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艺术”-- 西德500与1000马克赏析(下)
(新博文 2021.6.5)
特别鸣谢:收藏好友文翰兄弟提供实钞,用于写作,谨以此文表示感谢!
接上文:
西德1000马克在外钞收藏圈可谓“家喻户晓”,原因可能是这版较为常见,最高面值自然比较留意。也可能之前藏友文章介绍过,故认知度比较高,再也许是票面人物容貌实在太有特点,太深入人心。在对票面内容已有所预期的情况下,拿到实钞的一刹那,仍然被它的高品质所吸引,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首先其硕大的票幅,有着相当大的视觉冲击力。1000马克票幅为180×90mm,相比500马克要大出一圈,纸钞中票幅宽度一旦超过90mm,超大票面的吸引眼球程度,往往是中低面值所不具备的。另外加上其极致般的人像雕刻,对于喜欢精雕题材爱好者,真是所无法抗拒。
当然,仅靠直观感受还不够,需要细细品味一下票面的诸多细节,来感受一下它内在魅力。
正面:德国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作品《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舍恩那肖像画》
背面:林堡大教堂
规格: 180×90mm
一、票面设计
发行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德马克,如今看起来,除了缺少些现代纸钞的炫彩、光变、动感等现今技术外,票面并不感觉已有60多年之久,如果将时间拨回到发行时的1960年,世界范围内,它依然具有很强的超前性。
如果看到世界纸钞在数年以致更长时间纷纷采用了西德马克这种“大头”设计,就不会怀疑它设计的超前了。说它理念引领了世界纸钞防伪潮流也不为过。再有人像选择直接挑战绘画作品,这也令人敬佩,这可不是谁都有能力去挑战的。
德国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作品《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舍恩那肖像画》
“舍那”人像与原画比较发现,从“苦大仇深”的容貌,到发丝凌乱程度,再到胡须的蓬松卷曲程度,几乎是百分百的还原了原画。纸钞人像由于采用凹印且深色调为主,使得观赏效果比看原画还要突出。仔细对比原画,以至于发丝走向的这股“乱劲儿”都不变,可谓“神还原”的体现。
作为雕刻师的二次创作,我们又从人像雕刻的哪些区域可以看出雕刻难度和超群技法呢?
二、舍那雕刻
(一)面部神韵
“舍那”这张富有特点的脸,在世界纸钞历史上恐怕不空前,也绝后了。对于收藏者估计只有两种结果,爱的爱死,烦的烦死。我只能说最高面值上选择这张“丑”脸,除了写实表达原画艺术性以外,更多的就是要有特点,就是挑选难度的,就是让你过目不忘!
这张脸除去美丑不论,它还原了原画的人物那种忧郁、烦闷、坚定甚至带有一丝愤怒的神态。高超的绘画通过面部、举止可以领略其内心的情感,甚至情绪。这也是临摹者所要达到或者接近的目标。比如《祭侄文稿》,颜真卿当时悲痛的心情,奋笔疾书的力道,后世人没有身临其境自然难以企及。而这幅“舍那”从面部神韵的表达上,我认为无懈可击,堪称人像雕刻“天花板”。
(二)刻画到骨骼和肌肉
从雕刻细节上,本人认为除额头上部雕刻点线略显平淡外,其余脸的每个位置均刻画到骨骼和肌肉。比如额头有个深窝部位,从凸起到过渡再到深陷再鼓起,一个深窝要用不同的点线,平滑的过渡才能展现。
眼睛部位是人脸雕刻能否成功的关键!稍有距离、深浅、倾斜角度等偏差,整个人物神韵立即变味。而纸钞上的雕刻则十分精彩,凸起的眼眶、深陷的眼窝,立体的眼球、有层次的眼袋,均细腻呈现。作品的神韵就出来了。
人物的面部也是很复杂的,要刻画到骨骼、皮肤的实际效果,比如鼻子两侧的部位要鼓起一些,然后马上过渡到凹陷,突出面部的颧骨突出和沧桑瘦脸的效果,突出的颧骨又有一个突出过渡的效果,这种写实变化的精准把握,同时提高了雕刻难度几个量级。
欣赏西德马克人像雕刻,给人一种启示:规律的点再密集也无法上升到另一个高度,真正高的是通过不同的点线、不同的技法去展现更多细节,展现多样的变化,深入刻画到骨骼和肌肉,最终实现神韵的完美再现!而这些不看“强钞”特别是高值钞,往往不容易体会。所以说,多鉴赏并研究“强钞”,真正目的是提升鉴赏能力。这与钞票本身升值与否没什么关系。
(三)头发与胡须
“大胡子”的精彩程度俨然成为这张纸币的另一个最大亮点。
“大胡子”的难度在于,要表现三个方面:立体效果、明暗效果、波浪和卷花效果。
明暗效果雕刻师用密集线条中的露白来控制,在“胡子”根部开始起凸起效果的部位露白较多,另外在卷花部分的露白较多,起到高光处白亮效果,凹陷处深暗,通过对比形成明暗效果。
立体效果是通过波浪线起伏来实现,比如“胡子”波浪曲线是先鼓起,然后凹进去,然后在底部进行卷花,这样一幅立体、有光影效果、卷曲波浪的大胡子就历历在目了。
头发和胡子变化多样的长线条,十分考验雕刻师的功力,难度在于旋转、扭曲的曲线既要考虑深浅、又要考虑疏密程度,还要考虑近观与远观的效果等等,且一旦“失手”就前功尽弃。对雕刻师心理也是极大的考验。
(四)毛皮大衣
“舍那”原画里的大衣,衣领处包裹一层皮毛的领子。为了雕刻出皮毛的蓬松、柔软,以及层次感,雕刻师明显做了一些符合雕刻的创作,原画左肩部位大面积的白色,雕刻师通过深浅线条的交替来突出颜色的变化和层次的差异
钞票上“舍那”左右肩雕刻处理也有差异,右侧上部长毛部分更富变化而下部则通过较多的“露白”,体现绒毛的质感。
可以说这幅“舍那”雕刻作品,达到了德国写实雕刻作品的巅峰,将艺术和技术完美的结合,看这样一幅作品,你会忘了它是一张纸钞,而是欣赏一幅古老绘画或者版画作品,这恐怕也是纸钞上雕刻的最高境界了。
三、多变的底纹
相比500马克底纹,1000马克从图案的复杂性和色彩的变化性上都有所提升。
1000马克正面底纹呈现左、中、右三块区域,每个区域颜色有所不同。左侧区域以黄、绿、棕色为主,中间区域以棕红、深黄、深棕为主。
最右侧区域由深绿、粉红、浅绿为主,每一个区域有一种整体的色彩效果,形成大致看过去呈现黄、棕、绿的过渡,但每个区域又三到四色的重叠,再加上图案的变化,形成了与主人物构成纵深感的同时,也达到了防伪的目的。单底纹而言,1000马克也是所有面值中设计、印刷难度最高的。
四、背面建筑
林堡大教堂
林堡(limburg)是德国黑森州的一个市镇,位于法兰克福以北陶努斯山和西森林之间的的林堡盆地中,小镇坐落在优美的兰河(lahn)河岸。德国的地名常有重名的,所以林堡前面要加上兰河畔字样,以别于其它同样叫林堡的城市。
林堡大教堂(Limburger Dom)高耸在兰河的山坡上,是德国的最美的教堂之一。
林堡大教堂前二后四加上中间的高塔共有七个尖顶塔楼,象征着天主教“洗礼、坚振、圣体、忏悔、终傅、圣秩、婚配” 的七大圣礼。是目前德国保存最完好的晚期罗曼式建筑之一,并同时带有早期哥特式风格特征,教堂正门的双塔造型正是典型的德国莱茵地区的风格。
1、精雕细琢的教堂
1000马克背面的教堂比起500马克的古城堡,雕刻精细程度成倍提升,精细到几乎雕刻每块砖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教堂上的云采用了深灰色和棕黄色两种凹印色完成(上图),由于线条非常细且富于变化,丝毫没有突兀之感。
教堂的屋顶边沿到拱窗层次、到窗口小立柱,大门圆环里的立体效果,到阴影部分与向阳部分的光线差异,真是无以复加。
教堂中间小屋墙壁的墙皮脱落情况也有所刻画。
2、刻画到叶子的彩色树丛
教堂精雕细琢还不算完,下面的树木虽然只是“配角”,但丝毫不比教堂差,刻画出多种树木的样貌、层次甚至不同的叶子形态。
肉眼观看实钞,这幅教堂的树木部分并非只有一种颜色,这个细节往往图片是体会不到的细节。实际上树木部分是有底纹颜色所衬托的,呈现紫、绿树丛的效果。左侧树木(上图)及岩石呈现淡紫色。
中间部分以及“小房子”上面那棵树呈现淡绿色。
右侧树丛(上图)则呈现淡紫色
背面的教堂雕刻作品在建筑雕刻中,单细腻程度只能用无以复加来形容了,它的美甚至需要借助放大镜,这种细到骨子里的雕刻恐怕今后也再难见到了。
五、水印及其他
西德马克的水印兼顾了线条与层次的变化,水印的立体效果当时世界范围也是领先的。其右侧的全埋安全线,很多国家数年后才开始使用,表明具有很强的超前性。
马克较早采用了荧光纤维丝防伪
六、关于收藏
西德马克按年份分为60、70、77、80版,市面大多数为后期年份,最早的60年版数量较少,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当然价格也高出后期不少。
如果不追求早期年份,也不追求同一年份,收藏西德马克还是比较容易的,只不过500和1000马克由于价格较高阻挡住了不少收藏者。退而求其次,100马克以下的中低面值就属于性价比非常高的品种了。尤其100马克,“老头”的雕刻接近或达到高面值的水平,无疑是不少藏友想一窥最强雕刻钞的最好选择。
由于西德马克当年属于硬通货,自然数量巨大,想投资获利恐怕要谨慎为好,但抛开功利思维单讲鉴赏,它绝对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