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其他

漫话寒食和清明(上)

这首诗的前两句把时临春日但地处北方的首都长安称为“春城”,描绘了全城在寒食节的风光,袅袅东风吹拂下落红飞飏,柳丝飘舞,景色迷人。这让笔者想起了在诗人成诗1200多年后又一个首都的“春城无处不飞花”。
4月1日 下午 7:33
其他

第三届南京伽马射线暴会议一号(预)通知

第三届南京伽马射线暴会议一号(预)通知江苏苏州,2024年5月21-25日http://grb2024.org自2019年第二届南京伽马射线暴(GRB)会议以来,伽马射线暴及相关暂现
2月17日 上午 12:00
其他

喝粥聊天过腊八(上)

我国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附录B中的表B.1“重要的农历日期”从春节开始依次列出了13个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清明节和冬至节以外,其余11个都由农历日期决定。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多个篇章里基本上按日期先后介绍了这些节日的天文背景和人文意义,现在还剩下了十二月的最后两个:腊八节和除夕。同时,关于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开始,聊到现在,也就只剩下小寒和大寒两个了,而腊八节也正在小寒时节的前后。
1月18日 下午 3:01
其他

咏诗词 谈物候 (中)

许多古诗明确吟咏季节时令。如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四时”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春季,雨水连绵,江河湖塘涨满了春水;夏季,高山巅峰的四周云海涌动;秋夜明月遍洒银辉于大地;冬天松柏挺立在山岭。这首诗的每一句直白地描绘了四季的典型物候。还有的诗歌具体地提及月份,如宋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其他

咏诗词 谈物候(上)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诗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言志,往往涉及四季风光、各地景色,这些风光或景色就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物候,他们的诗歌就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观察和记载物候的作用。古人曾经通过观察物候来确定时令和季节,并大致上定出了一年的长度。这是一种物候历,但不是精确的历法。后来古人通过观测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测定了回归年,这正是四季轮替的周期,于是天文历取代了物候历。什么是物候呢?按照《辞海》的释义,物候是自然景观的特征,“这些自然景观(如星象、气象、水体的凝冻、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等)的特征出现,往往能表示季节的进度。”具体地说,它们包括如植物的萌芽、长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等,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气象上的始霜、始雪、初冰、解冻、初雷等。我国古代的物候观察和记载开始很早,例如,成书于西周初年的《夏小正》载有每月物候,是先秦较早的物候专篇。《诗经·豳风·七月》有“蚕月条桑”、“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物候能指示农事安排,也可供预报天气参考。虽然,人们早已废弃了物候历,但物候观察和研究仍然是人们长期坚持的科学活动,形成了一门学科:物候学,这是“研究自然景观与季节关系的学科”(《辞海》)。研究物候学有效地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推动了农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的发展。《夏小正》(来源:网络)如上所述,以诗歌吟咏物候早在《诗经》里已见端倪。笔者没有考证我国古代何时出现了“物候”这个词,至少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杜审言的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里已经提到了,词义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意思;而且这首七言律诗有4句咏及物候现象,诗云: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中颔联第一句说海上曙光初露时,彩霞绚丽,诗人没有明提朝霞的色调明暗和光影变幻,这与不同时节的温度、湿度、云量、太阳方位等因素有关,应属于物候的范畴;第二句说在江南的早春,梅树和柳树等的枝头已透露出春意,并向江北扩散,使大江南北都春意盎然。颈联第一句说早春温暖的气候催促黄莺活跃而鸣叫;第二句说在和暖的阳光照耀下,水中的浮萍也转绿了。偏惊物候新(来源:网络)在前面的“立春与春节”篇里,提到古人将每个节气的约15日按物候的变迁分成三候,把一候里的典型自然景观称为候应。可以说候应是古人记录的当时每个节气的物候。从物候着眼,上列“早春游望”诗咏及的节气相当于雨水和惊蛰。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公历中出现在2月18~20日,属农历正月的中气,这时太阳黄经达到330°。雨水这个名称,显然是对气象现象的描述。随着太阳黄经的增加,太阳对地球的直射点进一步北移,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日照的增强给大气注入了更多的热量,这就使得大气活动比冬季活跃,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频繁地向大陆挺近,与冷空气进行着反复交锋,导致雨量增多。这就是雨水这个名称的由来。俗话说春雨贵似油,经过干旱的秋冬两季,面临春耕,土地亟需雨水滋润。唐代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诗是对这句俗语的形象而生动的诠释,请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时处唐代,历史上气温偏高,虽是初春,在春雨滋润下,引发了满城的花团锦簇。再请读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初春小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描绘了小雨过后的早春景色,草色似有若无,正是这个时节特有的风光,字里行间,透露出勃勃生机。雨水的三候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唐代诗人元稹写了一组《咏廿四气诗》,诗歌的内容就反映了每个节气的候应。请读元稹的《咏廿四气诗》中的五言律诗“雨水正月中”: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迴山峰。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首联点出节气,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龙司雨,龙在蛰伏一冬后又显神通了。颔联两句应了雨水的一候和二候的候应;尾联则与三候相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公历中出现在3月4~6日,属农历二月的节气,这时太阳黄经达到345°。惊蛰这个名称,显然是对物候的描述,即在这个时节春雷始鸣,蛰虫惊起。这时料峭的春寒消退,天气的暖意已相当明显,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冷空气的“残余势力”与增强了的暖湿气流的交锋比雨水时节更为剧烈,以致大气中开始出现电闪雷鸣。入冬以来蛰伏于土中的蛇虫随着天气转暖湿度增加而纷纷出动,似乎上天以打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惊蛰的三候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惊蛰时节桃花吐蕊,黄莺鸣叫,斑鸠之类的鸟儿活跃起来,取代了曾经雄霸天空的老鹰。请读元稹的《咏廿四气诗》中的五言律诗“惊蛰二月节”: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㸦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节令到了惊蛰,将近冬至后的“九九”,“阳气”自从冬至生发以来,已经大盛,春回大地,惊雷滚滚,时节催人,人们为农事而忙碌于田畴。诗中“㸦”字,音hù(互),意思是犬牙交错状。行文至此,笔者心头油然浮现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村居书喜”: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这首诗写作于春耕时节,诗中也不乏“春水生”、“花气袭人”、“鹊声穿树”等物候的描述。诗人晚年隐居于故乡山阴,于山野水乡之间过着读书赋诗的田园生活。诗歌借景抒情,洋溢着闲适恬然的心情。再请读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的每一句简直都是初春的物候记录;一个“先”字透露的信息是:诗歌描绘的时令应是春天刚回,残冬寒意方敛之际。以节气来说,正当雨水和惊蛰两个节气的过渡阶段。桃花作为惊蛰一候开放的花,在春寒才退的时节方始在青翠的篁竹丛中开出“两三枝”来,这时春江之水才刚刚回暖,而鸭子已纷纷下水了。同时,蒌蒿遍地蔓延,芦苇“芽短”即才吐新芽,这正应了雨水三候的“草木萌动”,加上河豚鱼即将长成为餐桌上的时鲜。好一幅全景式的“物候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诗意
其他

日行南至 乃致冬至(二) ——冬至时节的天空景象(下)

冬夜北方天空中有五颗星构成了一个五边形,十分醒目,像一尾纸鸢在天空中高高飞飏,昭示着虽然时届严冬,但春风已经吹拂到了人间。这个五边形构成了御夫座的主体。其中北边(上面)一颗,最为明亮,它是御夫α(α
其他

枫桥夜泊的启示(下)

“月落”是诗人在诗中描绘的唯一天象。从全诗的叙事顺序来看,月落发生于子夜以前,最可能是新月到上弦月中的某个月相。之所以这么说,请回顾前面“残阳与新月交会·新月篇”中关于月相的叙述。这样的月亮何时在何方位下落呢?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作一定的计算。诗人描述的月落过程最早可能发生在阴历初三(月龄3)。朔日固然看不到月亮;初二(月龄2)的月亮呈非常细的蛾眉状,亮度极低,完全淹没在昏影的光芒中。我们就来计算月龄3和上弦月的情况下月亮初见和月亮下落的时间、高度和方位。假设太阳刚下落,尽管昏影非常明亮,无论月龄3还是上弦月都刚好显现。这应该大致上符合实际情况,我们往往能在昏影的明亮天空背景下看到淡淡的一钩弯月。太阳在小雪和冬至的黄经依次是240°和270°,根据不同月龄的月亮与太阳的黄经差(参见表1)可以得到月球适逢月龄3的黄经,小雪日是277°,冬至日是307°;逢上弦的黄经,小雪日是330°,冬至日是0°。由于不知道具体的日期,也就不知道月球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无法求得它的黄纬。不过,月球轨道与黄道的交角仅5°9′,且半周在黄道上,半周在黄道下,可取月球的轨道为其平均轨道即黄道,于是它的黄纬始终为0°。此外,把太阳和月球在一天之内的黄经取为固定值,也就是说忽略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和月亮的周月视运动引起的黄经变化。前者的变化约每天1°,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后者的变化却达每天13°,会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粗略的结果,但已足以让我们得窥诗人当时所见天象的大致情况。计算分3步进行:(1)根据太阳的黄经和黄纬(太阳在黄道上,取其黄纬为0°),计算小雪日和冬至日太阳的赤经和赤纬;进而结合苏州的纬度,计算太阳下落的时角,将时角加上赤经得下落时的地方恒星时s,将时角加上12h得下落时地方真太阳时m☉;它们分别作为月亮初见时的地方恒星时和地方真太阳时。此外,这两天的这两种时间之差Δ=m☉-s可以作为由恒星时化为真太阳时的改正值,这样取最大误差不过4m,且还可作适当补偿把误差限制在1m之内。(2)根据月亮的黄经和黄纬,计算月亮的赤经和赤纬;进而结合苏州的纬度和月亮初见时的地方恒星时计算月亮初见时的方位和高度。(3)根据月亮的赤纬和苏州的纬度计算月亮下落时的方位和时角;时角加上赤经得月亮下落时的地方恒星时,进而求取月亮下落时的地方真太阳时。计算结果如表2所列。表1
其他

南雍餐会 | 陈鹏飞:太阳和地球情仇交织的一生

导语也许是清晨透过树叶间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地上的点点光斑也许是寒冷冬日的午间在阳台躺椅上沐浴阳光,从心底涌起的丝丝暖意也许是喜欢的人在夕阳余晖下瞬间回眸时,发尖跳跃的温暖光点也许是教室黑板上的彩虹亮带,光与影的绚丽变幻……这一切,已在无形之中,构建了我们对太阳的原初印象然而,你是否真的了解太阳和地球?46亿年前,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中,太阳于一片星云尘埃中诞生,随后地球孕育而生有了太阳,地球才有了昼夜更替,有了四季更迭,有了山川湖泊,有了雨雪风霜,有了日常生活中的光影瞬间,有了生命的诞生、繁衍、消逝和进化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和我们为之眷恋的人世间然而,一切事物终有其寿命期限,太阳也终有一天将走向消亡到那时,太阳和地球的命运将如何?南雍餐会餐会主题:太阳和地球情仇交织的一生时间:2022年12月12日18:30~20:30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大众书局主讲人:陈鹏飞
其他

第一期 爱天文 | 走进天文台活动圆满顺利

2022年11月26日天空院青协和左涤江天文台联合举办的“爱天文|走进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活动首次举办并顺利举行。cizikeshafd当日清晨,青协的同学和志愿者提前到达左涤江天文台,完善活动的准备工作。9点,报名参观的同学们准时到达。首先,老师介绍了一下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概况、历史和专业设置,让同学们对原本陌生、神秘的天空院有最基本的了解。随后,我们让同学们开始走进身边的天文。从每天晚上月亮的变化到离我们最近的天象--日月食,结合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天象,如:不久前刷屏大家朋友圈的月食,通过风趣,详细的讲解,为我们揭示了各种天文现象的成因。接着一一介绍了星系、恒星、黑洞、太阳、空间技术等如今天文学的热点问题,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天文。
其他

爱天文之走进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是江苏省教育科普基地,为了把天文科技创新成果、天文科学带给更多广大感兴趣公众,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将于周六9:00对南京大学在校学生开放参观。我们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青协的同学们将把大家带到天文的世界,了解天文,了解星空,了解宇宙。走进南京大学左涤江天文台参观活动的内容为:1、观看球幕电影(四季星空和银河之旅)2、科普展厅的天文知识讲解。3、65cm望远镜参观2022.11.26是第一期开放活动,预约码将于本周四晚19点开始,周五中午13点结束。欢迎大家扫码预约。左涤江天文台参观活动说明
其他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70周年院庆公告(第四号)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70周年院庆南京大学天文学科创办70周年暨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发展论坛将于2022年11月15日上午9:00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三江厅举行,诚邀广大校友及社会各届人士拨冗出席,同叙发展,共襄盛典!现将大会日程及直播平台信息公告如下,敬祈周知!一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与天地相往还》学院宣传片首映三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院士致辞四嘉宾致辞五宣读贺信、致谢校友及兄弟单位六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教授作院庆专题报告七“南大天文学子星”命名仪式八戴文赛文集发布仪式九师生代表致辞十致敬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七十周年诗朗诵十一奏唱南京大学校歌十二合影留念微信直播平台:会议联系电话:025-89685606
其他

露凉菊花黄 霜浓芙蓉红 (下)

季秋的夜晚,仰望星空,但见盛夏称雄南天的大火星(又名心宿二,天蝎座α)已经西沉。《诗经·豳风》有句云:“七月流火”,指的正是寒露时节的这个天象。我们已经在前文解释过,想必读者诸君已经明白。星空中亮星寥寥,唯一引人瞩目的是东南方地平线上方不高处的一颗灼灼亮星——北落师门。我们已在前面做了介绍。这时,秋分时节局处天空东北一隅的仙女座已经升高,关于这个星座,在讲过了仙女的悲喜故事以后,还有些天文内容可聊。仙女星系图仙女座是天空最大的星座之一,它的面积达满月的1400多倍,包含了二十八宿中的壁宿和奎宿。壁宿由两颗星组成:壁宿一(仙女α)星等2.06m,距离97光年;它是一对双星,绕转周期96.7日。壁宿二(飞马γ)是一颗变星,星等2.78m~2.89m,距离470光年。奎宿由16颗星组成,3等以上较亮的星只有两颗:奎宿九(仙女β),星等2.05m,距离197光年。奎宿五(仙女δ),星等3.28m,是一个三合星,距离105.5光年。其余都是4等以上暗星,不一一罗列。欧洲于1609年出版的《天图》中的仙女座(来源:维基百科)在仙女ν星的旁边,有一个纺锤形的亮斑,能用肉眼看到。公元964年前后,波斯天文学家阿尔·苏菲首次在其著作《恒星之书》里描述了仙女星系,把它称为“一朵云”。通常称为仙女座大星云,其实它是一个河外星系,正规的名称是仙女星系。它是肉眼可见的4个河外天体之一,其余3个是三角座星系(M33)和大、小麦哲伦星系。它是离银河系最近的旋涡星系,距离为245万光年。它的直径约为15.2万光年,质量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包含约1万亿颗恒星。无论是从尺度还是从质量来说,仙女星系都比我们的银河系要大。它有15个卫星星系,其中最显著的是M32星系和M110星系(参见下图),有9个在一个通过仙女星系中心的平面上环绕它运行,天文学家推断它们与仙女星系有相同的起源。图中心偏左上小星系是M33,中心偏左下的小星系是M110仙女星系(来源:维基百科)仙女星系的形状和结构与银河系相似,不久前也被证认为棒旋星系。仙女星系中央3千光年之内是明亮的核球,其中心是星系核,这是一个椭球,显得十分明亮。在仙女星系的中央有一个星数众多而致密的星团。用大望远镜去看,在巨大而稀疏的核球中显得非常引人瞩目。1991年,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了仙女星系的内核照片(下左图),可见相距4.9光年的两个致密天体,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后者位于星系的正中心,包含一个质量达(1993年测定值)3~5千万M☉或(2005年测定值)1.1~2.3亿M☉的超大质量黑洞。钱德勒X射线天文台拍摄了仙女星系的中心,拍到了许多X射线源,有些看起来像X射线双星,下右图中显示为黄色斑点;图中心蓝色源是超大质量黑洞之所在。
其他

露凉菊花黄 霜浓芙蓉红 (上)

秋分以后,白天一日短过一日,寒气一阵胜似一阵,经过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就将进入冬季,真正的寒意逼人了。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节气的名称反映了气候变化的特征;公历中出现在10月7~9日,是农历九月的节气,这时的太阳黄经是195°。太阳直射点高度下降的趋势从白露节气加速以来,经秋分到寒露开始趋缓,实际上这时已经跌落到离最低点不远,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时令已经到了深秋,从白露起地面和树叶上便会出现露珠;寒露,顾名思义是露水已经很冷,行将出现霜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一节气时届季秋,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变为冷。(来源:昵图网)寒露的三候是: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大雁从仲秋白露时节已开始南飞;到了寒露时节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古人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故一候有此说。二候的雀主要指黄雀,天气寒冷,黄雀藏身避寒;“大水”指大海,同时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而贝壳的条纹和颜色与黄雀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变成的。第三候是说这时菊花已普遍开放,放眼望去一片黄色。唐代元稹的组诗《咏廿四气诗》中第17首“寒露九月节”: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诗歌提到了白露三候的候应,更咏及农人已完成了田间作物的收获。三候中菊花盛开最引人瞩目;菊花不仅因其艳丽多姿,令人赏心悦目,更因其凌寒傲霜,受人吟咏赞颂。请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菊”诗,高度赞赏了菊花在“新霜”侵凌下笑傲群芳的坚强品格: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黄菊盛开(来源:网络)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节气中名称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一个;公历中出现在10月22~24日,是农历九月的中气,这时的太阳黄经是210°。节令到了霜降,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意味着冬天临近了。天气冷了,水汽结露,更冷则凝结为霜;其实霜不像雨或雪降自高天,但确有诗人以“霜满天”喻霜华似雪花般白了大地,极言天气的寒冷。(来源:上海市千图网)霜降的三候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芙蓉开;三候蜇虫咸俯。霜降的三候中一、三候与动物有关,二候涉及植物。古人观测到,到了这个节气豺狼会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起来,待后食用,也许因气温低猎物尸体不易腐败可以贮备了。这时地上的草萎黄凋败,树上的叶枯黄掉落,但是在秋季开花的芙蓉花这时继续开放。越冬的虫子尽皆钻入洞中,俯伏着进入冬眠状态。唐代元稹的组诗《咏廿四气诗》中的第18首“霜降九月中”: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这首诗除了提及霜降的一个候应,还提到了菊花和重阳节。芙蓉花于寒露时节开放,到霜降时还在盛开,也被看成是这个节气的一个候应。所以它又名拒霜花,还有个别名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在春天萌芽,夏天生长,秋天抽蕾开花。芙蓉花的品质被认为是贞操和纯洁,已选为成都市市花,因而成都又称为蓉城。请读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木芙蓉”诗: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诗中明确提到木芙蓉在寒露时节连片开放。“水间红”就是荷花,又名水芙蓉。“远比”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其“艳色”超过荷花,是否会受因此受到嫉妒呢?二是荷花的鲜艳期早已远去,现在已经到了倾败的时候了,事实上不足与比。红色芙蓉花(来源:网络)寒露和霜降这两个节气与我国的传统节日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交集,重阳节通常在公历日期的10月初至11月初之间游移。有些年的重阳节正好与寒露或霜降重合。例如2027年10月8日寒露正是农历丁未年的重阳节,前一次重合是在1970年(农历己巳年);2012年10月23日霜降正是农历壬辰年的重阳节,前一次重合是在1993年(农历癸酉年)。更多年份的重阳节落在这两个节气之间。因此,谈到这两个节气,就必然令人想到这个登高敬老的重阳,何况菊花也还是这个节日的标志性花朵呢。在传统文化中,季秋重阳,大火退隐,处在乾坤转变之中,这个节日兼备乾德的刚健和坤德的柔和,具有吉祥的气象,因此而受到古人的重视。请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歌以通俗平直的语言通过描写与老友的欢聚,呈现出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和浓浓的朋友情谊。待到了重阳节再来赏菊,自然更别有一番情致和意趣。(关于重阳节的更多话题,请见前面拙文“九九重阳话寻‘亲’”篇)。田园风光(来源:网络)我国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诗歌吟咏二十四节气,成为节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读诗的时候会遇到一些诗歌中似有某个节气的名称,其实并非指的这个节气。请读白居易的“谪居”诗:面瘦头斑四十四,远谪江州为郡吏。逢时弃置从不才,未老衰羸为何事。火烧寒涧松为烬,霜降春林花委地。遭时荣悴一时间,岂是昭昭上天意。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时年44岁)诗人因直言上书遭忌,由京官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意气难平,写了这首诗。诗中以受火烧的松树和遭霜摧的花卉自况;显然,这里的“霜降”两字并非指节气。更显著的一个例子是《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蒹葭”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中的“白露”往往被误认为指白露节气。首先,从意义来说,这是指晶莹透明的露珠;其次,从“为霜”来看时节应该到了霜降;再次,《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当时人们只认识到二分二至4个节气。白露等节气都被定义,二十四节气得以完备,已是西汉时期的事了。深秋蒹葭图(来源网络)再请读西晋文学家左思的“杂诗”: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诗的首行说:在凛冽秋风的吹刮下,清晨晶莹的露珠因寒冷而凝结为霜,诗句所咏及的时令显然不是指白露,而是已经到了霜降前后。类似的例子在前一篇“秋分时节的天空景象”中已经见到,该文所引唐代李频“中秋对月”诗的句子“秋分一夜停”中的“秋分”也不是指这个节气,已如前述。节气进入霜降,天气变冷,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入夜地面和地物上往往会凝上一层霜华,但并不表示此后就必然“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地面上的水汽由于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而形成的。由于白天气温尚高,饱和水汽压相应也高,但是入夜气温降幅较大,水汽很快呈饱和状态,加上气温低,直接凝结成霜。霜从天而降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借以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由此,也要纠正上面诗歌中“白露为霜”、“白露为朝霜”句中以为霜是由液态的露珠凝结而成的观念。
其他

秋分时节的天空景象(下)

秋分时节秋季星空有一个很显著的景象,就是头顶上由4颗星构成的一个秋季大四边形(或称飞马大四边形),这些都只是二、三等的星。其中,除了西北角的那颗属于仙女座,其余3颗属于飞马座。这两个星座连同旁边的仙王座、仙后座、英仙座和鲸鱼座,被称为王族星座。关于这些星座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古代的埃塞俄比亚有个国王塞佛斯,王后卡西奥佩亚,他们有个美丽的女儿叫安德洛美达。王后的虚荣心极强,总是炫耀自己的女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竟然夸口说海神波塞冬的女儿也比不上她。海神知道了非常生气,他要严厉地惩罚这个骄傲的王后,于是派出巨大的鲸鱼怪,到埃塞俄比亚王国的海边去兴风作浪。当这个怪物出现时,海上便掀起巨涛狂澜,百姓遭受到巨大的灾难。海神向埃塞俄比亚宣告,要想平息这场灾难只有把公主安德洛美达奉献给海怪吃掉。国王和王后束手无策,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他们只好用铁链把公主锁在海边的岩石上。鲸鱼怪乘着排山倒海般的巨浪从远方向这块岩石游来,刹那间天空阴云密布,阴风嗖嗖,公主紧闭双眼,陷入失望无助的境地……正在这危急之际,大神宙斯的儿子、英雄帕修斯骑着飞马比加苏斯正从这里经过。他的手上抓着被他刚刚割下的墨杜萨的脑袋。墨杜萨是一头可怕的妖怪,要是有人直接看它一眼,就会立即变成石头,它的头发是无数条毒蛇。帕修斯趁墨杜萨熟睡时,用青铜盾牌照着它,从映照出的像里看准了一把抓住它的头发,随即一刀砍下了它的脑袋。正当海怪张着血盆大口,要向公主一口吞去的时候,帕修斯从空中嗖地降落下来,举剑向海怪刺去。海怪急忙转身来斗帕修斯,帕修斯把墨杜萨的脑袋突然举到了海怪眼前。刹那间,巨大的海怪就变成了石头。国王一家人和全国人民都兴高采烈,衷心感谢帕修斯,美女安德洛美达嫁给了救美的英雄。古今中外,英雄救美,终成眷属,看来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19世纪英国出版的一册星座图集中的仙女座和三角形座(来源:维基百科)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牵涉到天上6个星座:仙王座(塞佛斯)、仙后座(卡西奥佩亚)、仙女座(安德洛美达)、英仙座(帕修斯)、飞马座(比加苏斯)和鲸鱼座(可怕的海怪)。这6个星座统称为王族星座。飞马座秋季大四边形飞马座
其他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70周年院庆公告(第一号)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70周年院庆金陵毓秀,秦淮河畔育英才;道启南雍,躬身不辍铸辉煌。2022年迎来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原天文学系)70华诞,我们将于10月29日举办纪念大会。在此,谨向鼎力支持和竭忱襄助学院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贤达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七秩征程,砥砺奋进,逐梦一流。七十年发展历程中,学院创造并保持了中国天文学界的多个第一和唯一,引领中国天文教育事业的发展。2011年,天文学系正式扩建为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下设天文学系和空间科学与技术系,人才培养口径不断扩大。七秩芳华,薪火相传,桃李芬芳。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建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一代又一代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学相长、科教融合。学院依托“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基地,建设优质课程和创新实践体系,打造天文学一流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以前沿性、国际化的培养机制助力一流人才的成长,结出累累硕果。七十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杰出的天文学家、战略科学家和业内翘楚,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七秩长歌,锐意进取,步履铿锵。学院践行“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大精神,瞄准国际学术前沿,锐意进取、笃行不怠,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设备研制方面,见证了“光学和近红外太阳爆发探测望远镜”、“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南京大学时域天文台、“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等重大项目的启动、落成和应用,为科技自立自强奠定扎实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1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20项重要科研奖励。基础研究之外,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度参与卫星导航、深空探测和空间安全等研究项目,为我国的航天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七秩春秋,星辰大海,再创辉煌。南大天文人将以七十周年院庆为契机,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学院诚邀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各界同仁与我们共庆华诞,共擘宏图,共谱华章。桂秋之约,敬祈周彰。点击上方蓝字
其他

露白风凉探太极(下)

二十四节气太阳直射点纬度如果我们把上图曲线头上从冬至到春分的这一段截下移到尾部与冬至相接,这条曲线就成了S形,这提示了太极图上阴阳鱼的形态;而且,圆圆的明月也让人想到同样圆圆的太极图。怀着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由此笔者捡到了一个探究太极图的口实。太极图呈阴阳鱼契合的图形,双鱼黑白相间、首尾纠合,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消长流行和互根互动的理念,可谓是《易经》哲学思想的最佳图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产生过灿烂的古代文化,反映这种灿烂文化的典籍非常丰富,《易经》便是这些丰富典籍的代表作。《易经》的阴阳学说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要求人们的思想言行应当同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相适应。《易经》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一直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对中国的哲学、文学、史学、政治、兵法、伦理、民俗、宗教、乃至天文、地理、历法、数学、乐律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至于太极图的来历,历朝历代的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始终莫衷一是,迄今仍无定论。探讨之中,有一个子问题是为什么太极图的“阴阳”中间用S形分隔,而不用直线。关于这个问题,易学界比较认同从天文学角度去解释,也许笔者的探究不失为一条途径。《易经》开篇第一卦是《乾》卦,此卦取天为象。乾的含义是健,而天在古代指的是太阳,太阳运转不息,永放光芒,其特征与“健”正好吻合。《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对此,有一个解释是:元是始,是春;亨是发展,是百嘉会聚而通,是夏;利是如刀割禾,是秋;贞是收藏,是冬。这四季嬗变,正是太阳运转,阴阳互动的体现。古人观察太阳运行,发现一年四季太阳中天高度、升落的方位和时间都有变化,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迂回曲折。《易经》(来源:网络)
其他

这是什么流星雨?(下)

下面再来谈谈流星雨流星雨是在夜空中同时或先后有许多流星在天空中出现的天文现象。在太阳系空间有无数物质碎块和微粒,称为流星体。由于太阳系中的各类天体通过各种过程不断地损失着自己的质量,成为流星体永不枯竭的源泉。它们之中最小的只有百万分之一克,大的可达100吨甚至更大。多数流星体的大小比不上我们在地球上常见的沙粒,质量不足1克。它们有很多是由彗星、小行星等碎裂产生,有些则是由彗星喷发出来的微小尘粒。大的流星体与小的小行星之间没有明确的质量界线。它们在行星际空间,受太阳引力的作用,围绕太阳沿一定的轨道运行。流星体在地球大气外并不发光。当流星体靠近地球时,受地球引力作用高速闯入地球大气,因闯入的方向不同,速度在11千米/秒至70千米/秒之间。它们与地球的高层大气发生摩擦,进而发热、燃烧,并使其经过路径上的大气电离,在流星体周围形成由炽热气体和冲击波构成的明亮包层,于是人们便看到了流星。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离地面约80至90千米的上空。绝大多数微粒状的流星体在高层大气内就能烧尽。若流星体的质量大于几百克,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地球高层大气中燃尽就闯入了低层大气,高速飞行中与低层大气发生剧烈摩擦,产生耀眼的光亮,并伴有沙沙声或爆炸声,这便是火流星(参见图7和图8)。有的流星体质量相当大,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几千度高温无法使它全部烧毁气化,剩余部分陨落到地面上称陨石(参见图9)。
其他

这是什么流星雨?(上)

凉宋代诗人吴可[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写了一首题为
其他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天文学

一院系及专业简介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是中国天文学顶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拥有天文学科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天体物理”与“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体物理创新研究群体,现代天文和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天文与空间科学实践教育中心”。1993年入选全国首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第一个国家级天文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入选了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于2020年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5、2020年连续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培养目标学院为拔尖计划学生构筑了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着眼于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志向远大、能潜心学术、具有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天文学未来将才。三人才培养特色1---课程体系学院具有国内高校天文界最完备的课程体系。因学科专业特点,我院基础学科拔尖计划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等基础,并应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当好的科研技能。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含通识通修课程模块65个学分、学科专业课程51个学分、多元发展课程30个学分(包含在拔尖生学术导师指导下完成不少于4门、10学分以上拔尖生荣誉课程)、毕业设计(论文)4个学分。与物理相关的课程有:《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光学》《理论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特色的天文学课程有:《普通天文学》《普通天文学实习》《原子物理》《实测天体物理》《实测天体物理实习》《天体力学基础》《球面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学习空间,学院开设了包含《天体物理辐射机制》《星系物理》《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等在内的本研贯通课程,以及《高能宇宙探索》《天文与天体物理学中的热点问题》等在内的引导学生直面科学前沿的研究型课程;另外,学院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教学模式而构建了《X射线天文学》《活动星系核》《引力波及相关天体物理过程》等全英文授课课程。2---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结合国家对天文学和空间科学优秀人才的需求,学院专门开辟了“天耀计划”研讨专属区,构建了“教师-学生-科学家”共同体平台。从进校开始,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连续四年的学术导师,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通过“每生一项目”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从心理、生活、学习、人生规划、人格塑造等方面长期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早期科研训练,赴境内外天文台、科研院所参加交流访问、暑期学校、夏令营,通过开辟的专有实验室、配备专业教师具体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直面科学前沿,为拔尖计划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3---师资配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50余位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15名。学院构建了一套分阶段、多层次、研究型的人才培养的“导师制”体系,施行“每生一导师”的精细化培养方案,更好地贯彻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将创新性人才培养融入本科生成长的每个环节。4---资源配备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分活跃,面向本科生设有多个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交换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悉尼大学、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和太阳系研究所等,且不断有高水平外籍教师和国内天文台站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直接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为了弥补学院大设备观测的不足,在国内与各大天文台展开紧密合作,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学生到各大天文台进行观测学习,包括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等。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成果卓著,2013年至2021年,本科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6篇(影响因子最高的达到14)
其他

一首古诗映日月(续) ——日食的原因和社会效应(下)

现在日月食发生的原因已经成为普遍的常识,毋需再多费笔墨解释。鉴于姚诗涉及的这次日食是环食,这里说明发生全食和环食条件的差异。太阳对于月球和地球来说不是一个点光源,而是一个面光源。一个面光源发出的各路光线照射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影子有3部分(见下图):1.紧贴物体的暗黑的影锥称本影,2.本影外围半明半暗的部分称半影,3.本影影锥前端向前延伸产生的暗~黑影锥称伪本影。面光源产生的影子全食、环食和偏食的成因既能发生全食又能发生环食的原因是:日地距离/月地距离≈太阳直径/月球直径(此比值约为390),
其他

一首古诗映日月(下)

纪日最一般的方法就是按自然数的顺序,即从一至三十依次称呼,通常前十日加个初字。我国还有干支纪日这种独特的日期计量方式。六十干支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地支相配,60个组合正是计数的顺序,且可循环往复。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古人的大智慧”篇)也已经做过介绍。姚诗中的“仲冬戊寅朔”句中的“戊寅”就是指这一天的日干支。我们曾经在前文(“古人的大智慧”篇)给出一张用以计算100年日干支的表,可由公历年、月、日的数值查取若干“指数”,以此迅速算得日干支。这里把它扩展于下。表1.
其他

超亮超亮的火流星

冰块组成。当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中剧烈燃烧,产生的发光现象,从地面观测到的便是流星。流星亮度表征了进入大气层的前身流星体的大小。对于较大的流星体,进入大气层
其他

循规蹈距的地球

太阳系(来源:网络)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除非驾驶员是个疯子或酒鬼,才会突然变道。地球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运行,是否也遵循一定的规则呢?如果有一天地球突然“变道”,从离太阳9000万千米移到了距离1亿5200万千米,是否可能呢?早在1609年~161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应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当时最精确的行星观测资料,发现了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连结太阳到行星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调和定律):各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P的平方与它的轨道半长径a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画像(来源:《图解天文学史》,萧耐园、宣焕灿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这就是行星绕行太阳必须遵循的“交通规则”。开普勒发现了这些规则,人们誉他为“天空的立法者”。地球环绕太阳运行完全符合行星运动的规律,在环绕太阳的一条椭圆轨道上运行。那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椭圆是什么。百度百科关于椭圆的定义是这么写的:“椭圆与圆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椭圆有不同的
其他

活动总结|天文&外院联谊活动线上报告篇

春日的夜晚适合做什么?不如来看看外院与天文学子的浪漫“观星入门手册”来一场和光年之外宇宙的神秘邂逅!活
其他

上巳祓禊的启示 ——聊聊地球上水的来源 (下)

地球在形成后的最初3到4亿年里,由于太阳系里面还有许多小星子没有结合到行星里面去,它们还不断地往地球掉落,这就是小天体撞击。这些小天体主要是小行星和彗星。彗星本身主要是由水冰构成的。撞击的结果就在地球表面形成密密麻麻的陨击坑,也带来了大量的水份,它们带来的水留在地球上。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就是答案。简而言之,天文学家认为水来自天上。地球的早期演化阶段——彗星和小行星撞击(来源:网络)地球上早期的陨击坑,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消失了。一是因为遭受到风化作用,地球上面有空气有水,它们就把陨击坑慢慢地侵蚀风化了。此外,地球上大规模的地质活动,如造山运动、冰川流动等,也使许多陨击坑面目全非。现在,我们在地球表面也能发现一些陨击坑,但是不多见了。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击坑,这个陨击坑的直径有1200米,深度有180米。这次撞击的历史不长,估计是4万以前,所以还没有消蚀掉。时代太远的陨击坑就看不到了。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星坑(来源:网络)宇宙飞船探测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和它们的部分卫星,水在太阳系天体上普遍存在,就像陨击坑遍布在所有硬壳天体上一样。应该说地球早期遭遇的经历,这些天体都遭遇过。现在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和行星的情况很少发生,作为行星它们已经“清空”了轨道周围的小天体。彗星是在八大行星外围、被称为“彗星仓库”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里。柯伊伯带是范围从离太阳40天文单位到100个天文单位的一个区域。奥尔特云的区域更远了,在3000到50000天文单位。柯伊伯带像一个面包圈,就细细窄窄的一个圈,围绕在太阳系的外缘。奥尔特云则像一个球形的壳层,包围着整个太阳系。在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里有无数个彗星,大大小小围绕着太阳旋转。有极少数的轨道深入到太阳系的内部,当飞近太阳的时候,生出长长的彗尾,形成高挂在我们星空的“扫帚星”。彗星是由多种易挥发物质,其中主要是水,在低温下凝结成冰雪,混和着尘埃组成的,被形象地称为“脏雪球”。冥王星、阋神星等若干矮行星位于柯伊伯带之内,它们的表面也覆盖着冰雪,自然也包含着水冰。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示意图(来源:《彩图少儿百科全书·太阳系》,上海少儿出版社)冰雪覆盖的冥王星表面(来源:网络)左上方亮点是太阳,正上方的星球是冥卫一(卡戎)小行星分布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极大多数小行星的轨道半长径在
其他

青春 | 天文&外院联谊活动

“我们犁的土都是星尘,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一杯雨水中,我们饮下了宇宙。”这个春天,我们即将开展天文与外院的联谊活动。因疫情防控需要,第一次活动将以线上报告呈现。后续的线下活动也敬请期待,还会有机会去天文台一探究竟噢!“观星入门手册”本次报告的主题为“观星入门手册”,旨在用通俗、大众化的语言,带领大家辨识星座,涨一涨有关星空的浪漫知识!日月星辰运转之间有何奥秘?春夏秋冬的夜空,看上去会有哪些不同?为什么银河如此难得一见,还只喜欢在夏季露面?想要看一场“天文盛宴”流星雨,却不知如何准备?想深入探索夜空,手头却没有合适的工具?所有这些问题,你都能在这场报告中找到答案!在报告末尾,还有星座连线、星野寻踪等互动小游戏哦~PS:所有报告都不含任何数理知识和公式,请大家放心大胆来玩~谈到天文学,也许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许你会觉得天文学是偏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很遥远的东西,但实际上天文学的诸多方面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我们的历法。历法是人们从日月更替,四季循环,星空变迁中提取出来的计算时间的方法。它指导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古时候人们通过历法安排农业、宗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而如今的我们也通过历法编排我们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本次报告中将为大家介绍的无限贴近我们生活的“历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种历法的来历并从中感受天文学起源的魅力吧!对于天文爱好者和天文学家们来说,超新星遗迹(supernova
其他

立春与春节 (下)

恭贺新禧一年有四季,四季之首是春季,春季之始是立春。立春是农事耕种启动的重要时令,即在古人看来是经过一冬的休整后在新年农作的开始。我国早在近三千年前的周代起,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这个节令。据《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到东郊迎春,祈求时和岁稔。后来,从汉朝起延续到清代,立春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当代有学者提出以立春取代农历正月初一作为春节。这样,春节长假的日期固定,有利于学校的学习、工厂的生产和交通运输部门的调度等各项安排。这个提议不仅有实用的意义,也确有历法的意义。但事实上这个建议与历史上演变的方向相反,现在要与两千年来沿袭的习俗抗衡,怕是很难实现。在先秦时代立春就是春节,人们在这天举行庆祝典礼,祈望这一年的年景丰饶,而作为岁首(正月初一)的新年不是春节。我们曾在前面两篇文章中谈及古代的建正,周历建子,殷历建丑,立春都不在正月而与新年相去甚远。到了秦朝及以后,定夏历建寅,立春成了正月的节气,每一年的立春就在正月初一前后徘徊。到了汉代,春节就演变为正月初一了。这个情况与秋分之于中秋节很相似。起初人们为准备开耕、盼望丰年而在立春庆祝春天的节日,为喜迎收获、感恩自然而在秋分庆祝秋天的节日,后来,这两个节日分别附丽到建寅历法的正月朔日和八月望日上去了。过去正月初一作为新岁开始,称为元日或元旦,而称为春节是晚近的事。我国各地各民族自古以来欢庆新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诗歌歌咏人们的各种庆祝活动和欢乐气氛。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题“元日”是除“旧岁”后的“新岁”首日,除旧布新之际放爆竹,喝屠苏酒等习俗千余年来流传至今,据传现在新年贴春联是由以往的贴桃符演变而来。再请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这首诗从两个方面显露了“新年”与“新岁”渊源关系的端倪。首先,首联反映了斗转星移、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这个天文现象在天文学上分两个层次来解释:第一层意义是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日复一日地在不动的恒星背景上沿黄道一年运行一周,于是我们看到一年四季星空景象不同。现在知道,太阳的这种运行其实是地球环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反映,黄道是地球轨道面在天球面上的投影。如果我们在每天晚上的同一时间去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会发现些许差异,一个季度后就很显著了。这样斗转星移反映了一年里时间的流逝。先秦典籍《鹖冠子》中记载:夏朝后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人们在日落后的黄昏通过观测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变化来掌握节令,这就是“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其他

日行南至 乃致冬至

又一年冬至到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民间节日,无论在天文意义上还是民众心目中都很受重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公历中出现在12月21~23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冬日景象(佘治骏拍摄)正如我们在“立根杆儿测夏至”一文中所述,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利用圭表测量中午太阳的影子,夏至这天的影子最短,可以测定夏至;类似地,冬至这天的影子最长,冬至得以测定。冬至名称的意义,南北朝时代梁朝崔灵恩撰写的《三礼义宗》记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明代圭表(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
其他

“烟花秀” 中隐藏着大质量恒星结局的秘密

299?太阳所在的银河系中超新星爆发事件并不多见。这是因为银河系的恒星形成率较低,即每年所诞生的恒星数较少。而一些星系的恒星形成率可以是银河系的数十上百倍,它们被称为星暴星系(starburst
其他

谈天说地聊七夕 (下)

七夕处于立秋前后的初秋时节,正如唐朝诗人杜牧在“秋夕”诗中描绘的场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个“卧”字反映了牛郎星和织女星出现在天顶附近,时间应在晚间9点前后。织女星的下方有4颗较暗的星,组成渐台星官,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用的梭子。在牛郎星两边一南一北有两颗小星,分别是河鼓一(天鹰β)和河鼓三(天鹰γ),俗称扁担星,是传说中牛郎挑着的一对儿女。天鹅、天琴、天鹰星座天津、织女、河鼓星官(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牛郎星是1等星,在全天亮星中排名第12位,距离约17光年,光谱型A7,呈白色,表面温度在赤道约6900开,在两极约8500开,质量约太阳的1.8倍,赤道半径约太阳的2倍,而极半径约1.6倍,光度约太阳的11倍,年龄约12亿年。牛郎星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它的自转极快,自转周期约8.9小时,赤道上的速度达286千米/秒,这个速度已接近一颗恒星崩裂的极限速度400千米/秒;由于高速自转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使得它形态很扁,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出(极半径的)25%;它的自转轴与地球看它的视线成60°的交角。1924年瑞典天文学家蔡贝尔发现一颗无对流恒星的辐射流量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进而导出表面温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这称为蔡贝尔效应。高速自转导致牛郎星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远低于两极,从而造成温度的显著差异。2006∽07年,美国天文学家莫尼尔等应用设于威尔逊山天文台的CHARA光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拍摄了牛郎星的像,这是人类拍到的第一张外星星像照片。
其他

谈天说地聊七夕 (上)

银河两侧的牛郎星和织女星(来源:网络)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其他

太阳双超卫星完成观测试验验证,预计10月发射!

165)太阳双超卫星质量为550千克,运行于平均高度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为3年。卫星的科学载荷为“Hα成像光谱仪”(Hα
其他

“南天学堂”第五讲线上直播接入指南

本次讲座线上同步直播,所有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可直接扫描下方的腾讯斗鱼、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苏科家园等新媒体平台二维码,在线同步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