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念孙中山: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

东方红啦 2022-07-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宋庆龄故居 Author SCLGJ

孙中山在天津张园行馆门前留影

习近平曾这样评价孙中山的一生: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东方红啦”(id:dongfanghongla)谨以此文纪念。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等皇室成员赶出紫禁城。冯玉祥与张作霖、段祺瑞共同执掌了北京政府,他们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接到邀请后,孙中山在广东韶关召开会议,征询北上意见。除谭延闿等3人外,与会的30多人都反对他北上,因为北方情况不明,并且担心孙中山的身体。但孙中山态度坚决地说:“我这次赴京,明知异常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不一定,但我之所以北上,是为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又怕什么危险呢?”
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表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立场,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谋求中国统一与建设。三天后,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等人乘船离粤北上,途经香港、上海,取道日本。一路上,孙中山不顾旅途劳累和病痛折磨,每到一处都发表讲演,阐述政见,深得人心,广受欢迎。
12月4日,孙中山由日本乘船抵达天津,两万多群众自发到码头欢迎。孙中山在张园行馆接见各界欢迎代表,下午在孙科、汪精卫、李烈钧、邵元冲等人陪同下,登门拜会张作霖,明确表达北京政府要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政治观点。
1924年的最后一天,孙中山抱病抵达北京,在前门车站受到各界约三万余人的热烈欢迎。他的《入京宣言》载明:“十三年前,余负推倒满洲政府,使国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责任。惟满清虽倒,而国民之自由平等,早被其售与各国,故吾人今日仍处帝国主义各国殖民地之地位。因而救国之责,尤不容缓。”
由于长期为革命事业奔波,孙中山早已积劳成疾,北上又经过漫长的路途跋涉,抵京后,他的病情加重,住进协和医院治疗,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孙中山、宋庆龄最后一张合影照片
1925年2月1日,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与孙中山的国民会议相对抗。中国的局势急转直下,孙中山的病情亦随之恶化。
2月18日,在宋庆龄的陪护下,急救车将孙中山送到铁狮子胡同5 号(今张自忠路 23 号),改由中医治疗,但病情依旧日益加重,国民党政治委员会经商议,开始为他准备遗嘱。
2月24日下午3时,汪精卫、李烈钧、何香凝、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受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委托,来到孙中山病榻前,请他留下遗嘱。孙中山接受请求,口授《国事遗嘱》和《家事遗嘱》,并由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以英文口授,由陈友仁等笔录。
孙中山签署遗嘱时用的钢笔
这三份遗嘱,原准备当场签署,但孙中山看到宋庆龄极为伤感的神情,便决定暂缓在遗嘱上签字。3月11日,在孙中山弥留之际,宋庆龄帮助他抬起手腕,用钢笔在《国事遗嘱》《家事遗嘱》上签下“孙文,3月11日补签”几个清晰的字,《致苏俄遗书》则用英文签上名字: Sun Yat-sen。
之后,汪精卫在笔记者下签名,宋子文、孙科、邵元冲、戴恩赛、吴敬恒、何香凝、孔祥熙、戴季陶、邹鲁等9人也相继在证明者下面签名。

《国事遗嘱》
《国事遗嘱》全文: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家事遗嘱》
《致苏俄遗书》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签署遗嘱的钢笔原为戴恩赛(孙中山女婿)随身携带、使用的钢笔,钢笔由美国Waterman's Foundation Pen公司生产,1908年制造,之后由戴恩赛、孙婉、戴成功保存。
1966年11月12日,宋庆龄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的万人集会时,发表演讲《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
按照宋庆龄的习惯,她先用英文撰写,再让人译成中文,交由周恩来总理审阅。1966年11月6日,周恩来将审阅好的文章派人送交宋庆龄,并复函说:“宋副主席,你的那篇文章,由于我近来更忙了一点,直搁到现在才改出来,甚为不安。先将中、英文两种改本派人送上,请你审阅。”宋庆龄亲笔在中文文稿右上角标注最终版字迹,并在个别文字上标注拼音。
在这场大会上,宋庆龄详细回顾孙中山的革命历程,追忆了孙中山远大的目光和深刻的预见,同时生动地讲到孙中山个人生活的简朴和他的好学精神。在讲话的最后,她这样评价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孙中山——“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总是不知道疲倦的,总是把未来看作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宋庆龄,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人民日报,1966.11.13.

图文为北京宋庆龄故居版权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侵权必究。


责编:宋莹
网编:侯洁英
监制:方丹敏

东方红啦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东方红啦


前线客户端



中国大学生网


前线理论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