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小龙 仇江燕|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钱小龙 仇江燕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09-26




        全球视野下的

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


钱小龙

南通大学未来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仇江燕

南通大学未来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摘要

在高等教育迈向普及化的阶段,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基于高端人才培养的国家需求,还是基于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需求,或是基于职业个性发展的个人需求,都亟须发展高等教育。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能有效促进其均衡发展。作为一个新事物,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政策障碍是学分认证、知识产权与政策落实的问题;语言障碍增加交流协作、知识构建与国际竞争的难度;技术障碍加剧物理鸿沟、技能鸿沟与环境鸿沟的扩大;文化障碍导致互动偏好、角色认知与写作习惯的差异。为此,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系统,针对文化、技术、语言和政策障碍,提出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模型,通过共享高质量交流、资源、师资和大学,来消弭教育鸿沟、降低教育成本、提升教育水平以及实现教育公平,并提出发展本土特色、协同教学模式、横纵齐头并进与保障学分质量的建议以应对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在线教育;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全球视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民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国家在线教育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BSH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内容导览

一、背景分析

二、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需求

(一)基于高端人才培养的国家需求

(二)基于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需求

(三)基于职业个性发展的个人需求

三、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挑战

(一)政策障碍:存在学分认证、知识产权与政策落实的问题

(二)语言障碍:增加交流协作、知识构建与国际竞争的难度

(三)技术障碍:加剧物理鸿沟、技能鸿沟与环境鸿沟的扩大

(四)文化障碍:导致互动偏好、角色认知与写作习惯的差异

四、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路径

(一)核心要素之一:交流

(二)核心要素之一:资源

(三)行为主体之一:师资

(四)外在动力源泉:大学



一、背景分析

全球高等教育经历精英化时代之后,在20世纪后半期迈向大众化与普及化,不管是教育规模还是毛入学率都有很大的提升。1975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到21世纪,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扩大高校入学机会与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是当务之急。[1]为此,英国商业创新技能部发布《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用以保障低收入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我国为促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先后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率提出明确的要求[3],截至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7.8%[4]。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发展。

然而,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国家之间尤为明显。放眼全球,相比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系统更发达。在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多年来稳居前十的国家均是发达国家,即使是印度这一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排名也仅位于37~43名[5];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方面,1975—1999年世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1.19%升至18.32%,当时发达国家平均毛入学率已经从31.15%升到56.13%,2000—2014年世界高等教育总体毛入学率从19%升至34.40%,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此时已达到74.31%,此时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才刚刚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6]不论是从高等教育质量,还是毛入学率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都较大,如何推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追上发达国家的步伐,即世界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高等教育不是存于单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格局之中,而是处于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之下,事关人类共同的利益。[7]因此,基于全球视野研究如何促进世界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迫在眉睫,以期缩小区域、国家间的差距,促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对公平,从而做到人类共同发展。



二、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

均衡发展需求

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一,世界各国都迫切需要均衡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的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培养高端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市场与社会需求,还是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在线教育都能够实现,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

(一)基于高端人才培养的国家需求

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高端产业链,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发展本国高等教育,培养或留住高层次人才。一是因为,基于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高等教育依附关系将反作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培养。全球高等教育格局与世界经济布局密切相关,全球经济分工产生了中心、边缘国家,形成中心-边缘的格局,使得高等教育也产生了依附关系。对于边缘国家而言,全球高等教育秩序格局确定,人才供求关系也随之建立,发展中国家以低端制造业和原材料出口为主,人才培养模式也以此为主,使得发展中国家产业链与人才培养永远限制在低端层面。[8]二是因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虹吸效应”反而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严重。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知识、学术、技术等的国际化,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希望高等教育国际化以抢占科技人才高地,发展中国家期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本土科技人才。虽然知识是没有国界的,但人才是有国界的。在高等教育国家博弈中,不仅发达国家为避免花费大量精力培养的人才流失,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会有所保留,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优质的资源会产生“虹吸效应”,使得人才均往发达国家流失,形成单向国际化现象。[9]

在线教育的存在形式是超越时空的,有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低端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以及人才流失现象,提升国家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学生无须出国就可以学习到发达国家的课程。很多发达国家开发了在线本科、硕士项目,充分利用这些国外在线课程,能够使用低成本培养出大量不需要“走出去”的高端人才,避免人才“走出去却不回来”的现象。为缓解人才流失问题,像拉美国家(古巴和巴西),通过降低国际学生学费政策、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等措施,尤其是巴西采用虚拟学习的方式,保障学生享受到国外高质量课程,推动全球学生虚拟流动,从而影响学生的流动方向。这两个国家有效缓解了人才低端化、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也有望成为拉美地区的国际教育新兴增长极。[10]

(二)基于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一是因为人们愈来愈注重精神文化培养,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熏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当人的基本需求满足过后,就开始探索更高的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求。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愈来愈丰富,不再仅仅为生计奔波,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的培养,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二是因为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也要求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素质教育相统一,事实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去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生产复杂加工产品的能力,现在更多地参与全球生产链中高附加值活动的竞争,随着“中国制造2025”、产业结构升级等国家转型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市场上的技术性人才就难以满足产业转型需求[11],这表明市场上急需大量的高层次劳动力,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高层次的劳动技能。

在线教育的运作机制灵活多变,能满足时代发展趋势下人民要求接受精神文化的需求,培养市场对高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直播教学、微课、慕课、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只需要一台终端设备、一根网线,学生不管身处何地,都可以利用网上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大大增加了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像拉美地区,盲目效仿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建设研究性大学,没有意识到美国具有学费较低的州立大学或社区学院供低收入人群选择,反而大规模建立私立的、学费高昂的大学[12],导致劳动力水平无法大规模提高、人民需求无法满足。若是通过在线教育,则能大大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教育规模。

(三)基于职业个性发展的个人需求

21世纪的个人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不断充实自己,根据兴趣、爱好、需求等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方面,个人期望利用高等教育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根据职业发展理念,人生命周期内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可以划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问题与任务。[13]个人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不仅如此,当前社会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快速更新,也要求自身不断发展,提升生存技能,应对时代的挑战,这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时代要求,关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元以满足自身兴趣或爱好。多元智能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以及发展特点,需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与爱好,促进个性发展。然而,并非全部人群都能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更容易接触到良好的初等、中等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大大提升。[14]选择就读的专业也不仅出于自己的喜爱,往往还要考虑经济、前景等现实情况,这也对高校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开放更多有趣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在线教育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学习者,服务内容一应俱全,是个人满足职业发展或个性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性别、种族、年龄等,都能平等接受高等在线教育;不管是成人所需要的职业发展相关内容,还是学生需要的兴趣类内容,应有尽有。像印度,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但是只有25%的高中毕业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印度顶尖大学竞争尤为激烈,很多社会人员职业无法发展或个性需求无法被满足。印度政府希望到203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能达到50%,首次允许大学提供完全在线的学位,截至2020年1月已有7所大学获得批准。[15]不仅如此,印度还通过edX、Coursera、NPTEL等国内外知名慕课平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涵盖物理、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数字营销、设计等内容。


三、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

均衡发展挑战

在线教育教学活动归根到底就是人与技术两大要素,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人与技术的关系,深受技术、语言与文化的影响。当然,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体以及政府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全球高等在线教育建设的主导力量,更是高等在线教育发展路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教学活动的关系是根据政策来影响的。为此,应从政策、语言、技术与文化四方面了解当前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政策障碍:存在学分认证、知识产权与政策落实的问题

政策是政府利用大学引导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决定在线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线教育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政策的宏观调控,但在真正实施中在线教育政策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学分认证问题。学分认证是完善人才立交桥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目前学分认证还在高校层面,存在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学分认证不对等,认证来源单一、高等教育领域要求与其他社会形式考试脱节导致学分证书含金量低以及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16]第二,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是目前教育机构实施在线教育的一大挑战,在线教育不是简单的数字化的传统教学,而是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势,但这些加大了数字版权保护的难度。在线教育作品定性不清、版权属性不明、侵权行为隐蔽提升了司法维权的难度等这些在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实质是在线教育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跟不上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17]第三,政策落实问题。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无法保障国内政策顺利实施,像印尼学生,在线学习仍然有较大的风险,这源自其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包括极端疾病的风险、孕妇生产死亡率高的风险等,甚至是恐怖主义的袭击,总是会带来中断甚至取消向民众提供在线教育的风险。[18]学分认证、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都是政策法规的完善问题,同样政策落实问题也不可忽视,需要完善在线教育政策法规,消除影响政策落实的不稳定因素,为在线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语言障碍:增加交流协作、知识构建与国际竞争的难度

语言是师生或生生无障碍交流的前提,也是师生无障碍使用教学资源与交流工具的基础,严重影响在线教育的受众规模。第一,增加交流协作的难度。对小众母语的高等教育学生来说,语言增加了他们交流协作的难度。国际上很多课程,像大多数在Udacity、Coursera、Edx三大平台上的课程,都是英文授课的。根据英孚教育发布,印尼人的英语能力水平指数(EPI)为52左右,略低于亚洲平均分数55.94,处于中等水平[19],很难使用英语与教师或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进行思想碰撞与协作交流。第二,阻碍知识构建的深度。语言是思考认知的工具,更是自我调节与反思的工具,本质上可以提升智力水平。在华东师范大学中美地理在线协作学习项目中发现,虽然在学习之前提前发放了学习资料供学生预习以减少语言障碍对知识构建的影响,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本应在第一天就该达到知识构建的巅峰,却出现不仅没达到巅峰反而停滞不前的现象[20],对知识构建的深度影响巨大。第三,限制国际竞争的力度。像Edx课程覆盖18种语言,Coursera课程语言种类更多,包含英语、中文、俄文等20多种语言,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发的课程语言种类较少,难以面向国际学生。像我国绝大多数在线课程使用中文,面向国内学生,学堂在线、爱课程等仅有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目前只有505门英文版课程,仅占4.1万门在线课程总数的1.2%[21]。语言问题阻碍了学生进行协作交流与知识构建,更是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在线课程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削弱了在线教育原本的作用。

(三)技术障碍:加剧物理鸿沟、技能鸿沟与环境鸿沟的扩大

技术是在线教育发展的基石,教育资源的呈现离不开技术,交流工具的出现也是技术发展的成果,就连在线教育师生或生生的活动也是技术支撑下的产物,但技术同时也带来了物理、技能与环境方面的数字鸿沟。[22]第一,加剧物理鸿沟(在线教育基础设施的差异)的扩大。基础设施是实现在线教育的基础与起点,在线教育的发展加剧了基础设施之间的差异。印度尼西亚2016年时便拥有1.32亿互联网用户,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和印度。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51.8%,但爪哇岛以外互联网用户较少,像西巴布亚、西加里曼丹等只有20%左右的渗透率。[23]第二,加剧技能鸿沟(在线教育信息技能的差异)的扩大。各地区学校师生的数字素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差距较大,可能城镇的教师与学生更熟悉电子设备,其网络技能要高于乡村。各国之间信息技能差异也大,印尼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就是Facebook,社交媒体是印尼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24],2021年印尼社交媒体渗透率达到69.99%[25],其中YouTube和Facebook最活跃。第三,加剧环境鸿沟(在线教育学习环境的差异)的扩大。在线教育的学习环境不同于学校集体学习的环境,是个人自主学习的环境,取决于个人的学习动力与学习自觉性。比较欧美国家与印度的学生发现,欧美国家学生倾向基于爱好兴趣使用在线教育,往往辍学率较高,尤其是心理、艺术方面的课程,而印度的学生为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而学习,完成课程率较高,甚至愿意支付高额的美金拿到证书。[26]在线教育的技术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信息能力以及学习环境的差异,要想充分发挥在线教育作用,任重而道远。

(四)文化障碍:导致互动偏好、角色认知与写作习惯的差异

文化决定了在线教学的深度,不仅造成喜好的差异影响师生或生生深度交流、交流工具使用与教育资源的理解,还会导致认知与习惯上的不同。第一,导致课堂活动偏好的差异。每种文化都有自身的规则、喜好或是习惯,包括说话的时机、多少、音量等,约定俗成。例如亚洲学生尊重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中保持沉默,并认为这是克制与尊重的表现[27],而具有其他文化背景的教师可能误判这种沉默是缺乏兴趣,造成无效的互动环境。第二,造成教师角色认知的差异。人们对权力距离等文化维度的认知不同,会导致对教师角色定位有不同习惯。来自小权力距离文化的学生习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挑战他人甚至是教师。来自大权力距离文化的学生更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氛围。[28]文化差异导致对教师角色定位不同,对待这些认知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时教师无法确定应采用何种教学手段。第三,形成学术写作习惯的差异。写作是一种高等教育必备的学术技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表现出的写作技巧也有较大的差别。每个人的写作的语言模式与修辞习惯受到的文化影响会带到写作中去,包括段落组织、观点论证、连接词的应用等都表现出文化差异[29],就像国内长期生活的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不习惯西式的思维与修辞一样,这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想开发适合全球不同文化背景学生学习的在线教育课程,必须克服文化差异导致的课堂互动偏好、教师角色认知与写作修辞习惯的差异。


四、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

均衡发展路径

为有效促进在线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亟须寻求全球视野下的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模型。传统的教育传播学认为教育传播系统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和教育媒体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郭文革教授结合传统教育传播学要素与ICT框架提出互联网教育传播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育资源、交流工具以及教学活动。[30]为此,参照互联网教育传播系统,结合大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筛选出宏观层面的在线高等教育传播模型四大要素:资源、师资、交流与学生,以及政策对大学的整个教学活动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全球视野下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在线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模型(图1),教学活动是模型中枢,师生是行为主体,大学是外在动力源泉,交流与资源是核心要素。其中,交流、资源、师资与大学具有可调控性、可提升性,在线高等教育能利用共享交流、资源、师资与大学这些要素克服文化、技术、语言以及政策方面的障碍,促进整个模型高质量运行。

(一)核心要素之一:交流

1.共享高质量交流,消弭教育鸿沟

交流是实现教学组织活动、增进人际感情的主要途径,在线教育利用媒体技术实现师生或生生高质量交流。一方面,在线教育增加交流的广度,在线教育凌驾于物理时空之上,实现不同时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在线教育增加交流的深度,在线教育能创造出虚拟的空间,学生更易敞开心扉交流,即使是在传统课堂发言较少的女性在在线教育的课堂中也更可能发表意见深入学习。[31]

利用在线高等教育可实现高质量交流,有利于消弭教育鸿沟。传统国际教育需要学生远离故土,需要根据假设的环境构建知识、存储记忆以便回忆,而利用在线教育的学生在自身家庭文化中体验多元文化课堂,并立即在生活中实施,进一步构建知识。相较于出国留学的人数,本土高等教育学生人数更多,形成教育鸿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有96 619名尼日利亚人出国留学,却没有明显的外国学生接受尼日利亚高等教育,绝大多数尼日利亚人接触不到国际学生,也感受不到多元文化课堂的魅力。不过,尼日利亚拥有技术基础,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一半以上,其中8.7%的是Facebook用户,目前尼日利亚也在积极地扩大宽带容量,已向400多家ISP提供了许可证,手机使用率在非洲仅次于南非。[32]

2.破除文化障碍,彰显本土特色

在线高等教育实现共享高质量交流需要发展本土特色课程、促进国际交流,才能破除在线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文化障碍。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交流偏好、角色认知或是写作习惯千差万别,实现从“复制西方”到“本土特色”的转变、创造既具有国际影响力又具备本土文化习惯的特色品牌至关重要,从源头解决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问题。在线教育发展初期,很多高校加入或是模仿建立在线教育平台,但想要在线教育长久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在学习国外在线教育的基础上建设本土特色的在线教育。为实现在线教育本土化,国内很多高校与机构合作构建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平台,既有国际化的综合性平台,也有专业化的学科平台;既有高校自主建设平台,也有区域联盟共享平台,成果斐然。国内还自主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在线课程,实行线上理论、实践与实验三者融合。

(二)核心要素之一:资源

1.共享高质量资源,降低教育成本

资源是以单个或多个媒体形式呈现的教育内容,体现了媒体在知识表达与信息呈现方面的载体作用[33],在线教育能够实现资源的高质量共享。这是因为在线教育提供的资源能被重复利用,这也是共享的前提条件。相比传统课堂,在线教育具有巨大的优势:在线教育没有课程容量的限制,意味着当学习人数足够多时,在线教育资源将以零成本供平台重复使用。

在线高等教育共享的高质量资源比传统课堂性价比更高,有效降低了教育成本。一是生活成本,留学生面临很多经济挑战,包括住房费用、就业限制等[34],而在线教育无须奔赴异国学习,节省了大笔支出。二是课程成本,与过去不同,目前在线课程的学费比实地课程少。[35]三是教科书成本,一些机构取消了教科书和材料的费用,同时还能保持丰富的课程资料供学生使用。[36]在巴西最大公立学校中平均每年教科书成本为1 900欧元,相当于巴西最低工资(每年2 820欧元)的67%,低收入家庭根本无法供得起一个大学生。就算是拉美地区最低工资最高的国家阿根廷(最低工资为4 092欧元),书本费也会占据家庭收入的46%。这一问题原本可以利用图书馆出借书籍解决,但需要借书的学生基数较大,图书馆没有足够的预算满足学生需求。[37]在线教育无须实体教科书,能有效降低由于经济原因而导致的辍学率。

2.解决技术障碍,协同教学模式

在线高等教育共享的高质量资源需要开展协同教学模式、实现资源互通,才能解除在线高等教育中的技术障碍。技术带来的物理、技能、环境鸿沟全球各国均存在,物理鸿沟属于硬件设施问题,单靠资源或是师资这些要素是无法解决的,还需国家的政策倾斜、专项拨款等。但技能和环境鸿沟可以利用协同教学模式,实现资源互通。所谓的协同教学模式就是整合教育资源,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线上线下协同,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像宁夏,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的宁夏教育云平台,统一规划与管理,整合高质量教育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38]而且利用双师线上线下协同教学,有效解决技能与环境鸿沟,名师线上讲解知识,本地教师配合开展教学互动,管理学生一同学习,既缓解学生信息素养间的差异,又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解决环境鸿沟问题。

(三)行为主体之一:师资

1.共享高质量师资,提升教育水平

师资是教学传播的主体,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实现师资的共享共用。一方面,学生共享名师的课堂。名师数量有限,无法教授大规模的学生,传统的课堂也容纳不下更多的学生,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的普及性和影响力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名师课堂。另一方面,教师使用名师的资源。在线教育汇集了大量顶尖的师资团队,可供普通高校教师学习借鉴改善自身教学方法。普通高校教师与名师教授同一门课程,同台竞争,也更容易激励普通高校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39]

在线高等教育共用的高质量师资影响范围比传统教师培训更广,促进教育水平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利用共享高质量师资提升教师水平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水平,形成模型的良性循环。开放大学组织的TESSA(Teacher Educ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计划为非洲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推出免费课程,通过为期四周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帮助教师主动学习。自2008年以来,TESSA一直在为非洲教师提供免费的数字资源,并已成为一项屡获殊荣的教师培训计划,目前已惠及非洲超过一百万的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40]除此之外,非洲很多国家联合起来共享师资,非洲虚拟大学就是非洲国家政府组织建立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使用大幅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在线教育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教师。[41]

2.消弭语言障碍,横纵齐头并进

在线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师资共享需要促进在线教育横纵齐头并进,才能消弭在线高等教育中的语言障碍。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涌进在线教育,在线高等教育呈现出横纵齐头发展的趋势。横是指横向推广课程,增加多种语言、多样化的课程,增强由于语言阻碍的国际竞争力。印度与微软合作的SWAYAM平台上线超过1 500门慕课课程,学习者超200万分布于全国各地,支持多种国际通用语言,甚至是多种印度地方语言,解决了语言障碍中限制竞争力度这一障碍。[42]纵是指纵向个性发展课程,语言涉及模型中师资与学生两大要素,学生包含社会全体成员,操作性低,名师精力有限,无法熟练掌握全部语言。但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全球在线高等教育这一“虚拟大学”中,对师资、学生与资源进行排列重组,推荐适合学生语言与思维习惯的个性化课程与师资,学习适合自身语言的课程,从源头消除语言障碍中交流协作的难度与知识构建的深度这些障碍。

(四)外在动力源泉:大学

1.共享高质量大学,实现教育公平

大学是高等教育政策实施的执行体,是高等在线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整个模型的外界动力源泉,通过提供教学活动服务共享高质量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一方面,所有学生均有接受顶尖大学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选拔制的性质决定了并非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顶尖大学的教育,但在线教育可以帮助那些由于经济、家庭等原因无法上学的学生。另一方面,共享的高质量大学也可以是在线教育创造出的虚拟大学,虚拟大学能动态连接不同组织,整合内外部资源,进而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43]

在线高等教育能否实现教育公平,与市场或国家对在线学位的认可程度有关。只有企业承认在线学位在招聘时具有相同的竞争力,学生才会选择额外去在线教育学习课程。像印度,2015年超过30万学生竞争8 000多个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名额,超过1∶34的比例,竞争极其激烈。为此,印度决定允许大学提供完全在线学位,并获得UGC批准。[44]为保证在线学位的质量、消除企业的顾虑,只有在印度国家机构排名框架中排名前100的机构才能申请提供完全在线的学位。此外,还包括大学必须存在五年、获得国家评估和认证委员会(NAAC)的认可等,要求十分严格。[45]通过严格的在线学位规定,提高在线教育学位含金量,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2.破解政策障碍,确保学分质量

在线高等教育利用共享的高质量大学需要保障学分质量、促进学分转换,才能缓解在线高等教育中的政策障碍。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2030行动框架》(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提出在高等教育中使用包括互联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形式提升高等教育的可获得性,确保高等教育资格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等政策。[46]学分质量与转换一直是问题,欧洲学分转换形成一个系统,根据学习成果授予学分,实现学分在欧盟各国与高校之间的互换与积累,促进学生在欧洲之间的流动。美国则以学习时间为学分的量、学分绩点为学习的质的一种转换,灵活适应各州及高校。[47]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的大学均通过统一的标准授予学分,并制定了学分转换制度,确保学分的质量与流通度。从国家层面对学分获得的要求以及转换的规则进行专门统一的制定,才能更好地解决在线教育学习认证度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本文刊于《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2期,第119-128页。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规范引用、注明出处。



原文下载



图文编辑:王心怡

责任编辑:杨雅婕

审核人:罗雯瑶



苏州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矩阵 

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

教科版

苏州大学学报

法学版

您若喜欢,戳戳“分享”“点赞”或“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