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珍贵图像,带你认识一个特别的“毛泽东号”
在中国铁道博物馆,
有一台珍贵而特别的机车,
诞生于炮火纷飞的解放战争年代,
是迄今唯一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机车
——“毛泽东号”机车,
这也赋予了它“机车领袖”的神圣使命。
“死车复活”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政府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6年国共两党谈判破裂,战争一触即发,
铁路对于前线的运输任务愈加重要。
4月,人民解放军进驻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
为解决铁路运输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
一场“死车复活”运动
在哈尔滨机务段展开。
由于铁路运输急需火车头,
1946年8月,
铁路工人们从肇东车站拉回
一台由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报废机车,
——ㄇㄎ1型304号机车
经过27个昼夜抢修,
终于成功修复。
经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批准,
1946年10月30日,
这台机车被正式命名为
“毛泽东号”机车。
这台以伟人名字命名的机车,
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步伐,
开始了光辉的征程。
首任司机长——陈捷三
不是运输而是排雷,必须带头往前冲。
滨绥线曾被日本人设置了大量地雷,
想恢复正常铁路运输需要先排雷。
“毛泽东号”机车组想出好方法
——三辆平板货车顶在车头前方,
炸坏一辆换一辆。
就这样打通了铁路线,
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贡献。
1951年,“劳模”代表、“毛泽东号”机车
第三任司机长郭树德以特邀代表身份
被邀请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
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机智的郭树德随身携带
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并在席间请毛主席签名。
这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
唯一一本
“一面坡”是哈尔滨地区,
五条干线中行车最困难的一段。
“毛泽东号”机车组知难而进,
在风雪中勇闯“一面坡”,
运送弹药补给,倡议并率先试行
超轴运送军用物资。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3月21日,“毛泽东号”机车离开哈尔滨,
奉命入关落户到北京丰台机务段。
这是牵引自保定开往北平的
第一列人民列车,
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毛泽东号”冒着风雪抢运军用物资。
后方开展“满超五”劳动竞赛
(满载、超轴、500公里)
创造比标准牵引定数
超轴百分之十八的新纪录,
先后九次率先向全国、全路铁路职工,
发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劳动倡议,
名副其实地成为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事业的“火车头”。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
尽管余震不断,路轨有变形的可能,
“毛泽东号”迅速开赴地震灾区,
奋力抢运救灾物资。
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时代,
“毛泽东号”机车以保养好、
节省燃料多、安全运行长而著称。
机车组在全路率先提出和推广
经验方法——
“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
达到作业标准化、标准程序化、程序规范化,
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1977年1月,“毛泽东号”
结束了30多年的蒸汽时代,首次换型为
国产东风4型0002号内燃机车。
2014年7月1日,“毛泽东号”
结束了68年牵引货运列车的历史,
开始担当北京西至阜阳K1071/2次
旅客列车牵引任务。
12月25日,
开始担当北京至长沙T1/2次
旅客列车牵引任务。
2015年10月29日,“毛泽东号”机车
实现安全行走1000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250圈。
2019年8月6日,“毛泽东号”机车
实现安全行走1100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275圈。
历经三个动力时代,
今年是“毛泽东号”命名74周年,
第一代“毛泽东号”蒸汽机车
现珍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
“毛泽东号”见证了
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改革发展,
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由小变大、
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从日常生产到“大会战”前沿,
从救灾现场到抢险一线,
历经数次换型,
“毛泽东号”的身影始终
驰骋长城内外,
往返大江南北,
屡建功勋。
“毛泽东号”精神也将薪火相传,
成为中国铁路的一面鲜艳旗帜。
图文由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丰台机务段提供
责编:小林
网编:宋莹
东方红啦
推荐阅读
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
东方红啦
前线客户端
中国大学生网
前线理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