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分析丨人大经济法保研专业情况分析——未雨绸缪
前言
本文为知行法学产品研发四部之《保研一本通》中涉及经济法专业保研的内容,也预示着保研相关产品即将发布。保研与考研不同,需要长时间未雨绸缪,在大三甚至大一大二就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预判和规划,希望本文帮助到更多的师弟师妹。
(一)前三年:以保研为目标的铺垫期
保研往往在推免系统开启时结束,那又在何时开始呢?最好开始于入学,因为保研要看三年的成绩。如果入学时对升学、考公、求职等没有明确的规划,建议以保研作为本科前三年的发展目标,为此需要至少做三方面准备:一是尽早了解本校保研政策和本院升学情况,二是踏实储备法学知识和能力,三是学好英语并通过获得科研和比赛成果。
1.了解规则,把握方向
了解保研政策是为了把握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发多少力,了解升学情况是为了预测自己能够去哪些学校、难度如何。值得注意的是,切忌照搬照抄以往学长学姐的成功经验,也不能视为理所当然,毕竟各人情况不同且变数时刻存在。就2020年和2021年夏令营情况而言,主要有三方面变化:一是随着疫情期间出国人数减少以及各院校推免名额增加使入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二是随着国家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增加以及各院校对科研成果的重视提高使入营的筛选指标多元化;三是随着高校教学与推免政策改革使加权成绩在获得推免资格中逐渐成为主导型因素。
2.法学学习,夯实硬件
储备法学知识和能力不仅是期末考试高分和提高加权成绩的必备条件,而且也在为夏令营考核以及未来就业做准备。对于法学本科生入门学习,建议用法考书来奠定基础,先客观后主观、看精讲做真题。虽然,本科期末考试的考察范围和重点与法考有一些不同,因此需要在用法考书打下基础后结合教材和课堂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巩固。但是,法考书对于知识点、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历年真题、易错考点的熟悉程度、用接地气的例子讲解复杂概念引起学生兴趣的娴熟手法,在教学质量上可能比学术教科书更符合法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奠定知识基础的需求。用法考书来高效率地掌握现行法律法规并进行“三段论”思维和写作训练,对法学入门来说意义重大。
3.丰富成果,增添软件
加权成绩之外的英语、论文或科研、竞赛和实践等成果作为“软件”往往起到锦上添花作用,但也是保研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就获得保研资格而言,建议从自己感兴趣且上升空间和可能性较大的方向入手,同时建议不要局限视野而只青睐可以加分的项目。第一,加分项只是针对本校获取保研资格而言,在申请外校时可能会缺少本可以收获的经历和本可以提升的素养;第二,抛去功利因素,各类科研、比赛或实践活动本身就值得我们为之投入精力。科研项目是本科阶段非常难得但又对研究生学习至关重要的锻炼机会,出色的论文往往是自身研究与老师指导相结合的成果;模拟法庭比赛对法律思维的培养、对中英文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不论在面试场合或职场工作都会让你表现突出。比起成败,经历本身要珍贵得多,从课堂和教材之外学习的知识或许更有助于我们塑造独立而有趣的人格。
就夏令营入营而言,本科院校和目标院校是不可逆转的决定性因素,论文或英语是可以补足的关键条件。“保研界”往往把法学保研目标院校分为三个梯队:“清北复交人”——“浙南武厦”——“其他院校”。第一,本科院校是决定能否入营第一梯队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对于人大、法大等普遍认可的法学强校而言,同样是排名靠前的同学,发表论文者入营上交的机会更大、加权更靠前者入营清北的机会更大。再如,对于法学B+及以下的中下游985而言,只有加权排名足够靠前才有机会入营第一梯队,只有加权排名却没有出色的科研或英语成绩也会被拒之门外(我未进入上交夏令营正是一个例证);第二,本科院校也是决定能否入营一些名校的决定性因素。比如,法本要想保研到北大法学院(无论是学硕还是法硕),本科院校必须在北大法学院公布的名单中。再如,复旦和浙大的招录名额少,且对于本科院校所在地域较为看重,中西部学校的同学较难入围。第三,如果英语不是加分项,请务必不要成为减分项。如果要刷六级分数,第五学期12月的六级成绩才能在夏令营报名时用上。
大三上学期结束意味着夏令营的入营成绩(即前五学期加权成绩)基本确定,从寒假到暑假这半年的保研历程主要用于夏令营的报名和参营,重点工作是做好整体规划、作出院校和专业选择、整理申请材料并提交等。
1.整体规划,心中有底
推免分为校内名额取得和校外选拔考核两个部分,其中校内程序集中在大四第一学期开学前几周,而校外的整体时间大概从每年的4月份持续到9月底推免系统开放。大体可以分为夏令营阶段(4-8月)、预推免阶段(9月推免系统开放前)和推免阶段(推免系统开放后)。这一过程会持续整个大三下学期,并一直到大四上学期第一个月时截止。整体的规划对于推免的意义更甚于考研,选择在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夏令营阶段和九月预推免阶段是两个主要机会,都应该好好把握。夏令营阶段由于时间上先于预推免,学校质量较高(聚集了人大,上交,复旦和法大等热门高校),往往成为必争之地,当然也是诸多同学为自己谋划保底院校以在9月冲击高地的选择。一般来讲,将整个大三下学期用来申请夏令营和复习夏令营是较为明智的选择,多数学校会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公布夏令营公告,有意愿的同学一定要积极关注。
2.理性选择,优化布局
建议在寒假到大三下学期初期划定夏令营报名的院校范围,并对各个院校进行选择和排序。应定位清晰、不宜赌徒心理,避免盲目海投或者战略失误。划定范围的考虑因素主要有三:地域、学校、专业,但三个因素孰轻孰重、具体如何选择等问题的答案都需要以长远规划为指引、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从职业方向上找共性。考公或者选调,那么985(尤其是排名靠前的综合类985)相比五院而言有更大的优势,若觉得把握不大甚至可以选择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其他社科专业以提高进入名校的概率;如果准备考法院或者检察院,那么最好是“法学本科+法学硕士”双保险,且民法、刑法和诉讼法的就职名额更多;如果准备走实务做律师,那么可能要更多地考虑学校的地域和声誉、专业的实用性和发展前景等;如果准备从事学术研究,那么专业水平可能比学校层次更重要,坚持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比为了名校选择偏冷门的专业更理智。其次,从个性出发做选择。不同于以上从职业上比较地域、学校、专业的重要程度,究竟选什么地域或学校或专业,很大程度上也应听从内心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建议秉持“学校实力与法学排名并重”“不为名校选择不喜欢的专业”这两大原则。
在夏令营这个集体海投的阶段,是否入营和是否优营与最终的保研去向没有必然关联,稳住心态、保持节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提出几点参考建议:第一要有底线思维,夏令营申请“保-稳-冲”三类学校,至少要保证“保底”和“稳妥”这两类。尽早拿个保底offer对于备考冲刺期的心态调适意义重大,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本校可能就是最佳的保底选择,与老师们较为熟悉便于作出专业和导师的精准选择,而且还在准备笔试面试时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源;第二要有战略思维,根据规则和政策随机应变,比如2020年和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夏令营只有经济法没有民商法,就要联想到经济法在夏令营阶段的竞争一定十分激烈,进而作出相应调整。再如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增了法律硕士(法学)涉外律师方向,这也为加权成绩可能不太突出、但外语成绩优秀的法学本科同学提供了机会;第三要有目标思维,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在入营和参营最终的理想院校之前,被其他学校拒之门外或者考核失利等情况,都应不足以影响自信心和决心。可以参加几个在目标范围内的院校夏令营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和技巧,但不要盲目海投,避免情绪起伏过大或者消耗过多身心精力。
3.整理材料,有条不紊
往年人大夏令营报名的通知一般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发出,6月中旬(大概是期末考试周)公布入营名单。虽然2020年和2021年,各法学院的夏令营简章基本都在5月以后发布,但我们可以从往年的简章中归纳各个院校要求提交的申请材料的最大公约数并尽早做准备,在报名时还要根据各院校的偏好进行取舍和排序以扬长避短。入营申请材料大致包括身份证件、外语成绩证书、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获奖证书或科研成果或实践证明、个人自述和推荐信等,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一般尽早自行准备,如身份证件、外语成绩证书、获奖证书或科研成果或实践证明。考虑到大三下学期可能会因为疫情而延迟返校,建议在寒假离校前扫描;
第二类建议大三下初期自行准备并找师长修改,如个人自述和推荐信。
就个人自述而言,根据目标学校的要求,准备800字、1000字和1500字版本。除人大要求手写外,其余学校只要打印后手写签字即可。虽然基本上都是套模板,但还是应该根据不同院校的偏好来突出优势、隐藏弱势。一般情况下包括几个部分:学业情况与荣誉,科研与竞赛,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研究生规划等。个人自述的合格标准大致为:符合要求、格式美观,内容大致看起来比较充分,只要不掉链子,一般对于入营与否影响不大。如果增加印象分,可以找师长同学提供意见,做到言简意赅又文笔优美;
就推荐信而言,先征求老师同意,再拟写初稿找老师修改。大多数学校会要求两名副教授以上(含)的老师来推荐。要找对自己比较熟悉的老师,最起码要有一定的关联,最好有自己报考专业的老师(有些学校会强制要求)。既然是两封推荐信,可以各有侧重点、而不要全部按照个人自述来改编成千篇一律的模板,建议一封侧重学业和科研,一封侧重综合能力。有些学校是采取传统打印扫描形式,还有些是采取发邮件填写形式,都需要提前与老师协商签字或者收发邮件的时间。一定不要因为嫌麻烦或者担心之后没拿offer会觉得不好意思而不找老师写推荐信,也不要觉得申请材料的准备过于繁杂会耽误课程考试或者夏令营考核的复习时间。比如,厦门大学法学院要求提交的夏令营申请材料包含需要学院党委负责人签章的思想道德审查表等证明材料,清华大学法学院八月底的预推免对推荐信的要求较为复杂,这些都在考验我们对于梦校的坚定以及对于疑难情况的处理能力;
第三类是科研成果或论文,有些学校(如人大)要求必须提交论文,大多数学校未作此要求。无论是否要求提交,都建议提前准备2篇形式和内容都合格的论文,但切忌为了保研加分而投递“三大黑刊”等非正规刊物。对于报名材料的准备,主要还是依靠过去三年的积累,但建议尽量多方面体现综合素质——人大的报名可以提交至多3份奖状和3项社会实践,那么交上去的材料最好是不同类型的奖项或活动,不要因为奖学金或者某种比赛的同类型奖状较多就不甘心舍弃,从而显得素质单一。
夏令营的申请通知大多数在五月底到六月出来,材料准备时间多为7~10天。之后大概10~14天出入营名单。预推免的通知大概在八月底到九月初,2021年是9月28号开始填报系统,相当于开始九推。每个学校各个专业每年是否开设夏令营、是否预推免和九推的政策都不一样,大家要随时做好准备。
从2021年各个院校法学院提交申请材料的最后截止时间以及夏令营举办等时间来看,各大院校的夏令营申请时间和考核时间其实非常紧凑和集中,这需要我们对官网通知、申请材料等等都分类建立文件夹,防止混乱和遗忘。而且,各个学校通知入营名单和优营名单的方式都不一样。既要及时关注官网,又要随时查看电话、短信或者邮箱。一定要注意看电话、短信、邮箱有没有设置不必要的“防骚扰拦截”,这有可能让我们错过通知。申请时的大致流程为:先在指定的系统填报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成绩排名、英语成绩、科研和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填好后可以导出一个写有这些信息的申请表,申请表需要学院或者学校盖章。成绩单、排名证明、科研证明、获奖证书扫描件等会让上传一份电子版,有些学校会让邮寄纸质版(疫情前都需要邮寄)。为了让自己在铺天盖地的夏令营通知和ddl中做到有条不紊、不出差错,建议:第一,准备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对各类材料分别建立子文件夹,按照便于排序的方式进行命名,如“A1-xx赛-国家级一等奖-xx年x月”“A2-xx赛-省级一等奖-xx年x月”;第二,每个学校的申请材料都制作一个简单的封面和目录,在pdf文件中的每一张材料顶部或末尾标注页码,建议使用WPS进行pdf编辑、合并或压缩等工作;第三,个人自述或推荐信不要省略称呼、问候语、署名和日期等格式,且在投递材料前检查一下称呼“xx大学”是否有误,避免因为细节问题被扣印象分。
大多数学校的夏令营都在八月之前结束,预推免在九月初开启。同时,七月初可能还面临结课任务和考试,以及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延期则原本应在九月中旬举行的法考客观题考试。因此七、八月份是集中复习、查缺补漏的冲刺期和关键期。
1.复习法考,有利无弊
认真复习是拿优营的重要保障。如果不是复习开始较早或者法学功底非常扎实,不建议海投及参加多所学校考核,以一两个外校为主要目标更有利于保持心态。建议在大三下学期初始就尽早同步准备法考和保研,原因有三:一是夏令营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内容涵盖各个部门法,题型多样且灵活,难以短期突击;二是“新增必考”和“重者恒重”不仅是法考的规律,也是各校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能为我们筛选出复习要点;三是备考法考主客观题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法条、牢记每个学科的知识框架,对于夏令营笔面试的案例分析和法条分析题来说益处良多。
2.专业复习,集中有力
除法考之外还是要对专业课进行深入的复习、了解目标院校的学术动态。首先,可以通过鱼跃法学公众号或者知行法学知乎等平台搜集各种经验贴,找到自己目标专业口碑和质量比较优秀的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择有两种思路,一是选择对应院校的考研指定教材,二是选择公认的比较优质的教材。前者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更多人还是偏向后者。如果有特别想去的学校,也可以选择该校的教材。其次,可以关注目标院校的学术公众号,如“中国民商事法律网”“明德商法”“明德经济法”“明德公法”等,及时跟进老师们的最新研究领域,通过他们参加会议或者接受采访等场合的发言来串联理论知识并尝试给自己出题回答。
3.心态调整,劳逸结合
不同于高考时的集体氛围,保研更像是自己和自己的斗争,在复习期间尤其要警惕情绪的不稳定和焦虑的无序蔓延。一方面,可以交叉进行法考和保研的复习,在背诵法考知识点的痛苦之中抽离出来、进入学术海洋,或者因深奥的理论和繁杂的学术观点而困惑时可以回到法考的基础知识中(或许还能有意外收获,毕竟法条和基础知识也是研究者的根基);另一方面,要坚持劳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劳逸结合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在现阶段高度内卷的保研圈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第一,要警惕低效的学习模式,比如看书一整天、却没有将知识内化于心或者输出为文字,再比如执迷于写笔记、却连知识框架都没有建立在脑海中,高效的学习时间才是努力的真正时长。第二,要避免无谓的焦虑和精神内耗,比如参营前盯着一同入营同学的本科背景给自己增加“优营可能性为…%”的心理暗示,再比如沉迷于前一次的发挥失利而在考核前过度紧张。第三,要多与身边的家人、朋友、师长交流,不仅有利于缓解焦虑,还有利于拓宽思维,避免因长期专注于法考和专业课复习而掉入“当局者迷”或者“视野狭隘”的困境中。
(一)人大招录情况与考核形式
2021年人大经济法入营17人,优营5人,再加上2个“未来领军人才”项目的名额,一共是7人。“未来领军人才——数字经济(区块链)法专项计划”是人大今年新增的,基本上给每个专业(法律史除外)都增加了1-4个名额。
1.入营同学背景简介
2021年人大夏令营经济法专业入营17人,其中人大本校5人、中国政法大学6人、复旦大学1人、南开大学1人、中南大学1人、北京交通大学1人、西南政法大学1人、浙江工商大学1人。
(1)来自人大本校的5名同学专业排名大致为15%~40%;
(2)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6名,其中有4名同学来自同一个学院,专业排名均在学院第1~第10,且2名同学的六级分数590+、2名同学雅思7.0。以下简要介绍排名第10的同学情况:
成绩:专业必修课排名10/325(因为法大有五套排名,而且人大夏令营申请时综合成绩还没统计,所以法大的同学都是选最高的排名提交),雅思7.0;
获奖:获一等奖学金、其他若干荣誉称号;
科研:无科研经历;
实践/实习:参与法律援助(法大刑法诊所)、志愿服务(国庆群众游行);无实习经历;
其他亮点:法学西班牙语实验班(只是在个人陈述里提了一句)
(3)来自西南政法大学的同学情况如下:
成绩:综合成绩排名第1,英语六级550+;
获奖: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科研: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者
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省级奖项、中级法院实习
其他: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比较突出
(4)来自南开大学的同学情况如下:
成绩:加权/综合成绩排名前10%,英语六级560+;
获奖: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法学征文比赛二等奖
科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者、经济法方向课题
实践/实习:律所实习(非红圈)、基层法院实习
(5)来自中南大学的同学情况如下:
成绩:加权成绩排名前1%,英语六级550;
获奖: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法学征文比赛三等奖
科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
实践/实习:社会实践立项;基层法院实习
(6)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情况如下:
成绩:加权/综合成绩排名前1%,雅思7.5
获奖:国家奖学金、北京市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贸仲杯二等奖
科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负责人
实践/实习:基层法院实习
其他特长:舞蹈(会一点hh)
(7)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同学情况如下:
成绩:加权/综合成绩排名第1
获奖:一等奖学金、浙江省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征文类比赛一等奖(独著,第1 )
科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1篇
实践/实习:基层法院实习
其他特长: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
综合上述入营同学的简介,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人大本校法学院每届140人左右,40%即为56人左右,只要在学院定的排名范围之内(2021年为40%之内,2020-2017年为30%左右)的本校同学基本就可以入营;第二,中国政法大学2021年报名经济法的同学排名较为接近、外语成绩普遍优秀,人大挑选的6名同学已经是优中选优,故而可能排挤了其他五院四系的同学;第三,“五院”或普通985或211的同学,基本都在专业排名非常前列,英语六级550分以上或者雅思7.0以上,且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法学专业相关的竞赛中有一定成果;第四,来自法学学科评估排名较前的其他学校的同学,除了专业排名非常前列,还具备对本科生来说较为丰硕的学术科研成果和较为优秀的学术科研能力。
2.考核形式和内容
笔试100分,包括50分的专业课和50分的综合课;面试100分,包括70分的专业面和30分的英语面。从分值比例上看,专业面试占比最高,为35%;专业笔试和综合课笔试分别占25%,英语面试占15%。
从下表2021年夏令营经济法专业考核公示成绩来看,17位同学的总成绩极差为172-153.8=18.2分。占比35%的专业面试成绩极差为65.4-55=10.4分,占比25%的专业课笔试成绩极差为(81-63)/2=9分,占比25%的综合课笔试成绩极差为(93-72)/2=10.5分,占比15%外语面试成绩极差为27.2-21.4=5.8分。整体而言,绝大多数入营同学四个考核项目的分数差距都不大,竞争较为激烈。
(2021年人大夏令营考核成绩1)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关于公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1年卓越法律人才学术夏令营”法学硕士项目选拔考核成绩的通知2021/9/23,http://www.law.ruc.edu.cn/home/t/?id=57527.
笔试先考30分钟专业课,等收齐试卷后才开始考综合课。整个过程时间较长,洗手间都要轮流去,因为一次只能让一个同学离开镜头。专业课的题目量比较大,针对某个子部门法考察了非常前沿的知识点,难度较大;综合课的题目较为常规,侧重考察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面试是同一专业考生分组进行,用时1小时。先抽专业问题,抽取的是一个大方向,每个人回答的问题不同;英语问题则是针对同一话题进行回答。回答完专业问题和英语问题后都分别有同组考生之间的评议环节,作答和评议的时长规定也不同。
由于时间有限,所以笔试题目并没有对经济法各重点子部门法进行全面考察,而仅涉及了金融法。一共三个问题,依次考察基础知识、学术热点、观点论述,只有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并关注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动态才能从容地给出较完整的答案。人大的经济法包括四编:总论、主体、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复习对象主要包括:总论,分论中的消费者法、竞争法、财税法、金融法,对于各部分内容的推荐教材以及复习方法如下:
1.第一编 总论、第二编 主体
教材:刘文华《经济法》(第六版);薛克鹏、张钦昱《经济法学》(2017年版)
(1)对于第一编经济法总论:经济法的重要特征是公私交融,其总则或许并没有民法、刑法那样发挥提取公约数的作用,但要同时重视经济法的总则和经济法各个小法的总则(基本原则等)。人大老师近几年几乎没有最新的研究动态,对该部分的复习着重于理解,并有意识地运用到各个小法的学习和理解中。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学校经济法教材总论的内容和观点均有差别,因此需要打破“答案唯一”的思维惯性,对各种理论进行罗列、善用对比。人大刘文华老师的《经济法学》总论的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先看薛克鹏和张钦昱《经济法学》进行初步把握。另外,经济法总论与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的交织也应引起重视,对此建议看看北京大学张守文老师近两年的论文。
(2)对于第二编经济法主体:这部分是人大教材的特色,主要介绍“经济责任制”,b站上有史际春老师的《经济法总论》课程,对“经济责任制”进行了较为透彻的讲解。该编“第七章 企业概述”主要介绍企业组织法和市场准入等企业制度,与商法的商主体部分存在高度重合,可以将学习商法时掌握的理念运用到该部分的理解中,无需特别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该编“第八章 特殊企业和国有企业”并没有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动态建立充分的联系,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立法的政策性比较强,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建议结合十四五规划等最新的中央文件来掌握。另外, 国企改革涉及改革经济合同制度、打破行政性垄断、完善价格机制、加强审计或财税监督等内容,可以在复习完“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两编后进行整体的回顾。
2.第三编 市场规制法
教材:刘文华《经济法》(第六版);刘继峰《竞争法学》(第三版)
公众号:“市说新语”、“竞争政策研究”、“竞争法微网”“武大竞争法”
法律文件:《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对比)、《反垄断法》(草案对比、专家意见稿)
该编的重点是“第十二章 竞争法”和“第十三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虽然没有多少新理论或立法动态,但与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消费者维权案例、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类价格措施等实践状况联系非常紧密,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是传统的考试重点,因此要熟练掌握概念、特征、原则、实施主体等主干知识。
(2)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是近几年复习经济法的重点对象,建议在精读教材时结合法律条文(尤其是修订对比版)和经典案例(如阿里“二选一”、腾讯音乐独家版权),有助于把握这两部法律存在的理论争议或者立法相对于执法实践的滞后问题。新增的“未来领军人才——数字经济(区块链)法专项计划”也与竞争法存在较大的关联,有意向申请该计划的同学可以多关注人大杨东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
3.第四编 宏观调控法
教材:刘文华《经济法》(第六版);刘剑文、熊伟《财政税收法》(第八版);朱大旗《金融法》(第三版)
公众号:“中国金融服务法治微网”、“国家税务总局”、”“财经法学”
慕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法》
该编的重点是“第十九章 财政法”、“第二十章 税法”、“第二十二章 金融法”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该编很大一部分涉及了财政、税务、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技术性和程序性内容,与税务、财务管理、会计、审计、评估、证券、保险等学科或行业存在较多的交叉之处,可能会让我们望而却步。这些是教材编写者为了内容的完整和逻辑的连贯而不得不讲述的,但往往不会在选拔考试中作为重点出现。对此建议熟练掌握各子部门法的法律关系、概念、原则、目标、调整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了解一些最新的改革或立法动态。如果在抽象的文字中难以掌握法学考点,建议从实务部门的工作中入手,比如要想了解金融法的实践发展,可以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或者询问在一行两会(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工作的朋友或师长。
(1)对于“第十九章 财政法”:需要关注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财权上的配置,将财政收支划分法的知识点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列工作、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方针和路径相结合,还要着重关注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的三次分配——“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2)对于“第二十章 税法”:首先要掌握税法的要素、基本原则、类型及各税种的立法动态,尤其是“税收法定原则”与实践中税法的立法位阶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企业所得税法》和2018年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近几年仍有关注的价值,不仅要结合“税收公平原则”来理解其中的反避税条款,还要结合实践中的“明星逃税”案件进行分析。此外,还要密切关注《民法典》、《破产法》等其他部门法的重要问题与税法之间的关联,包括但不限于人大朱大旗老师从个人信息保护角度提出的税收制度完善、徐阳光老师提出的破产程序中的税法问题。
(3)对于“第二十二章 金融法”:金融法包含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理解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是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金融组织机构、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这三大研究对象。相对应地,需要重点掌握组织机构中的金融机构(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宏观调控的央行及其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的银保监会等。推荐央视纪录片《资本的力量》和朱锦清《证券法学》(第四版),其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示例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融的实质,从而更透彻地厘清法律在金融管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金融和金融法在经济整体运行中的中枢地位。
1.管理表情,表现得体
做好表情管理、让面试老师感到舒服或愉悦是面试得高分的重要因素,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保持自信、避免过于紧张,对于面试或在公众场合发言经历丰富(“身经百战”)的同学来说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部分不常发言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提前模拟练习以做到胸有成竹。模拟练习可以借助外力(如寻求师长或同学的帮助),也可以自行录制视频并在复盘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提高。此外,扎实的知识基础仍然是从容应对考核和提问的根基,建议每复习完一个子部门法就要以合适的方式检验自己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就像法考复习的过程中保持刷题的手感一样,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也要通过持续的模拟设问和作答等有效输出方式来巩固脑海中形成的框架和思路,提高面试中快速组织语言的反应能力。
2.有效输出,思维清晰
笔者所在的经济法组抽取到的题组较为常规,但无论是作答还是评议,都在广度上考察体系化框架和发散性思维,在深度上考察制度或法条背后的逻辑或理论争点,建议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的方式输出答案,并使用“第一、第二”等词汇让层次更清晰。在法学专业问题的回答上,以下建议都或多或少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第一,运用基础理论。尤其在遇到考得很细的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调动脑海中的法理学和该学科的基本原则去回答;第二,结合时事热点。尤其在回答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时,一定要回顾平时关注的时事热点,多举例子,避免答案空洞、宽泛或者无话可说;第三,面试题目大多数都可以按照论述题的逻辑来作答,先说概念,再介绍法律规定和实践情况,最后提升高度、谈该问题的学术价值,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简单总结或者谈自己的观点。
2023年最新发布
经典产品丨2023年人大法学考研全程班系列正式发布——薪火相传,百炼乃成
购买说明
全程班课程和全程资料体系均可单售,具体价目如下:
直接扫描下方微店二维码购买,同时添加客服微信(微信号:ruclaw59)并将截图发送过去,登记报名后进入相应的微信群。报名事宜请咨询官方微博:知行法学,微信不接受报名咨询。
更多详情请关注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学术型辅导团队,日常发布人大法学考研最新消息,提供法学考研一站式解决方案,有专业、有方法、有温度、有态度。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