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院系及专业简介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是中国天文学顶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拥有天文学科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天体物理”与“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具有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天体物理创新研究群体,现代天文和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天文与空间科学实践教育中心”。1993年入选全国首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第一个国家级天文学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入选了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于2020年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5、2020年连续入选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培养目标学院为拔尖计划学生构筑了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着眼于天文学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志向远大、能潜心学术、具有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天文学未来将才。三人才培养特色1---课程体系学院具有国内高校天文界最完备的课程体系。因学科专业特点,我院基础学科拔尖计划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等基础,并应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当好的科研技能。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含通识通修课程模块65个学分、学科专业课程51个学分、多元发展课程30个学分(包含在拔尖生学术导师指导下完成不少于4门、10学分以上拔尖生荣誉课程)、毕业设计(论文)4个学分。与物理相关的课程有:《大学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光学》《理论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特色的天文学课程有:《普通天文学》《普通天文学实习》《原子物理》《实测天体物理》《实测天体物理实习》《天体力学基础》《球面天文学》《理论天体物理》。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学习空间,学院开设了包含《天体物理辐射机制》《星系物理》《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等在内的本研贯通课程,以及《高能宇宙探索》《天文与天体物理学中的热点问题》等在内的引导学生直面科学前沿的研究型课程;另外,学院参照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教学模式而构建了《X射线天文学》《活动星系核》《引力波及相关天体物理过程》等全英文授课课程。2---学生科研训练体系结合国家对天文学和空间科学优秀人才的需求,学院专门开辟了“天耀计划”研讨专属区,构建了“教师-学生-科学家”共同体平台。从进校开始,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连续四年的学术导师,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通过“每生一项目”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从心理、生活、学习、人生规划、人格塑造等方面长期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早期科研训练,赴境内外天文台、科研院所参加交流访问、暑期学校、夏令营,通过开辟的专有实验室、配备专业教师具体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直面科学前沿,为拔尖计划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3---师资配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50余位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15名。学院构建了一套分阶段、多层次、研究型的人才培养的“导师制”体系,施行“每生一导师”的精细化培养方案,更好地贯彻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将创新性人才培养融入本科生成长的每个环节。4---资源配备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分活跃,面向本科生设有多个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交换项目,包括: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悉尼大学、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和太阳系研究所等,且不断有高水平外籍教师和国内天文台站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直接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为了弥补学院大设备观测的不足,在国内与各大天文台展开紧密合作,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学生到各大天文台进行观测学习,包括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等。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成果卓著,2013年至2021年,本科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6篇(影响因子最高的达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