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扶智扶志”长效机制的构建作者简介张万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从资源型脱贫向内生性发展转化,从依附性脱贫向自主型振兴转化?其核心关键就是从表层的、局部的改革转向深度的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教育“扶智扶志”长效机制。本研究在充分把握梳理了学界有关乡村振兴问题以及教育“扶智扶志”长效机制构建问题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构建教育“扶智扶志”长效机制的三条基本路径以及相应的改革关键点,即建立利益兼容的新型核心育人机制、营造“绿水青山”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体系以及筑造扎实可靠的全方位支持体系,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教育改革的核心圈、生态圈与保障圈。研究为深入推进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人的现代化实现提供宏观层面的构建设想。“关键词乡村振兴;教育扶贫;扶智扶志;长效机制“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前主要国家和地区财政教育经费和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7JZD060)、紫江公益慈善研究专项基金一般项目“公益基金会参与教育乡村振兴项目专业化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基于四川凉山州的典型案例研究”(项目编号:1002017025-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录速览一、问题的提出二、文献综述三、构建教育“扶智扶志”长效机制的基本路径一:捋顺主体关系,打造利益兼容的新型核心育人机制四、构建教育“扶智扶志”长效机制的基本路径二:把牢改革重点,营造“绿水青山”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体系五、构建教育“扶智扶志”长效机制的基本路径三:做好基础保障,筑造扎实可靠的全方位支持体系一、问题的提出(一)回应新时期国家重大战略改革所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二元结构下长期城市偏向战略不断加深着城乡发展不平衡,虽历经改革,但效果甚微。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空心化、文化衰落、产业不兴、环境恶化等问题不断制约着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制约着乡村人口现代化发展。随着“十三五”期间决战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国家。成就虽令世界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运用的是经济性的、资源依赖型的、帮扶式的手段和措施,这些措施和手段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时,特别是代际贫困和思想上的贫困问题时,其作用发挥势必大大削弱。新起点、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根本破解“三农”问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乡村振兴上升至国家战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