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举行!这些精彩发言别错过→
数字化浪潮迅猛而至,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中国路向何方? 聚焦时代课题,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昨日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一个个议题紧扣当下热点,一场场发言充满远见卓识,峰会搭台,与会嘉宾相互交流建设成果,分享发展经验,共话数字未来,以思想之光指引数字中国新时代。
加快数字河北建设 打造数字发展高地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胡启生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是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 河北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奋力谱写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河北的时代篇章。 近年来,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构建“1+20”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体系,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39万亿元;数字基础设施收获新进展,重点领域门户网站IPv6支持率达99.69%,居全国第二位,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获批建设;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冀时办”APP上各类便民应用4682项;数字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40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成远程医疗系统,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 数字河北建设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我们将以发展数字经济为核心,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以打造数字平台为支撑,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高水平孕育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拓展数字应用为抓手,建成一批包容性强、适应性广的数字场景应用市场,形成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四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 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 郝会龙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展示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成果,不断激发社会各界的信心和创新需求,已成为数字经济建设领域中的高端品牌。 拥抱数字化浪潮,黑龙江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工业体系发育较早,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科教人才众多,支撑有力,航空航天、卫星应用、船舶动力等领域研发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网、数、技、人、文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全省有各类开发区、园区102个,具备良好产业发展基础……这些优势为我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省数字化发展和兄弟省还有差距,但我们深刻理解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我们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全力推进数据中心平台载体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前瞻布局边缘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产业,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十大数字产品制造产业链,不断扩大在农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场景应用示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
云网融合赋能数字中国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柯瑞文
当前,云网分离的传统架构无法满足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大规模上云需求,云网融合已成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通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带动芯片、操作系统等软硬件技术进步,满足数字中国发展要求。 中国电信作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于2016年率先在业内提出云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并不断探索实践。 云网融合发展从1.0阶段的云网协同、能力整合,到2.0阶段的网随云动、融合赋能,当前已步入3.0的全新阶段,呈现出六大特征:一是云网一体,打造基础设施的新形态;二是要素聚合,构建集成服务的新平台;三是能力开放,建立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四是智能敏捷,提升能力应用的新效能;五是安全可信,构筑自主可控的新格局;六是绿色低碳,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技术在持续进步,信息基础设施在不断升级,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没有改变,生态友好、绿色发展的初心没有改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初心没有改变。中国电信愿携手各界合作伙伴,发挥云网融合优势,共建美好数字中国。
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输送核心能力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刘烈宏
随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掌上办”“指尖办”逐渐成为标配,“一网通办”“跨区通办”渐成趋势。 截至目前,福建省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超80%,“一趟不用跑”比例超90%,2021年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居全国第6位,打造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福建样板”。 赋能数字政府建设,中国联通成为重要力量。 我们夯实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根基。中国联通携手中国电信累计开通5G共享基站86万站,推进省级和重点城市的5G专网与政务外网互联互通,提升政务外网服务能力。 我们推动政府数字化治理更智能。依托云网数智链安的一体化优势,为24个部委提供数据服务,参与建设14个省级政务大数据项目,全面支撑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 我们助力政府数字化服务更温暖。聚焦公共服务的重点场景,落地83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为超过20万个行政村提供数字乡村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保障政府数字化运行更安全。聚焦政务安全核心需求,做好安全产品供给,为数字政府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中国联通愿携手各方,在数字政府、数字中国建设再出发、再升级的征程上更主动、更用心。
奋力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赵海山
叶义斌 摄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风起云涌,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机遇、赢得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湖北有基础,去年湖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2.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2%;有平台,国家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落地我省;有产业,以光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核心产业加快发展,去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达6348亿元。 与此同时,湖北区位优越,资源富集,新发展格局让我省交通优势更突显,新人才观念让我省科教优势更突出,新技术变革让我省资源特色更加鲜明。目前,湖北是全国重要的数字技术智力密集区之一,还通过设立中国光谷,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前沿阵地。
锚定目标、奋发作为,我们将按照“一年提升、两年突破、三年倍增、四年跨越”的要求,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我们坚持规划体系,出台《湖北省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首次发布《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目前正在制定三年具体行动计划;坚持优化环境,我们将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创建丰富的各类应用场景,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产业化扩能增效,产业数字化提速加力,奋力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
数字化转型 首要是思想解放和理念转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梅宏
互联网革命开始进入下半场,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时代正在开启。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增长极,数字化转型已成不可逆趋势,各业态将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完成自身转型、提升变革,并不断催生新业态,一些传统业态也将走向消亡。 考察过去社会经济发展的周期律,“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对于数字化转型而言,首要的是思想解放和理念转换。 眼下数字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尚未形成共识、对数据要素认识不足、数字化转型面临“不想、不敢、不会”的“三不”难题等。 基于对新趋势和新挑战的认识,我建议,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重点抓好顶层规划和试点示范,多层面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未来数十年的转型阶段储备合格人才;大力开展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造数字经济安全发展的基础支撑,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解决被卡脖子的“短板”问题,同时,把握前沿发展趋势,研发引领性技术,树立我国的技术“长板”。
探寻满足用户多元需求的“中国方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曾毅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给政府数字治理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数字用户的需求主要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时代化特征。 而长期以来,主导全球数字产业的是“一款芯片打天下”的单品思维,其大规模生产和普适化服务都是针对共性需求的,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 国产化单品的性能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若走传统的“单品取胜”的发展模式,更难以应对时代挑战。 如何破题?中国电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系统优化、行业定制”的中国解决方案。 我们遵循系统可以弥补单品弱点的系统工程理论,发挥中国电子产业核心环节布局完备、组织协同能力强的优势,在构建数字系统时,打开CPU、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等软硬件进行系统优化,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体调优。
我们遵循市场本质,坚持“用户需求至上”,以高度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同用户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以联合开发模式进行行业定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为契机,我们愿同广大产业伙伴、行业用户携起手来,深入践行“行业定制、系统优化”创新模式,推动政府数字治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新变革。
数字化金融新举措 助力数字经济新发展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张金良
近年来,建行深入实施金融科技战略,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侧与金融供给侧的结合点,重塑业务流程,创新产品服务,搭建生态场景,拓展产融合作,全力助推数字中国战略落地见效。 聚焦科技企业“轻资产”的特点,建行将企业的科技水平纳入银行授信评价,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企业凭借专利就可以获得融资。同时,创新“科企融资链”系列产品、“股债贷”一体化服务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聚焦企业数字化管理全流程,建行通过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核心平台系统对接,融入到产业链生产经营各环节,创新全链路的“建行e贷”线上化服务,链条企业“点点鼠标,融资即可到账”,以数字技术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建行供应链金融已服务4500多个核心企业、9万户链条企业,目前融资余额近5000亿元。 聚焦小微企业融资痛点难点,建行秉承大数据思维,整合纳税记录、交易结算等各类数据,为客户精准画像,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模式。 建行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加快推动金融、科技、经济的深度融合,在建设数字中国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多贡献。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 华为轮值董事长 胡厚崑
数字中国发展的下一波浪潮,是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深入。如何推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基于华为与客户的探索和实践,我总结了三点发展建议: 一是升级面向行业的数字基础设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需要联接物和机器,这样才能获取大量的数据。为了使数据采得到、流得通,我们需要升级联接基础设施,以适应联接对象从人扩展到物的变化。为了使数据算得好、算得快,我们还要升级计算基础设施。 二是发展行业软件。当前,基础工业软件底子薄,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带来了如在线协同设计、数字孪生等新要求。这对行业软件的发展是挑战,更是机会,关键在于协同发展应用软件和基础软件。在应用软件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发展行业软件云,以加快软件迭代和应用成熟。 三是培育数字人才。目前,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超过1100万,随着数字化加速,人才需求缺口还会持续扩大,特别是专业化人才及跨界复合型人才。 华为与全球2000多所高校合作建立了ICT学院。在中国,我们通过“智能基座”项目,推动鲲鹏、昇腾等技术融入教学,从源头培养自主技术人才。未来3年,我们会进一步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式,培养300万名新型计算人才,助力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一体化平台推动精准防疫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钟军
近年来,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持续探索一体化平台助力精准防疫。 做好疫情防控,落实“四早”原则,关键在数据。卫健部门的健康监测数据、工信部门的人员活动轨迹数据、公安部门的实有人口数据能否协同共享应用,是实现精准防疫的关键。 大数据集团作为福建省疫情防控信息化支撑单位,依托“三公(工)一大”融合协作机制形成的疫情防控大数据库,用最短时间支撑建成覆盖全省的区域核酸检测系统、福建健康码和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率先在全国形成“全省一盘棋、协同有力、决策精准、治理高效”的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体系和全省疫情防控动态“一张图”。 我们充分发挥“数字福建”多年建设成果的优势,利用全省统一的GIS地图,结合电子围栏、LBS定位技术,运用高可靠性的算法模型进行多源时空数据融合计算,实现“发现即计算,疑似即预警,弹窗就检测”,为流调快速进场创造条件,助力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我们按照“快、准、严、实、细”工作要求,紧扣“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总目标,始终坚持全省一盘棋,一体化建设,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不断提高数据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努力实现精准防疫。
“AI+大数据”助力公卫应急管理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庆峰
要持续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要能够对疫情防控做到科学精准高效而且低成本,这就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在大数据底座之上,人工智能实现精准、高效、低成本。 当下,行程码、健康码、电子围栏等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数据的基础支撑上,通过语音交互让机器排查提高效率,通过语义理解和医学AI的相关技术,达成更深度的疫情防控,助力相关医疗救助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目前,科大讯飞三分之二的力量用在认知智能。我们承建了中国唯一的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机器通过了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笔试,并超过了96.3%的参加考试的医生。
机器人考完后,我们开始在基层把它当成全科医生助手——智医助理。到现在,已累计看了4.5亿次病人,机器人不断学习迭代,大幅提升了基层的诊疗能力和需求。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中,很多时候会出现数据“堵点”、数据“断头”以及缺乏数据协同的情况。打通数据,就能把服务打通。“AI+大数据”能够真正实现“平战结合、医防融合”的公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使投入的资金不会被浪费,对整个社会的治理持续发挥作用。
以创新拥抱数字未来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忠东
过去几年,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都在加快,数字、算力、网络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加入,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新服务和新模式。
我们发现,尽管疫情给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影响,但企业界谋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创新突破的步伐反而在加快。我们认为,数字经济将直接带来更高的产业效率、社会协作效率,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更优质的民生保障和更强的创新力。借助这股力量,中国经济将有更强的底气和后劲,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身处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锐捷认为,只有成功创新的企业才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生存下来。
今天的数字经济将数据、算力、网络、智能终端、AI等新技术作为新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到原有的业务活动中,形成新的生产方式,所以数字经济就是一种创新经济,而身处其中的企业,也必须借助数字的力量不断创新,才能生存下来并取得突破。
而创新并非是灵光乍现、不可捉摸的,恰恰相反,90%的有效创新,都是通过有目的、系统的方法而达成。
我们选择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姿态,通过持续打造企业的创新文化和创新能力,拥抱数字经济浪潮。
点击查看大会手册获取指南
了解更多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日程安排↓↓
END
往期回顾
◆
◆
◆
来源 / 福州日报
监制 / 卓楠 刘必泳 编辑 / 郑佳玲
运营 / 福州新闻网(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数字中国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