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聊天过腊八(上)
我国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附录B中的表B.1“重要的农历日期”从春节开始依次列出了13个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清明节和冬至节以外,其余11个都由农历日期决定。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多个篇章里基本上按日期先后介绍了这些节日的天文背景和人文意义,现在还剩下了十二月的最后两个:腊八节和除夕。同时,关于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开始,聊到现在,也就只剩下小寒和大寒两个了,而腊八节也正在小寒时节的前后。
腊八节在传统历法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日,相传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故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等,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在汉代确定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作为祭奉祖先和诸神的日子。南北朝时,将传统历法的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日,并称为腊八节。这一天本为佛教节日,各寺院用香谷和果实煮成粥赠予门徒和善男信女。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由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千年以上了。经历代演变,腊八节逐渐成为民间节日。在我国北方,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自古至今,腊八节一直为人们所钟情而受到重视,文人墨客更是吟诗歌咏,著文传颂。请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腊日”诗: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诗人感知“今年”的腊日期间较往常温暖,似乎已经看到阳光明媚的“春光”,那种雪消萱草萌、风微柳条舞的景象,竟至一改沉郁厚重的诗风,欢欣鼓舞,欲“纵酒”求醉了。请再读一首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需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写这首诗的时候,放翁先生正是遭贬还乡、赋闲在家的时期,但他没有消沉。时逢腊日,仕途不顺、身体多病的诗人策杖漫步来到村庄西头的邻家,欣赏乡村炊烟袅袅、“牛迹重重”的幽雅景致,喝着腊八粥,感受到了身处“江村”的暖暖春意。诗人把慷慨的情绪形诸笔端,也给读者以鼓舞。
腊八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因此也可称为七宝五味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民间,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一起食用,也馈赠亲友邻舍,或施舍穷人,体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腊八粥的食材很广,在白米中掺入红豆、红枣、花生、莲子、核桃、百合、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干、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等。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忙碌,着手淘米、泡果、去皮、剔核、精拣等工序;然后,在半夜时分点火开煮,再用文火慢慢炖熬,直到第二天清晨,粘稠醇香的腊八粥终于熬成。
腊八粥的食材和烧煮腊八粥(来源:网络)
笔者身居南京市。南京市区有座毗卢禅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毁于咸丰战火,于清同治年间重建,因寺中供养毗卢遮那佛而得名。寺院雄伟壮丽,是南京市最大的佛刹之一。若干年来,每逢腊八节,毗卢寺便烧煮腊八粥,给市民分食。南京的大小媒体纷纷报道,据说有人在头天晚上就去山门外排队等候,笔者能从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中“躬逢其盛”,感受万人喝粥蔚为壮观的场面。笔者生性不爱凑热闹,无缘享受这份口福。有一年腊八节,我们小区门外临街的一个餐馆烧煮腊八粥,赠予四邻。我们闻讯也去盛了一大碗,记得上次喝腊八粥已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少年时期,阔别六七十年矣。真是“味道好极了”,远胜于那种开罐即食的“八宝粥”。一笑,是为记。
寺庙施粥图(来源:网络)
此外,笔者还想和大家聊聊腊八节前后的天空景象,我们先从小寒聊起。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公历中出现在1月4~6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85°。这是冬天的第五个节气,传统历法十二月的节气,是一个名称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通常是在1月9日至17日,也正值小寒至大寒的时期之内。时届小寒,标志着一年中真正寒冷的日子到来了,但还没有到最寒冷的时候,所以叫作小寒。
小寒的三候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一候中之“乡”字,在此音xiàng,意思是导向;古人认为大雁作为候鸟是顺着阴阳而迁移,小寒在冬至之后,这时阳气已悄然萌动,以致大雁成群向北迁移。小寒二候,北方到处可以见到喜鹊,它们也因为感觉到阳气的升发而开始筑巢;第三候所见“雊”字据《辞海》,音gòu,释义“雉鸡鸣叫”,并引《诗经·小雅》句云:“雉之朝雊,尚求其雌。”由此可见,节令到了小寒三候,雉鸡开始鸣叫求偶了。
(来源:网络)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组诗中的“小寒十二月节”诗云: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大吕”在律吕纪月法中指十二月,首句说小寒是十二月里的节气。诗歌咏及小寒二候喜鹊欢快地垒筑新巢和三候雉鸡在茅草丛中鸣叫着求偶。尾联告诉人们,虽然目前正当严冬,但紧接着就是正月,那时春天就来到了。这让笔者想起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里的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前面所引4首中外古诗,都在冬日严寒的艰难处境中,给人们指出了希望,体现了“人民性”;因而诗歌得以流传久远,诗人也名垂青史。笔者曾经读到晚清官员夏仁虎的题为“腊八”的一首诗,其词如下: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雍和”指雍和宫,是北京一座很宏伟的喇嘛庙。以夏仁虎所处的时代,“圣慈”当指清末独裁者慈禧太后,当朝的“老佛爷”。当时每逢腊八节,雍和宫必熬煮4大锅腊八粥,第一锅敬奉神佛,第二锅进献宫内,第三锅分送王公贵族,第四锅施与庙里喇嘛。这首诗,充满了对封建皇朝最高统治者的谄媚之意,其情怀、其境界与前面所引4首诗相比,显得逊色不少。
喝粥聊天过腊八,今日与大家分享了腊八的故事和诗句,明日我们再接着细谈腊八前后的趣味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