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三融”推动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专题推荐
“三融”推动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特约主持人:匡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益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主持人语: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关键期,在这个“双期叠加”新阶段,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三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本专题三篇文章关注“三融”实践与研究进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其中,《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高中阶段职普融通的三大主流模式》一文通过系统分析职普融通模式的关键要素,廓清了我国职普融通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及亟须解决的关键突破点;《我国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实践审思》一文,对全国中高职贯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发展困境及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一文,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建设模型,并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治理的四大对策。
01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高中阶段
职普融通的三大主流模式匡 瑛 李欣泽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摘 要:职普融通不仅是缓解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分流焦虑的重要应对,更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随着《职业教育法》的重磅推出,其中“职普协调发展”的提法实质上是从法律层面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的重新定位。从国际比较视角来看,职普融通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三类主流模式,包含职普课程渗透式、职普互转式、彻底融通式,每类模式优缺点、适用范围不尽相同。通过系统分析职普融通模式的关键要素,廓清我国职普融通过程中的现实状况及亟须解决的关键突破点,希冀通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激发普通高中主动参与职普融通,多途径实现职普等值以吸引人才进入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制订政策方案以铺设我国职普融通的实现蓝图。关键词:国际比较;职普融通;主流模式
02
刘 磊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评估所,上海 200031)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实践应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从纵向时间上看贯通发展有1985年、2010年和2022年三个重要节点,从横向类型上看有中高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和中高本贯通四个种类及内部多种组合模式。贯通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提升职教吸引力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不一致、不对等、不协调、不适应和不持续等“五不”实践困境。造成以上“五不”困境有多重原因,归纳起来包括外部管理维度是把贯通作为试点项目还是稳定学制,内部运行维度是临时结合体还是办学共同体,内涵贯通维度是对传统培养模式的修补还是重构培养模式。贯通未来选择应坚持从百花齐放到逐渐稳定,从试点探索到标准为据,从松散组织到政府调控,从嫁接尝试到体系为重,提升贯通培养质量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
0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
发展困境及推进策略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周益斌 肖纲领
(1.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上海 200093;
2.复旦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433)
摘 要:职业教育的深度产教融合强调共生体的建设。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研究,有利于深化对共生体利益相关者之间融合关系的认识,促进产教融合多元机制的形成,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助力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包含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职业院校等核心共生主体;存在不同的共生模式,其中最理想的组织共生模式是一体化共生,最理想的行为共生模式是对称性互惠共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建设需要有法制、宏观制度和文化环境的保障。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共生主体地位不平等,多元协同共治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共生模式不够理想,未形成一体化与互惠共生的模式;制度不健全与文化环境偏差,不利于各主体共生关系的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共生体建设,需从机制、模式和环境三个维度入手,确保主体平等地位,实现多元协同共治共生局面,强化产教融合一体化共生及利益的平等共享,并营建有助于产教融合共生体建设的职教环境。
关键词:产教融合;共生体;共生理论;生态治理;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杨雅婕
审核人:罗雯瑶
苏州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矩阵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
教科版
苏州大学学报
法学版
您若喜欢,戳戳“分享”“点赞”或“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