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识|在家佛教信徒的生活轨范

圣严法师 云林志工 2024-03-19


作为一位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所不同的即是皈依三宝和受持五戒的要求。也就是说,首先要对佛陀生起崇敬之心。虽然,佛陀本身无须由于信徒的崇敬而显出他的崇高伟大,也不是由于佛陀有什么权威而强制信徒对他的崇敬,乃是为了崇敬佛陀的伟大人格和智慧,他将他自己所悟的解脱方法,悲天悯人地告诉我们,我们对他的救世精神,是否应该崇敬呢?假如你已接受了佛法的教化,是否应该见贤思齐,对于佛陀的人格有所向往呢?如果是的,那么对于佛陀的崇敬,乃是为了提挈自己,使得自己也能渐渐地走向成佛的道路。所以信佛的第一个条件,便是对于佛陀的敬仰和皈信,佛经中称为“皈依佛陀”。


信佛的最大目的,不该仅是为了求取现实的利益,但是信佛的利益是通过现实生活而达到解脱目的。要想求取利益,必须依照佛陀所示的方法来做。所以对于佛陀的教法,也当皈信,名为“皈依达磨”。达磨即是佛陀的教法,曾被汉译为轨持和轨则等。




佛陀的教法,要借人的传持和宣扬,才能长时间地让广大的人们接触到,故对传持佛法的人,亦宜恭敬如同佛法,此名为“皈依僧伽”。僧伽意译为和合众,即是以佛陀的教法为轨范,意见相同、利益均等、生活相同,身、口、意的行为方面,也均和睦相处的人们,主要是指出家的佛弟子们。




以上三项,加起来名为“三皈依”,亦名“皈依三宝”。以现代的观点来说,便是敬爱教育我们的老师、珍惜老师传授的学问、尊敬创发学问的古圣先贤。不过佛法不同于普通的学问,这是使我们从有限的生死界中进入无限的解脱境中去的方法,所以在皈敬的程度上是颇有差别的。


皈依三宝之后的人,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轨范,至少要遵守五点:



不杀害有情即是对具有感情意识的一切生物,不得加以杀害。此有两种原因:一是从因果的观点及轮回的观点上说,现世杀害有情众生,将来也要接受被杀害,为了急求解脱生死,不得再造生死的杀业;另一是从灭除无明烦恼的观点及增长慈悲心的观点上说,不应为自身的欲求而杀害众生,更不应为了瞋怒而杀害众生。


不属于自己应得的任何财物,均不得不与而取,不论巧取或强夺,皆为不法的行为。


不得与夫妇之外的男女发生性关系,夫妇之间亦不得过度地纵欲。


不得虚言、妄语、恶口骂人、两舌挑拨、淫词艳语。


不得饮酒,亦不得食用刺激和麻醉的物品。



以上五点,便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的五戒。杀、盗、邪淫属于身业;妄语属于口业;饮酒是为防止因酒而造成乱性,所以最好不饮酒。事实上,五戒的内容已在八正道的正业和正语之中,能够实践八正道,便能受持五戒。


佛教的戒律精神,并非仅止于消极的不得作,更有积极的不得不作的要求在内。例如:不杀害有情众生,进而要救生和放生,有情之中,以人为中心,所以要尽其所能,救济病贫和灾难中的人们;不偷盗他人的财物,进而要量力施舍,多做慈善事业;不淫他人的妻女,进而要劝请他人,共同来净化人间的男女关系;不妄语,更要用语言给他人带来福利。



灵隐寺每月放生    

点击上图


招募|云林志工艺术团招募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6月15日周末讲经预告

法讯|己亥年五月十五灵隐寺放生祈福法会预告

志工招募|在福田中种下善的种子



摄影|一叶  妙莲

美编|慧容

责编|妙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