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岸经验丨如何在初试中更好地背诵专业课——背诵中的技与道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人大法学考研考研中初试中总是有非常多的内容需要背诵,但初试复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如何又好又快地记住知识并呈现在考卷上几乎是所有备考同学逃不开的话题。在我复习备考时,我也曾经看着教材不知怎么下手,到处搜罗“如何背书”的经验贴。


很多经验贴告诉大家“背诵越早越好”“两遍根本记不住,背五遍就稳了”,但笔者认为,梳理和总结是背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盲目地过早背诵并不可取;背诵重在质量而不是数量;背诵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不经思考地大声朗诵是记不住的。好的背诵方法和思路会让复习事半功倍,也会减少冲刺背诵期自我怀疑和否定带来的内耗。


结合自己的备考经验,回答大致的思路为:①先理解后记忆,②主动回忆而非机械重复,③多次复习。介绍方法时会以法学学硕专业课为例来详细解释,也会顺带介绍如何构建体系、如何确定背诵重点、如何制定背诵计划、如何用思维导图辅助记忆、默背还是出声背诵等问题。



先理解后记忆


背诵不宜过早开始,起码应该在理解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开始背诵。具有体系思维、知道重点知识的范围后,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就基本到位了。理解基础知识的过程本身也是背诵的一部分,是在为背诵过程“打地基”,因此不必担心自己的背诵进度比别人慢。


01

如何建立体系思维



系思维好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体系思维可以帮助大家快速定位知识点,寻找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其他相似的概念,清晰地把握学科逻辑外,在考试时遵循这种思考方式也会使自己的答案更加体系化,得到更高的分数。笔者想从“先形式体系,后实质体系”的角度,详细介绍备考前期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实操方法。

 

1.形式体系简单来说是课本上的章节脉络。复习开始时大家都是从教材入手,从理解教材上的核心概念和观点入手。但如果过度沉迷于一个一个的具体知识点,可能会陷入低效的学习状态。此时可以尝试梳理课本的章节脉络,整理分析出这个科目的体系架构,找到具体知识点所在的“位置”。这样有助于初期更加清晰明确地掌握知识。


以曾宪义、赵晓耕老师主编的蓝皮《中国法律史(第六版)》中的隋唐时期法律思想与制度为例,本章的结构为:法律思想与立法背景-立法概况与法律形式-法律制度(刑事法制、行政法制、民事与经济法制)-司法制度(司法机构、司法程序)。在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梳理时,应紧紧围绕章节框架,将具体知识点进行归类,并且以法律思想为主线来理解这一朝代的所有具体的法律形式和制度。


以王利明老师主编的蓝皮《民法(第八版)》为例,第三十五章合同的保全中主要介绍了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两种权利,其中具体内容展开的逻辑都是“概念-构成要件-行使方式-行使效力”,这种清晰明了的逻辑结构几乎可以适用于民法中的所有权利,不论是背诵还是答题,掌握了这种思维框架会事半功倍。

 

2.实质体系是该学科自身内在的逻辑,能够融会贯通并有意识地运用其解决问题。在基础知识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中有内在联系的内容进行对比和思考,逐渐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互相勾连起来,完善这个科目整体的体系。尝试将知识体系转化为答题思路,在后期模拟训练中尝试实际运用。


以曾宪义、赵晓耕老师主编的蓝皮《中国法律史(第六版)》为例,上面提到的隋唐一章的章节框架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朝代,理解和背诵过程中可以将笔记或思维导图调换位置,在朝代与朝代之间进行纵向的思考和总结。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张纵横交错的“知识网”,将法制史的所有内容一一归类,背诵和答题时只要按需调取即可。答题时也应该在遇到具体制度时联系想到指导思想,在回答指导思想时以具体知识举例说明。


以王利明老师主编的蓝皮《民法(第八版)》来具体举例:(1)合同编中合同的订立一章中的要约和承诺都是典型的意思表示,可以与总则编中民事法律行为一章中的意思表示的知识点进行对比,结合起来一并掌握。(2)合同编中合同的保全一章主要介绍了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可以联系狭义的担保(包括保证、担保物权和定金)来完善广义上担保的体系。


以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第六版)》为例,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各章节大致都会从权利的客体、内容、归属、限制等角度展开,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每种知识产权都有自身的特点。结合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关键词》的目录逻辑可以得知,知识产权的体系结构可以从总论、权利的对象、权利的归属、权利的内容、权利的取得和消灭程序、权利的行使、权利的限制、权利的救济和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进行重组。将这种九部分的结构套入每一个具体的权利中横向思考,再从将其拆分组合进行纵向思考后,就可以对知识产权法有一个更加清晰、更加体系化的认识。这个思路同样也可以用于分析是否侵权,用这种思路解答案例分析题可以做到全面、具体、详细。


02

通过分析真题锁定重点



现在法学学硕的考察内容早已不是准确的记忆和复述。背诵当然是要为考试服务,所以背诵专业课的目的也已经不是完整地复述课本原文。“考什么、怎么考”决定了“背什么、怎么背”,而不是教材和讲义决定了“背什么、怎么背”,因此在备考前期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应该认真分析真题。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考什么”和“怎么考”,也就是考察内容和考察方式。

1.重点拔高思维:对于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考点,应当详细、具体地全部掌握教材知识点,还需要适当补充老师近年的重点论文;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法律史中的隋唐、法理学中的法治、民法中的民事法律行为、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和财产犯罪、知识产权法中的权利内容和限制等,都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章节。


2.非重点的底线思维:对于真题中偶尔出现的考点,也应该至少将教材上出现的基础知识完整掌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在考场上遇到时大脑一片空白,熟悉基础知识至少可以得到平均分。



主动回忆而非机械重复


一位高中同学的背书方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晨读时他会把一个句子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大声朗读十遍以上,然后换到下一个部分、下个句子重复进行这项工作。先不论他的记忆效果如何,这种费时费力的方式是非常不适合背诵人文社科类的专业课的。我认为在考研备考中,主动回忆、讲给自己听是效率比较高的一种方法。


01

费曼学习法:主动回忆



费曼学习法可以简化为四个单词:Concept (概念)、Teach (教给别人)、Review (回顾)、Simplify (简化),其核心在于用自己的语言来记录或讲述将要学习的概念。

在考研备考的“背诵”工作中的实操方法可以是:利用思维导图或者简化版的知识点提要来主动回忆知识,将知识的来龙去脉讲给自己听(或者在脑海中回忆),卡壳后着重复习回顾并在教材或笔记中标注。在回忆过程中,基础的概念应尽量完整、准确地掌握,因为概念的特征、作用、意义、应用等展开的知识点都在准确概念的基础之上;核心观点的论证应该记清楚要点和关键词,想明白论证是如何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继续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完善知识体系,减轻背诵压力。同时,在回忆过程中也要主动去运用自己已经总结出来的逻辑框架,只有用出来才能印象更加深刻。


02

默背还是出声背?



复习时我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很多困惑的。因为在备考中后期背诵压力大时,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是在室外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背书,一背就是一整天。而在室外出声背书时,我的精力和体力就像一个气球,它变瘪只需要不到一小时。一小时后我就只能在室外坐着看书。此外,我也会受到室外其他人背书声音的干扰,遇到声音大、重复速度快的朋友,我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后面的复习备考中我选择主动回忆和默背的方式来背诵专业课。

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不需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做法怀疑自己。出声背还是不出声只是背书的形式,背书的效果是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来检验的,而不是由复习遍数和音量大小来检验的。


03

辅助工具:思维导图



用于主动回忆的抓手可以是思维导图,或者简单的本章知识点提要。

(知识产权法中作品定义部分的思维导图)

(这种类型的笔记也可以用于主动回忆知识点)

1.制作思维导图

(1)制作过程:

背诵或整理笔记时可以随手制作思维导图。比如背诵前回忆本章内容时默写下章节框架,细致背诵过程中记录下要点和关键词,简单的思维导图就做成了。

(2)误区:

因为背诵需要重复多次,因此思维导图也会在多次重复回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但此处的完善并不是指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在思维导图上详细展开,而是不断尝试寻找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不断精简关键词和要点,以减轻记忆负担。

 

2.思维导图类工具:XMind和MarginNote3

①XMind在Windows系统和iOS系统中都可以免费使用(有收费版本,但考研期间免费版本中的功能也足够使用)。并不能跨设备同步,有数据丢失的风险,使用时记得及时保存。使用简单,容易上手。


XMind可以用来整理章节框架、真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专题总结,可以在使用中开发出更多的用途~

(在XMind中对法理学专业课进行的整体梳理)

(使用XMind对解题思路进行梳理)

 

②MarginNote3只能在iOS系统中使用,使用前需要购买软件(有几天的免费试用期)。涵盖了处理PDF文件、以PDF为基础制作思维导图、制作记忆卡片定时复习这三个主要功能。它的功能强大,操作复杂,因此学习使用这个软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复习前期学习如何使用,详细的使用教程可以B站搜索关键词)。


相比XMind中需要自己输入文字,MarginNote3中可以直接选取PDF文件中的文字通过OCR功能直接制作思维导图。因此后期的政治押题梳理时使用MarginNote3更加方便。

 (在MarginNote3中对政治押题进行的梳理)




多次复习


“重复是记忆之母”是考研复习的真理。但是在“如何重复”这个问题上就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了。


01

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背诵的复习安排有借鉴B站学习up(@晴天学姐冲呀)的改良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版曲线复习次数太多,后期复习压力过大。因此采用更加宽松的时间设置。

背诵的思路是多次重复,每次重复时复习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间隔时间在传统的艾宾浩斯曲线基础上有所调整;用思维导图作为知识点提要,主动回忆知识而不是被动背诵。


实际操作上,将每一科按照知识的密度和重要程度分为大致相同的十个部分,将这十个部分在一个月内重复复习三至四遍。每天新增的复习任务是一部分或两部分,复习的时间间隔是首次复习后一天、七天和十四天。不需要所有的科目同时开始背诵,可以先从掌握程度比较好的科目入手,找到感觉后慢慢加入其他科目同时复习。因为每一门都需要几次重复,耗时较长,所以复习的科目数量前期建议两门,后期对知识点更加熟悉之后建议三门。


02

每轮复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每一遍侧重点不同,复习时应该根据考察要求和复习情况随时调整。


复习法理学时我的安排大概是:第一遍重读法理学课本,在笔记里标记重点,完善之前做的思维导图初稿。前期虽然已经读过课本,但是全面学习一遍之后再读课本还是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后期(甚至到冲刺背诵阶段)我也会经常翻阅课本。第二遍回顾加深,开始尝试复述和背诵。第三遍和第四遍就是复习和巩固(理论法学其他两门基本相同,后面就不再重复)。比如,尝试从法律调整机制的角度,重新制作法理学的全部知识框架。也手写了非常简要的框架图,增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口诀。


复习刑法时我的安排大致是:第一遍重读刑法攻略,对比学习书中的案例,完善笔记和思维导图,不明白的地方找太皇太后补充;第二遍和第三遍大概是听柏浪涛老师的背诵版课程,做柏浪涛老师微博分享的考前模拟题,训练自己下意识使用两阶层的分析框架分析问题(主要针对案例分析题),整理重点罪名(尤其是财产犯罪、人身犯罪部分)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重点问题的学界观点(针对论述题和法条解释题)。


这些做法的目的还是找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加深理解。同时在背诵过程中也要尤其注意分析真题,搞清楚考试要求自己掌握什么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比如刑法初试有案例分析题目和论述题,这两类题目的基础知识相同,但是备考方式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需要在前期分析清楚并且分别准备。而法理学则更多的是论述类的题目,需要结合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来解决问题,因此法理学的复习中就要从各个角度完善自己的形式体系和实质体系,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相关经验


1.知行法学丨一轮&二轮阶段经验:复习方法篇

2.知行法学丨一轮&二轮阶段经验:学习规划篇

3.知行法学丨一轮&二轮阶段经验:法考篇

4.知行法学丨心理建设篇:做时间的朋友,学会滞后满足

5.知行法学丨一轮&二轮阶段经验:重点知识篇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