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精神① | 五四精神:孕育中的希望——以及那时的我们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上海交通大学2021级学生军训旅特别推出的《百年党史红色精神》专栏于2021年8月27日上线,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红色精神为线索,共分五个章节十四篇文章,全景式地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 精神释义 #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真善美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一种青春的赞歌。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 五四运动的历程 #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展开提供了思想条件。
1919年1月18日,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的策动下,“巴黎和会”开幕。巴黎和会上我国外交失败,激怒全国人民,北京爱国学生沸腾。五四运动就此拉开序幕——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突出人物 #
李大钊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7年11月,李大钊进入北大,从此站在了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士,李大钊的威信与影响日益提高和扩大。
1918年12月间,为了密切配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国内外政治形势,李大钊与陈独秀决定创办一个刊期短,与现实斗争联系更紧密、更直接、指挥性更强的刊物《每周评论》,李大钊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之后《每周评论》成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许多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被捕,李大钊与学生联合会一起,奔走营救被捕学生。随着运动的发展,李大钊把学生联合会的一些成员派到各大城市,交流斗争情况,研究斗争方法。6月11日,李大钊还和其他人一起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由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发展成全国范围的工学商联合的广大群众性革命运动,使反动军阀统治受到直接威胁,迫使北洋下令罢免曹、章、陆三个人的职务,在巴黎的中国代表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李大钊作为五四运动的的代表人物,极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为此后的百年道路夯实基础。
# 五四运动中的交大学生 #
交大学生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旗帜,积极响应北京方面。1919年5月6日,全校学生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开除前南洋公学师范班学生、驻日公使章宗祥(“五四”运动中被群众视为三大卖国贼之一)的校籍。7日,600余名学生又参加了上海国民大会,高呼“争还青岛”、“挽回国权”、“誓死力争”等口号,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11日,交大历史上第一个学生会组织——南洋公学学生分会诞生。26日,交大学生参加了上海52所学校约2.5万人的罢课宣誓典礼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19年“五四”运动中,交大600多名学生上街游行。
罢课后更多学生以毫不妥协的姿态投入到“五四”运动中。有的学生在街头巷尾进行演说;有的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有的创办南洋义务学校,与工农大众相结合;有的组成“救国十人团”,约言抵制日货;有的编辑出版《南洋周刊》,评议国内外时政、探讨救亡之路,推进新文化运动,传播新思想。交大的学生队伍成为“五四”运动在上海的一支活跃的力量。
# 交大杰出代表 #
在这一时期,经过爱国运动洗礼的一部分交大学生,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成为时代的先进青年,走上为工农大众利益而战斗的革命道路。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交大土木专业的侯绍裘,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五四”运动中,他毅然抛开书本,“从爆发的时候起,直到烟消云散的时候止”,始终参与爱国运动。他组织参与游行示威,宣传演说,发起编辑小报《劳动界》,开办义务学校,推广进步书刊。出色的组织才能,炽热的爱国情怀,赢得了同学的信任,被学生推选为学生会评议长,后又推举到上海学联及全国学联工作。
1918级土木系校友、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侯绍裘烈士
侯绍裘在“五四”运动中蜕变,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反对军阀政府的民主主义者、一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新青年。“五四”运动后不久,被开除出校的侯绍裘没有动摇信念,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担任上海大学附中主任,并领导上海学界投入“五卅”反帝运动。同年9月建立苏州第一个中共党组织——苏州独立支部。1926年受组织派遣,主持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工作,担任党部中共党团书记。1927年初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4月11日,在四一二反革命革命政变前夜,他被国民党右派秘密杀害于南京,年仅31岁,是交通大学第一个中共党员烈士。
侯绍裘烈士遇难后不久,他的战友、著名的革命诗人柳亚子悲痛欲绝,怀着对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反革命势力的满腔愤怒,写下了悼念诗篇:
指天誓日语分明,功罪千秋有定评。
此后信陵门下士,更从何处觅侯生?
呜呼!
当年壮士的热血
今天在我们身上流淌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这不仅仅是口号
更是我辈学生的旗帜
引领我们不断前进
资料来源:央视网、共产党员网、上海交通大学校史
文案 | 鲍柏江 徐彩霞 黄知宇 王凯灵
编辑 | 鲍柏江 余悦
责任编辑 | 谢焕