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趋势下,教育行业以何致胜?
多年来,产教融合的有益探索,为教育发展安上了「加速器」。教育数字化变革,人才培养更加高端多元。康复与特殊教育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赛道不断发展完善,丰富教育内涵,推动教育沿着更均衡、更多元化的路径演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教育从业者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如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8 月 12 日,腾讯云、腾讯教育和多鲸共同发起「发现教育新势力」主题论坛第八期,好老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程、东方启音创始人兼技术运营副总裁崔广利、铸远职教 COO 李智勇、英盛网副总裁苏正兰齐聚云端,共同探讨教育行业创业和破局机会。
活动开始,好老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程发表《职业教育学历提升之路的方向性思考》主题演讲。
一开场,徐进程从非全日制学历的获取路径及政策状况开始谈起。全日制获取本科学历的途径有普通本科和普通专升本,相比之下非全日制获取本科学历的途径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和电大开放教育。在当前的考试组织形式背景下,非全日制获取本科学历的难度更低。
近年来,国家政策频出,计划取消非全日制学历就业限制,并开始推行普职分流和职教高考等改革措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际上,社会还未完全接受职业教育,但中国经济已从增量、存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更大量的人才需求。因此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学历提升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学历的含金量同等重要,非全日制学历的获取路径的规范程度和困难程度提升,非全日制学历获取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剧。
对于非全日制学历提升机构,徐进程建议,一是要回归教育本质,善于结合技术提高课堂传输知识效率,通过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和思考力,通过企业文化完善学生的人格。二是要坚持实践经验和理论的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三是要不断强化初心使命,应追求育人事业而非简单的经济利益,并围绕初心使命思考组织文化建设。四是要强化组织力量,包括组织文化建设、核心团队打造、组织能力建设,实现组织文化、管理机制和组织发展阶段的有效匹配,进而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
他表示,好老师自创业起,便走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一是在早期专升本市场供给稀缺的背景下,选择了全职化教学路线。目前,好老师有 50% 以上的员工来自于教师岗位,且全国超过 500 个教学点全部由全职老师进行教学交付。二是为团队配置了全职化的教学服务人员和督学人员。三是选择了市场驱动的运营路线。尽管普通专升本项目主要围绕在校生客户群体开展,理论上学校合作和资源推动是最好的业务模式。在此背景下,好老师依旧确定了「专升本」核心项目,以市场能力和产品力为核心推动机构发展。
徐进程认为要在能力范围内做事,始终坚持直营化的运营管理路线。目前好老师在 22 个省份拥有直营分公司,每年服务线上线下近 40 万学生,业务覆盖了学历提升、职业教育、产业和产业服务等领域。
接下来,东方启音创始人兼技术运营副总裁崔广利发表《以职业教育推动言语康复与特殊教育行业发展》主题演讲。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国内言语残疾及伴有言语残疾的人数超过 3000 万人,拥有学习障碍和专注力问题的儿童同样成为言语康复的目标客群。按照国际标准,中国言语治疗持证上岗人士数量应不低于 30 万,但实际上国内从事相应工作的人员远远达不到该数目。第一,不同于内科、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证书和临床经验正式上岗,目前国内高校几乎没有言语治疗的细分课程,即使是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需要接受临床技能实操培训后才能上岗。第二,国内能够进行言语康复专业培训的机构较少,因此经过专业培训、从事言语治疗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此外,拥有特殊教育经验的临床工作者也要根据客户群体的变化和工作中的瓶颈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如何进行康复与特殊教育的职业培训?崔广利表示,一是加强与国外专业机构的合作。东方启音的做法是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共建临床实习基地、开发 STA 培训课程。二是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医生提升临床技能。三是加强与国内高校在招聘和职业教育课程分享等合作。目前东方启音已与 100 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人才共建战略合作关系。崔广利表示,在 15 年的临床运营扩充发展过程中,团队明确必须建立标准化,对人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做课程、统一教学理念,经过各种临床技能培训后才能上岗,持续探索将康复和特殊教育的技能培训运用到临床,通过行业的职业培训推动整个康复和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
目前,东方启音已经在全国 23 个城市建立了 53 家直营中心,培训了约 1000 名康复师,核心业务覆盖言语康复(ST)、职能康复(OT)、自闭症干预(STAR)等康复/ 干预课程,康复师培训、家长培训、医师培训班等专业培训业务,以及线上治疗平台和发音培训软件等服务。
随后,铸远职教 COO 李智勇发表《职教行业机构之争的重心是效能之争》主题演讲。
职教行业粗犷型发展已经成为过去,在疫情和政策作用下,单纯追求校区扩张来实现增长的模型已经开始失效,即便是行业领头企业也开始纷纷关闭校区、裁减人员,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注重高质量增长的职教机构。这些机构通过高效的销售拓展、教师服务、教务协作,大大提高机构人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业绩高质量增长。眼下,机构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效能之争,不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机构效能低下、竞争力匮乏,早晚将被市场淘汰。
职教机构如何实现持续业务增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智勇表示,需要从人效、成交、产品、团队等方面出发。
第一是解决机构人效之痛,即解答机构如何对内做管理、对外做营销的问题。目前,很多机构仍然用课程老师私人微信聊天等传统方式接触学员,触达效率低、转化效果差、管理效能低。他认为,数字化工具可以让触达效率更高。以运营工具为例,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跟踪学员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并进行即时指导。为此他提到铸远的「运营管家」,针对职教行业,该系统提供了一套非常完整的职教垂类内容:包含运营技巧和材料、营销话术和方法。内容积累了十几万个私域成交学员的转化细节记录。系统自动预设了不同科目、不同场景、不同阶段学员的不同成交技巧和内容。
第二是解决机构成交之痛,即解答如何用数字化管理赋能顾问部、教学部、教务部的问题。当前职教行业成交链路普遍是通过学员、触达、成交、服务,再次裂变新学员进入下一个链路。在同样的链路中,花费时间少、效能高、成本低的机构能够更快速地成长,抢先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基于此,李智勇提出了「公域做流量、私域做成交、交付做口碑」的职教业绩增长新链路。相较传统线下渠道,获取公域流量对于机构而言是更好的获客方式。
第三是解决产品之痛,即需要提升产品的交互体验。传统职教产品交互往往需要老师到指定后台登录,再开通课程。而当产品交互体验提升后,如有课程顾问老师触达学员,一旦学员提出需要,就可以一键推送、一键成交、一键开通课程。
第四是解决机构团队复制之痛,就是解答新老员工如何无缝式交接,新进员工如何标准化上手,客户资料如何永久沉淀的问题。通过企业风险管控、客户资产管控、企业员工管理,运营管家有效赋能教务部校区管理。
铸远致力于为职教机构提供业务增长解决方案,累计服务超过 5000 家职教机构,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成熟产品,在人效、成交、产品、团队的每个领域和环节为机构节约能源和成本,提高效能。
最后,英盛网副总裁苏正兰发表《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大学》主题演讲。
在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数字化培训正成为每个企业的刚需。第一,只有数字化的培训平台才能支撑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搭建。第二,疫情之下,政策导向鼓励企业进行线上数字化培训。第三,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化培训有助于提升组织能力,以此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第四,企业的管理层和新员工趋于年轻化,对线下传统培训接受度更低。
如何满足不同企业对数字化培训的需求?在苏正兰看来,企业培训的从业者应该考虑如何将企业大学变得更普惠,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培训成熟度的企业。比如大型企业要满足对复杂的组织发展和培训管理的要求;中型企业需要系统规划培训内容,把培训做得更专业;小型企业考虑如何生存下来,需要解决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降低试错成本;扩大到整个职场人群体,则需要解决职场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基于这一理解,英盛网在培训行业持续深耕 16 年,帮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做好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培训。师资资源方面,从 3000 多位合作讲师中选择 639 位各行业实战讲师;此外,以版权课程建立行业壁垒,制作了 1886 门、7500 多集、6000 多小时、涵盖 108 个岗位的培训精品版权课程,企业可以精准找到每个岗位需要的能力,系统学习和提升岗位能力,基于内容支撑更好地打造自己的学习平台,而不只是简单提供学习平台和工具。
最后,苏正兰总结,英盛网的使命和愿景,是用数字化的学习平台,海量规模化、颗粒化、系统化的在线课程和轻咨询,帮助企业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嘉宾演讲之后,进入主题为「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下, 如何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圆桌论坛。在腾讯教育华南区域运营负责人袁榕的主持下,好老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程、东方启音创始人兼技术运营副总裁崔广利、铸远职教 COO 李智勇、英盛网副总裁苏正兰,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铸远职教 COO 李智勇表示,当前为机构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很多,但针对某一细分领域做精的在市场上相对欠缺,例如众多面向会计等考证垂类,学历提升垂类,以及数字化人才技能培训垂类的机构普遍在招生方面存在困难,员工数也在以 50%、30% 的降幅减少,即使提供 SaaS 服务也未必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为垂直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更贴合机构的内容,才是提高触达效率最好的载体,才能真正帮助中小机构解决营收问题。例如铸远职教前两年推出的会计实操课程,帮助诸多濒临倒闭的机构更好地生存下去。而在机构的存量达到瓶颈之后,如何在增量上实现新的突破?李智勇认为,应该在课程和内容上进行大胆延伸,增加培训机构的生源。基于上万亿市场规模的中国数字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铸远职教倾向于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战略方向。
好老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进程表示,一方面,前期公司基于自身能力,围绕主营业务做产业链的延伸,专升本业务的认可度和口碑形成后,经过论证和产品打磨,选择定位为专科起点的考研培训机构,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基于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围绕员工子女看护的需求,公司在 2018 年落地托育业务,其后延伸到为整个托育行业服务,成立独立公司,针对托育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尝试与学校进行产教融合,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围绕产品内容进行课程开发。徐进程表示,只有提升整个组织的运转效率,让行业的从业者赚到更多钱,才能更好促进行业发展。
东方启音创始人兼技术运营副总裁崔广利表示,选择康复和特殊教育技能提升培训赛道,主要是源于自身在行业发展以及组件运营中心中的需求,以及创始人康复医学院的教育背景。此外,由于目前国内没有专业院校开设言语康复临床技能的课程,因此东方启音挑选了很多优秀毕业生进行统一的职业培训。而在运营过程中,东方启音尝试在课程、师资培训、运营培训方面与国际接轨。总之,要做好言语康复职业教育,自身胜任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临床实习基地,三者缺一不可。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需要能够制作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做出疗效、做出标杆,在复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行业的整体发展,而不只是为了占领市场。
英盛网副总裁苏正兰认为,培训的核心在于内容,有内容的产出才能真正把企业培训做好,因为企业关注的是培训效果最终能不能直接作用于战略和年度目标,因此比拼的并不是技术能力多强、SaaS 系统多强,而是综合服务用户的能力,以及培训是否真的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员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否在系统里面找到对应的课程。苏正兰指将市场划分为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大企业的在线培训属于存量市场,但全国 90% 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因此在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可以思考如何在增量市场下将企业的在线培训、在线学习系统做得更加普及化和标准化,让广大中小企业都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