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应强 |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

张应强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08-28


编者按


(会议详情点击图片查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梦想。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命题,并且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前进方向,揭示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内涵,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确立了新的起点和坐标。为此,苏州大学于4月30日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学术研讨会,特邀九位著名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交流研讨。“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公众号将依次推出专家会议发言,整组笔会全文将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刊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提供参考。


视频 | 张应强教授会议报告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

张应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求是特聘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时,数次谈到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2022年4月25日,习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对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为何如此重要?


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方法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表述上,经过了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化,这种文字表述上的细微变化,蕴含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方法论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上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论述和讲话、指示、批示、贺信、回信,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以重要使命和责任。2016年4月22日,习总书记在致信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国家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中国的近现代大学有着极为特殊的起源——起源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建立近现代大学,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挽民族国家于既倒’之总体应对方案中的关键部分……我国近现代大学与在自由环境下诞生的西方大学形成了基因性差异”。这种特殊起源,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大学不可能像西方大学那样,只是以知识生产和学术发展为己任,而是还担负着促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使命和功能期待。事实上,近代以来的中国大学,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大学,也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洋溢着追赶世界一流的赶超激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中国大学,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也就不应该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应该在新时代新使命引领下,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新路,就必须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方法论指导,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和高等学校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必须立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最大的国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在“四为服务”中走出一条建设新路,而不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成为西方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翻版”。

 

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特色”的源泉。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我们所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才可能有中国特色;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才能办“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是办“在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才能保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独立性,不被国外大学的标准、模式和发展路径牵着走,才能另辟蹊径,走出新路,实现赶超;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才能建设面向国家科技战略力量的高校创新体系,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才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下好“先手棋”。


二、“中国大地”具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大地汇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资源。


中国大地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中国大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发表了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中国大地发生了近代以来首次出现的“从世界走向中国”到“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大转折,这一时代大转折,将中国置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方位上。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全球经济恶化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在重构全球秩序和文明对话秩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性力量。


中国大地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下探索出的高等教育延安模式。“延安模式”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办大学,党办的大学在党的领导下,体现党的意志,全面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民族抗战事业。“延安模式”强调党对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政治领导,确立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为党的事业服务、为工农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高等教育模式选择。“延安模式”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生动实践,是对高等教育“中国特色”的生动诠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弥足珍贵的重要历史遗产。


中国大地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和教育传统。中华优秀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共同财富。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使之与时俱进,与时俱新,彰显其现代价值。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汇聚的丰富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丰富资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新路。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责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为服务”基本方向,遵循“九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路。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JZD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方便阅读,全文注释已省略。该文将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第2期,最终版本以刊出为准。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回顾

刘海峰 |  “双一流”建设:在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之间

别敦荣 |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反思:国际视角的观点

下期预告

陆根书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体现“中国特色”?




苏州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矩阵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

教科版

苏州大学学报

法学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