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从空难中逃生?这些知识希望你永远用不上

局长 世界知识局 2022-03-31


“2022年3月21日,东航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目前,已确认该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共132人。”

这是今天最令人难过的新闻。

目前还没有机上人员的新消息。

在为他们祈福的同时,我们也整理了一些和航空安全有关的知识。

如何从空难中逃生?希望这些知识你都用不上,但你应该掌握。

为自己,也为你爱的人。


1. 为什么民航客机都没有配备降落伞?
“希望他们都能够第一时间穿好降落伞。”空难消息传开后,有不少人这样在微博上为乘客祈福。
愿望是美好的,但事实是,民航客机都不配备降落伞。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民航宁可飞机坠毁,也不给乘客们配备降落伞?
首先,跳伞本身就是个高危行为。
5000米以上算高空跳伞,受过训练的空降兵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但也并非万无一失……而飞机巡航高度在一万米,无保护的情况下,出舱一分钟人就会进入深度昏迷。
5000米以下的高度属于低空跳伞,但是距离近时间短,自由落地时相当刺激,时速可达到200公里每小时,相当于每秒20层楼的速度。低空跳伞比高空跳伞还要危险,属于极限运动中的极限运动……
再者,民航飞机根本就不是为跳伞设计的。舱门的布置没有考虑跳伞的安全性,跳出的人有可能被吸进发动机或者撞上机翼。
只有一种机型例外:机尾自带登机口的波音727。因而,历史上出现了多次针对波音727的劫机跳伞事件……

 通过727的尾舱门跳伞逃离时,在前舱的人不会立马发现。对劫机者来说,这个设计非常合适……

2. 认识“黑色10分钟”,提高幸存可能。
一次飞行,包括起飞、初始爬升、爬升、巡航、下降高度、开始进场、最后进场、着陆8个阶段。
而其中,最危险的,就是起飞与着陆阶段。这两者加起来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80%的事故,都发生在这10分钟里
畅销书《幸存者俱乐部》也提出,乘客应当在飞行过程中关注起飞后3分钟与降落前8分钟。阅读安全须知、查看周围环境,是比听音乐和看手机更好的选择。
根据报道,2013年航亚航空事故发生后,有乘客拿着随身行李和iPad,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有人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还提着两瓶盒装免税酒。

3. 空难事故中,有很大概率是可以幸存的。
2010年的伊春空难,机上44人死亡,但同时,也有52名幸存者。
1971年,秘鲁曾经有一架飞机被闪电击中,机上91人遇难。而一名17岁的女孩,被安全带固定在椅子上下落到了3千米下的亚马逊雨林中。尽管全身多处受伤,却奇迹生还。
美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认为,有88%的空难事故中的人员是可以幸存的。这个概率甚至有可能更高,主要取决于我们后续的措施,以及航空公司和机组人员的引导是否到位。

4. 飞机上某些座位更安全?未必
曾经有一张“飞机座位安全度示意图”在网上热传,使得很多人在挑选座位时有了偏好。
不过,图片制作者后来解释说,图示是从大量空难事件中总结出的概率,对于单独某起飞行来说,并没有指导意义。
专家的意思是,座位在幸存可能性上扮演的角色不大,无论是靠过道,还是挨着紧急出口,无论机翼处,还是飞机尾部,这都不会成为提升生存机会的因素。
美国Discovery频道曾经花费100万英镑进行客机坠毁模拟实验。在飞机距离地面还有不到800米的时候,飞机员迅速弃机跳伞(是的,他们实验选择了波音727)。率先着地,飞机在沙漠上摔成了三节。这次实验的结果是后排乘客生还机会较大。
但这只是单次实验的结果。现实中,飞机究竟以何种姿态碰撞地面?谁也无法预测。
2013年韩亚航空事故中,飞机尾翼撞到机场防波堤,机尾着地,冲出了跑道。坐在飞机尾部的乘客,受到的冲击会更大,这就与Discovery模拟坠机实验的结论恰好相反。

5.一定要系安全带!一定要系安全带!一定要系安全带!
飞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是负压状态,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一旦机体破裂,人就会被吸出舱外。
1988年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件,飞机飞到一半顶被掀开,成了敞篷。乘客因为系了安全带幸免于难,一名正在服务中的空姐被吸出机体,尸体至今仍未寻获……
前文提到的那位幸运的秘鲁女孩,生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她全程都系紧了安全带。
即使飞机已经在跑道上滑行了,也不能放松警惕。2013年韩亚航空事件,3名中国女生因为没有系安全带被甩出,成为事故中仅有的遇难者。
此外,当飞机遭遇晴空湍流颠簸剧烈时,会大起大落,一秒钟突然下沉二三十米。你会觉得自己被狠狠往下砸,没有系安全带的人会被抛向机舱,甚至撞到天花板上……

6.不过,了解一些逃生动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空姐安全须知里反复强调的那些条款,下面这点也很关键:
当飞机坠落后,机舱内充满刺激烟雾时,应立即以爬行姿势向“上风口”移动,那里往往是出口。
记住,尽量在200秒内逃出机舱

7. 对食物的了解,也至关重要。
1972年10月13日,一支从乌拉圭飞往智利准备比赛的橄榄球队和家属,共计45人不幸遇到了空难。
16位幸存者,需要在飞机坠毁的4000米高安第斯山脉上设法求生。
留给他们的食物也仅有八块巧克力棒、一罐贻贝、三罐小果酱、一罐杏仁、几个红枣、糖果、李子干和几瓶葡萄酒。
为了活下去,被“抛弃”的他们分食着剩余食物。但由于没有经验,他们把食物分配数量和先后顺序弄混——才过了10天,幸存者们就吃完了所有的食物。
为了活下去,他们吃完了飞机座椅和行李箱上的牛皮后,不得不集体达成了一项“生死契约”: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我。
最终,靠着残食同伴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力,三名自告奋勇出去寻求生路的幸存者,整整走了9天,翻过雪山60公里后,他们被当地牧民发现并获救。
3天后,剩余13名幸存者被直升机救出。
这16名幸存者也成为了“安第斯奇迹”里的英雄。

8. 警惕那些号称自己是“幸存者”的流量骗子。
今天,各个平台上都有人声称自己是那位幸运的“第133位乘客”,有人临时退票,有人核酸过期,有人丢了行李,总之,他们用最大的热情在讲述自己“死里逃生”的经历。
很遗憾地告诉你,他们当中,多数只是骗流量的准带货主播。
作为空难事件的当事人,往往第一时间就会被要求闭麦接受调查,站出来讲故事更是不可能的事。
例如“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的女主角金贤姬,她的经历可称不上幸运,而是惊悚加可怕。
1987年11月28日,金贤姬和另一名朝鲜特工在大韩航空公司KAL858航班上安放了 液体炸弹,而他们自己,则在飞机经停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匆匆下机。
飞机在印度洋上空爆炸,机上115人无一幸存。
事后,警方调查发现,金贤姬使用的是假护照。她和同伴扮演一对父女,把伪装成酒的定时液体炸弹带上飞机,目的就是为了破坏1988年在韩国举办的奥运会。
至此,一个“幸存者”变加害者的故事正式翻转了。
所以,请那些为蹭流量编故事的人小心了。
你编造的故事,不仅是在其他人伤口上撒盐,更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9. 愿平安。
救援尚未结束,一切仍有转机。
希望大家谨慎传播现场图片和视频,以免对相关亲属造成更大的伤害。
同时,也请不要私自泄露和传播机上人员的个人信息,请留给他们及其家属应有的尊重。
请和我们一起祈福。普通人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周遭多一点善意。
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