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行法学丨心理建设篇:做时间的朋友,学会滞后满足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进入到六月份以后,大家或多或少会遇见一些心理问题,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专业水平不够扎实,才会导致各种胡思乱想。本部分结合历年考生的实际心理状态,与大家形成沟通和对话,防止在一开始就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请各位认真阅读。一战的同学可以适当减少自己的考研任务,不要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因为还要协调学校的期末考试等,更不必焦虑,因为大家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二战的同学应当调整好状态,逐渐发力,不能继续沉浸在过去的悲伤或者毕业的氛围之中。6月份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希望大家都能平稳度过,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更佳水平。往期问答可以见如下链接:

1.知行法学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备考问答系列(一)

2.知行法学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备考问答系列(二)



环境:做好学习前的准备


01

学习环境要让自己感到舒服自在


考研是一段漫长的旅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需要不断地与学习环境磨合,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学习的地方不需要多大、多高端,但是要让自己感到舒服自在。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可能会变得比较敏感,可能会容易因为身边的一些小事情而烦躁。比如旁边的同学经常抖腿,有的同学敲击键盘的声音很吵,自习室开门关门声过大,周围有的同学总是小声地讨论题目,等等。如果大家遇到了诸如上述情况,导致自己没有办法静心学习的话,一定要及时做出调整。要么直接换一个自习的地点,要么和周围地同学做好沟通,因为身边的同学很有可能是无心的。


02

要处理好和家人、舍友的关系


考研的压力容易让大家在处理与家人和舍友的关系方面变得不耐烦,一点点小事情可能就会引发矛盾。如果感觉自己情绪快要失控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尽量控制自己,让自己安静下来,压力大不是发脾气的理由,不要不小心一冲动就伤害到了家人和朋友。和舍友相处也是一样的。身边的舍友可能有的考研,有的找工作,有的可能一整天啥也不干就窝在宿舍打游戏,所以建议大家要努力让自己不受影响。如果大家觉得宿舍呆的不舒服,要么脱离宿舍这个环境,要么和舍友好好沟通。如果大家实在遇到了比较特别的舍友,在考研期间就尽量减少直接的交流、避免冲突,不然坏了自己的心情还影响了一天的学习,得不偿失。

考研的过程往往是孤独的,即便寻找研友互相激励,在知识的汲取到最后考场上的发挥,都是需要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这是一个人的战争。切忌过分寻求他人的支持、理解和陪伴,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在这个阶段,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用学习充实自己。但是,有时也不妨感受来自身边的温暖。可能是在家学习时,不需要自己烦恼的热腾腾的晚饭,也可能是偶尔打开聊天框,来自朋友的激励的话语,我们意识到独处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接受他人的扶持。底气当然来自实力,但也不能否认其中一部分来自于他人的殷切期待与鼓励。


03

提前解决场外因素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都难免遇到学习之外的事务,可能对复习生活有所影响,在上半年,或面临毕业论文、毕业季,寻找适合的学习环境、学习工具,选择自习室或租房,等等。在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后,不经意的小事都可能会影响心情,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不可避免,就尽量提前解决、及时应对,最晚尽可能不要迟于七、八月,为的是可以在长期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不受影响,一个安稳的日程,也有助于我们学习效率的逐步增高。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何时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健康,都应当尽快就医,及时止损,没有任何事情比这更加重要,务必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有在确认身体可以承受的前提下,持续高强度的学习,甚至有一两个月黑白颠倒,忘我奋斗,才是有意义的。


04

一年两考绝非劣势



如果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法考又要考研“难于上青天”,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少考生同时准备仍高分通过,我们在学习方法的介绍中也提到过,法考和考研至少在体系上是可以相通的,对于考生而言,这两个“大考”甚至是互相成就的。法考对于细节知识的记忆、口诀的灵活运用可以辅助考研的学习,甚至在专业课的环节,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调取相关知识,高效输出。即将经历法考的同学务必要把握机会。若是专心考研,既不能松懈,也不要因为其他双考的同学看似学到的多而感到恐慌,保持自己的步伐,大家各有优势,没必要互相制造焦虑。



空杯:二战的同学要有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很重要,二战不是查漏补缺,而是推倒重来。

最近新入班以及班级之外接触到很多“再战”的同学,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不要被自己过去的历史迷惑。有的人觉得自己第一年不努力还能考340多,有的人觉得自己第一年就已经是360多了,有的人觉得自己只有200多可能还需要若干年,这些想法都是错的。大家也知道:对于论述题而言,写的好不好,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总分考200多的肯定是不行,但是360多的也未必是真行,尤其是那些“不努力也有340多”的同学,如果带着“稍微努力一点就一定能考上”的心态就更可怕。


关注知识本身,体系推倒重来,一定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即使是多年执教的老师,每次备课和讲课都能遇见“新知”和“盲点”。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一代武学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也非常推崇这句话,他说:“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空杯心态就是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舍得之后才能获得更多,否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个人应该舍弃的东西很多,懒惰、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思想自然是不行的、是最应舍弃的。


二战的同学应当意识到,自己过去一年虽然并非完全失败,但是有教训之处肯定很多。

零基础的同学二战潜力更大,一定要摆脱自己以往的习惯,虽然不至于全面否定,但肯定需要进步和修正。尤其是不要觉得自己曾经学过一遍就比别人有优势,即使法考已经通过的同学都要再学第二遍法考,再次出发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理论基础,请大家带着空杯心态去学习。


对于二战考生,从数据来看:(1)第一年低分的同学,如果第二年带着零基础去努力学习,往往结果会很好;(2)第一年分数线上下左右10分以内的学生,第二年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基本上第二年在没有状态等问题的干扰下,基本都能实现较大成功,380+问题不大,2021年有去年370分的同学最终实现了400+的逆袭。但也有部分同学分数出现了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空杯心态。 


专注:学就学个痛快,玩就玩个踏实

考研不是疲劳战,也不是所谓的持久战,不要总是如临大敌的样子。大家要注意劳逸结合,带着“单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不留遗憾就是好汉”的心态前行,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学习的时候不要玩手机,玩耍的时候也就不用想着学习。


以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亲身经历为例:

当年本科学习很渣,身边好友基本上保研清北很多,然后自己还要考研,很是有点不好意思。当时他的心态大概就是“我是一个学法学的,最起码毕业的时候别人问自己几个法律问题,至少能说出个一二三”,就自己找资料去复习。


1.先是买法考盗版书结合本科课程一起学习,上课听不懂的知识就课下去翻翻法考书和视频,当时都不好意思问同学,举个简单的例子:大三学知产的时候发现书上写“著作权中的创作行为是一种事实行为”,才知道原来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之间还有区分,可见民法功底有多弱;

 2.后来就是网上各种搜寻公共资源,然后也不好意思告诉身边同学自己在准备考研,还去搜集了一些经验贴偷偷去学校打印店打印;

3.再后来买了一个师姐的笔记,就看了一下感觉这个师姐难怪要调剂,因为那些笔记总结的一点没有逻辑,基本上就是罗列课本;

4.直到四月份有个转折点就是听完冯玉军老师的公开资源法理学课程,突然感觉到好像知道法理学是什么了;

5.司法考试期间(7月份开始)傍上了班里两位女学霸,每天跟在她们屁股后头一起学习,别人都是早晨六点多到教室,我也就不好意思太晚,但是也得8点才能到。整个暑假都很艰难,起床难、理解难、民刑难,好在理论法十分顺手,兴趣使然,后来低空飘过法考。

6.法考结束后,学校开学,看见人多了起来,就很浮躁,也有很多同学尤其是保研的参加学生活动,还有当学生会主席的自以为功成名就在谈恋爱,自己每天也不很喜欢梳洗,就感觉挺狼狈。咬牙坚持下来,但是这时候我已经不害怕了,因为到了后期,感觉自己前几个月没白学,至少很多人问我问题我都能说一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分析框架和论述思路。

7.后来就是水到渠成。大家心领神会,举一反三,不必盲目模仿,但求心有灵犀。



实质:认不认真只有自己知道,

挺多人看起来都挺认真的


以“优秀作业”为例,

大家看到后的正确反映应该是举一反三和见贤思齐,思考:别人是如何记笔记的?别人的字迹如何?别人的笔记中体现出此人看书后的水平如何?别人这么漂亮的笔记一定经过认真思考以及确定吸收到本人脑子中了吗?是思考后的认真梳理还是仅仅做出一种框架上看似完美的形式主义?等等,只有把上述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才能收获到“技”上的快乐。


常见误区:

很多人都不会认真阅读他人的笔记和作业,只是看见形式上或者因电子软件而做得很美观或者是因为笔记数量多而让人不明觉厉,之后陷入无谓的攀比和焦虑之中,这是一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反应,应当杜绝。


注意事项:

1.不要跟别人比进度,严格执行自己的计划,每人各有不同;2.要跟别人比较程度和深度,如果自己恰好也学到这里,那至少要超过展示中的“优秀笔记”,这是大家的起点,绝非学习的终点;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



坚持: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很多老师在公开课中从先修、二轮、三轮等阶段讲起,每一轮都有相应的时间安排和“看似完美的计划”,于是自己做好了笔记。但是做完规划后,心中突然很空,当面临一个新生事物和陌生考试的时候,内心的恐惧和无知油然而生,不管计划看起来多么完美,在现实面前有时候会发现还是因人而异。


大家刚刚接触考研和法考,甚至有些同学刚刚接触法学,上述这种状态和心态相信大家都遇见过,请大家自行体会和反思。关键问题在于,当大家遇见这种问题和状态的时候,除了领你进门的师傅之外,你自己应该怎么做?


说实话也很简单,先坚持一个月听课和复习再说,其他都是扯淡。每年都会有同学在一开始的时候制定看似非常完美的计划,其实华而不实,往往超出自己当时的承受能力,与其活在完美的计划中,不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在便签纸上,就已经是非常自律的人,这样也许看起来并不完美,但是实用。



比较:与其跟人比,不如做自己


很多同学在各种场合看见别人的笔记或者计划时,发现对方非常优秀,逻辑清晰且要言不烦,执行力也很强。当然,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可能会“紧张”,害怕别人超过自己的进度,这也是完全没必要的。之前让大家做自己的计划,就是按照自己的时间来,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下去就没什么问题。跟着自己走,做好自己的计划和执行。



 八

兴趣:兴趣是内在动力,

计划只是手段


初期学习阶段大家主要是培养兴趣,因为对法学的热爱和兴趣才是坚持长久的内在驱动力,也即本源性的力量。大家在后期很多人都会感觉到疲惫,为什么呢?说明你没有爱上法学。你不知道法律背后的乐趣,也不知道实践中的案例,也无法在构建概念的天堂中感受到体系化的快乐和严谨,所以你就慢慢觉得疲惫了,然后可能也就没有然后了。


学习就像谈恋爱,减少疲惫最好的办法不是避而不见或者疏远两天,而是产生兴趣和火热的爱,才能真正的坚持在这个行业里走得很远。记得之前老钟在书的扉页写过一句话,爱民法就像一头火上烤的驴,热爱才是解决之道。


大家也要注意,在考试这样一种“紧急状态”之下, 虽不至于三更灯火五更鸡,但是也不能给自己太多的理由和借口,比如:

1.一轮阶段,可以是周计划而非日计划。太紧张确实不容易思考并且增添没必要的压力,但是不能变成月计划甚至无计划,毕竟你在准备法考和考研,不是单纯的读书和“学点知识”。

2.可以有娱乐和放松,但不能有太多的即时满足。比如经常刷夜看抖音或者小说,比如经常打游戏。其实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一周不打,然后突然打一次,这种满足感其实会更爽,并且不耽误日常学习。

3.可以起得晚,但是总不至于日上三竿。春夏季节,再晚也不能晚过八点半;秋冬季节,再懒也不能晚过九点。人的生物钟很难调节,但是至少也学会有一些基本的克制,不能过于放纵。

4.可以有时候睡懒觉,但要确保“规律”和循序渐进。哪怕现在每天只学三五个小时,也要确保不拿手机地进入高效学习状态,然后循序渐进增加时间提升状态,不要一曝十寒。



做时间的朋友,学会滞后满足


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不要无声无息地蒸发。提前打个预防针,每年一开始的时候也有几个同学还不错,但是到了中间或者后期,就各种理由和借口不知道去了哪里,发微信都不回复,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同学,深刻怀疑他在人生的其它决定中可能也存在问题或者失败的极大风险,除非确实有特别重大的原因


只要是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就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除非有一种情况,就是你闭关修炼去了所以联系不上,但你自信能学的更好),考试是功利的,但知识会一直陪伴着你;做时间的朋友,学会滞后满足。


前年后期有个师弟一直没联系上,我以为他溜了,结果他说他出关了,问了一下考的情况和后来的分数,发现原来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我们400+中的一名同学。当然这个仅仅是个例,很多同学后期联系不上都是因为当了逃兵,如果当了逃兵,也确实真的是辜负我们的栽培和教育。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