至30年的教育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我们所谈论的“剧场效应”(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会导致集体秩序失衡,最后形成整体悲剧)、教育不公平等等,都是表面现象。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幼儿园相关的问题,课外培训机构监管等等,都是基于此项考虑的顶层设计。


基础教育回归民生,这句话的背后蕴涵着三点驱动因子。


其一,中国经济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而教育是拉动消费的核心。三架马车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剩,由于中美贸易战等原因出口受阻,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将是必行之举。


其二,生育率的持续下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现在只有1.3。由于基础教育支出占家庭的比例过高,形成民怨,少子化将会直接关系到未来30年经济的发展。


其三,政府希望将40年的改革红利回归民生。本届执政党的态度非常明确。


基础教育回归民生,便不会出现如延长义务教育时间、将幼儿园变为盈利但禁止资产证券化等情况。这些都是行业可能面临的“灭顶之灾”。目前出台的政策多是出于规范性考虑,从更为深远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教育行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于是,最终便回归到那句,教育是“15度角仰望,30年永续经营”。


-end-



多鲸年度盘点|《2018年教育行业投融资报告》


本文为抛砖引玉,如果想了解更翔实的数据、更充分的论据,请戳上方链接阅读多鲸资本出品的《2018年教育行业投融资报告》,或在公众号后台回复“2018”,可获得报告PDF版。

报告中充分展示了宏观环境,政策盘点,以及学前、素质、K12、信息化、职业、在线、国际教育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对中国教育行业的深度探究,我们才刚刚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